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养生大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老天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与自然服从着同一规律——“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所以,人的生理、病因、病机、寿夭等都与自然节律密切相关。
  

形与神俱
说到形神,现在的人更多的是注重一个“形”,好的就是一个“面子”。男人们认为干大事不拘小节,上班前刮刮胡子,衣服整洁些就好了,最多再注重一下发型什么的;女人们则每天在梳妆台花上那么一个小时左右,不停地在化妆和卸妆之间转化。之所以如此的不同就在于,男人当事业就是生活,因此感觉自己是在奋斗的平台;而女人则是把事业也当生活,因此感觉自己是在自己梦想的舞台。各自都在以自己认可的方式自我感觉良好地融入天地之间。岂知,对于健康,他们都是槛外人——门外汉。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才是养生的一个目的,而“形神共养”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的原则。之所以说上面的男人和女人们都是健康的门外汉,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养生之道,所以就没有占据健康的通行证;第二个原因也是他们的遗憾,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循环在拿健康换钱继而拿钱买健康的轨道上。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女性们尽管对于自己的“形”有所关注,但同样遗憾的是她们采取的方式是化妆。化妆,从美的角度并没有错,但对于健康而言,她们可谓是自己为自己犯下了错,种下了疾患的种,因为她们对那些身体的“诉说”视而不见。
  《黄帝内经》关于形神兼养的理论最为根本的就是告诉人们,既要重视“养形”,又强调“养神”,二者不可偏废。形即形体,尽管不排除一些化妆品对于皮肤有滋养的作用,但从根上来讲,养形不是靠化妆品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保养精气来实现的。神即精神,包括五志、七情等心理活动。养生必养神,只有养神,才能全形。那么如何养神呢?概略讲,主要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恬淡虚无的心态
  很多人在气头上都爱说没有过不去的坎,甚或在谈笑风生中称,是非成败转头空,但真正做起来,毫厘不让,寸土必争。电视新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有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最终驾鹤西去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显然,《黄帝内经》说得很明白,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由心所主宰。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养神即养心,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及所有的组织、器官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身体才能健康,寿限才能绵长。否则的话,六神定无主,脏腑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自然命悬一线。
  方法二:开阖疏泄的情志
  再声明,哭不是脆弱,那是一种真诚,是一种本色。发怒也不代表完全没有修养。常有“怒伤肝”一说,没错,但有几人能不怒呢?不是圣人就本色一些为好。否则,情绪压抑,可能不是伤肝的问题,伤的是全身。这里并没有主张你去宣泄,去啼哭,去发怒,而是随性而行。当然,也不可放纵自己,让自己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精神调摄,强调要恬淡虚无,但人的思维情志活动必须在一定的范围进行,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而有所节制。调节情志,即《灵枢》所说“和喜怒”。
  

惜精保气
“人始生,先成精”,可见,在《黄帝内经》看来,阴精是构成人体生命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物质。“精者,身之本也”。肾主藏精,主生殖,肾精所化之肾气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这里,将人体成长发育的几个阶段分别用肾气的盛衰来说明,一方面说明了肾气才是你形影不离的终身伴侣;另一方面也说明肾气在生命活动中所扮演的控制性的角色,它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因此惜精则可以固本,养气则可以聚神。中医所说的“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养也是有前提的,因为人毕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素问?五常政大论》里明确讲道:“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就是说得这个道理。养实际上是在固本的基础上进行供给,要供给就得有畅通的“交通”,因此,必须先清除糟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修复脏腑的各个主干线和支线,让所养能有所给。元气得以濡养,精气得以充盈,最终使人体呈现一个高度和谐统一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完美境界。
  说得好听,日常生活怎么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过去的生活作一个调整。比如可以节房劳以保阴精,戒醇酒以保精气等。从行为上则把握一个颐养生命的度,做到“形劳而不倦”,以免机体的动态平衡被破坏。《素问?宣明五气》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里的久视、久立、久行便可以看作是“过劳”;久坐、久卧便是“过逸”。由此看来,生命并非是不做事就健康,劳逸过度都不好。说到底,健康是需要经营的,经营的方式会在以后慢慢道来,但一个基本的意识要确立,那就是成本意识,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倡的“知七损八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老祖宗”的养生秘籍
第四节 《黄帝内经》,开启健康人生的钥匙
  在很多人看来,《黄帝内经》又没有几首方子,自然可操作性就不强,又如何能很好地惠及百姓大众呢?如果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话,那么,在引领大众养生方面,《黄帝内经》,则在“授人以渔”的层面给了炎黄子孙养生方面的“大道”。试想,在欧洲,一场鼠疫的暴发竟然使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生命,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家破人亡的悲痛之中,而中国在近两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尽管也有疫病流行,但从未发生过如此令人震惊的记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的《黄帝内经》,它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这里所说的老祖宗不是泛指,而是指《红楼梦》中被尊称为“老祖宗”的贾母。之所以把这位“老祖宗”级别的贾母抬出来,就是因为她能在那个“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高寿至83岁,当然,她只是一个代表。说来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透过对贾母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这位老寿星的起居饮食基本暗合了《黄帝内经》的养生观点,其高寿并非是毫无依据。
  秘籍一:心宽神宁——豁达仁厚
  《红楼梦》中的贾母可谓是一个典型的贤达慧秀女性的代表,“虽年高,却有兴头看戏”,可谓是有一种“老小孩”般豁达开朗的性格。这让她并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家长制”的作风,而是“喜热闹戏文,更喜谑笑科诨”,还与儿孙们猜灯谜取乐,和晚辈、下人打成一片,拿今天有些家长的话说就是做孩子的大朋友。因为其慈祥宽厚,加之和蔼可亲,自然深得晚辈们的拥戴和孝敬。这里不仅有对于《黄帝内经》养生情志调和上的一致,也说明一个家和而乐的道理。
  不仅如此,贾母“怜贫恤老,斋僧布施”,以慈悲为怀。如,元宵节看戏至深夜,贾母便命将戏暂歇歇:“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老祖宗”的一颗慈悲敦厚的仁人之心,这也正暗合了《黄帝内经》提倡养生与养德相结合的道理。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内圣。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所以,从贾母的养生之道中,一方面要性格通达,另一方面又要仁厚。《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一个顺应随和,一个要力求恬淡。
  秘籍二: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其实就是现在很多人主张的习惯决定健康。坏习惯,是百病之源,而好习惯作为健康人生的基础,则是长寿的“银行”。作为一种受益一生的习惯,而是有睡子午觉的好习惯。从对《黄帝内经》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的生发之机就是从子时开始的,这一时辰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时候,而午时,即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阶段,是阴阳相交的时候,是心的“主时”,此时就应该午休,顺应天道自然地小睡,可以储存精力并且不干扰阴阳的相交。因此,睡子午觉就可以追求一个心肾相交的境界。
  贾母一直坚持早睡早起、中午小睡片刻的规律生活习惯,顺应四时、昼夜规律的起居作息。顺应子时的气机,便可使人有生机;顺应午时的阴阳交会,才可以与健康“厮守”。因此而终至高寿。不仅如此,贾母还经常参加适度的锻炼。例如她很注意散步游玩,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即使登山眺远,也不要仆人用轿子抬上去,多步行登高。
  秘籍三:谨和五味——合理膳食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凑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贾母在饮食方面,可谓是一个均衡论者,尽管她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评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甚至是“日用而不知”,但生活中的她确实是好吃的不贪食,不是特别爱吃的也不偏食,不偏选还“饥饱中适”。她特别注意避免油腻食品,并定期吃斋,适时饥饿。儿媳们给她送上螃蟹馅儿的饺子时,她说:“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而对于刘姥姥从乡下带来的瓜菜,她却特别喜欢。这也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生活好的标准并非是大鱼大肉,而是身体需要什么就能相应地适度给以供给,这才是“好”的标准。谷、果、畜、菜各有养、助、益、充等功效,对于人体机能各有所用,因此,只有在合理调配各种谷肉果菜,不偏选的情况下,才能使气味和谐,满足人体精气化生的需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预防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博大精深,老百姓看到了一种颐养的谆谆教导,专家看到了文化和养生的“大道”。这里,且不从宏观上行走在凌云的高度去俯视它作为三大奇书之一,在中医理论、生命百科书和养生宝典上的三个“第一”,同时也不细究《黄帝内经》关于“太阳系”的论述:不但从时间上,早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的“星球运动学说”,而且从理论上,比哥白尼和伽利略的论述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仅仅从微观的层面,在老百姓享受其实惠上面去讲它的一贯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
  现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治病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病患者还会在那些治疗中痛苦地呻吟。渐渐地,在花了大量的教训才知道,节俭不该到吝惜的地步,创业不该到忘食的境界,并最终回归到对于疾病预防的重视上来。岂知,数千年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已经被提出来。
  经考证,“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与“已病”;“未乱”与“已乱”,在一正一反中,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那么如何预防呢?这里,依然回到了《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阴阳要平衡,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遵从春天的生发之气夜卧早起。冬天万物处于秘藏之期,因此日常行为不可太过张扬、太发散,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地在一种平和中不偏不倚,是“治未病”的“上工之术”。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节 万物荣生之春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天的三个月,可以称之为是承上启下吐故纳新的时节,此时天地自然的生发之气都已经萌生,万物可谓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个时候就应该天黑入夜则睡,日出而早起。不仅如此,还要解开紧束的头发,宽衣松带以便让自己的身体得到舒展,精神也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而得到滋养,此时,只可顺着春日阳气的生发而让自己胸怀舒畅,切忌不可杀生;相反,要多施予少敛夺,多行赏而少责罚,从而达到一种内外和顺的状况,这就是顺应春季时令进行养生的道理。不顺反逆的话,则会使肝脏受到损伤,而且还会因为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的不足而在夏季引发身体的寒性病变。
  春季身体的调养重在一个“生”字,具体该怎么样“生”呢?《黄帝内经》说得很清楚:“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而“以使志生”。这里的“以使志生”,就是说人们在春天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顺应大自然的生机勃发之机,让自己的意志、情趣得到生发,让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情更加豁达乐观。
  夏之疾在于春之患,就像上面说的,春天不能供给夏长之气疾病就会在夏天被引发。同样的道理,如果在春天得了疾病,那么,疾患多源于在冬天未能做好“精”的固守,未能在冬天储藏以供给春天生发所需要的身体能量,在了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后,大家就不难发现,这些养生的道理就像一个“救生圈”一样,对于生命的护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的,组成了生命赖以循环往复的通道。
  随着冬与春的季节更替,阴阳之气也就近似太极图一样,冬寒极而至春暖,阴满而至阳长。此时,人体的阳气就在经过冬天后开始“苏醒”过来了,形成一种向上向外的喷发,那些处于半休眠状态的身体机能也开始变得活跃,阳气向外宣发。冬天因为气温低身体相对的僵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规劝那些活跃分子的时候常说要“冷静”的原因,因为冷而静。
  春天是个被很多诗人歌颂的季节,小时候学孟浩然的诗句就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有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更有白居易对春天看似低调的盛赞“人间四月芳菲尽”。是呀,四月芳菲尽,那不说的就是芳菲尽在春三月吗?春天包含三月六个节气,在尽享那些“好雨知时节”的喜悦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对我们健康的轻柔提醒,甚至还忘却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警醒。剪刀不仅是剪出了柳条和细叶,也可能剪却健康。
  春季是一个多风的季节,风是一把健康的双刃剑,帮助我们促进散热,促进空气的流通,让我们总能在空气的流动中享受到“流水不腐”般的清新;但另一方面,春季的气候多变,气温高,人感到暖和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而当风速大、人感觉寒冷的时候,又像是逃避轰炸一般流回内脏。在这种来回的“奔波”中,气血流动的波动性自然加大。这也是很多人纳闷的地方,总是感觉寒冷的冬天都扛过来了,春天自然不在话下,只等“潇洒走一回”,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地球表面的凹凸不平,自然受热就不均衡,所以来去匆匆的风就形成了。可以说,风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两张“脸谱”,或者是绿叶的“信使”,或者是落叶“屠户”。而后者就是我们很多时候在说的“贼风”。为什么将之称为是“贼风”呢?到底窃了什么,又偷了什么呢?简单地说,趁虚而入谓之邪,窃害中和谓之贼。这也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虚邪贼风,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