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位数急降为个位数,原本还能打到狼、狐和麋鹿等略大的活物,现在就只能看见一只只鸳鸯在芦苇荡里躲躲闪闪。

    ‘算了,回去罢!’完颜宗翰又看了看随风摇摆的芦苇荡,放弃继续射猎的打算。没有上好的猎物,光射水鸟也提不起干劲。

    让身边的亲兵吹响了集合号,把散到附近的手下都集合了起来。完颜宗翰带着一百多骑兵,蹄声隆隆的奔回了营地。

    刚回到营地,完颜宗翰便看到一人站在他的大帐前。

    “粘罕!”那人高声叫着完颜宗翰的女真名字。

    完颜宗翰定睛一看,忙跳下马来:斡离不啊!你从西边回来啦?追到了天祚没有?”那人是阿骨打的次子——完颜宗望,女真名为幹离不。本是带兵去追击辽主天祚皇帝,不知为何现在就回来了。

    完颜宗望摇头苦笑:“在阴山是追到了,还打了一仗。不过天祚出逃前祭的肯定不是青牛白马,而是兔子,跑得太快。刚一接战,他就又往西夏那里跑了。就把他的儿子赵王习泥烈和传国玺给夺过来了。”

    “西夏?!”完颜宗翰惊道,“怎么党项人也过来凑热闹?”

    完颜宗望道:“听说是要迎接天祚入国。不过我已经给夏主去了信,让他们把天祚送回来。”

    完颜宗翰摇摇头,西夏人的德性他略有了解:“党项人不会那么听话。”

    “党项人若是老老实实的把天祚送过来,就给他们土地。若是不听劝,那就出兵打他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完颜宗望洒然说道。

    “说得也是!”完颜宗翰大笑着,把坐骑的缰绳交给了迎上来的一个马夫。拉着完颜宗望一起向自己的主帐走去。

    完颜宗望却停了步,死盯着那马夫牵马远去的背影,吃惊道:“那是娄室的儿子活女罢?!”

    “没错,就是他。”完颜宗翰侧头瞥了马夫一眼,点头道,“亏你还能记住!”

    完颜宗望的眉头皱了起来:“好歹他也是族中有名的勇士,父皇也多次赏过他,你怎么把他当奴仆来作践?”

    “勇士?……”完颜宗翰冷哼了一声,“我大金最不缺的就是勇士。娄室害死了我女真的上万儿郎,没杀了他抵罪已经便宜他了,难道还能让他带兵不成?……当初你不也是同意把七水部给分掉的吗?”

    完颜宗望摇头不语,虽然他很同情完颜活女的遭遇,但完颜娄室一下丢掉了上万族中勇士,也是不争的事实。比起那些枉死的族人,完颜活女能活着,已经算是幸运了。

    还没走远的完颜活女死死的咬住下唇,完颜宗翰和宗望的对话,他听得一清二楚。由于长生岛的惨败,幸免于难的完颜活女仍难逃罪罚。其父完颜娄室留下的近万七水部众,被完颜宗翰、完颜银术科等宗室大将给瓜分干净。他父亲完颜娄室的妻妾,以及他的妻妾,都给人夺了去,完颜活女本人也一下子从手握重权的七水部族长之子,变成了一文不名的马夫。

    每天,完颜活女都在马厩里洗刷马匹,处理马粪,稍有懈怠,便是一通责罚。周围的马夫也知道他的过去,每每当面羞辱于他。这样的磨难,已经持续了近三年。左手探入怀中,完颜活女紧紧的捏住七水部历代族长沿袭传承的小刀。

    “赵瑜……粘罕……银术科……”他咬着牙低低念着仇人的名字,这是支撑他三年的心理支柱,时常在无人时暗中念着。

    但今天他又加了一人:“……斡离不!”

    已经坐在了营帐中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却不知道完颜活女把他们当死敌对待,就算知道也不会太在意。马夫和勃极烈的身份差距,有如云泥之别,一个马夫把他们当仇人,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杀死他,不过如同捏死一只蚊子。

    坐定下来,完颜宗翰使人出去措办酒席,又问道:“你去看过都勃极烈没有?”

    “父皇还在睡,没敢进去打扰。所以出来转转,正好看到你了。”完颜宗望摇头说着,脸现忧色。阿骨打毕竟老了,今次去南方走了一遭,就生了病,养了近半年也不见好。一病半年,阿骨打的身子骨已是瘦骨伶仃,完全不见当年英武豪雄的样子。完颜宗望也是有见识的,知道他的父皇最多也只剩一两个月了。

    “不必太担心,陛下有天命在身,过些日子必然会好起来的。”完颜宗翰宽解了一句,不想再多提此事,换过话题问道:“那张觉投宋的消息你听没听说?”

    “听说了!好像阇母叔叔已经带兵去。”完颜阇母是阿骨打的异母兄弟,论年纪,比小字辈的宗望、宗翰还小几岁。

    “但阇母就带了两千人。”

    “没关系,天太热,也派不出多少人。现在只是去打个招呼,到冬天再解决他也不迟!”完颜宗望完全没有把张觉的平州军放在眼里。

    完颜宗翰摇头,“光解决张觉还不过。还得向南朝问罪才行!”

    完颜宗望抬眼看向宗翰,在对方的眼底看见了难以掩饰的喜色。他微微一笑:“真要多谢张觉了!”

    “也要谢谢南朝的皇帝!”

    酒送上来了。宗望举起酒杯,淡笑道:“过两年会去东京开封谢他的!”

    注1:即今天的安固里淖。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其得名,一说,其地南北皆水,以其两水,故名。但另有一说,因其水禽唯鸳鸯最多而得名。本文取后一种说法。

    注2:青牛白马为契丹族的图腾。‘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第二十章 文治(上)

    宋宣和五年七月十七,戌辰。 【西元日

    基隆府。

    东海王宫御书房。

    “郑居中死了?……”赵瑜皱起眉头,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名字有些熟悉,但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他抬眼问赵文:“他是谁啊?”

    “枢密使啊……大宋的。”

    赵瑜啧啧嘴:“原来是个小角色,难怪记不得!”

    “枢密使……大宋的!”赵文几乎要苦笑起来。他这个位置也算是枢密使,但比起大宋的枢密使,无论管辖的人数还是范围,都差得很远。郑居中是小角色,他算什么?

    “凑数的家伙没必要记,死掉的就更没必要了。”赵瑜哈哈一笑,都二十年的兄弟了,赵文的想法很容易就看透了,“角色大小跟官职无关,大宋现在宰辅中,没一个值得一提。稍微有那么一丁点本事的童贯都快要致仕了,剩下的王、李邦彦那些烂货废物,全都是些小角色,连我东海的一个小吏都比不上!”

    赵文也是开怀一笑,赵瑜说的话他听得很入耳,说道:“小角色郑居中暴病死了,另一个小角色蔡攸领了枢密院。而稍微有一点本事的童贯童太师,不是快要致仕,而是已经致仕了。”

    “童贯致仕了?”赵瑜问着。

    “正是!”赵文点头,“就在上个月,道君皇帝让他带着太师、神霄宫使的职位致了仕。不过,童太师求了一辈子的王爵现在没到手,不知后面有没有机会了。”

    “燕地不安定下来。那个王爵他拿不到手。还要再等一两年。”赵瑜说着。听说这位从他接掌浪港军开始。便一直打着交道地故人离开了朝堂。心中不禁泛起了一点惆怅。东海这些年地发展。得利于童贯地地方很多。虽然两人都是互相算计。但毕竟有着一定地交情。现在童贯这一退。大宋朝堂中。他认识地熟人就又少了一个。等再过几年。童贯将要面对地将会是枭首一刀。也没有机会做东海人民地老朋友了。

    ‘也罢。’赵瑜暗自摇了摇头。抛掉了无聊地感慨。‘以后送他一口檀木棺材好了。’

    决定了将来送童太师地礼物。赵瑜再问道:“蔡居安终于又回到宰执地位子上了?”

    “没错!张觉来投。蔡攸据说是得了首功。而郑居中死得又及时。正好让他得偿所愿。成了西府之首。不过大宋可就惨了。摊着这个不懂兵事地枢相。军队肯定还会继续烂下去。而且王与蔡攸不合。大宋地东西二府必然会闹起来地。”

    赵瑜一挥手。洒然道:“由着他们闹去罢。也没几年蹦跶了。

    让女真人把他们一扫而空。给我们腾出地方。”顿了一顿。又道。“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消息?”

    “没了!”

    “没了?你就为了这些事过来?!”赵瑜挑起眉毛,奇道。也不是什么紧急军情,不过是大宋换个枢密使,再加上童贯致仕罢了,芝麻点大的小事,怎么轮到堂堂总参谋长来送文件。

    “当然不是。二郎你今天不是要视察义学下面的几个研究院吗,正好跟着你去看看。听说今年弄出了不少好东西,倒想见识一下。”赵文笑问道,“……那个新式火药听说威力不小,上次实验好像把三里地外的房子都砸了?”

    赵瑜耸耸肩,谑笑道:“很可惜啊,我今天不是去火器院看新式火药的,那种火药现在还派不上用场,份量多一点,存放时间长一点,就会自燃,这么危险的东西哪能用?还要再等两年……”东海现有的装备已经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有没有新式火药赵瑜其实无所谓,他更在意的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不过这还要时间,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去积累去沉淀。所以现在东海义学中的研究院,更多的人力和才力还是放在能快速见效的农业和纺织业上,“我今天是去农学院和织造院视察,陈先生等会儿与我一起去,你去不去?”

    一听陈正汇要来,赵文毫不犹豫,头一摇:“算了,我马上就回去!”与大宋的情况相同,除非有公事,不然分领东海**政两班的两位宰臣根本是连面都不见,一是为了避嫌疑,另一个,也有文武争锋的因素在。

    赵文说走就走,没半点耽搁。出门时,正好碰见陈正汇和卢明德在门外求见,三人互相打个招呼二人举步进门,赵文扬长而去。

    “臣等拜见大王!”东海国相和礼部尚书在赵瑜面前依礼参拜。

    “平身!”赵瑜说着,心中有些奇怪,陈正汇来是早以定好,但卢明德是为何而来。不过见两人的表情,倒不像是坏事。

    陈、卢二人谢恩起身。陈正汇上前一步,拿出一本装订得约有三寸厚的册子,双手呈给赵瑜,“大王,这是刚刚编纂修订好的《东海简明字典》,请大王过目。”

    “字典?”赵瑜微微一愣,把册子接过,翻了几页,猛然想了起来,“终于编好了?足足有五六年了罢?!”

    “五年八个月又十七天。”卢明

    应道。

    还是在政和年间,赵瑜尚未称王的时候,便下令陈正汇主持编纂《东海大字典海简明字典》,以供学生和士人们使用。但毕竟这是一桩卷帙浩繁的工作,到现在为止,近六年下来,也只完成了编入三千常用字的简明字典,而全集性的大字典到现在也没有眉目。

    旧年王安石撰写《字说》,赵下令编纂《新定五经字样》,而在后世,也有《洪武正韵》《康熙字典》;宋真宗编《册府元龟》,明成祖修《永乐大典》,还有满清时的《四库全书》。在华夏,编订字典,或是大典文集,都是有很深政治意义。赵瑜下令编订字典,虽然一开始只是为了普及教育,但在陈正汇和其他东海官员眼里,这可是为东海正名的关键。所谓文治武功,没有像样的典籍文章,根本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国家。

    所以当赵瑜下令之后,陈正汇当仁不让自荐为主编,而礼部尚书卢明德主持实际工作,陆续加入进来的宿儒、学者有上百人之多,这些人,人人心高气傲,又存了留名千古的心思,对字典校订的近乎苛刻,常常为一个字的字形、释义和发音,吵得天翻地覆。原本设在礼部偏院的编修所,也不得不搬到义学旁的一间独院去。就这么吵了近六年,终于把简化版编了出来。

    好!做得很好!”赵瑜一边翻阅,一边笑赞着,“所有参与编订字典者,有官者转一阶,钱百贯;无官者赐田土百亩,钱同样百贯。你俩与所有编修们说,要他们再接再厉,早日把大字典编纂出来,届时孤必不吝封赏!”

    “多谢大王恩典!”

    赵瑜又翻了几翻,又赞了几句。最后把简明字典的原稿交还给陈正汇,“既然已经编好,也不要再耽搁时日,现在就拿去印书馆刻版罢,孤想早点看到正样。”

    “臣遵旨。”陈正汇躬身领旨,又转手把原稿交予卢明德。

    卢明德心知赵瑜和陈正汇尚有他事,出言辞行:“大王,臣先告退。”

    但赵瑜却没有回答,卢明德便不得不躬着腰等着回话。赵瑜用手指习惯性的敲打着桌子,半天才说道:“卢卿,今年国中的蒙学入学人数有多少?”

    卢明德抬起头来:“回大王话,台湾岛上是六万三千人,加上外岛已有近七万。”

    “毕业人数呢?”

    “三万一千人。”

    赵瑜点点头。虽然今年的儿童入学率比起三年前只增加了百分之二,但国中人口增加了四成,而生育率也在不断增加,入学儿童比三年前多一倍并不奇怪。

    “那义学入学人数呢?”

    “两千五。”卢明德回答的很流利。东海国由于没有设立太学,礼部也兼任教育部的工作,如入学率、升学率这样的统计数字,问他比问陈正汇更方便。

    “也就是说蒙学毕业生考义学的话,只有不到十二分之一的录取率喽?”

    卢明德道:“七分之一。蒙学是男女兼收,但义学只收男童。所以刨去女童,蒙学考义学的录取率为七分之一。”

    赵瑜摇头道:“就算是七分之一,从比例上来说,还是少了点。”他见卢明德欲言又止,又道,“但从人数上来说却又多了些。今年入学的就有两千多人,三年后,这么些人怎么安排?再说……”

    他继续说道:“蒙学三年,义学三年,加起来才六年,如果六岁入学,十二岁就能出来,就算九岁入学,十五岁也能毕业。如果又加入军学倒也罢了,那还需要三年时间,出来时正好到了从军的年龄。但如果出来做官为吏,这么短的时间,毕业后还是幼童一个,连人情世故都不懂,如何能理事安民?”

    陈正汇和卢明德同时皱起眉头,揣摩赵瑜的心意,“……难道大王要在义学中改用三舍法?”陈正汇突然惊问。

    所谓三舍法,就是把学校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等级。自从王安石为行新法培养人才创立三舍制度之后,三舍取士与科举取士就在大宋同时推行。而元符二年,哲宗皇帝罢科举,完全改以三舍法取士,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虽然前年地方州县不再实行三舍法,重新恢复解试,通过考试来推举贡生,但太学依然保持着三舍制度,不在太学遍历三舍而毕业,就别想当上进士。

    大宋的太学中,外舍员额两千,内舍三百,而能直接成为进士的上舍名额仅仅只有百人。而且外舍升内舍,是一年选考一次,而内舍升上舍则是两年一考。

    但东海的学校却没有这么严格,只要成绩合格就能升到上一级,没有人数的限制。但听赵瑜话中的意思,他是希望毕业生越少越好,以便安置。

    赵瑜连连摇头是改用,蒙学和义学里的年级制度本身就是仿着三舍法而来,只不过换个名字罢了。”后世的年级制和三舍制,制度相仿,仅有的区别就是年限的不同和人数的差别,“而且一旦用三舍法,就表示每年都有上千义学学生不得毕业,这也

    人才了,我东海可没有那么奢侈。”

    “那大王的意思是?”

    “我打算增加年限,分义学为数等!顺便把义学改个名字——现在我名下的产业大部分都卖了,义学的资金也改由国库提供,内库只提供奖学金,再叫义学也不合适。”赵瑜说着,今天这番话他已在心中酝酿多时,现在的东海学制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加以整改了,“最低一等为小学,同样也是三年,设在乡中,可以扩大招收人数。蒙学三年,无论男女都是强制性入学,学学加减乘除和几百个汉字,能看懂简单的告示,出来后就不算是文盲了。而小学三年,只强制从蒙学毕业男童入学,把三千常用字学齐,要做到能写会算,能读书,能看报,还要会写信,出来后可以做个秀才了。”

    “又要强制读三年?这事恐怕很难。”作为儒门子弟,陈正汇当然希望东海的文治教化发展的越高越好,但他也很清楚,为了强迫百姓们送儿女入学,各州县乡里的官吏没少费力气,台湾还好,辽南和天津可是很有几所蒙学被困于学费的家长们烧掉的。

    “先在台湾岛上推行。”赵瑜很清楚他的治下哪里穷哪里富,“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