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曾经闪现过甚至盘桓过。但是,他在激烈的思考之中算清了一笔政治账:国家局势的混乱 固然是实现野心的最好时机,这样的时机几乎失不再来;但是,当前的混乱也同样是自己重 新确立在这个帝国中无可替代的位置的大好时机。朝廷催促北上的电报不是连续不断吗?不 是各省督抚都承认目前能够挽救帝国命运的仅有李大人吗?更重要的是,朝廷不是已经下达 了重新任命自己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圣旨了吗?这一切都在说明着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自己将是一个荣誉巨大的、获取也同样巨大的〃救国元勋〃。如果是这样,满朝文武,包 括那些满族贵族皇亲国戚王公贝勒,从此哪个人能和自己相提并论?一个人为官一生,难道 这不是显赫的顶峰吗?放着如此巨大的利益不取,〃独立〃于两广一隅有什么意义?至于当 皇帝,那是旁人的猜测,即使有洋人的支持,也少有动摇这个帝国政治格局的可能。洋人对 帝国的皇帝是满还是汉并没有兴趣,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的在华利益,这一点,长于洋务 的李鸿章认识得十分清楚。 李鸿章所得出的最重要的判断是:大清帝国是棵衰而未死的参天大树,在数百年根基的支撑 下,决不会因为当前的这么一会儿的狂风而轰然倒下。它将渡过所有的难关,依旧皇威浩荡 ,龙旗猎猎,山河一统,万民臣服……在帝国的历史上,李鸿章对满清皇室的忠贞不贰可谓 死心塌地。即使是他的政治死敌,可以攻击他的任何方面,也没有攻击过他的君臣之节。在 显赫荣耀、青史留名的〃名臣〃和身败名裂、万人唾骂的〃叛臣〃之间,对于李鸿章这样的 一个人,不存在选择的问题。 李鸿章在广州上船的时候已经把这些想得透彻了。或者说,他是在想透彻了这一切之后才决 定上船北上的。 轮船离开香港码头的时候乐队和仪仗队照例欢送。卜力站在一大群外国领事中间,茫然地看 着〃平安〃号渐渐消失在海面上的雾气之中。 〃平安〃轮沿着帝国的东南海岸北行。 李鸿章长久地坐在甲板上,望着波澜起伏的海面和远方隐约可见的大陆。沿海的几乎每一个 地名都能和这个帝国的屈辱联系在一起,也和他的官场生涯联系在一起。他贪婪地欣赏着每 一处风景,根本不理会随行人员让他进舱休息的劝说。已经苍老不堪的李鸿章知道,他已经 没有可能再一次欣赏帝国大好的河山了,这个辽阔的帝国的每一排海浪、每一片岩岬,都是 他今生今世得以相见的最后一次。 天色已黑,海浪拍打着船舷,夜风猛烈地吹来。侍从们把李鸿章连同他的藤椅一起抬进了船 舱。在船舱幽暗的灯光下,他们看见这个老人的眼眶里饱含泪水。 没有人劝慰他。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是朝廷的宠臣,是威严的高官,是冷酷的上司,是一个古怪阴鸷的老者。 三天之后,李鸿章到达上海。 前来欢迎他的官员和在场的所有报馆记者个个都想接近这个当今朝廷最宠信的重臣,但是他 们都有些失望:他们看到的不但是一个衰老不堪的李鸿章,而且这个老头儿一身民间衣着, 一言不发,甚至连看都没看他们一眼便匆匆离开了码头。几乎是同时,一个消息迅速传播开 来……也许是〃平安〃号轮船上的水手们透露的……总督大人不走了。 所有的人都一头雾水:李大人不是奉诏入京的么?老佛爷等他正等得着急上火呢。 进入寓所,李鸿章斥退左右,再次细读他的儿子李经述发来的急电:天津失守,北京将不保 ,万勿冒险北上,切切。 本来想在联军攻打天津之前赶到天津直隶总督府,经过周旋把联军的攻击制止在天津城下。 天津不失,京城无险;京城无险,朝廷无恙。但现在一切都晚了。 李鸿章没有直接给朝廷写奏折,而是给袁世凯打了封电报,请袁世凯为他代奏: 奉命于危难之中,深惧无可措手,万难再当巨任。连日盛暑驰驱,感冒腹泻,衰年孱躯,眠 食俱废,奋飞不能,徒增惶急。《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二十三,第33页。 朝廷的回电很快到达:〃现在事机甚紧,着仍遵前旨迅速北来,毋再借延。〃《光 绪朝东华录》第四册,总第4532页。朝廷的电报表明,什么感冒拉肚子,全是借口 。 李鸿章拖延了三天才回电,他索性把自己的〃病情〃描绘了一番,说他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抵沪后触暑腹泻,本拟稍痊即行,乃连泻不止,精神委顿。因念国事至急, 理当尽瘁,惟半月以来元气大伤,夜不能寐,两腿软弱,竟难寸步,医药杂投,曾无少效, 拟恳圣慈赏假二十日,俾息残喘。《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二十四,第19页。 这时,联军已经向北京大举进攻,帝国军队杨村一败,通州再败,已退抵京城。而京城里义 和团和帝国的正规军对东交民巷的围攻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李鸿章预感到京城肯定要破, 如果这样,将来的时局就更难收拾了。原来他想的舌战联军,消除兵祸,以为朝廷建立殊勋 而晚年登上显赫地位的梦想骤然黯淡……国家危难之际,李大人周密思考的核心仍是他自己 。李鸿章产生了回广东的念头,并且对慈禧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他对朝廷 的所有劝说、建议甚至警告,现在看来在慈禧那里都形同废话……〃其苦口力谏之言,竟不 能胜太后一念报复之心!〃荣禄致许应■书:《庚子拳变始末记》,载《清 代野史》卷一,巴蜀书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169页。 在上海寓所里的日子是李鸿章最绝望的日子。如果说原来称病多少是个借口,现在他真的病 了。他仅仅是〃奉诏北上〃,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他没有与洋人的联军、与朝廷里那帮气 焰嚣张的载漪之流对抗的实力。李鸿章躺在床上,整日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听着昼夜不 离的报馆记者们在院外喧哗,于是有了一种人在弥留之际恍恍惚惚的感觉。张之洞发来了一 封给洋人们的电报,电报的内容主要是想为朝廷开脱责任以〃保全太后〃。张之洞请求李大 人在这封电报上签名。李鸿章终于忍无可忍地愤怒了,回电连君臣礼仪都不顾了,对慈禧大 加声讨:   。 想看书来
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6)
此次误听人言,致拳匪猖獗,责有攸归,此固中外所共知者。尊电一概抹杀 ,专咎新闻纸,似未足信。即经汉口领事转达外部,不必再致英总领事。若将各使护送赴津 ,自任剿匪,尚有办法,否则大祸降临,非百喙所能解。《张文襄公全集》卷126, 电牍41,第27~28页。 果然不出李鸿章所料,没几天帝国的〃大祸〃真的〃降临〃了:联军占领京城,光绪和太后 以及整个朝廷逃亡。 给张之洞回电中的措辞出自李鸿章这样的大员之口,慈禧决不会接不到〃小报告〃。可出乎 李鸿章预料的是,慈禧的又一纸任命到了:〃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接到这个任命的电报时,李鸿章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 〃全权〃,就意味着他有权力处理目前帝国的一切事务,也就是说,现在国家的一切都由他 做主了。慈禧在电报中专门强调了他的一切决断〃朝廷不为遥制〃。 几乎是同时,刘坤一的贺电也来了,措辞有点过分,简直是歌颂皇上的口吻:〃恭贺全权大 臣,旋乾转坤,熙天浴日,惟公是赖!〃 朝廷的任命和刘总督的贺电是一剂〃药方〃,没有比这更能让78岁的李鸿章再次站立起来 并且感觉好起来的〃良药〃了。〃除了诱惑之外,我能抵挡任何诱惑〃……这好像是一个洋 人说的话,用在此刻的这个中国老头身上再恰当不过。李鸿章立即以〃全权大臣〃的名义开 始发出一系列电报,虽然大都是发给逃亡中的慈禧的,但措辞激烈的口气简直就是在给朝廷 下命令。他先是开列了可以与他共同对付洋人的大臣名单,然后是要求在全国采取的〃政治 措 施〃,最后点了必须惩办的朝廷大员的名,其中包括庄亲王载勋、大学士刚毅、总理衙门大 臣载漪、左翼总兵英年、右翼总兵载澜、刑部尚书赵舒翘等。李鸿章还要求朝廷公开做出〃 检讨〃,为大清帝国前些日子的举动向国人和洋人有个交代,并且要求朝廷停止继续逃亡立 即〃回銮〃。除了回北京这条慈禧没答应之外,其余的要求基本上都有了确切的回音。 李鸿章不再流泪了,他梦想的感觉找到了。 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惧怕过什么,相对于平静的生活来讲,他说像他这样的一个人最惧怕的 是〃赋闲〃……任两广总督之前他曾经被闲置在京城一段时间,他至今回想起来那仿佛是在 坐牢……让这个老头儿挺身而出的前提只有一个:有权指挥一切。 当年,年仅23岁时李鸿章就留有这样的诗篇: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文忠公遗集》卷六,第1~3页。 李鸿章终于从上海动身了。 上海码头上,这一次人们看到了一个精神抖擞的李鸿章:全套的一品大员的官服,绣袍马褂 ,红翎耀眼,朝珠在胸前摇晃。他的目光向送行的人群扫视了一下,为的是让大家更清晰地 看见他那张刻满皱纹的脸。 上海,吴歌绵软之地。李鸿章的那张脸永久地留在了上海人的心里。人流如织的上海滩上后 来矗立起一尊雕像,所有的上海人都知道:那是李相国。 相国,宰相也。大清帝国惯例,没有入过军机处者不得以宰相称。李鸿章一辈子也没有入过 军机,可朝廷和平民都称他为李中堂、李相国,或者根据称谓宰相的习惯,按他的籍贯称他 为李合肥。李鸿章是大清帝国历史上惟一没有宰相之职而具宰相之名的一个人。 1900年,将对危机中的大清帝国的命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的人物,经过冗长复杂的铺 垫后,正式出场了。  
春帆楼里的帝国重臣(1)
〃我是康党!〃这是李鸿章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奉懿旨捕康、梁〃时说的一句惊 人的话。当时朝廷正在大肆追捕康有为等人,帝国举国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所有的官员都尽 可能把自己放在康有为这个名字的八丈远外,因为朝廷要杀的不仅仅是康有为一个人,而是 要杀朝野内外所有的〃康党〃。在十分委屈的心情下到广东就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接到的谕 旨是:〃严拿康党,铲平康有为的祖坟。〃 因甲午战败而被贬出京城的李鸿章临走照例要晋见慈禧谢恩,在朝上,慈禧拿出有人弹劾他 是康有为的同党的奏折给他看,李鸿章的回答令慈禧万分惊骇,李鸿章说:〃若旧法能强国 ,吾国早已强矣。即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慈禧惊讶之后捉摸好半天 ,最后才断定李鸿章反对的不是她而是保守派,于是没有把话题继续下去。李鸿章到达广州 之后,又有人向他请教对康有为的看法的问题,李鸿章再次脱口而出:〃朝廷意抓康党,尔 等无需怕,吾即是康党!〃在场的人吓了一大跳,除了惊讶于这个老汉臣的胆大包天之外, 还惊讶于尽管康有为咒骂李鸿章卖国的措辞比谁都尖刻,但这个〃有宰相之名的一品大员还 是公然声称自己是康有为这个六品官的党羽〃。孙宝■: 《日益斋日记》。 还在与太平军作战浑身都是杀气的时候,李鸿章就已经显露出和其他帝国官员的不同之处: 他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本国的经济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初的动机是:淮军需要弄到得 银子以买武器。他带兵到上海之后不到三个月,就把江苏巡抚薛焕挤走了,以使自己能够自 由地运用上海这个商业城市的财富。当时的上海道吴煦是个有名的利用职权贪污的官员,一 天晚上李鸿章身穿便服来拜访他,闲谈之中好像无意之中提出要了解一下上海地区的赋税情 况,没有提防的吴煦拿出来几本账目让他过目,李鸿章看了一眼问,还有没有?吴煦又拿出 几本。直到吴煦的所有账目在桌子上堆成一大堆的时候,李鸿章从怀里掏出个黄色大包袱皮 ,把账目本全部装了起来,说要拿回去看,免得扫了现在闲谈的兴致。吴煦眼看着李鸿章手 下的人把包袱扛走了。经过对上海赋税情况的审查,李鸿章抓到了吴煦贪污的事实,然后把 他也挤走了。自从有权力控制上海的银子起,他就开始大量地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自 己的军工企业。上海的〃洋枪三局〃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它生产出第一批〃国产〃 的武器弹药。尽管当李鸿章采购的外国大机器运到上海时,他面对〃一堆铁块〃还是感到了 心里没底,但当设备安装完毕并且运转起来的时候,他就极其兴奋了。他算过一笔账:一发 即使是从英国军舰上偷来的最普通的12磅重炮弹在中国市场上也要卖到30两银子,一万 发铜帽子弹要19两银子以上,而如果自己生产军火,能够省多少银子?凭什么咱们要把白 花花的银子全给了洋人? 从力图使自己的淮军装备全部近代化的初衷出发,李鸿章兴办企业的举动一发不可收。他 曾经收购过一座原来属于洋商的完整的工厂,这座工厂后来不但可以制造大炮,而且那时的 李鸿章居然就想到了战后的〃民生日用〃问题,他使这座机械制造厂具备了军民两用的功能 ,并且在设备开始正常运转之后,立即把工厂的洋名字改成了〃江南制造总局〃……按照他 的话说,为的是〃以绝洋人觊觎〃。 对世界近代工业技术的理解,无论官民,在当时的大清帝国都是开天辟地的事情。创办企业 不仅仅需要的是财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李鸿章在写给朝廷的一封奏折中 ,对蒸汽动力运转状况的描绘显示出一个帝国官员对新事物的绝大兴趣。这份奏折无异于一 篇产生于一百年前的科普文章,其中所叙述的原理之复杂,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人也不见得 人人都能看明白: 镟木、打眼、绞螺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 达入气筒,筒中络一铁柱,随气升降俯仰,拨动铁轮,轮绾皮带,系绕轴心,彼此连缀,轮 旋则带旋,带旋则机动,仅资人力以发纵,不靠人力之运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 末》,卷25,第4~10页。 在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中华帝国里,一个政业军务繁忙的朝廷重臣,能够如 此细致地观察一台蒸汽机的运转并且弄清楚其基本运转原理,这在中华帝国还没有几个人知 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时代,着实令人惊叹……如果帝国的皇帝也能够像这位官员一样对 蒸汽动力感兴趣,帝国的历史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生产动力由手工动力到蒸汽动力 的转变,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是包括政治革命在内的一切革命的物质动力。 不能强求当时的李鸿章明白蒸汽动力对一个国家历史其实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仅从他的描 述上看,虽然头上也是顶戴花翎,脑后也拖着一条辫子,但他已经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帝 国官员了,这是他得以成为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从蒸汽机想开去,也就不难解释李鸿章成为洋务运动的首领的原因和他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 了。 〃洋务〃,与西方人和一切西方事物打交道的帝国专用名词。关于李鸿章办洋务的故事不知 被多少人叙述和分析过,但无论褒贬,承认他是19世纪中国近代化运动的核心人物是没有 疑问的。由于他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造了帝国近代新事物中的无数个第一:第一条铁路 、第一个电报局、第一座近代化机器制造厂、第一座钢铁工厂、第一个民营企业、第一个建 议并实施向外国派遣中国留学生、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陆 军、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引进西方技术,促进国家的近代化进程,以使中华帝国强盛,在这一点上,李鸿章和康有为 没有原则性的分歧。当康有为还在家乡读书的时候,李鸿章已经是帝国洋务运动的中坚了。 康有为〃变法〃中的很多富国强民的主张,都是受到洋务运动的启发和鼓舞,应该说在这一 点上,康有为的呼吁和李鸿章的实践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康有为咒骂李鸿章的原因和绝大 多数国人一样,不是李鸿章〃热衷于奇技淫巧〃,而是李鸿章的外交活动。 帝国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外交事物统统归入洋务。在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军事家、洋 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帝国当然的〃外交家〃,无论他懂不懂现代外交事务 。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不但让外国人知道了大清帝国有一个〃相貌堂堂的〃且〃矜持、自信和 傲慢〃的李中堂,同时也让国人在那个悲伤的年代终于揪出来一个罪大恶极的卖国者……李 鸿章让所有的中国人因为愤恨得以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