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宁州江山-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默惊道:“这不合规矩吧。”

    宁是敬道;“你瞧,刚才还信誓旦旦的。卫府仍然由你兼着,军器监你也继续管,若是有兴趣潞州大都督也给你。兵部嘛,我让常怀恩给你做助手,咱们的军事系统太过庞杂,需要精简一下,理顺很多关系,其次就是前段时间裁军裁的太厉害了,现在各方都吃紧,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否则国基不稳啊。”

    宁是敬之言句句属实,大兴末年穷兵黩武,使得国家的弦蹦到了极点,芮雨晴摄政时期停止了对外战争,转而进行大裁军,这中间她为了攫取军权滥设机构,滥封军官,把军事系统搞的一团糟,这种胡折腾的直接结果就是夏国的军力急剧萎缩,在多个战场上持续不断地吃败仗。所以军事系统必须进行整顿。

    这事当然需要一个大员来操刀,他李默不是有这个本事,而是有这个威望。所以李默当场就答应了宁是敬的建议,出任大夏朝第四任兵部尚书。

    与宁是勤时代和芮雨晴摄政时代不同,宁是敬时代的兵部尚书是有实权的。一国军政尽归兵部。

    至此,大夏的江山虽然没有更换皇帝,却也算得上是改朝换代了,改朝换代的一大标志就是旧的权贵被打倒,新的权贵崛起。

    李默作为新贵的代表已经崛起了。

    新朝的权力格局中,宁是敬以摄政王居中,政事堂的四位宰相除了不倒翁冯布,其余都是宁是敬的人。

    宁是谨迷恋他的吏部,宁肯放着宰相不做,也要跑回去当吏部尚书,他这一走宁仁功就此上位,前进一步做了真宰相。

    除了冯布、宁仁功,还有两位宰相:前河中府尹关礼和,前勤政殿大学士、礼部侍郎、御书房办事大臣韩帧。

    两位参知政事:前枢密副使裴如卿,前京兆尹陈洪。

    实权在握的六部中,宁是谨为吏部尚书,宁是恭为户部侍郎判尚书事兼度支、盐铁、转运等使,詹芳为礼部尚书,李默为兵部尚书,陈瑞安为刑部尚书,宁是真为工部尚书。

    天子六军也全换成了宁州勋贵:

    期门军大将军许贤友,

    虎贲军大将军傅西山,

    羽林军大将军史陈良,

    金吾卫大将军邱贺,

    神武军大将军方伯言,

    神机军大将军纪逡。

    南衙军也不例外:

    飞龙军将军王雄诞,

    火凤军将军赵破阵,

    虎卫军将军王世安,

    天狼军副将知军事张玄素,

    飞熊军将军陈应人,

    飞豹军将军马驯駲,

    铁旗军将军胡志庸,

    忠勇军将军徐木,

    经远军副将知军事孙化成,

    镇远军副将知军事邱清明,

    定远军将军岳宪忠,

    威远军将军方和青。

    枢密使则由宁是敬的心腹关东和出任,裴如卿和张广树都被明升暗降排挤掉了。

    西京兵马使由轻捷军统军杨师群充任,东都兵马使由铁党军统军徐彬充任,北都兵马使则由前卫府直属营麒麟营统领周和木充任。

    陈洪高升后,接替他执掌京兆府的是詹孝川。

    大夏新贵,宁家独占鳌头,其次傅家,其次李默,其次陈、邱、岳、方。

    禁军属于皇帝私军,其编制、兵员、训练等方面都不归兵部管,但军械和粮草供应方面却需要兵部协调,内府军和南衙军则归属兵部,兵部掌握军政,枢密院掌军令,两家分工协作,执掌大梁的兵权。

    身为兵部尚书,李默首先得弄清楚大夏现在究竟有多少兵马。

    大夏的禁军有六支,合计十万人,主要驻守关中地区,少部分驻守东都和宁州。

    南衙十二军合计十二万人,防区是整个大夏国土。

    内府军十二营,五万人,屯驻关中各要害。

    卫府直属部队裁军之后只余两万人。

    卫府机构在州县一级与政府合流,其军士归属地方编制,实际军力十分庞大。却因地方卫府营受地方牵制较多,指挥并不顺畅,要镇抚五十多个州,两万直属队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憾。

    此前的裁军有些裁过头了。

    前梁时内府军属于禁军的一支,大夏建国,内府军被独立出来,但其与禁军拥有太多相似之处,防区重叠,任务重叠,而内府军的待遇却远逊于禁军,这种不平等引起了许多不满,制造出许多矛盾。

    李默因此建议改革禁军,将内府军融入禁军系统,这样不仅内府军将士愿意,禁军方面也乐见其成。禁军虽然亲贵,但因缺乏战功,在与南衙军争夺资源的斗争中整体落于下风,而内府军的加入却可以洗刷这种尴尬,毕竟内府军也是一支功勋部队。

    当然撤销一支军队不是小事,必须考虑周全,面面俱到,李默的设想是用三到五年时间完成改革,第一步是冻结内府军编制,只出不进,然后逐步压缩内府军的规模,最终将之完全归并到禁军中去。

    (本章完)

第419章 关照关照() 
这样禁军(含内府军)保持十万人规模,拱卫皇室和京畿腹心地区。而充当国防军的南衙军则亟需扩军,规模应保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南衙军系统内部也应有所区分,李默建议划分为守备部队、野战部队和机动部队三种,不同类型的部队编制、人员和装备也应有所区分,不能搞平均主义。

    卫府需要保留三万直属队,三京兵马司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军力,至少两万人,这样三大系统合在一起约三十五万人。

    这个数字相比大兴年间已经减少了七十万,不能再精简了。

    萧梁的势力正在慢慢恢复,而江山尚未一统,养三十五万人马不算多。

    宁是敬很快批准了这一计划。

    兵者国之重器,裁军、扩军都不是简单的事,需要大智慧。此外禁军未能扩军,又如何安抚,也是一件头痛的事。

    不过在这件事上上下的目标是一致的,任务虽然艰巨,也总有解决的办法。

    在军事人才的培养上,李默建议将原有的兵部高等马军学校、兵部高等步军学校合并为兵部高等马步军学校,增设兵部高等炮兵学校,将位于汴州的水军学堂升格为兵部高等水军学校,此外再增设了若干特种专科学校。形成高、中、低相得益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全覆盖的,体系完备的军事人才培训机制。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李默建议重点扶持宁州武备学堂、凉州武备学堂、徐州军官训练所、潞州军官训练所等四所地方性军校,作为兵部军校系统的有益补充。

    军械研制方面创设兵部军械研究所,指导、研究新式军械,生产方面则主要依靠军器监,部分军品外包给民间,或直接向民间采购。

    在兵部设置马步、炮、水三大督监,负责军种建设。

    在兵部设立训练总监部,负责全军的军事训练。

    对国土防卫进行系统的规划,设河西、关中、河东、河南、关东、汉中和阴山七大战区和三都守备处。

    各战区以大都督领军,监军使监军,战区以下划分二级战区,设督军使。原则上一州设一个督军使,特殊地方另作变通,共设置六十七个督军使。

    三都留守处(西京守备处、东都守备处、北都守备处)各设守备将军一人,性质相当于督军使,地位与大都督类似。

    招募新兵的条例由张广树拟就,经过兵部集体讨论,最终形成草案呈报李默。李默费了一天时间看完,与张显、梅华庵、萧震川研究了三天,然后才具文上报。

    兹事体大,各方盯的都很紧。

    这份凝结了兵部无数心血的东西,很快就被各方的吐沫所淹没。首先,三都留守处的提法被否定,理由是三都兵马司已经包含守备的意思,所以无须再设守备处;其次,就是七大战区的划分,也是众人争论的焦点。

    有人认为七大战区划分的太细,比如关中战区和河东战区根本没有必要设置,也有人认为七大战区的划分太过粗糙,比如河西战区可以再细分为以凉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和以陇州为中心的陇南两部分,阴山战区可以划分为以宁、丰、延为核心的东部战区和以灵州为中心的西部战区。关东战区则可以细分为以青州为中心的北部战区和以徐州为中心的南部战区。

    还有人对李默计划将马步军学校合并表示不满,认为两校差别很大,不宜直接合并。

    也有人对升格汴州水师学堂为高等水军学校表示不认可。

    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对南衙军三种部队的划分,有人质疑这种划分是否有必要,是否合理。

    二是质疑这样做对战斗力是否有负面影响。

    三是质疑这么划分后各自角色如何转变。

    争论了三天,毫无结果。

    李默心里早有准备,所以不着急。

    散朝归来,李默发现府门前多了一副马车,认出是宁槿的。

    一时想到了王元璋,便问小七:“那混小子现在怎么样了,好久没听到他的信了。”

    小七道:“最近在河中府搞大练兵呢,据说表现不错,现在跟王世安走的很紧,估计会去虎卫军。”

    李默笑道:“这个人也真是,不好好的留在卫府,跑到南衙军去做什么。真搞不懂他。”

    想了想还是去了内堂,宁槿心细知道自己回来不去见她,又要多心。

    刚进内宅院就看到宁樱送宁槿往外走。

    见到李默,宁樱就气鼓鼓地问:“我问你,你把王元璋弄到哪去了。”

    李默道:“兵部正在搞大练兵,各地设了十七处训练营,挑拣经验老道的年轻将领去主持军训。”宁樱道:“兵部几时能管你们卫府了。”李默道:“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去的,人现在在河中府。”

    李默说完心中不觉生疑,王元璋出京难道没有告诉宁槿,两人的关系就冷到这步田地?

    宁樱道:“我不管,便是他主动要求的,你也不该把他派那么远,留在京城不好吗,你把他调回来。”

    李默道:“人是兵部统一安排的,关键是他主动要求去的。如今大练兵也快接近尾声了,此刻退出难免前功尽弃,我的意见,不妨再等个三五个月。那个……”

    “不行。你现在就把人调回来。”宁樱硬梆梆的顶了回去。

    宁槿却对宁樱说:“姐,你别管了。又不是生离死别。”

    宁槿语气不善,眼角似乎有泪痕。

    宁樱瞪了眼李默,送宁槿出门,姐妹俩在门外又嘀咕了一阵,方才分手。

    李默等宁槿走后问宁樱:“怎么啦这是?哭啦?”

    宁樱道:“你呀,宁槿怀孕了。偏偏在这个时候把王元璋弄走,你是不是存心的?”

    李默道:“天地良心,这怎么干我的事?大练兵是前任兵部尚书朱云纹搞的政绩工程,我接手的时候已经全面铺开,所以只能接下来。王元璋走的时候我还没执掌兵部呢,再说我怎么知道她会怀孕?不过说来也怪,他们成亲也有些年份了,听说王元璋那小子从来不碰宁槿,连门都懒得进,这怎么突然就怀孕了呢?”

    (本章完)

第420章 奇迹() 
宁樱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我知道你是什么坏心思,宁槿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吗?不是你想的那样,是他的孩子,上次中元节他喝多了酒,跑去跟她撒酒疯,然后就那个了,结果就有啦。”

    李默连赞道:“奇迹,奇迹,要说这小子还真是有两下子,你说我们……”

    宁樱道:“去,别闲扯,你得设法把他调回来。”

    李默道:“几个月了?若是时间不长,不妨再等等,中元节,那也没几个月,河中那边下个月就闭营,肯定要表彰一批,奖励一批,提拔一批,你让他再熬熬,也见得功德完满。”

    宁樱道:“你呀,真是老古板,左右就差一个月,值当什么。”

    李默道:“我倒不是跟他抠这一两个月,做人要有始有终,他这个性子就毁在随性而为上,如今儿子也有了,是得好好拘拘他的性子了。”

    宁樱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就没再坚持。

    宁槿是个倔强的人,若非怀孕,她才不会为了王元璋去求李默,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想想就生气。然后就把火撒到了王元璋的身上,这贼人跟她成亲近十年,前五年,她是既做妻子又做母亲,哄着他宠着他,后来他长大了,对自己态度十分恶劣,自到了长安后连碰她一下的兴趣都没了,整日价东摇西逛,做什么都没长性,二十多岁的人了,竟是一事无成。

    前次中元节喝醉了酒回来耍酒疯,自己忍不住骂了他两句,结果他竟借酒撒疯把她……

    宁槿不恨他的粗鲁,本来夫妻之间就没那么多矫情的事,他要怎么样还不得随着他。

    但这人做了什么?

    他欺负完自己后,望着自己大腿根处的血竟然哈哈大笑,疯了一般,又是扯头发,又是打嘴巴,又是抱头撞墙,然后疯子一样走来走去,嘴里呜里哇啦不知道说些什么。

    后来她明白了,他一直怀疑她跟李默不清不白,为此记恨了她多少年,直到此刻才明白他的怀疑原本都是子虚乌有,他冤枉了自己的妻子,他才是这世上那个最大最可怜的笨蛋。

    她身上的血洗刷了他十多年的耻辱,他终于可以活的像个男人了。

    从那天起他就变了,变得不那么混蛋了,酒几乎戒了,晚上也肯回家了,也不冷落她了,甚至变着法儿的讨好她。

    这样的日子若是能多几日她这辈子也就满足了,可惜兵部搞什么大练兵,以前他对这种事是毫无兴趣的,这回却像打了鸡血,出奇的积极。

    她又想起他们离别的那晚,她就像个痴心的傻丫头一样,不停地哭,不停地哭,哭的他心烦意燥,又要打她。

    她那晚就跟疯了一样跟他对打,挠的他满脸是血,他始终像个男人一样宽容地包涵她,一点都不生气。后来她闹累了,他们就抱在了一起,甜甜蜜蜜地过了一次夫妻生活,他分开她双腿的时候,她紧张的像个初入洞房的新娘子,甜蜜的像个被宠坏的公主。

    第二天他就走了,这三个月,除了几封书信,再无音讯,她把那几封信看了又看,好几次搂着它们入眠。

    结婚这么多年,多少怨恨都随着泪水东流了,她现在才知道男女之爱,夫妻之爱,思念和惦念是这样的甜美、美好。

    痴痴地傻笑了一阵,她抚摸着肚子,念叨起来:“阿南的爹爹快回来,快回来……”

    ……

    李默记着宁樱的嘱托,第二天一到兵部就查问了王元璋的事,得知他正月过后就能回来,又问起他在河中的表现,主事的兵部官员知道王元璋跟李默之间的关系,便逮着他一通猛夸。

    李默点头,没什么就走了。

    主事官员难测深浅,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忙向小七求教。小七就点拨他们等练兵结束后立即调王元璋回京,考功的时候尽量予以关照。

    主事官员这才松了口气,这顿猛拍马屁,原来没搞错。

    以李默现在的地位关照一下王元璋不过是小菜一碟,但眼下有桩急务就要审慎处置了。

    金吾卫军大将军邱贺年老体衰,上表乞骸骨,他这一走金吾卫军大将军的职位就空缺了出来,各方盯的很紧。宁是敬一面安抚老将军再坚持几天,一面让李默尽快推荐接替将领。

    李默便推荐了西京兵马使兼轻捷军统领杨师群。

    杨师群是宁州资深将领,无限忠诚于宁家,出任金吾卫大将军自然没问题,但他的官阶只是从四品。芮氏当政时,经常破格擢拔官员以满足私欲,引起朝堂上下广泛的诟病,许多朝臣因此厌恶芮氏,宁是敬不想重蹈覆辙,所以要求李默名正言顺地把杨师群扶上大将军的宝座。

    这就需要一番高明精准的运作。

    李默第一步把杨师群调到天狼军去做将军。南衙十二军的将军都是正四品,距离正三品禁军大将军还有段距离,不过若是再给他按个副大都督的头衔就差不多了。

    大都督属于差遣官,无品秩,视正二品,特殊地方的大都督可视从一品,这是有章可循的。副大都督以资历不同视品从正四品到从二品不等,一般都要比本官高个半阶,杨师群的本官是正四品天狼军将军,那他这个副大都督就应该是个从三品,这样再转任正三品金吾卫军大将军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这个安排,首先要征得杨师群的同意,毕竟计划是一方面,变化又是一个方面,再好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都有可能出错,而一旦出错代价就会很大,西京兵马使可是个肥差啊,轻捷军又是杨师群苦心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他肯冒这个险吗?

    李默找到杨师群,闭门谈了一个时辰,杨师群就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

    他这一走,西京兵马使和轻捷军统领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西京兵马使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