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遵旨!” 
  那关外的清太宗,自然也获得了袁崇焕死信,不由抚掌大笑,道:“崇祯是自断肱股,拱手送我大明江山啊!”自此一块心病除去,商议拥兵南下,再夺回四城并北方重镇大同。 
  祖大寿、吴襄引兵驻守大同。皇太极让人攻城,久攻不下,令人叫阵,祖大寿只不出战。过了一些日子,朝廷派总监军高起潜前来督察军务,见大同城市防严密,守卫森然,十分高兴。答应回京后替祖、吴、何等人邀赏。这几个人自袁帅被害,对朝廷已有不满,听他说请功邀赏之话,都默不作声,高起潜只道三人不好意思,亦不多想。 
  过不几日,一次突然的危机发生了! 
  这日祖大寿在城中陪高起潜查防,吴襄率所部亲兵五百人出城巡边视察。 
  大同城外是一片旷野山原,山上是一片片的苦蓬和荆蓟,从山沟的斜坡上,大地用那小小的粘土的眼睛窥看着世界。山峡和山谷的深处,充满着凝固的雪。 
  吴襄带兵迤逦前行,开出大同城外数十里处,前边是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的群山,崇山峻岭笼罩在一片灰沉沉的云雾之中,被太阳遗弃的群山,像一个个满腹委屈的巨人,阴森森地耸立在云端。吴襄勒住战马,抬头观望。此处离城已有数十里之遥,他怕有伏兵,便传令大家小心。 
  正在此时,突然前面一通鼓响,惊天动地。皇太极引着四万铁骑呐喊着卷地而来!吴襄忙大声传令后撤。明军拼命奔跑,清兵也穷追不舍。最后还是在离城不到十里之处被追上了。 
  皇太极站在高处,指挥铁甲骑兵将吴襄军队团团围住,同时下令: 
  “不许交战,围而困之,勿使一人走脱!” 
  将士们不解其意,贝勒豪格大声发问:“寥寥数百人,万马奔腾,即刻就可踏平,为何围而不歼?” 
  皇太极微笑:“围此五百人,可引城中大军出战,大同城可一举而下也!否则,他不出战,岂非要旷日持久?” 
  将士们顿时大悟,四万铁骑将吴襄五百骑兵围在阵中待歼。 
  大同城上守兵已发现吴总兵被围阵中,立即飞报祖大寿。 
  祖大寿大惊,急忙登城观望,高起潜也忙爬上城楼。 
  祖大寿一望,顿知皇太极之用心所在,将兵出战,城池必然失守。大同一失,满州铁骑就可长驱直入了……他脸色铁青,一咬牙下令紧闭城门,坚守城池,不许出战! 
  高起潜不明就理,连声说道:“快派兵营救吴总兵!为何不让将士出战?”见祖大寿不语,便怒道:“你贪生怕死,见死不救吗?哼,待咱家回京,奏你一本,看你如何是好!” 
  祖大寿大怒,恨不得一脚把他踹下城楼,但他还是忍耐住了。他顾不上向他细说,忙召众人商议。 
  忽然,一名军士跑来,说道:“吴将军率众要出城去救人了!” 
  祖大寿大惊失色,忙率众赶到城门。只见吴三凤骑马擎刀,带着五千精兵,正在城门口与吴三桂乱吼。 
  祖大寿禁止出战,吴三桂身为中军,当时也在城上看得清楚。他认为舅父的决定是对的,为了大同要塞,只能守!但父亲危在旦夕,又怎能不救?他正紧张地思索间,忽见大哥吴三凤带兵向城门口奔来,忙上前阻拦。 
  吴三凤急怒攻心,眼睛都红了,吼道:“父亲遇着危难,你不去相救,还来拦我!真是狼心狗肺!” 
  吴三桂心头焦急万分,恰似油煎,道:“你带兵出城,清军定然乘虚而入,大同就难保了!” 
  吴三凤怒道:“你与舅父贪生伯死,我却不怕!现在父亲危难,哪里顾得了那么多?你闪开了!” 
  吴三桂大声道:“援救父亲,另谋良策,你怎能凭一时之勇,置大同城池于不顾……” 
  他话未说完,吴三凤已经向他一刀砍来,骂道:“我先砍了你这没良心的东西!” 
  吴三桂大惊,慌忙避过,心头惊怒交加,把心一横,也举刀向吴三凤杀来。吴三凤哪是吴三桂对手?只一回合,吴三桂便把吴三凤打落马下,喝道: 
  “你身为中军,不听号令,把他绑了,免生事端!” 
  过来两名军兵,将吴三凤绑了起来。吴三凤气得哇哇怪叫。恰在此时,祖大寿赶来,见状大惊。吴三桂虎目神威,咬紧牙关,面上一副决然之情,对祖大寿道: 
  “总兵大人,请准末将带家兵50骑出城,死战救父!” 
  “三桂,这有何益?徒然自损……”祖大寿眼中含着泪花。 
  吴三桂也不答话,飞身上马,奔回府中,召集五十名勇士,大声喊道: 
  “吴门壮士们:拼死一战的时刻到了!随我杀出城救出老爷!” 
  “与将军誓同生死!”五十人雷鸣般吼道。 
  吴三桂带队飞奔城门。祖大寿望着这慷慨赴死的黑甲勇士队,大为感动,赞道:“好壮士!” 
  于是他登上城楼,亲自擂鼓,令军士呐喊,为吴三桂的敢死队助威。 
  皇太极见城中一队黑甲骑士乌云般卷地冲来,微笑点头。阵前大将阿格卫命令:“开阵延纳,围而歼之!” 
  吴三桂率五十骑勇士挥舞斩将刀,呼啸而来。 
  只见敌阵闪开,待他们进后再度合拢。 
  吴三桂战刀一指,喊道: 
  “直冲核心中围!” 
  他们对满州铁骑毫无惧色,挥刀大杀大砍,气势夺人,霎时间,鲜血迸溅,刀光泛碧。 
  吴三桂率兵向中围突进,眼看就要进去。 
  忽然,敌军阵形一变,又一队骑兵拦在面前,吴三桂大吼一声,挥刀猛砍,那群满兵,碰着便死,挨上便亡,不由连连怪叫,向后退了几步。 
  吴三桂一喜,忙又指挥家兵向前猛冲,忽然,又一队满兵斜刺里冲来,将他们团团围住。吴三桂大惊,心想:敌阵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不能与父亲汇合,怎么办?他焦急万分,忽然抬头一看,只见一名清将站在高处,手拿彩旗,不断挥舞,每挥一色彩旗,清兵便变换一种阵法。吴三桂恍然大悟:怪不得冲不到父亲身边,原来如此! 
  吴三桂迅速开弓搭箭,嗖地一声,一箭飞去,那名将官应声落马。几名清将见了,拍马从山坡上冲了下来,吴三桂使出平时未曾显示的左右开弓之技,箭如珠连发,那几名清将立即中箭落马。 
  吴三桂射死令旗官,清兵顿时阵法大乱,连连后退。吴三桂势如猛虎,怒吼连声,刀光闪亮,一连将十余名铁甲骑士斜刀劈为两段,鲜血迸溅了他满身……满洲骑士们被这威猛神勇的小将震慑,一时间“哗”地后退了一大片。 
  将要冲到父亲围前,一员满洲大将飞马而来,正是阿格卫。他大吼着直取吴三桂!他使的也是中长战刀。 
  吴三桂与他奋力酣战。阿格卫人高马大,要比吴三桂高出半头,战刀也长了一寸,马上交兵,兵刃上他便占了先。 
  吴三桂毫无惧色,正酣战间,忽听父亲那边大乱,吴三桂吃了一惊,暗道:莫非父亲出了差错? 
  他一个分神,阿格卫大刀已砍了下来,吴三桂“啊”的一声,慌忙歪头闪避,究竟慢了一点,被阿格卫一刀划破了鼻子左侧,顿时血流满面…… 
  这鲜血刺激了吴三桂,他大吼连连,战刀飞车般扑向阿格卫,只听一声惨叫,阿格卫连甲带人带马被从中腰劈开,热气腾腾的五脏流了满地。五十骑铁甲战刀旋风般卷成锥形,随吴三桂冲入重围。 
  吴襄目睹这个敢死队的死战精神,胆气大涨,率领五百骑兵向阵外冲去……他眼见一员小将血流满面,神勇无敌,但忙乱紧张之中,又兼吴三桂血流满面,也分辨不出何许人也。 
  忽然,那位小将高喊道: 
  “父亲,这里来!随我杀出!” 
  吴襄一听,这才知道原来是儿子吴三桂,他不禁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大喊“杀……”众军兵更加士气大增,个个奋力拼搏,几乎以一当十在吴襄的带领下,杀开一条血路,踩着尸体鲜血以及从死人肚子里流出的心肝肠胃……渐渐与吴三桂汇合。 
  满洲铁骑与明军交战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猛锐的骑士,如此神勇的将领。当阵形被冲乱时,遍野铁骑也阻挡不了这一股疯狂赴死的敢死队了! 
  皇太极站在高处,对这一场恶战看得清清楚楚,几乎失神。叹道:“甘宁百骑劫魏营,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着吴三桂越战越勇,箭射令旗官,刀劈阿格卫,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箭无虚发,刀无虚砍的身姿,皇太极用马鞭一指: 
  “好汉子!我家若得此人,何愁不得天下!” 
  在城头观战的祖大寿被这惊心动魄的厮杀所震撼!他又是久经沙场,作战无数的一员大将,见过无数厮杀拼搏,大阵大军相遇激战,他还可冷静观察,然而,这是五十骑呀!那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会有被风浪吞没的危险啊! 
  当吴三桂与阿格卫交战时,祖大寿一颗心也差点跳出嗓子,手中的鼓棰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瞪大了眼睛瞧着。吴三凤已被松绑,登到城楼上观望,到此时也替吴三桂捏出一手心的汗。高起潜在旁,浑身不住哆嗦,口中也颤颤巍巍地念着: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当吴三桂一刀劈死阿格卫时,城上军兵一声欢呼,雀跃起来。祖大寿一声长笑,赞叹:“好壮士!”猛挥鼓棰,把一面战鼓敲得震天响,为外甥呐喊助威。 
  这时,吴三桂已与父亲合兵一处,奋力向外围杀来。此时的满洲铁骑已不成阵法,又已连报数员大将,士气低沉下来,哪里还能阻拦得住吴三桂的黑甲军?吴三桂手下的壮士以及吴襄手下的五百精兵,可是背水一战,个个奋勇当先,越战越勇。 
  皇太极见状,已知再战下去,徒然损兵折将,已无好处,便下令鸣金收兵。于是,五十骑黑甲军在连天喊杀中带着被围的五百人冲围而去,杀奔城下而来,而皇太极的四万铁骑竟缓缓退去。 
  “城下鼓乐相迎!”祖大寿兴奋得脸泛红光。 
  吴三桂浴血归来,脸上还是杀气犹存。城门大开,祖大寿率队鼓乐喧天,迎了出来。吴三桂与吴襄下马,纷纷拜见祖大寿,祖大寿慌忙下马,抚摸着吴三桂的伤口,感慨万端,说道: 
  “我儿如此建功,可喜可贺!来日定然为旷世虎将啊!” 
  高起潜也从城中特意赶出来迎接,吴三桂叩拜行礼,身上的铁甲叶片叮噹作响,高起潜笑得个春花灿烂,拉着吴三桂的手说道: 
  “我儿勇冠三军,建此奇功,我当立即奏报朝廷!我儿不愁不富贵!老夫脸上也光彩啊……” 
  此一冒险作战,使吴三桂成为军中骄子,名声大震!不久,吴三桂勇敢善战之名传遍京师,威名遍于关内外,成为辽东第一好汉!鼻侧那块伤疤也成为他骄傲的标记。 
  高起潜回京后,把大同防务之情向崇祯作了详细汇报,尤其把大同遇险,吴三桂死战救父的情节详加渲染,把吴三桂的神勇无敌,死战救父的英雄形像更是细加刻画。崇祯听说自己两年前封奖过的壮士又立奇功,高兴异常,道:“朕观此人,早知必有奇勇,今日看来,果然不差啊!” 
  高起潜忙道:“那是自然,多亏皇上慧眼识珠!满朝上下,哪个不替皇上高兴?”崇祯大喜,遂赐吴三桂珠宝珍奇,花银蟒缎,以资褒奖,并钦命他任团练总兵。 
  团练总兵实为训练地方武装的将官,名义上是总兵,却比镇守边关的正规军总兵官职要低一级。 
  但是,由于吴三桂团练地方武装实绩显著,屡立战功,因此,很快他即升任为宁远总兵。 
  从此,吴三桂即成为一位镇守重要边关的重要将领。在大明王室的边镇总兵中,他成为了最年轻最善战最有名望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四、烽火连天
   
  你身为国家栋梁,明朝对你的希望正殷,这样轻易一死,得了一个虚誉,究竟对国家有何利益呢? 
  公元1640年,崇祯十三年。 
  清太宗皇太极又一次挥师南下,逼近辽东。 
  这一次,他吸取了满清骁勇与明交兵几十年来劳而无功的教训,并认真分析一系列失败的症结之所在。他认为,他之所以不能得到明尺寸土地,皆由于山海关从中阻隔使军队调度不便所致。 
  然而,在他看来,欲取山海关,又非夺取关外锦州、宁远、松山、可山四城不可。四城之中,锦州又最为关键。 
  实实在在,清太宗是锐敏的。 
  欲得中原,必先取山海关。 
  欲取山海关,必先夺锦州。 
  皇太极决意倾力夺取锦州。 
    
                  
锦州大战
  锦州,是明在辽西的前哨阵地,为宁锦防线重要一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南面18里为松山城,松山西南面18里为可山城,可山城西南20里为塔山。此三城如羽翼护卫锦州,其西120里处即是重镇宁远,为锦州之坚强后盾。若锦州一破,松、可、塔三城随之而下,宁远则成为孤城,难以自存,整个防线将不攻自溃。 
  此时的锦州守将,乃十年前于大凌河诈降清军的明前锋总兵祖大寿。 
  十年前,祖大寿、何可纲驻守大凌河,与清军交战,于弹尽粮绝而又后无援兵之时祖大寿遂向太宗诡称投降,何可纲不从,从容受刑而死。 
  祖大寿降清后,却又诡称他若能回归锦州即能为清廷智取之。 
  太宗欣然同意。 
  哪知,他却一去不返,儿子、侄子滞留后金也在所不惜。 
  祖大寿复还锦州后,多次抗拒清太宗的招降,还不断与其锋戎相见。他凭坚城利炮,致使清军屡攻不下。 
  当此之时,太宗手下汉臣张存红献计说: 
  “臣观情势,围困锦州之计,实出万全。伏愿皇上以屯种为本,时率精锐,直抵锦州,布令于蒙古,以为间谍之计,再多擒土人兵卒,广布招抚敕谕,按祖帅心事以招之,体义士情以安之……” 
  太宗一时猛然大悟。 
  与此同时,他又接受了祖可法等人的建议:屯兵义州。 
  你道这祖可法是何许人也? 
  他就是祖大寿的儿子。这祖可法滞留后金很快即实心实意降了清,且还做了清廷都察院的一名汉宫参政。 
  于是,清太宗就在张存红和祖可法的建议下,即把义州作为屯兵和进取锦州的前哨基地。 
  义州位于锦州与广宁之间,大潜河畔,这里地势开阔,土质肥沃,十分利于垦荒屯种,从而成为太宗大军之重要的供给与前哨基地。 
  三月,太宗任命济尔哈赤为右翼主帅,多铎为左翼主帅,开赴义州筑城,屯田,筹措攻城器具,并不时骚扰锦州。 
  四月,太宗亲临义州、锦州二城,察看地势和明军态势,决计对锦州采取围而不攻、断其粮饷的战法,迫使明军不战而降。并决定对围城官兵采取轮班换防,三月一期。 
  祖大寿探知太宗行动后,不由心头十分沉重,他已知道太宗意图要旷日持久,围困锦州,使他不战自败了。 
  祖大寿部下,一部分是辽人,相当一部分是蒙古人。开始,他们企图凭借坚城和充足的粮草积蓄,与清军对抗,但,日子一久,蒙古将领首先动摇。 
  蒙古将领中有两位名叫诺木齐和吴巴什。他们率本部人马驻守于外城。清兵阵营严整,纪律肃然,是他们有目共睹的,不禁十分惊讶。 
  一日,有一队清兵巡逻经过城下,吴巴什手下一名亲兵不禁向他们喊道: 
  “你们围困有何用处?我城中积粟可支持二、三年,即使围困,岂可得锦州?” 
  二名士卒笑道: 
  “不管二、三年,四、五年,你们即便有十年的粮食,到了第十一年,还有吃的吗?” 
  那名亲兵听了,十分惊讶,慌忙跑回去报告吴巴什,而后说道: 
  “清兵这番话,正说明他们是志在必得,不得锦州,誓不罢休,将军应及早定夺。” 
  清军的意思,吴巴什焉能不知?听了亲兵的话,心中更加忧虑,不由便萌了反心。 
  他与诺木齐是结拜兄弟,情同手足,于是亲自登门造访,暗暗透露投敌献城的意思。不想诺木齐正好也作此想,二人真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马上商议具体事宜。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竟然被祖大寿侦知。 
  原来吴巴什有一名宠妾名叫玉润,生得花容月貌,深得吴巴什欢心。吴巴什回家后,便把献城之意跟她说了,叫她早作收拾。玉润闻言大惊,说道: 
  “将军差矣!想你我世代为大明子孙,世受皇恩,今日锦州危机,将军岂能置之不顾?投降献城,徒留骂名!愿将军三思!” 
  吴巴什不以为然,道:“真是妇人之见!此事机密,你可早早收拾细软,莫让旁人知道。” 
  玉润见丈夫已无回头之意,也不再多说,待他走后,慌忙命贴身侍婢去通知自己的弟弟蔡飞龙。身为都司的蔡飞龙得知,不敢怠慢,急忙飞报祖大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