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忘却了,包括那份态度诚恳的《罪己诏》。  如今,大清帝国皇室的处境,似乎也到了必须颁发《罪己诏》的严重地步了,只是此刻并非 兵临城下,而是城池已破,因此这份《罪己诏》如何措辞就成了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情。可以 肯定,光绪皇帝是无意自责的,如今帝国的局面恰恰证明了过去数年他的主张的正确,包括 变法强国,包括不能进攻使馆,包括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罪己诏》虽然要用皇帝的名 义发出,但实际上该是慈禧太后的〃检讨书〃。光绪和慈禧没有一个像宋徽宗一样在书画上 具有天才,因此他们也就无法具有艺术家率真的禀性和勇气。光绪和慈禧都是帝国政权的掌 握者,政客在准备自己责备自己的前夜,肯定要为政治上的艺术问题而失眠。  此时,慈禧不但严重失眠,而且还十分饥饿。  1900年8月17日,天气阴沉闷热。被乱七八糟关于帝国局势的各种传闻弄得惶恐不安 的怀来县35岁的知县吴永,正在破旧的县衙门里和他的同僚们借酒浇愁。突然,有人送来 一封紧急公文。这是一团字迹不清的烂纸,上面的文字着实吓了这个知县一大跳:  皇太后              满汉全席一桌  皇上  庆王各一品锅  礼王  端王  肃王  那王  澜公爷  泽公爷  定公爷  肃贝子各一品锅  伦贝子  振大爷  军机大臣各一品锅  刚中堂  赵大人  英大人  神机营各一品锅  虎神营  随驾官员、军兵不知多少,应多备食物粮草  1900年,秋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在帝国历史纷攘杂乱的舞台上,怀来县知县吴永是个幸 运的喜剧人物。要不是洋人们打进了这个帝国,小官吏吴永永远没有载入帝国史册的任何希 望。此人祖籍浙江,家庭情况不得而知,但从〃生于四川宁远县西昌县县署〃的记载上看, 其父亲很可能也是个县官,否则他不会被生在县衙门里。吴永14岁时父亲死了,他贫苦得 读不起书,于是〃刻苦自励,涉猎经史之余,工书画刻印〃。这个本领在他充当了一段帝国 军队的文书之后使他得以〃流落湖南,靠卖书画、刻印为生〃。从在湖南流浪的时候起,这 个没有〃文凭〃的穷酸书生的奇特幸运就突然开始了:先是被一个小官吏聘为文书,谁知道 这个小官吏恰巧是当时帝国著名外交家郭嵩焘的侄子,于是他通过向郭嵩焘请教古文知识得 到了郭大人的赞赏。22岁的时候,吴永经郭嵩焘的推荐进京拜见了当时的户部侍郎曾纪泽 ,并很快又得到了曾大人的赞赏,而这次赞赏的最终结局竟然是吴永当上了曾纪泽的女婿。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这个小人物究竟凭借了什么突出的才能和本事能够赢得如此幸运,但有 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绝不仅仅拥有写字、画画和刻印这种普通的手艺。虽然第二年曾纪 泽就死了,但是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的他,还是不知以什么名义被任命为直隶试用知县。甲午 战争后,李鸿章主持对日和谈,由于曾纪泽生前与李鸿章关系亲密,吴永又成了李鸿章身边 的〃办约文案委员〃。李鸿章是几乎能够影响帝国政局的显要人物,于是吴永的幸运又来了 。他与李鸿章〃晨夕左右〃,最后和李鸿章到了〃以通家子弟相待,同案共饭,随意谈论, 督励训诲,无所不至〃的地步。1897年,由于李鸿章的推荐,他被任命为怀来知县,这次 不是〃试用〃了,而是〃实授〃。  吴知县自从上任后最头疼的事就是如何对付义和团。从吴永得到郭嵩焘、曾纪泽和李鸿章的 赞赏上分析,这个有点小文采、有点小手段的小人物定是一位思想开放的〃维新分子〃。义 和团刚刚兴起,他立即表示了坚决反对的立场,公开张贴布告:〃怀来境内,无论何人、何 地,均不得设有神团、坛宇及传习布煽等事,违者以左道惑众论,轻则笞责,重责正法。〃 吴知县抓的义和团们挤满了怀来县城的监狱,可就在这时候,朝廷〃奖励团民〃的上谕到了 ,吴知县只好被迫放人,谁知这一放,他自己反被义和团抓了起来。义和团们把他捆绑在神 坛前,把他的脑袋按在尘土中,然后历数他的〃罪行〃,最后强迫他〃拈香〃,这是义和团 〃执法〃之前的通常仪式。还是就在这时候,县城里大大小小的地方绅士们赶来了,通过长 时间的游说和最后的行贿,吴知县竟然没被义和团们砍头,奇迹般幸运地被〃赦免〃了。经 过这场死到临头的恐惧后,吴永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了,偶尔到衙门〃上班〃,也让人持枪在 门外站岗。在帝国时局日益混乱的日子里,吴永对自己的前途极度悲观失望,认为自己这个 知县恐怕就是仕途的尽头了,闹不好还可能重新沦落到需要在街上摆书画摊的地步。但是, 吴永的幸运又一次降临了……中国老百姓说,人要是走运挡都挡不住。  同僚中有人说那团标榜为〃紧急公文〃的烂纸肯定是假的,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出这种荒唐 事不足奇怪,应该把送〃紧急公文〃的那家伙抓起来审问。还有的说此公文真假难辨,不管 真假都是倒霉事。因为如果是假的,敢做这种假的人肯定不会是一般的土匪乱兵,处理不好 可能引来敲诈者的严厉报复;而如果一旦是真的,这个荒凉的小县哪里弄得来什么〃满汉全 席〃和〃一品锅〃?太后皇上,加上半个朝廷,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侍候不好,脑袋立即就 没了,连香都不会让你〃拈〃的。同僚们最后的主张是弃官逃跑。理由是:太后皇上都能逃 跑,咱们怎么不能?  

县令的运气和帝王的文件(2)
吴知县到底是幸运的吴知县。这个不止懂得一点儿书画刻印的小人物在那一瞬间启动了他多 年积累的全部的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然后果断地做出了一个骇人的决定:接驾!  吴永认为,尽管那纸公文的纸张粗烂,但正因为如此才和现在帝国的状况基本吻合。京城肯 定出大事了,才使太后和皇上以及那些显赫的大臣们逃到他的地盘上来了。这无疑是个千载 难逢的机会,要不是洋人帮忙,这样的机会自己一个小小知县连梦想的奢望都不敢有。最糟 糕的结局不就是掉脑袋么?人固有一死,与其反正没有希望,不如冒险孤注一掷。吴永立即 下了一道最严厉的命令:城内所有绅士官民都要全力做好接驾的准备……〃如有人出头违抗 ,必杀毋赦。〃同时,命令他掌握的那支有几条洋枪的小小卫队荷枪实弹,随时准备护驾… …〃有敢阻遏者,格杀勿论!〃  紧急公文上只盖有〃延庆州印〃。送公文的人说,因为行文匆忙,皇上没来得及在公文上盖 玺,并说太后和皇上目前正在一个叫做岔道的地方停留。岔道距离怀来县城50里。吴永算 了一下,如果太后和皇上明天一早从岔道起驾来怀来县,第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是榆林堡, 那是一个大驿站。按照规矩,他这个知县必须到那里去接驾。他决定明天拂晓出发。  这个夜晚吴永几乎没有合眼。  他首先巡视了这个按理说应该归他管理、现在实际上已是义和团天下的县城。县城所有的城 门,除了西门之外,早已被义和团们用砖石泥土堵死。吴永想到,无论如何也要把那些堵死 的城门扒开,绝不能让从东面来的圣驾绕道西门进城。但是,此刻所有的城门和城墙全部被 义和团把守着,他向榆林堡方向派出的准备为皇室做饭的厨师连同携带的食物,由于义和团 禁止任何人出城而出不去。积存在吴永心里的对义和团的仇恨此刻终于爆发了,他把他能够 指挥的二十多名衙役集合起来,让他们带上洋枪,压上子弹,命令道:组织百姓立即挖开城 门,把东门外的道路用新鲜的黄土垫好。如果义和团敢不执行,就开枪。但是,把守惟一能 通行的西门的义和团人太多,衙役们不敢与之冲突。于是,衙役们把那个需要连夜赶到榆林 堡的厨师和一大筐食物原料用绳子从城墙上吊了下去。回到衙门没来得及抽上袋旱烟,那个 厨师满身鲜血地跑回来了,原来他刚被绳子吊出城就遭到了已溃逃至此的帝国散兵的抢劫, 所有的食物都被抢走了,他还挨了一刀,侥幸脑袋还在。天一亮就要去接驾,已不能提〃满 汉全席〃了,但至少得给太后皇上准备点肉吃吧?于是,吴知县连夜指挥买猪杀猪,县衙门 里像屠宰厂一样支起热气腾腾的大锅。一共三头猪,杀、烫、分割,好肉留起来,内脏、下 水、猪血、骨头一起在大锅里煮。等吴永咬了一口猪肠子,觉得好像已经煮烂了的时候,天 亮了。  吴知县骑着一匹肮脏的小马出发接驾去了。  刚出城门,阴了几天的天空便开始落雨。吴永和几个衙役浑身湿透,在泥泞的土道上跌 跌撞撞,狼狈不堪。透过雨雾,吴永看见的是一个个遭到劫掠的萧瑟的村庄以及横在土道上 的一具具难民的尸体。他感到了彻骨的阴冷,雨水的抽打令他在马鞍上缩成一团,衙役们的 忍耐力也几乎到达了极限。这个时候,在他们的前面,大雨中出现了一顶轿子,轿帘掀开, 露出一张脸,吴永立即滚下马来,栽到泥泞之中:是军机大臣赵舒翘!急忙行礼的吴永的那 颗心落了一下又猛然提起来,荒凉山野的小道上出现了帝国的军机大臣,这就证明自己对那 团烂纸的判断是正确的。但究竟是就要面对太后和皇上了,吉凶依旧未卜。  在回答了赵舒翘的几句询问之后,他们立即前往榆林堡。  到了榆林堡驿站,吴永的心都凉了。这里的百姓全跑了,所有的房屋全被抢掠一空。驿站本 来常年有三个人值守,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吴永第一句话就问〃有没有吃的〃,这个依然 坚守〃岗位〃的人说,什么也没有了。不,好像还有昨天吃剩下的一锅稀粥。  吴永立即命令跟随的衙役把枪栓打开,子弹上膛,誓死保卫这锅稀粥。  吴永终于要去见太后和皇上了。他跟在那个把年轻貌美的珍妃塞到水井里的太监崔玉贵的身 后,战战兢兢地来到一间店铺门前。他看见一串骡车和一大群皇室人员,个个灰头土脸。中 间有个别人他从前在京城的时候曾经看见过,他至少认出一位女子是庆亲王那位漂亮的四格 格,只不过现在看上去如同一个刚从庄稼地里干完农活的农家野丫头了。  吴永手头没有银子孝敬崔玉贵,但他还是小心地询问这位大太监〃上意吉凶〃。崔玉贵冷着 脸说,这时候,谁知道呢。就看你的造化啦。  在一间店铺昏暗的正房里,吴永〃扑通〃一声跪下了。  慈禧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怀来知县,因为吴永穿的是朝廷的官服。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帝国的官员们纷纷逃命,没有一个人敢穿官服,因为无论是洋兵、义 和团、溃败的兵勇、土匪和流民,都有各自的理由对帝国的官员进行攻击。吴永那虽然肮脏 但是基本整齐的官服顿时感动了化装逃亡中的慈禧,这是她逃亡后第一次看见如此正规接驾 的官员。  慈禧突然哭起来。  她面对着庞大帝国中的一个小知县哭了。  太后的哭声使正在捣蒜似的磕头的吴永内心的恐惧骤然消失。  吴永明白了:我们的太后也是人,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女人。  国事的悲愤、皇室的遭遇、前途的迷茫以及自己这么多年对官场怀有的梦想和某些说不清的 委屈等等,一切的一切此时混合在慈禧的哭声中杂乱地涌上了吴永的心头,他什么也说不出 来,像个迷失了很久终于看见亲娘的孩子一样无法控制地跟着大哭起来。  帝国荒凉的村庄君臣对哭的这个动人的时刻,再次决定了吴永这个始终幸运的小官吏今后更 大的幸运。他的名字随着他与太后用哭声奏出的二重唱从此载入了帝国的史册。他的官运亨 通甚至持续到了这个帝国消亡数十年之后的民国时期。  1900年8月18日,这是慈禧逃亡的第三天。  这三天对每一位皇室成员来讲都是地狱般的日子。  15日上午,慈禧一行逃出德胜门,出了城门就不知道该往哪儿逃了。七八辆骡车停在难民 滚滚的大道边犹豫了很久。最后慈禧命令往西。车队下了大道,在庄稼地里的小道上颠簸了 很长时间,在几乎所有的人快要热昏了的时候,车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正在颐和园当班的 是景善的儿子郎中恩铭,他急忙吩咐人把太后和皇上抬到乐寿堂,然后端上茶点。慈禧刚咬 了一口点心还没来得及咽下去,报告就到了:洋兵已经到了海淀!慈禧立即把点心扔了,说 了声〃走〃!车队急忙出了颐和园往北而去。  慈禧认为联军在追击和搜捕她。她是〃主战派〃的首领,她是杀洋人的〃祸首〃,她是攻打 使馆的指使者。联军要抓住她,然后审判她……其实这是慈禧在一连串惊恐中无法遏制的想 像,联军根本没有想到帝国的皇室会逃亡,正在接近颐和园的是俄国人,他们是冲着颐和园 里的珠宝来的。  皇室的车队一路狂奔。除了在一个小村里喝了农民家里的一碗水之外,车队一刻也没有停止 过逃窜。  即使按照当时的舒适标准,长时间乘坐骡车也是极端痛苦的事情,更何况是在没有任何食物 和水,天气酷热和心情极端沮丧的情况下。最难以忍受的是剧烈的、永无休止的颠簸。慈禧 此刻肯定想起了陈列在颐和园里的另一辆马车,那是英国公使送给帝国皇室的一辆西式马车 。英国人送马车的目的除了想巴结帝国皇室之外,还有把这辆马车当做样品打开帝国交通工 具市场的企图。西式马车乘坐起来真的很舒适,不但有宽敞的车厢、柔软的座位和明亮的玻 璃窗户,而且车轮上箍有橡胶圈,圈里设计有弹簧系统组成的减震装置。帝国的官员曾审查 样品,然后试乘,都说好,很好,但是我们不需要。英国人问了半天还是没明白帝国官员的 意思,因为帝国官员对橡胶轮子和弹簧系统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始终把严厉的目光盯在马车 前面的座位上。西式马车车夫的座位不但在最前面,而且还高高在上。帝国的官员反复地质 问英国人:皇上坐在哪儿?难道让皇上坐在赶车的奴才后面和下面不成?请问皇上坐在哪儿 ?英国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于是,不但英国人的推销计划吹了,而且当时全世界都到处可 见的驮载着各种各样的文明故事飞奔在田野上、大路上的四轮马车,惟独在中国历史上从 未出现过一辆,即使在博物馆里。  

县令的运气和帝王的文件(3)
帝国自己有马车:人从前面上下,上的时候需要一点力气和某些技巧,不然就要让人托举上 去。封闭式的车棚,厚布或者更厚的呢料为帘,车轮是木制的。人乘坐的位置在车轴的正上 方。乘坐时必须像举行某种仪式一样盘着腿。帝国的马车没有具体的座位,如果硬说有的话 ,整个车板都是座位。帝国的马车没有任何减震装置,如果硬说有的话,丰满一点的屁股便 是。在华的洋人们被迫乘坐帝国的马车,结果没走几里,便〃困顿不可言状〃。喜欢〃瞎鼓 捣〃的洋人决定自己改装中国的马车,他们在车板上挖了个可以放置双腿的窟窿,这才好像 稍微舒适了一些。结果这个初步的〃改造〃立即遭到中国人的嘲笑,嘲笑之后语言之尖刻使 洋人们觉得比颠簸更难过……他们的腿吊在车板的下面像是屁股底下长出的两个怪物,还一 晃一晃的。受不了被所有的中国人认为是怪物的洋人于是把窟窿补上,努力练习在硬木板上 盘起双腿。而今,在帝国北方酷热的气温下,慈禧、光绪和所有的皇室成员一起坐在车板上 ,听任坚硬的木车轮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跳动不止,车板上的人和仓促搬上车的箱子、包裹 一起弹过来滚过去。在车轴的吱扭声和人的呻吟声中,这些曾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娇贵的人 ,没走多远就都觉得自己离死不远了。  无论是政治逃亡还是政治旅行,依靠的都是道路。道路是人类历史最基本的线索。而对于2 0世纪初的大清帝国来说,它国土上的道路和它的历史线索一样始终含糊不清。〃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中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最著名的语录,这和 一个洋人所说的〃帝国政府和民众很大程度上把修路的工作交给了大自然〃这句话从某种角 度上看是相似的。在人们长年累月的行走和畜力车年复一年的碾压下,几乎所有连接帝国城 乡的道路全都是一条土沟……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雨天的时候成为一条泥河。一位英国传 教士发现,中华帝国的大地上,几乎没有一条直路,所有像路的道儿无不弯弯曲曲。这位英 国人认为〃这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喜欢曲折地到达目的地。  慈禧逃亡的第一天住宿在一个叫做贯市的小村镇。距离京城70里。村镇里的百姓无论如何 也不相信这些人是皇室成员,尤其不相信那个披头散发的农家老太太是皇太后,那个像患了 痨病一样的小伙计是当今的皇上。但是帝国的百姓认识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