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作文三书-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四句铭文中,我们得见一位纯粹文人的风骨,专业作家的精神,文学的神圣与传承,只有在这样的人的坚持下,才能成就。多希望今后的文坛,有更多的“王鼎钧”。

  人经风雨阴晴 文成鼎鼐滋味

  黄万华

  王鼎钧1925年生于山东兰陵,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1949年后到台湾,1979年应聘至美国西东大学任教,之后定居纽约至今。迄今已出书近40种,在散文、评论、剧本、小说等领域都有过建树,但尤以散文见长。

  王鼎钧的散文写作有过相当长的累积。从20世纪70年代起,其散文被归入以许地山为开山人的博学沉潜“寓言派”散文,被视为“人生说理”的代表作。80年代移居海外后,王鼎钧不断将文体实验和语言修辞推入新境地,被视为“乡土派”散文的代表。进入90年代以后,人们在他的散文中发现了出入于魔幻和现实空间的广阔世界,发现了将民族审美心理推向阳刚之极致的艺术境地。从90年代末,王鼎钧的“宗教散文”更是给他的“散文江山”笼上一层悟境。

  王鼎钧的散文可以归入感时忧世的文学传统,但又充满现代生命体验的孕育感。他激励青年人要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勇”的人生,字句之间映照着作者全身心投入的体悟。他以“写出全人类的问题”的胸襟来关注人生,文中跃动着切实有力的辩证思维。经历了战乱与忧患的王鼎钧对于社会历史、人生与人性有着深刻的省察与体悟,这使他的散文常呈家常话风,流露出一个散文大家的亲民心态,渗透着对世态民心的真切体悟。

  为人谦和的王鼎钧以“兰有剑气,不能伤人”的独异大气,形成了其独特的“乡愁美学”,这也许是王鼎钧海外创作对中国文学的重要贡献。他的“乡愁美学”孕成于“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人生经历,也杂成于一代中国人跨越几个时代的几度漂泊中。乡愁在其笔下有着种种复杂的变奏,并将其融入人类的生命原型之中:由于原乡的失落和寻找,人类在其生存中始终是漂泊不定的。

  王鼎钧自言:“我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戏剧之间兼收并蓄的表现技巧渐能得心应手。重要的是,我觉得生命的酸甜苦辣已调和成鼎鼐滋味,心如明镜、无沾无碍的境界可望可即。”正是这种心灵的“无沾无碍”和表现技巧的“得心应手”,配以全身心投入写作,“把文字当作宗教”,使得王鼎钧在沟通人生、艺术、宗教三者中呈现出澄澈、宁静,他的散文回荡于天地间的中国智慧和精神。

  学者楼肇明先生有过一番议论:“人们熟悉作为散文革新家的余光中的名字,而另一位也许艺术成就更大、意境更为深沉博大的旅美华文散文家王鼎钧,则是为内地读者所知不多和相当陌生的了。”同时他也认为,余、王二氏“共同为完成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奠定了坚实隐固的基石。”

  王鼎钧小传

  袁慕直

  王鼎钧,山东临沂兰陵人,今属苍山县。1925年生。抗战军兴,去大后方投入李仙洲将军创办之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初中毕业即辍学从军,经沈阳、天津、上海到台湾。

  幼年受沈从文作品影响,立志写作;受夏丏尊影响,立志帮助文学青年。1949年到台北,考入张道藩创办之小说创作组,受王梦鸥、赵友培、李辰冬诸先生调教,奠定基础,终身自学不息,力行不懈。诗、散文、小说、剧本及评论各领域均有涉入,最后自己定位于散文。己出版散文集二十四种,其它十六种。

  曾担任中国台湾广播公司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中国台湾电视公司编审组长,先后主编《台北公论报》副刊、《征信新闻报》副刊、《中国语文月刊》。亦曾为正中书局编审,及台北三大文艺基金会评审委员。先后在台湾文化学院、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讲授新闻报导写作及广播电视节目写作,亦为各种文艺营、写作研习会上深受欢迎之讲座。对创作风气、欣赏水准影响广远。

  王鼎钧在台湾为力行将小说戏剧技巧溶入散文之一人,对文体的混合(在台湾)或有首开风气之功。自称“在媒体间忘返、在媒体中忘倦”,发现媒体特性处处影响文学作品之形式及内容,发为论述,促进媒体及文学之圆满合作,亦主张作家对报纸广播电视不能过分依赖,在当时皆言人所未言。所作论述得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之三昧,可读性高,雅俗共赏。长年浸润,对文学尚有若干独到的见解,发为随笔杂感书评剧评,对同时代的人多所启发。

  王鼎钧的文学生命丰富。论时代,他历经抗战、内战、台北时期和纽约时期;论文学潮流,眼见写实主义挂帅、现代主义挂帅到后现代。文学发展的道路曲折,有左翼导向、党部导向、学院导向、本土导向和市场导向几个阶段,兼收并蓄,取精用宏,以“良工式古不违时”自我经营,颇耐时潮淘洗。

  1978年应新泽西州西东大学之聘来美,任职双语教程中心,编写美国双语教育所用中文教材。退休后定居纽约,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时段完成。2001年,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他的选集,名曰《风雨阴晴》,此书显现了王鼎钧散文之多面风格及特色。

  作文十九问

  “作文三书”总序启迪心智 助人聪明《作文三书》第二问(1)

  《作文三书》第二问(2)

  《作文三书》第二问(3)

  《作文三书》第三问(1)

  《作文三书》第三问(2)

  《作文三书》第三问(3)

  《作文三书》第四问(1)

  《作文三书》第四问(2)

  《作文三书》第四问(3)

  《作文三书》第五问(1)

  《作文三书》第五问(2)

  作文三书》第五问(3)

  《作文三书》第六问(1)

  《作文三书》第六问(2)

  《作文三书》第六问(3)

  《作文三书》第七问(1)

  《作文三书》第七问(2)

  《作文三书》第七问(3)

  《作文三书》第八问(1)

  《作文三书》第八问(2)

  《作文三书》第八问(3)

  《作文三书》第九问(1)

  《作文三书》第九问(2)

  《作文三书》第九问(3)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1)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2)

  《作文三书》第十一问(3)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1)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2)

  《作文三书》第十九问(3)

  启迪心智 助人聪明

  ——读王鼎钧《作文三书》

  秦兆基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讲作文的书难读,已被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视为不争的难题。读了王鼎钧先生《作文三书》(下称《三书》),大有茅塞顿开之感,觉得这些问题似乎不难解决了。因为王先生这套关于作文的著作着眼于文心的启迪,想尽力使读者聪明起来,让写作技巧得之于心,运之于手,做到像金庸武侠小说所说的“身剑合一”的境地,而不是要人们仅仅记住一些有关写作的条文、名词,食而不化。

  《三书》是个系列作文读物,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而又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作文七巧》是《三书》的第一本。“七巧”,推测其书名的含义,大约有两层:一是讲作文的七种基本技巧,或者说,基本方法;一是讲它如中国传统玩具七巧板,拼接起来,变化万千。

  先谈前一点,“七巧”,指书中所论及的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等写作技法。这里需要弄清楚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七种写作技巧,能不能算是基本技巧?在目录中,为了便于理解,作者把“七巧”归纳一下,分属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和综合运用等五类。稍稍想一想,天下文章虽多,也就是记叙、抒情、描写、议论几大类,文章中应用到的基本技法,大体就是这些。王鼎钧先生分析了古代的一些名文,诸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秋声赋》,让人信服地看出了一点:文章写来写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去表情达意。第二, 按“七巧” 学习作文,能不能切实地帮助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能不能使他们在作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一般读者、大学生写作上会不会有所得益?应该说是不难见到成效的。此书风行台湾、香港二十余年,众多学子从中得益。山东枣庄学院的杨传珍老师在大学写作课中作为教材,进行了对比试验,“一年下来,听‘作文三书’的学生,写作水平明显高于听教材(指通用大学写作教材)”。现行的大学写作教材与中学语文课本,也包括语文教辅读物,“学术本位”的色彩很浓,总是追求完整系统,从写作的基础理论讲起,写作素养、写作能力、写作过程、文体写作、各种命题方式的作文写作,其实这些学习内容,彼此交叉,叠床架屋。比如学了审题以后,再学立意、布局、谋篇,其实在构思过程之中,这几方面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弄明题意以后,文章的框架,乃至开头该怎样写,如何展开,乃至开头的几句也都有了。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按“作文七巧”来学习,可以省时省力。

  《作文十九问》是《作文七巧》的续篇,是“补述”,用的是对话体。通过师生的对话,有针对性回答了学生初学时未能完全弄明白的问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前一本书广,文笔也更活泼灵动。如果说,《作文七巧》着重从写作本身看,是一种宏观把握,《作文十九问》则扩展其范围,谈了与作文有关的方面,如阅读、鉴赏、语言使用、文章修改,更多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谈的。文章是一句句写出来的,运用语言,就得要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敏感,就得把握语言规则。作者从相邻学科,如语法、修辞、逻辑、文学鉴赏,针对写作者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指点,丰富他们的学养。比起《作文七巧》来,这本书涉笔成趣,常常是从生活之中的一些小事件说起,诸如第二问,就“下课十分钟”这个题目,和学生一起构思,并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文章布局的规律性的法则——“目标在望,努力以赴,出现干扰,产生结果”,把语文教师常讲的“起承转合”那一套讲活了。

  《文学种籽》是《三书》的最后一本,推其命意,大概是想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些文学的种籽。内容和写法上,比起前两本又有变化。作者在讲了作家语言基本功和文学创作与一般写作的区别以后,再讲了几种基本文学体裁的写作,结尾讲了初学写作者,乃至作家感到困惑的问题,如体裁选择、题材运用、艺术构思、作家素养,归结到作家的人生的终极关怀上。这本书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对于以后有志于从事文学创作的固然大有裨益,即使是无意于当作家的,也很有启发。因为这本书既将前两本书所讲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可以帮助读者领略得更为深刻;它又将作文与做人联系到一起了,让读者明白提高素养与写作的关系。

  前人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一些大作家、文章高手,写了一辈子文章,但很少有几篇讲如何学习写作的文章。他们或许是认为这类文章没有价值,如果写了就会跌身价;也有人写了一点,但是摆脱不了“写作教程”一类书的模式,板着面孔说教,使人看不下去。王鼎钧先生年轻时读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文心》,发大愿心,也要写出同样类型的有益于后学的语文读物,《三书》是还愿,也是开拓。《三书》在夏、叶《文心》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能切实地解决当前写作学习中的“三难”问题。

  王鼎钧先生是有名的文学大家,《三书》,对先生而言,不过是牛刀小试,然而也可以从中窥见他的素养和人格风范。感谢他用《三书》传递薪火,造福后代。

  (作者系苏州市第十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二级作家,全国作文中心研究员)

  《作文三书》第二问(1)

  ○爸爸看了我的作文簿,表示很不满意,他说文章有文章的样子,我的作文简直不成样子。文章也有样子吗?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我们批评一篇写得不好的文章,可能说它“不成其为文章”,说这句话的人,大概是认为文章有样子的吧?我们听一个人说话,听来听去,我们可能对他说:你别在那儿做文章啦!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是认为文章有样子的吧?

  ○我对文章的样子很有兴趣,如果作文有样子,作文不就容易得多了吗?到底有没有样子?你能不能替我们设计一下?

  □我可以介绍几个样子,但是,它并不见得容易。你们最近一次作文,老师出了个什么样的题目?

  ○老师要我们写“下课十分钟”,也就是写两节课当中那十分钟休息的时间。

  □你是怎么写的呢?

  ○我说我有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下课以后还一直想那道题目,十分钟不知怎么就过去了。

  □这应该是一篇好文章啊。

  ○哪儿来的好文章?这十分钟有什么好写的?

  □好吧,那就咱们一块儿想办法。下课十分钟,你一直在想一道数学题,始终没有想出解题的办法来,你的意思仿佛是,如果题目能解开,你这十分钟就充实了,文章就有内容了,现在题目始终解不开,事后回想起来很空虚,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对呀。

  □我看并不完全对,你花了十分钟时间没能把一道题目解开,在数学的课堂上,你这十分钟没有成绩,在作文课堂上呢,情形也许就不一样,这十分钟你有一个目标,你努力过,你没有到达,这个过程也是生活经验,也是文章材料。

  ○难道我可以把解题的过程都写出来吗,那不是太枯燥了吗?

  □啊,你不能那样做。你要做的是,我问你,你思索习题的时候,是不是心里只有数学,是不是什么也看不见了、什么也听不见了呢?(○不是。)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呢?

  ○我看见操场里有很多同学正在玩球,我也看见教室里只有五六个同学做功课,别人全跑出去了。

  □你想不想跑出去玩球呢?

  ○我本来是最喜欢篮球的呀。

  □倘若你去玩球,你就得放下数学。好,刚才我说,你有目标,你在努力以赴,现在中途出现了干扰。天下有许多好文章是这三个环节构成的:目标在望,全力以赴,出现干扰。想想看,你坐在教室里,望着教室外面,外面的景象怎样干扰你?

  ○外面的阳光很明亮。

  □好!还有呢,有没有什么声音干扰你?

  ○篮球在操场里扑通扑通地响,那声音很,很,(□想办法形容一下!)很动人,(□好,具体一点!)很雄壮,(□好,再具体一点!)就像战鼓在催我上阵。

  □能发现阳光很明亮的人,应该会作文,能听出来球声像战鼓的人,应该会作文,要想写出一个样子来,你得会布局,我所说的目标在望,全力以赴,出现干扰,就是一种布置。你现在这十二个字都有了,可是布局还没有完成,你到底跑出去打球了没有?也就是说,面对干扰,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我没有去玩球,数学要紧,再说电钟马上就要催外面的人回来上课了。

  □结局是你越过了干扰。当然,你也可以跑到阳光底下先打球打个痛快再说。这样写起来,应该有个模样了。

  ○让我想一想。目标在望,努力以赴,出现干扰,产生结果,我以前可没有这样想过,以后作文,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写呢?

  □有些题目可以这样写。有人讲过一个故事,跟作文有关系,说是在作文课堂上老师要大家写看球,有个同学只写了六个字:球赛因雨暂停。球赛没有举行,看球的人看什么呢,没有球可看,写看球又写什么呢,这一篇作文只能写六个字,好像理由十分充足。其实作文并不是这么简单,在作文课堂上?“因雨暂停”只能算是一个干扰,一个挫折。想想看,如果这篇文章由你来写呢?

  《作文三书》第二问(2)

  ○我可以写我很喜欢看赛球,我老早就想看某某球队跟某某球队的比赛,这一场比赛我非看不可。

  □这是目标在望。然后呢?

  ○然后我全力以赴,我天天巴望比赛的那一天来到,我事先把功课都做好了。球赛卖票不卖票呢,如果卖票,我得先从零用钱里头把票价节省出来。

  □然后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