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权同志!你度过了十多年的战场生活,只在今天你才离开前线!你对民族对革命已经尽忠尽职,至仁至义。留给我们的是革命长途的艰巨与同僚的寂寞!
  我毕竟是铁石心肠,只知道有你的血迹,不知道我有泪痕!我们当踏着你的光荣血迹前进,直到最后的胜利!
  仇恨永远在我们的心头,血债没有丝毫折扣!
  太行山、五台山上千千万万的战友一致高呼:左权同志精神不死!
  太行山、五台山上千千万万的战友齐举拳头宣誓:我们一定要报仇!
  为永久纪念为国捐躯的左权将军,7月下旬,经上级批准,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10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左权灵柩由十字岭移至涉县石门村太行山麓举行公葬,并在石门村北边修建了左权陵墓和纪念塔。
  左权陵墓和纪念塔背倚莲花山,面对清漳河,山顶上有一棵巨松,由下仰视,犹如凌云欲飞。陵墓以青石筑成,呈长方形,墓碑上刻有“左权将军墓”几个字,底座雕有镰刀、斧头、齿轮、步枪等饰图,显得格外肃穆庄重。青石砌成的长方柱形纪念塔正面上方刻有“左权将军纪念塔”七个大字,下方镌有朱德所题的挽诗;背面刻着刘伯承的题词“浩气长存”,左右两侧刻有彭德怀书写的《左权同志碑志》:
  左权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聪明,性沉静。稍长读书,即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一九二四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献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学于黄埔军校,继攻于苏联陆大。业成归国,戮力军事,埋头苦干,虚怀若谷,虽临百险,乐熬不疲。以孱弱领军长征,倍见积极果决之精神。中国红军之艰难缔造,实与有力焉。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德怀相与也深,相知更切。用书梗概,勒石以铭。是为志。
  公葬这天,阴云低迷,群山含悲。来自晋冀鲁豫的各界代表及群众5000余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参加了仪式。葬仪由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滕代远主持。八路军的祭文说: 无论在艰苦危难的战斗中,或者在谈笑游戏的场所,只要有八路军生活的地方,就会有他的影子。二十年来他总是生活在我们之中,直到敌人抢走了他的生命的时候,他的身影还是生活在每个同志的心头。而眼前的画像,不是依然那样年轻,那样勇敢,那样坚忍不拔,那样纯朴可亲吗?然而染了血色的太行山石,却做了这笔血债的证人了——一堆黄土埋葬了烈士的遗骸,一盘素肴捧献出公祭者满腔的仇恨和决心。
  

人物简介
陈赓: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赓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并兼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委员。10月,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开赴前线对日作战,先后参加娘子关及旧关之战、七亘村之战、反“六路围攻”之战、反“九路围攻”之战等战役。1940年1月,为巩固和保卫太岳根据地,陈赓奉命率三八六旅进入太岳区,统一指挥太岳地区各部队。5月,成立太岳军区,陈赓兼任司令员。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8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成立太岳纵队,下辖三八六旅、决死一纵队和二一二旅,陈赓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太岳军区司令员和三八六旅旅长,打破日军的多次合围,消灭了大量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们就是要以‘用兵不复’的兵法
  创造战机,出奇制胜。”
  

1.七亘村叠伏出奇兵(1)
1937年10月下旬,日军在相继侵占我北平、天津和保定之后,侵略气焰更加嚣张,更加自信为不可战胜。继而大举南下和西进,企图占领整个华北和中原地区。为了保卫山西太原,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二战区急调10多万部队,在太原以北的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同时,又调集个师,据守娘子关,以配合忻口之战。
  素有晋东著名关隘娘子关,坐落在太行山中麓的山西省平定县城北45公里处,是出入山西的咽喉,也是正太路沿线的重要关口。一旦娘子关失守,不仅使坚守忻口的国民党军队腹背受敌,陷于被动,而且也会使太原城处于晋东、晋北两路日军的钳形攻击之中,难于防守。因此,我八路军总部对能否坚守住娘子关非常重视。1937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就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指出,日军攻占了石家庄,必将沿正太路西进。所以,晋东的娘子关和九龙关,须预先集结重兵把守。战争发展的态势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10月10日,日军大举进攻石家庄,取城以后,立刻派川岸的第二〇师团和鲤登的第一〇九师团继续沿正太路西犯。该线国民党守军数万人未能阻止目空一切的日军进犯,日军所攻之处,无不相继告退。
  “唇亡齿寒”。国民党军队的节节退却,致使娘子关告急。在山西首府太原危在旦夕之际,八路军一二九师根据总部的命令,在师长刘伯承的率领下,火速向娘子关东南日军的侧后进发,主动寻找和创造战机,力争给猖狂之极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就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奋勇疾进之时,日军以一〇九师团继续攻击娘子关,而以二〇师团一部由河北省井陉县测鱼镇转向正太路以南山地进犯,妄图对娘子关守军实行迂回攻击。这时,国民党的一些部队,因害怕日军断其后路,纷纷撤退。
  在此危急关头,刘伯承师长当即令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在平定县的桃家岭、七亘村一线采取运动防御战法,力图迟滞日军西进速度。同时,速调第七七二团回马山村,准备从翼侧攻击西进的日军。刘伯承师长为巧妙设伏,出奇制胜,10月25日午饭后,亲自带着师司政机关干部和警卫班30余人到七亘村附近察看地形,详细研究作战方案。七亘村位于太行山脉中段、晋冀两省接壤处,又是平定、昔阳、井陉三县的交界地带。古称“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有两道大门可穿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平定县。北门是娘子关,南门就是七亘村。该村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峡谷陡峭,道路奇险,素有“龙虎环抱”之称,实为屯兵之要地。该村东邻山西平定的甲南峪、东石门村,直通河北省井陉的测鱼镇;西邻改道庙、营庄,直达平定县城。村边有一条宽不足两米的大道,路南边是高约10米的土坎,路北是几十米深的山沟。经过对七亘村实地调查和对敌情的分析,刘伯承师长认为,七亘村是日军二〇师团进犯平定、太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军伏击的理想之地。

1.七亘村叠伏出奇兵(2)
于是,命令陈赓率领七七二团在七亘村地区选择阵地,准备阻击西进的敌人。形势的发展果然不出陈赓旅长所料。当日下午,日军二〇师团开始向平定方向进犯,还有辎重部队约1000余人,行进到距七亘村10公里的测鱼镇,队伍停了下来组织宿营。这一情报报到指挥部,陈赓听了马上对作战人员说:“七亘村是测鱼通往平定的咽喉要道,日军明天一定经七亘村向前方运送军需物资,这是送到嘴边的‘肥肉’,一定要张大嘴巴把它吃掉!”为此,陈赓马上命令部队,就按白天在现地研究的作战方案,在七亘村路南的土坎上设伏,准备痛击敌人。
  第二天清晨,晴空万里,天高云淡,秋风送爽。上午9时左右,日军的辎重部队300多人,前后各有百余名步兵掩护,向七亘村方向缓缓开来。日军沿正太路西犯以来,一直未受到任何阻击,所以十分麻痹,警戒搜索也相当疏忽。先头步兵与辎重部队约距300米,后面掩护的步兵距辎重部队更远一些,从远方望去,犹如黄蛇蠕动。走在最前面的一个日本兵,扛着一面日本太阳旗,昂首挺胸,神气十足。
  从日军的行军状态来看,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就在前面这个不起眼的七亘村,我八路军勇士们早已在等待着给他们送葬了。上午11时左右,日军开始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其先头部队接近营庄时,辎重部队正好行至我十二连伏击区域。七七二团王近山副团长一声令下,重机枪首先开火,猛烈地向日军扫射,伏击部队随之向日军猛烈射击。刹那间,成群的手榴弹,密集的子弹,像从山崖上泻下来的瀑布倾向敌群。被截击的辎重部队顿时不知所措,慌乱不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完全丧失了控制能力。骡马和骆驼受到爆炸声的惊吓,四处奔跑,畜撞畜、人撞人,人畜相撞,在不到两米宽的狭窄路上自相践踏,尘土飞扬,血肉四溅。
  骄横一时的日军完全没有了“大日本皇军”的威严,连滚带爬,哭天叫地。残存的日军一窝蜂似的朝东石门方向逃窜,刚跑到南峪,又遭到我预先埋伏在那里的特务连一个排的猛烈袭击。这时,王副团长命令九连、十连投入了战斗。紧接着,我十一连、十二连在副教导员尤太忠的带领下,一个个犹如猛虎下山,奋不顾身地扑向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冲在最前面的十二连战士杨绍清,面对向他包围过来的七个日军毫无惧色,左刺右挑,愈战愈勇,一连刺死六个,捅伤一个。还有一个战士,在同敌人拼杀中,身上五处受伤坚持不下火线。当他同一个日本军官搏斗时,已筋疲力尽,但他急中生智,嗖地一下将手中的步枪向敌人掷去,在敌人一愣的瞬间,猛扑过去将其压在地上,用牙咬掉了敌人的鼻子,并趁敌痛不可忍之时将其击毙。

1.七亘村叠伏出奇兵(3)
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上午午时左右,日军除一部分掩护部队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均被陈赓的部队歼灭。此次伏击战,共歼灭日军300余名,打死、缴获骡马和骆驼300余匹峰,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战斗结束之后,部队迅速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品,组织撤离了战场。下午,陈赓旅长来到七亘村,郭营长牵来一匹马,对陈旅长说:“旅长,这是我们营送给你们的战利品。”
  “好,我收下这匹马。还要请你们挑一些最好的马,送给我们的刘师长,送一些到延安,向党中央报喜。”陈赓十分高兴地说。
  “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照办!”郭营长回答说。
  日军遭到我八路军伏击以后,余部退到测鱼镇。但作战物资运不上去,会直接影响前线需求,影响战局发展。所以,这股敌人无可奈何,明知有危险,还要硬着头皮通过这段“黄泉路”。
  10月27日,日军一面派出部队在七亘村附近收殓尸体,一面整顿部队,调集兵力,准备继续西进。
  对此,陈赓分析道:日军侵犯华北以来,作战一直比较顺利,七亘村的失利,对他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们目空一切,并没有把八路军放在眼里。特别是二〇师团正向平定进犯,急需军用物资,要运送军用物资,在其打通正太路以前,唯有从七亘村通过。而且,我军刚刚在该村设伏,敌人一定认为我“用兵不复”,所以不会在一地连续组织设伏。日军的这种思维定势正是我可利用的主观条件。也是我创造战机的有效因素。就像兵法上讲的那样:“虚则虚之,实则实之。”“用兵之道,存乎一心。”
  根据这样的分析,陈赓旅长当机立断,继续利用七亘村地域的有利地形,准备再次伏击日军部队。
  通过综合分析第一次伏击战斗的经验和此次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陈赓把第二次伏击地点选择在了七亘村西边。10月28日,七七二团副团长王近山奉命带领三营隐蔽进入伏击阵地,加强了构工和伪装。重复用兵,兵法上少有,战史上少见。但在陈赓这里,却成了独树一帜,以奇制胜的经典。
  陈赓的心理推算还真是准确,28日上午午时左右,侦察分队果然发现一股日军辎重部队向七亘村方向开来。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日军接受了前次遭八路军袭击的教训,显然提高了警惕,加强了对辎重部队的戒备。以100余人的骑兵在前面开路,300余名步兵在后面掩护,冒着狂风大雨沿大道西进。真是天时地利占全了。不良天候正是我军的优势,也是伏击作战的有利条件。在伏击阵地上的王近山副团长当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陈赓旅长,陈赓旅长在电话中命令:“近山,坚决出击!”为确保战斗胜利,陈旅长派第二营和第一营的一个连火速赶往伏击地域前去增援。28日上午11时左右,日军先头骑兵开始进入我七七二团的伏击地域。此次日军相当警觉,每行进一段路程,就停下来搜寻一番,确认没有情况以后,本队再继续行进。当日军骑兵经过伏击地域搜寻没有发现我伏击部队后,辎重部队进入了伏击圈。由于我伏击部队隐蔽的巧妙和沉着冷静,在敌人离我隐蔽的有些战士只有四五米远的时候,仍没有发觉。等到敌人骑兵通过改道庙之后,此时,副团长王近山一声令下,我伏击部队一起向日军辎重部队发起猛烈的火力袭击,顿时打得日军人仰马翻,狂呼乱叫。在风雨和泥泞中乱滚乱爬,一个个如同泥母猪一样。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
  这次伏击,由于日军加强了掩护部队,加上风雨交加,道路泥泞,我增援部队未能按时赶来,所以,日军的骑兵和步兵拼死掩护其部分辎重部队,向平定和测鱼镇逃去。当增援部队赶到时,陈赓命令沿路追击,又歼灭日军百余名,缴骡马数十匹,军用物资甚多。陈赓指挥部队,三天之内,以一个营的兵力,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战,共歼灭日军400余人,打死和缴获骡、马、骆驼400多匹峰,及大批枪支、弹药、粮食和衣物。更重要的是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掐断了日军向前线保障的补给线,打乱了日军的行动计划,为正面战场作战争取了主动。也打出了我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了陈赓旅长的名气。
  这次战斗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缴获了一份我八路军渴望已久的山西省和华北地区的军用地图。具有讽刺味道的是,这些军用地图都是中国印好的。显然,这是日军从阎锡山那里得到的,前些时候,刘师长途经太原时,曾经向阎锡山要几份山西省和华北地区的军用地图,他回答说没有。我军只好用中学生的袖珍本地图代用。现在,当部队把缴获的军用地图送给刘师长时,他真是喜出望外,风趣地说:“没想到日本人用中国印的地图打中国人。怪不得阎锡山说没有地图了,原来是跑到日本人手里了。他对八路军这么小气,对日本人却是如此大方。”
  七亘村大捷之后,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日出东海,日落西山。”意思是说,日军从东海来犯,要在太行山西边落下去。就连一直怀疑我八路军游击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也受到了很大震动,当他在电话里听到七亘村战斗的胜利消息时,十分佩服地对刘师长说:“看来,还是你们的游击战行啊!”
  

2.神头岭伏击战(1)
“我看这一仗还是在神头岭打好。”
  1938年3月,一二九师在刘邓首长率领下,主动寻找战机,积极打击日军,频频传来胜利捷报。3月5日,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三位首长来到三八六旅驻地,与陈赓等旅指挥员一起商讨作战计划。准备在邯长大道上的黎城、东阳关、涉县一带,寻找敌人活动弱点予以打击,破坏日军向晋南、晋西进犯的交通运输线。
  当时,根据进攻晋南的日军一〇八师团是沿河北省邯郸经武安、涉县、黎城、良马等直至山西临汾这条路线出击的情况分析,邯(郸)长(治)大道及由长治到临汾的公路,便成了日军重要的后方交通运输线,而黎城则是日军在这条运输线上的兵站要地。黎城,既是日军运输线上的重点,又是后方防守上的弱点。针对这种情况,刘、邓首长当即决定:再次运用“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兵法战策,决定在神头岭地域再次组织一次伏击战斗。即先以一部兵力袭击日军占领的重镇黎城,吸引潞城之敌来援,而后以主力在神头村附近地域组织伏击,歼灭增援日军。
  神头岭,是一个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岭。在这里,日军的陆空技术兵种难以施展其技术优势,骑兵亦难以左右机动。但是,在选择战场时,有的参谋人员则认为,神头村及其附近地域的山岭太崎岖,虽然不利于敌技术兵器发挥其技术优势,但也同样不利于我展开兵力。
  根据刘、邓首长的作战意图,陈赓认为,战争双方在战场选择上应该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地形的利弊条件。任何一种地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