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大家基本已经恢复正常,徐莉莉当仁不让地坐上首座。

“自我介绍下,我叫徐莉莉,特区党委常委。受中共中央委托,目前担任临时特委书记。以后工作中,请各位同志协助我完成中央的工作,如果工作中有得罪的地方,也请各位能够谅解。”

“今天是临时特委的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之前,我先跟大家介绍下临时特委的目的和任务。”

这个问题,中央分局的同志都非常关心,从中央那里也没搞清这个临时特委成立的目的。

徐莉莉让办公人员打开投影,调用一份后世研究的关于原中央苏区瑞金、会昌、于都、宁都、石城、兴国,现被南昌政府化为特别政治区的白色恐怖政策。

当然,经过编辑后,以情报的形式出现在临时特委面前。

“根据情报,康泽在划定的特别政治区,已经派驻几万人的复兴社成员,调查、抓捕陷落苏区的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截止25日的数据,在城市地区,光瑞金一地,已经有六万人被抓捕,其中一万人甄别后已经被秘密处决。会昌县城,目前一片混乱,据悉有一大批党的工作人员和受伤红军被直接处决,人数已经上千,预计在未来的一两个月内将有几万人会被处决。”

这种情况,中央分局都是知道的,只不过具体的数字没有这么清楚。

“而在特别政治区广大农村,地主还乡团在复《文》兴社的协助下,大肆捕杀支《人》持红军的农民,部分地主武装甚《书》至扩大地侵占土地,不分情况地《屋》滥杀农民,几个村庄甚至被剿杀一空。从数据上看,目前被捕杀的农民应该在二万左右。从这种趋势看,在未来一至两个月,估计将超过五万人死于直接的屠杀,上百万人将被迫处于衣食无住的地步,等到来年春天,预计有几十万人甚至百万人度不过今年冬天,将死于寒冷和饥饿。”

文件上的预测数据,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数据。

项英和与会的其他委员都是默然。

这样的情况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而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完全无能为力。

甚至他们连自己应该干点什么,他们都没有想好。

“中央委托特区党委成立临时特委的目的,就是尽一切力量挽救这场人道主义灾难。挽救苏区的革命群众能够尽可能的得到救助转移。”

听徐莉莉这么一说,项英暗自舒了口气,看来临时特委是中央和所谓特区党委合作成立的临时机构,等完成这个任务后将被撤销。

心思放下后,项英也积极的表态,中央分局完全服从临时特委的领导。

陈毅听临时特委的目的是救助和转移苏区革命群众,也很佩服中央和特区党委作出的战略决定。

他很清楚,现阶段整个苏区基本落入敌方之手,要实行这个任务的难度都是空前的。

“各位委员,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我们需要马上讨论几个重要问题。请看大屏幕。”

众人的目光聚焦到大屏幕上硕大的几个字:

1935年2月前,临时特委应完成20万群众的转移,及救助60万人的群众,渡过困难的冬天。

其他的委员都被这样的目标吓到了。

“这不可能做到!别说转移20万人现在就是转移两万人都是做不到的,再说救助60万人起码需要五千到一万吨的粮食!现在整个苏区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粮食。”

项英对苏区的粮食情况一清二楚。

徐莉莉笑道:“项书记,粮食的问题你不用考虑,我们解决。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使用分配这些粮食,如何有效地进入百姓的手中,而不被白狗子夺取。

关于转移的办法也由我们解决,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是哪些人需要转移?怎么组织这些人到达太拔。后续的转移全部有特区党委负责转移。”

听徐莉莉的解释,大家都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特区党委的实力太强悍了。

徐莉莉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人需要转移?我们特区要求的第一序列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红军伤员及党政机关中的怀孕妇女。这些人员在中央苏区大概有多少?”

少共书记陈丕显答道:“目前苏区登记的少先队员及共青团员有八千三百多人。”

陈毅答道:“目前在红军医院的伤员大约有六千多人,党政机关中的怀孕妇女不清楚,估计不会超过一百人。”

“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最多不超过一万五千人,同志们,我们还有十八万五千个名额。”徐莉莉强调道。

“为配合以后的游击战争需要,我们需要缩减庞大的机关,党政机关的90%人员都应该转移,他们留在当地的风险巨大,很可能遭到杀害。”陈毅略带祈求的目光看向徐莉莉。

徐莉莉点点头:“我同意党政机关中90%人员进行转移,而且要求作战部队中老弱及没有武器的人员也裁减转移。”

保密局谭震林测算,按这个标准,转移人员大概有两万五千人。

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的思路开阔起来。

最后,临时特委定出一个比例,瑞金县转移八万人员,其他特别政治区内的转移人员每个县大约三万人左右。

保密局局长谭震林建议:“目前情况下,需要各苏区的地下组织积极行动,鼓励群众用各种方式主动往上杭方向撤离,而在上杭境内,我们组织同志,引导撤离的同志往太拔方向集中。这有利于迷惑敌人,敌人没搞清楚情况前,不会轻易阻拦逃难的人群。减少敌人有组织的拦截。”

“群众的撤离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四万人的党政军组成的纵队怎么到这里?现在我们基本处于包围之中,这样的队伍不可能突出重围到达得了太拔。”

徐莉莉让工作人员打开战场信息系统。

大屏幕上出现了于都的周边局势图。

投影上出现的实时信息,委员们又被震到了。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人员、巡逻时间,一清二楚。

难怪这个徐书记有这样的信心,协助四万人的纵队通过敌占区。

“今天是26日,中央分局应在28日前完成四万机关转移人员的准备工作,前进基地将从28日晚21点起,派遣一个班的特战人员及直升机护航编队引导和协助纵队安全突破敌方防线,最迟应在12月1日早上八点到达西潭基地。然后协助临时特委收拢和引导自发往上杭方向避难的群众。”

人员转移的方案基本确定下来,但是关于如何救助六十万群众的事情,大家分歧很大。

一部分委员建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苏区群众应尽可能发动前往上杭,进入太拔前进基地附近。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GMD政府军队将很快察觉到临时特委的意图,必将派遣大批部队进入上杭。

另一方面,导致太拔方面无力疏导这么多的人员,前进基地为保护人员,可能不得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冲突,这会把特区党委拖入战争,徐莉莉坚决地反对此方案。

徐莉莉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行动开始后,应同时鼓励其他群众往赣粤边的大于油山龙南、湘赣边的宜春吉安永新、湘南的郴州、闽北的武夷山一带同时转进。临时特委将在上述地区建立补给中心,中央苏区的主力部队也应分成多股往上述几个方向突围,并在该区域进行长期的游击战争,特区党委将对上述地区定期空投补给。”

这个方案一方面能协助临时特委完成转移工作,迷惑敌人,另一方面通过发动群众转进,离开苏区躲避敌人的捕杀,并沿着几个补给中心绕圈子,等再次返回家园,预计已经是第二年春天,大规模捕杀已经结束,也为转移群众获得了生存下去的一线生机。

这个方案获得了委员的一致赞同,毕竟这个方案同时给中央分局指明了方向,也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目的地还有补给,一举多得。与会人员对未来的游击战争也恢复了信心。

解决这两个问题以后,临时特委第一次会议结束。

在徐莉莉书记的建议下,瞿秋白、毛泽覃、何叔衡被留在前进基地协助徐莉莉开展工作,其余人员由直升机送回中央分局。

会议还对廖定波下达了一个任务,要求杭代县委发动群众,在12月1日之前为前进基地制造或收集不少于20艘木船,大小应能装载30人左右。

临时特委第一次会议结束,徐莉莉常委、徐州号巡洋舰编队林夕少将和特区常委会开了视频会议。

“宁书记,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粮食。在三天内,大概需要不少于一千吨的粮食到达前进基地,而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前进基地需要调动五千到一万吨的粮食。

第二个问题是武器,转移的人员中,预计有二万至三万人来自红军及党政机关,有军事斗争的经验,加上受伤的红军及少共人员,大概可以组成四个师,这些部队只需要培训一个月就能投入特区加州的战场。关键是武器,基地没有多余的武器可以提供给他们。”

宁海涛点点头说道:“特区的后勤是你管着的,粮食的情况你最清楚。别说多余的粮食,特区剩下的粮食也将在两个月内吃完。现在的办法是,徐州号编队应想尽一切办法筹集粮食,福州的漳州,广东的潮州都是发达区域,商业活动活跃,相信你们有能力处理掉船队带过去的物资,并换回粮食。”

徐州号巡洋舰舰长林夕嬉皮笑脸的问道:“首长,你的意思是不是商业手段解决不了,我们可以用用其他手段?”

林夕是宁海涛亲自带出来的兵,一向说话比较直白。

宁海涛没搭理他,继续说道:“关于武器问题,基地正在想办法,查资料,如果移民进入加州后,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特区党委决定---去抢!”

林夕一阵狼吼:“帅呆了!”

十三、西门山岛大转移(三)

每周四有事,停更一天,客官见谅。

---------------------------------------------------------------------------------------------

11月26日下午六点,诏安外海徐州号巡洋舰。

林夕关闭视频会议系统,走出办公室,快步走进指挥舱,命令舰队和船队靠近南澳岛,海军陆战队登陆占领和控制黄花山一侧。

南澳岛地处广东、福建、台湾的交汇之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岛内从明以来就设有南澳总兵府,直到民国南澳设县。

南澳岛可以把它看成大小两个山头组成,两个山头的山脊中间就是县政府所在地的隆奥镇。岛内的主要居住区都在岛的东侧,靠近大陆的西侧是黄花山,人迹较少,在离大陆最近的一处山头设有一座古炮台,长山尾炮台,不过早已废弃,炮台下面就是南澳港码头。

这个码头离县城7公里,需要翻越黄花山。而作为进出南澳的主要码头,早已迁移到县城所在的前江码头,如今的南澳码头成了渔民晒制储存鱼干等海产品的场所。

所谓的占领和控制,其实就是在黄花山制高点派遣了一个排的兵力。没有任何抵抗,没有任何不友好的势力出现,事实上整个过程只遇到一个人,而他只是向那些士兵打听他们的长官,希望能兜售晒制的海产品。

当然这个渔民被特战队员友好的带到码头临时驻地。

林夕带着新华投资公司下属的南洋物流贸易公司市场部经理朱建民绕着码头兜了一圈。

“朱经理,这块地方不错吧?”

“不错,地方够大,把钢结构棚子一搭,就是不错的仓库基地。离汕头港也近。”

“不仅离汕头近,从西潭前进基地沿水路下来的船,从韩江出海口直接就能在这里转大船回特区。再往上面一点就是此次撤离行动的主战场,西门山岛。”

“对了,你们贸易公司带了那些东西过来卖?”

“基地现在主要是汽油、化肥、塑料等化工品严重过剩,原油通过钻井平台源源不断的进入炼油厂、石化厂。想停产都困难,现在基地生产的航空燃油、柴油还能消耗一部分,汽油正在大量囤积,化肥留给加州省委的,足够他们给几百万亩土地都浇上一遍,问题是还有大量的库存,尤其是塑料原料,简直堆积如山,这次聚乙烯工厂加班加点死活给船队里装了一船的塑料脸盆、水桶,整整几百万个,头痛啊。”

“几百万个?真的?哥们你太厉害了,今晚上,咱两个进潮州!自从基地断了啤酒,这日子没发过了,今天咱俩去过把瘾。头痛的事明天再说,实在不行,我派陆战队帮你去卖。看哪个王八蛋不长眼,不买就抢!”

朱建民足足瞪了林夕一分钟,才从牙齿里蹦出两字:“土匪!”

从南澳码头出发到汕头,不过十公里。用船队自带的快艇,二十分钟不到就跑拢了汕头港。

林夕、朱建民和警卫小江,换上了一身西服,这种服饰在洋人汇集,贸易兴盛的港口并不会太显眼。

即使在晚上七点多,港口上都是热闹的很。

林夕、朱建民一上岸,就有一个身穿灰色长袍,头戴西瓜帽的眼镜男,上来搭讪。

“两位先生是南洋来的海客吧?鄙人本埠兴隆号掌柜沙来钱,两位是第一次来汕头埠吧?”

林夕和朱建民对视一眼,靠,这拉客原来是有传统的。

朱建民和林夕冲沙来钱抱拳一礼,朱建民说道:“幸会,幸会,沙掌柜好眼光啊,我们正是从南洋过来的生意人,对这汕头埠商界达人所知甚少啊。惭愧,惭愧。”

沙来钱早就注意到了朱建民他们的船,这种船本埠是没有的,以前和东家去香港办货的时候,见过类似的,那都是外国人才有的东西,等朱建民一行上岸,光看穿着就知道这行人来头不小。

沙来钱听他们承认是南洋来的商人,眼镜笑的跟谦卑了。

“幸会,幸会!两位初来咋到,先到我们兴隆旅馆住下,我请两位到本地最好的酒店尝尝我们潮州菜。请。”

“沙掌柜客气了,请!”

汕头开埠以后,逐渐变成潮州最重要的县市,到了三十年代,在汕头埠的商业公司超过几千家,广东梅县商人还私人修筑了一条汕头埠到潮州的铁路。可以说汕头埠的开埠,为中国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帮引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

尤其是南洋过来的商人,也逐渐在汕头埠增加起来。

前个月本城二流商家兴客隆商号在汕头埠接洽一艘南洋来的货船,代销一船白糖,获利上万光洋,一举进入一线商家,潮州举城轰动,传为商界美谈。

所以各家商号开始在汕头埠安排掌柜,专门接待南洋来的客商。沙来钱今天是最后一个离开汕头埠的掌柜,他的坚持也给了他一次机会。

“兴隆旅馆”在沿江路8号,是处繁华的所在。

“这间是我们兴隆旅馆专门招待贵客的,两位看看是否满意?”

房间是后世套房布局,三间卧室之间还有一个不错的接待厅,接待厅面朝大海,放在后世,称得上行政级套房。

“谢谢沙掌柜费心,这地方不错。”

沙来钱见客人满意,谨慎的问道:“刚才我看两位是坐那种小船上岸的,不知道贵客这次来了几条船。”

“哦,我们的船比较大,船队停在南澳岛码头,好几艘呢,这次我们带了些东西过来,正要请教沙掌柜呢。”

“愿意效劳,愿意效劳。不知是些什么货物,有多少?”

“有一船化肥,对了,听说你们这里喊肥田粉。大概有两千吨。”

沙来钱一听肥田粉,心跳就加快。然后听到朱建民说有两千吨,血压冲冲地往上升,差点眩晕跌倒在地。

肥田粉早几年就在闽粤一带出现,都是海商从国外运来的。不过量很少,潮州有记录的一次,最多到过一百吨,为了争这一百吨肥田粉,潮州有名的几大家族差点撕破脸皮大大出手,还是驻潮州国民军155师师长李汉魏具中协调,才算摆平此事。作为潮汕一带的地头蛇,沙来钱哪有不清楚肥田粉的价值。

同样一亩地,用了肥田粉和不用肥田粉产量能差上一大半。用过肥田粉的土地两亩的产量能抵的上没有肥田粉三亩甚至四亩的产量。

沙来钱死命的咬住自己的舌头,让自己清醒。

颤抖的问道:“朱先生,不知这肥田粉怎么卖?”

“我们的肥田粉是20公斤一包的规格,一包能够给两亩水田用。我们能够保证一亩地的水稻,用了肥田粉产量可以到700斤左右。每吨批发价100银元。”

沙来钱快速的在心中算了一遍,现在潮州的水稻亩产400斤左右,使用十公斤肥田粉,每亩增产300斤谷子。市面上每百斤谷子卖3。1个银元,也就是说用肥田粉可以增加9。3元的收成。

而十公斤肥田粉批发价只要1个银元,按这个价零售利润起码在一到两倍,一船的肥田粉起码能赚几十万光洋!

沙来钱尽力抑制颤抖的腿,恭敬的说道:“朱先生林先生请先休息一会,我去去就来。”

朱建民知道,他得给东家汇报,随即点点头。

沙来钱小心的退出套间,一溜小跑下楼,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