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纳兰词典评-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自己的天堂?容若可曾在注定的那个金粉世家里冲到自己的渔村蟹舍?
在真正的那片北方的极寒之地,多年之后,阿赫玛托娃也写过一首咏雪的名篇,她悠扬的哀歌弥漫在雪花的飞舞之中,在某一段已经被雪花遮盖而看不清方向的道路上,〃在某个不可考的远古的世纪,我和你曾在这路上并肩而行。〃……你,既是你,也是我;既是相知于我的你,也是天性中的那个我。我虽然刻骨地绝望于在今生今世里与今生今世的疏离,却不妨幻想在某一个不可考的远古的世纪,我,和我天性中那个真正的我在一条真正的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第35节: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1)
十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在纳兰词中,这首《采桑子》是颇为难解的一首,像是追忆,像是悼亡,扑朔迷离,踪迹莫辨。
大约来看,〃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这像是在写当下的实景,也像是在写一番追忆;〃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这就应该是怀念当初的一段情缘了;下片开始〃此情已自成追忆〃,话锋转折,明证上片的情境属于〃追忆〃;〃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是在说从被〃追忆〃的那段日子直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一年了,回想起来,恍如一场大梦。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谢家、谢娘、谢桥,这都是容若词中常用的意象,甚至因此而有人推断容若的某位恋人必定是个姓谢的女子。真相是否如此,却让人无从琢磨了,毕竟,谢家、谢娘这般词句早已有其特定的指向涵义,纵然巧合为写实并非绝无可能之事,但若为凿实之论,毕竟还是需要一些证据的。
从词句的字面来看,在华丽的雕梁上,燕子还在轻轻地睡着,这正是夜阑人静的时候,却有人独立中庭,一夜无眠。……这两句词,十一个字,短短地便勾勒出了这样的一副完整的画面,但是,我们却无法根据词意把这个画面用画笔真正地勾勒在纸上,因为我们分辨不出这个无眠而独立中庭的人究竟是谁……是容若自己,还是那个被他思念着、爱慕着的谢娘?
这便是诗与画的区别之一。从王维始,人们便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但诗句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摹却未必都是可以用画笔表现出来的,因为诗句有时候会被刻意或无意地留〃空〃,或者说,留下一些歧义,而这歧义因为可东可西、可此可彼,而无法被具体落实为一个确定的意象。现在我们遇到的便是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个人,这个在谢家庭院里无眠而独立的人,究竟是谁?
无论是谁,无论是他还是她,在语意和情节上都是讲得通的。第一种解释是:这个院子既然是〃谢家庭院〃,不眠而独立的自然应该是那位被容若爱着的女子吧?容若在思念情人,却反过来说是情人在思念着自己,这种表达是诗词里的一个传统手法,为唐宋以来所习见。情人在思念着自己,心焦地看着月亮在慢慢移动着,慢慢地照进了银光铺满的院墙……
第二种解释是:容若在十一年后站在情人当初住过的院落里,一夜无眠,沉思十一年前的往事,那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月亮偷偷地照进了院墙,自己也跟着月光偷偷地溜进了院子,偷偷地和恋人相会。……这可不是过度阐释,〃月度银墙〃之所以可以产生出这样的一个暗示,就是因为下面这句〃不辨花丛那辨香〃。
〃那〃,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哪〃,这一句脱胎自元稹的《杂忆》,容若只是换掉了一个字而已,元稹的诗是:
第36节: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2)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元稹这首诗的来历,有人说是悼亡之作,也有人说就是《西厢记》的本事。现在看来,后者似乎更加可取。元稹就是《西厢记》中张生的原型,〃忆得双文胧月下〃的双文就是崔莺莺的原型。元稹在婚前曾和双文有过一段始乱终弃的热恋,这首《杂忆》就是元稹回忆当初那跳墙约会的心动场景:那时候,天气略微有些凉意,夜色浅淡(也正是容若词中〃残更〃的时候),回廊曲折,朦胧难辨,〃不辨花丛暗辨香〃语涉双关,表面是说在夜色当中难以辨认花丛的位置,故而只能靠花丛的香气来判断方向,暗示的意思则是:在花丛的芬芳之中暗中辨认恋人身上的香气,偷偷地摸索着她的位置,然后,就是说双文姑娘在朦胧的月色底下欲迎还却,和自己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不让自己轻易找到。
元稹其人,悼亡诗写得真切感人,写成了历代悼亡诗中顶峰上的顶峰,而这首《杂忆》(这是一套组诗,一共五首)却可以说是在悼亡之后的另外一番悼亡,是雕像的影子,是月亮的背面。是呀,最难知的,始终都是人心。
〃不辨花丛暗辨香〃,明末王彦泓《和孝仪看灯》也袭用过这个句子,也是改了一个字。王诗是:
欲换明妆自忖量,莫教难认暗衣裳。
忽然省得钟情句,不辨花丛却辨香。
王诗是写女子和情人在灯会相约,怕情人在人群中找不出自己,便打算换上明艳的妆饰,这时候却忽然想起了一句爱情格言,〃不辨花丛却辨香〃,那还是原样打扮好了,就让情人来个〃闻香识女人〃吧。
……以上就是容若词中〃不辨花丛那辨香〃一句的所本。这样看来,似乎倒和前文讲过的那个容若的小表妹能够搭上一些关系,难道这就是在暗示着容若趁着国丧混在喇嘛的队伍里偷偷入宫,在无数的宫中女子当中和表妹的那次无言的一晤?如此说来,〃月度银墙〃的〃月〃不正是容若的自比么?
容若的挚友顾贞观的词集里也有一篇《采桑子》,和容若此篇无论在用韵和词句上都大大相像,很像是一篇和作:
第37节: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3)
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
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辜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
抹丽就是茉莉,在茉莉花开的时节,本该也是诗酒琴棋的日子,但斯人却毫无意绪,静默无言。困扰他的正是浓浓的相思,而这相思,隔着一堵〃天样红墙〃,她在墙里边,他在墙外边。高高的红墙隔断了两个人,却隔不断两颗心,此即〃只隔花枝不隔香〃。但世间最苦之事莫过于心相连而人相隔,于是〃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
檀痕,是沾染着胭脂香气的泪痕;约,是覆盖的意思;双心字,是枕头上织就的双心图案。这一句想像红墙那边的女子,泪痕沾湿了枕头,彻夜难眠,日渐消瘦憔悴。那相恋的日子,那大好的青春,就这样徒然错过,只剩下淡月照窗棂,迷迷茫茫,恍如一梦。
顾词或许可以作为解读纳兰词的一个参照。这样看来,传统的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容若和他十一年前的爱情并不曾人鬼殊途,只是隔着一堵〃只隔花枝不隔香〃的〃天样红墙〃罢了。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化自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下片语气一转,当初那〃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的往事早已经成了空空的追忆,鸳鸯零落,各自东西。容若沉吟至此,忽然惊觉〃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雨停了,空气中有了浅浅的凉意,仿佛往事过去了,心头便是浅浅的凄凉。十一年了,过去的,也许只是一个梦吧?
也许只是一个梦吧?……这是容若的自我开解吗?十一年的间隔也难以忘怀的爱情,也终于会从寒战到麻木、再到松手吗?是呀,是会像Emily Dickinson那样如挨过冻的人记起了雪吗:
This is the Hour of Lead
Remembered; if outlived;
As Freezing persons; recollect the Snow
First…Chill…then Stupor…then the Letting go…
第38节: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1)
十一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历代诗词被传唱出无数名句,各有各的性格。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是一类,你说不清它到底要表达什么,说不清诗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句子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典故,你都能说上明确的意思来,而当它们凑成了完整的一句话,你却迷惑了、茫然了;李白〃明月下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不度玉门关〃,这也是一类,意思明确,用语朴实无华,却自有一番磅礴大气,沛莫能御;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是一类,家国兴亡之悲,匹夫有责之志,无不溢于言表;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是一类,只是几个名词的铺陈,看上去客观冷静,如同一幅风景画小品,却以精选出来的一些意象的堆砌表达了画中人的悲凉与忧伤……
容若的名句却是另外一种风格,直抒胸臆、脱口而出、不加雕琢、平淡如话,譬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譬如〃情到多时情转薄〃,譬如〃当时只道是寻常〃,都只是男女世界里最平常不过的感情,容若有过,你我也或多或少地都曾有过,这般感情以最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却在第一眼就把人打动。
是的,有些句子的好需要用岁月来体会,譬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有些句子的好需要反复吟哦才能体会,譬如〃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有些句子的好是在读不明白的困惑中体会到的,譬如〃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而容若的好,却在于明明白白、直指人心,弹指间便道破了世间每一个情中男女的心事,只一个照面便会使人落泪。
若以佛事喻诗词,李杜当属大乘般若一脉,胸怀兼济之情,词多绚烂之笔;李商隐如同三论宗,词章一出,美到极至,也摸棱到极至,待要说,却说不出,正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姜夔一身兼天台与律宗二门,先是一个圆字,圆融三谛,有大包容之相,兼之法度森严,绵密细致,钻之弥深;辛弃疾如同唯识宗,义理深邃、论说谨严,理常在情之侧,情不在理之上;至于容若,却如禅宗,他的词句每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力量,让人在第一眼相识处,便骤生顿悟之心。
第39节: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2)
这首《采桑子》便是一例。〃而今才道当时错〃,劈头道来,恍如禅师的当头一棒。但细想想看,这一句又有什么特别的呢?如果翻译成白话,无非就是〃现在才知道当时错了〃;或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也不过是〃人和人之间要是都能保持最初见面时的感觉就好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就是〃当初拥有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失去了以后才知道珍贵〃;这样的句子如果拿到现在,恐怕就连《读者》和《青年文摘》这样的杂志都不会刊登,要登大雅之堂就更别想了。
不过,从词的正根来说,本来就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当初的知识分子去填词,就好比现在的部长、局长和大学教授们去写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闲情逸趣倒也无妨,但毕竟不是个正经东西。但是,词的魅力其实也正在这里,正因为〃不是个正经东西〃,才更能够直抒胸臆、不必遮遮掩掩,才可以放下〃文以载道〃的黄金帽子,才可以扯开〃诗以言志〃的西服硬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于是,最普遍不过的情感,最平常不过的言语,经过容若那浸淫着绝世之天资与学养的喉咙,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遂成千古的名句。这,就像莫迪里阿尼在酒醉之中、在狂欢之后,匆匆几笔散淡的勾勒,便可以在拍卖会上赢得一个天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另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当时错〃,现在才明白了、才后悔了,可是,当时〃错〃的究竟是什么呢?是我当初不应该与你相识,还是当初我与你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还是当时我应该牢牢地抱住你、不放你离去?……〃错〃,可以是此,可以是彼,词中并没有交代清楚,也不需要交代清楚,那个宽敞的空间是留给读者的想像力的,作者不应该去侵占、去剥夺,也不能够去侵占、去剥夺。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这句是设想那个女子,她在偷偷垂泪,她是在为我伤心,还是在为自己伤心?是在为失去的伤心,还是在为得到的伤心?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第40节: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3)
红泪,形容女子的伤心,一般用来作为泛指,但容若用这个典故,不知道有没有更切合一些的涵义呢?……有情人无奈离别,女子踏入禁宫,从此红墙即银汉,天上人间远相隔。这,是否又是表妹的故事?说不清。
〃满眼春风百事非〃,这似乎是一个错位的修辞,要说〃百事非〃,顺理成章的搭配应该是〃满眼秋风〃而不是〃满眼春风〃,但春风满眼、春愁宛转,由生之美丽感受死之凄凉,在繁花似锦的喜景里独会百事皆非的悲怀,尤为痛楚。此刻的春风和多年前的春风没什么两样,但此刻的心绪却早已经步入了秋天。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回想当时的分别,明明知道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但还是强自编织着谎言,约定将来的会面。那一别真成永诀,此时此刻,欲哭无泪,欲诉无言,唯有〃落尽梨花月又西〃……情语写到尽处,以景语来作结;以景语的〃客观风月〃来昭示情语的〃主观风月〃;这既是词人的修辞,也是情人的无奈。正是:无限愁怀说不得,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41节:临江仙·谢饷樱桃(1)
十二
临江仙·谢饷樱桃(绿叶成阴春尽也)
绿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留将颜色慰多情。分明千点泪,贮作玉壶冰。
独卧文园方病渴,强拈红豆酬卿。感卿珍重报流莺。惜花须自爱,休只为花疼。
我们来侦破一个案件吧。一个诗案,从博尔赫斯的一座花园说起。
博尔赫斯的《短歌》里有一首是这样的:
暮色隐藏下,一只小鸟的独鸣已归于沉默,
你徘徊在花园里,想必缺少什么。
你〃想必〃缺少什么,这是我的推断,这是你的必然,但是,你,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呢?我只看到了你在暮色的沉默的花园里徘徊,我知道你的心中定有所缺,但我不知道你缺少的到底是什么。即便你用最动人的歌喉把你的缺失唱了出来,唱给我听,唱给所有的人听,我们却未必听得出来。
诗,往往就是这样的。
容若的这首《临江仙》,我们听得出那深沉的缺失的声音,却捕捉不到那迷离的缺失的轮廓。
从词题来看,〃谢饷樱桃〃,是有人送了樱桃给容若,容若写词作答,表示感谢,但词中那若隐若现的典故,那〃绿叶成阴〃、〃千点泪〃、〃红豆〃、〃惜花〃的意象,却似隐藏着千般情事,绝不仅仅是一声感谢那么简单。
〃绿叶成阴春尽也〃,这是杜牧的一则故事。当初,杜牧在湖州偶遇了一个女孩,姿容绝代,让杜牧一见倾心。但当时女孩年纪还太小,杜牧也只是沉沦下僚,于是,诗人与女孩的母亲约以十年为期,届时自己定当高车驷马迎娶这位将来的新娘。
十年弹指匆匆过,杜牧却没有如约归来。又过了四年,一共是十四年了,终于天可怜见,杜牧作上了湖州刺史,高车驷马地来寻回十四年前的约定,才发现当初的少女早已为人妇、为人母了。杜牧感时伤事,写下了一首《叹花》诗: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诗中以花为喻,说自己寻芳而来,却来得迟了,徒然回想当年看花而花儿未开时候的美色,如今,风波几度,花儿早已开过、早已谢过,只见绿叶成阴、果实挂满了枝头。……诗中明为叹花,实为惜人,以今天那女子嫁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