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系列的运作之后,宋馆还未开业便已名扬金国的上京城,开业后马上吸引了诸多人的关注,当一道道精美的佳肴由金杯玉盏送上时便已经征服了女真人的心,而里边那一套繁琐贴心的服务也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贵族式的享受,知道平日佩戴的那些硕大沉重的金链和耳环不过是土豪们的最爱,懂得什么叫儒雅、彬彬有礼,理解了这才是大宋式的生活。

    不过现在大宋已经不是从前的大宋,可以随意牧马南下了,好在还有宋馆可以为女真人提供学习和享受的地方,一时间宋馆成为金国王孙贵族、文人雅士和土豪酋长们的留恋之地。他们不仅在其中享受,回家后也效仿宋馆那一套重新装修了府邸,培训了仆人,购置了服饰器具,以便能日日享受。

    由于金国一直倡导汉化,这种风气并没有引起金国统治者的警惕,反而认为这是学习的良机,据说酒鬼皇帝完颜亶还曾偷偷造访,在其中盘恒了两日,酒后慨言:自己今日到了宋馆方知中原文化的博大和精髓,多年来自己只是学习了皮毛!

    而大宋礼部侍郎胡铨出使金国后称:自己一踏进上京的城门,就闻到了大宋宣和年间奢靡腐朽的味道……

    赵柽自如的操纵着舆论武器,取得一个个不错战绩的同时,他也清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不过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理想境界,追求靠意识形态统一天下也只是黄粱梦一场,一切战略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用战争作为了结的手段。但世人并不是都有赵柽站的那么高,看得那么远,在他燕京之行后,便有几位儒生对他‘准备战争’的言论表示了不满,联合向其上书认为其违背了儒家倡导的和平及‘以仁治国’的理念。

    几个儒生认为,先贤孔子和孟子主张‘不战’,反对一切战争,皇帝擅开战端有违先贤的宗旨。也就是说儒家文化提倡的是道德与和谐,不应对邻国发起侵略性的行动,只能把安全重点放在防御上面。他们的观点认为中国历代历朝都没有像北方游牧民族那样发动进攻性的战争,以谋求霸权,而是对别国多抱有善意,追求的是仁政而非霸权。

    再有就是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大宋历朝皇帝也是提倡以仁治天下,大宋如今中兴国力上升,不能以怨报怨,图谋报复,而是通过推行仁政,影响教化敌国,使其明事理知是非,转变为仁义之国,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却不是靠发动战争解决问题。

    几个不知深浅的士人竟敢上书指责皇帝,又闹得沸沸扬扬,有大臣以为应该对他们严惩,剥夺其功名,发配到荒远之地反省,以儆效尤。但是赵柽以为严惩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压制舆论也难以消除人们的疑虑。惩治上书人弄不好还会引发更大的风潮,遭到舆论的谴责,不利于自己战略的推行,所以他决定亲自回书驳斥……

 第四百一十九章 解读

    皇帝亲书在五天后送到了那几个儒生手中,再次引起轰动,那几个儒生其实这些日子也是忐忑不安,承受着来自师长和同学们的压力。皇帝是什么人,他随便一句话就能攻灭一国,宰了他们几个还不是跟捻死只蚂蚁似的。再者即便皇帝开恩饶过他们,但不敬之罪是难免的,自己寒窗十载毁于一旦,此后前程全无。

    现在皇帝亲自回书驳斥他们的观点,写明了自己的理解,且十分中肯的请他们继续一同探讨争论。先不说皇帝说得是否有理,只是这种胸怀就立刻征服了广大儒生们的心,想想皇帝可是日理万机的忙人,而像他们这种儒生大宋是成千上万,可其不但亲自批阅了他们的上书,还亲手回书,足见礼贤下士,乃是真正的仁义之君!

    而皇帝的回书也迅速在士林传开,若是说其文采真得不敢让人恭维,通篇的大白话,但是也有好处,即便识得些字的人也一读便懂,更让人惊异的是皇帝还采用了各种符号来断句,使整篇文章读起来更为方便和通顺,不用在逐字逐句的判断,一不小心便会错了意,让大家不住感叹皇帝的聪明。

    赵柽现在是皇帝了,人也尊贵啦,早年厌学的事情不但没人在提起,气走无数塾师的事情反而被加工成了皇帝自幼聪慧远超常人,以致聘请的塾师自觉学问疏浅,无颜教导,自行羞愧辞馆。可赵柽和诸位亲信大臣都知道自己这半瓶子醋的水平,批阅奏表时也是言简意赅,数字而已。为了避免在广大士子面前露怯。他可是苦思多日,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写成篇震古烁今的论文。索性用自己最擅长的白话文完成了这篇文章。

    赵柽首先驳斥了关于先贤孔子和孟子的‘不战’之说。称迄今为止对于儒学的研究一直是以假设其本质上是和平的,不主张以任何理由发起战争。这种假设其实是不正确的。儒学对道德的高度重视事实上并没有排除利用战争作为治国工具的,反而先贤们认为主张发动‘义战’,也就是仅仅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

    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每当有可能的时候,历朝历代都会对邻国发动以惩治和拓边为目的的战争。一直被视为中原正统的王朝,汉朝有之,唐朝也有之。而汉之击匈奴、唐之驱突阙都被历代儒者视为壮我、扬我中华之威的经典战争,即便到了大宋也为收复燕云努力了百余年,一直也是士族之愿,不能也视为好战。

    对于‘仁’的理解,赵柽以为仁应有‘大仁’与‘小仁’之分。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百姓免于荼毒而发动战争,铲除邪恶力量,即便流血千里,屠戮遍野也应视为正义,行的是君子之仁;反之。对于侵犯我国土和利益,杀害我百姓之恶人,视而不见,只是想通过自己行仁义之事感化其。无异于养虎为患,那是妇人之仁……

    其实赵柽十分了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军事冲突不断。即便以正统自居的各个中原王朝的建立过程中都与战争脱不了干系,而在战争中的行为与其他国家并无区别。一样残暴和傲慢,事实上号称以仁治国的王朝都不排斥战争。长期的外交政策执行中也是‘暴力优先于仁治’。在回书中赵柽为了不刺激他们已经说得很婉转了。

    而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区别又是那样的模糊,众所周知所有的执政者发动战争时,即便是侵略战争,也要师出有名,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而这个对于能熟练操纵政治的执政者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们总能找出巧妙的方法,把敌国的行为定义为非正义或是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

    因此,有了适当的舆论导向,儒家的言论就可以用来证明防御性行为的正当性,也可以用来证明侵略行为的正当性,这对于赵柽来说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就拿女真人的‘兄死弟及’来说吧,父亲、哥哥死了,兄弟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小妈、嫂子收入自己怀中。而这种行为在中原儒学中那是**,为道德和世俗所不容。只这就可以将女真人视为道德沦丧的典范,发兵征讨这些‘禽兽’完全合情合理,毫无难度。

    赵柽十分赞赏前世一位理论家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假设,世界上的各国都会把生存列为最重要的目标,虽然不是唯一目标。但在紧要关头,生存会战胜所有其他目标,生存的含义超出了仅仅维护一国的领土完整,尽管这一目标具有根本重要性,生存还意味着维护一国决策过程的自主权,不为他国或他人左右。

    如今赵柽东征西讨的根本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大宋的生存,他知道一个国家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越强大,其生存就越不容易受到威胁。大国能达到的首要目标是地区霸权,而一旦实现地区霸权,它就有一国进一步的目的:防止其他大国控制自己的地理区域,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唯一的地区霸主。东、中亚地区如今具有成为霸主潜质现在只有金国了,那么他就必须被征服。他所做的就是排除实现这个战略的内外所有障碍……

    赵柽在回书发出后,起先还有些不安,毕竟自己的‘理论’违背了多少年来的士人们对‘不战’的理解和认知,打破了固有的论断,说不定就会引起一场自己以一敌万的大论战。想着要面对一群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唾沫横飞的各路大儒和士人们,就头疼的紧,可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谁让他当初为了站在舆论的制高点而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呢!

    为了迎接可能到来的辩论,赵柽还真收起了心,在行宫中闭关读了几天书,这让众人惊诧不已。但是这场论战直到他回到东京也没有发生,反而是那几个儒生再次上书承认自己的莽撞和短见,曲解了先贤的思想,这让提心吊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赵柽放下心来,也再无人提起‘不战’之事。而赵柽在事件中的良好表现,让他再次赢得了士林的尊重和拥护,舆论开始一边倒的支持皇帝的燕京讲话……

    这时前往西辽的吊唁使返回向赵柽禀报了一件事,因为耶律大石去世后,其子耶律夷列年幼,依照契丹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但是这个女人不简单,不仅改元为咸清,还称制,号称感天皇后。赵柽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中原也有皇帝年幼,皇后垂帘听政的传统,只不过萧塔不烟的‘步子’迈的大了些。

    再说赵柽才不管西辽由谁主政,只要他能为大宋守住国门,抵御西方入侵就好,且据他所知,萧塔不烟本人也有相当的统治能力,在她治理期间,西辽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并没有因为大石的去世而走了下坡路。但是他知道失去了耶律大石的西辽已经没有了继续征伐四方的野心,回归故土终成一梦。

    而让赵柽感兴趣的是吊唁使带回的另一件趣事。大金国皇帝完颜亶从回鹘商人手中得知耶律大石去世的消息后,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马上派出使者前往西辽,不过不是去吊唁,而是去劝降。要不说精神病人喜欢异想天开呢,西辽当时刚在去年大败塞尔柱帝国苏丹,征服了花剌子模,气势正盛,也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中亚霸主,绝非辽亡之际的丧家之犬了,而他却想招降其以消减大宋的威胁。

    偏偏完颜亶选择的使臣也是个逗比,此人名叫粘割韩奴,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正值感天后萧塔不烟到野外骑着马,粘割韩奴说:“我上国使也,奉天子之命来招汝降,汝当下马听诏。”他以前专门是从事出使活动的,由于曾多次成功的出使回鹘国,所以被完颜亶委以劝降西辽的任务。

    不过这次粘割韩奴的运气非常差,因为对方虽然是一位女性,却是个非常强悍的女性。萧塔不烟大怒,命人将他从马上扯了了下来,命他下跪。而粘割韩奴此刻还不知死活,大骂萧塔不烟反贼,口称‘自己乃是天子之使,羞辱自己将引来讨伐’,他也不想想金国和西辽远隔万里,其中还要穿越被宋占领的高昌、漠北,讨伐只说岂不是笑话。萧塔不烟听了咯咯一笑,便将粘割韩奴的脑袋给砍下来了。

    赵柽以为萧塔不烟怒杀金使做的还是欠考虑,她没有看清国际形势,如果是自己处理此事,绝不会杀了粘割韩奴,最多揍他一顿赶走。现在杀了金使等于是向金国下了战书,两国彻底反目,而没有考虑到西辽同样面临着宋的威胁,与金绝交便失去了一支可以牵制宋的力量。

    赵柽却是得了便宜卖乖,借此发起了一场舆论战,将他们两国关系搞得彻底没了回旋余地……

 第四百二十章 误导

    如今亚洲大陆西亚的阿拉伯世界,由于塞尔柱帝国桑贾尔的战败已经进入了分裂的边缘,而巴格达被攻破哈里发受到威胁也使其号召力下降,各个领主们都在借机扩大地盘,纷争不断,一时无暇在西进,赵柽还知道十字军马上又会发起东征,他们将忙于抵御外敌,知道新一代的‘救世英雄’出现,才会结束混乱的局面。

    中亚和东亚地区如今分别由四国统治:西夏、西辽、金国和大宋。赵柽登基后,他依靠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东征西讨,用经济手段拉拢打击对手从而改变了整个局势。现在西夏已经臣服,被牢牢的绑在大宋的战车之上;强横一时的金国在宋的打击下,领土大幅萎缩,占据着辽东和辽西地区,控制着漠北的少部地区,但影响力已经严重被削弱,只能称为地区性的强国了。

    西辽在发展初期正是大宋遭到金国入侵的时期,也正是金国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原,无暇西顾才使西辽迅速发展、壮大,得以稳住了阵脚,得到了发展之地。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宋全力对金用兵、发展生产以恢复元气,而两国又相隔万里,双方虽然互有敌意,但还能相安无事,没有发生冲突,甚至还有商贸上的往来。

    但随着赵柽完成对内部的整合、经济的复苏及宋金和议的签署,他将目光转向漠北,欲把这片土地纳入大宋的版图,从而进一步压缩金的势力范围,完成对其的战略包围。而这样一来。宋就将进入西辽的传统控制地区,冲突也将不可避免。可赵柽在为完成对金的战争之前。并不想与西辽发生实质性的冲突,更不想被拖入中、西亚地区纷乱的局面。损耗军力和财力。

    因此赵柽在制定对西辽的政策时,要求保持一定的克制,能不打最好,不可避免时尽量减少冲突的规模,留下了缓和的余地。而耶律大石在争夺高昌的战斗中失利,也敏锐的发现自己和宋朝实力的差距,果断的与宋结束冲突,与之结成抗金联盟。可现在耶律大石一死,事情便出现了不确定性。弄不好就会使这种并不牢固的联盟崩裂。

    如今金国趁着耶律大石新死,孤儿寡母的便遣人逼降,而使者因为不敬又被萧塔不烟给砍了,岂不是老天送来的机会。赵柽马上召集群臣通报了此事,称古有‘兵不罚丧’之礼,女真人丧心病狂竟然要趁机出兵,吞并西辽。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岂能坐视这种有违仁义之事的发生。

    赵柽此言一出,朝野无不表示出极大的愤慨。他紧急召见了各国驻大宋的使节,声称如果金国敢对西辽用兵,大宋绝不会任其乱为,定会派兵援助。讨伐女真。大宋发表声明之后,向金国派出使者递交了国书,痛斥其趁火打劫的卑劣行为。警告其不要对西辽动武,否则大宋将替天行道。

    为了表明大宋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儿的,赵柽下令调集大同镇抚司两万兵力增援大定府。河中、河东两路州军则向漠北开动,做出一副大打的姿态。与此同时,关闭与金相邻的所有榷场,禁止金国商人进入境内交易,严禁大宋向金输出粮食、盐、茶、绢等生活物资。

    眼见大宋摆出这么一副姿态,诸国惊诧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其勇气,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国家,只为主持正义而不惜动用武力,承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觉得跟着这样的老大不错,于是乎在国际上出现了对金的一片讨伐声,纷纷像大宋学习终止与金国的贸易,对其实施经济制裁。

    其实赵柽十分明白招降西辽不过是喝多了酒的完颜亶异想天开罢了,即便自己不吭声,女真人也无法完成对西辽的远征,结果只能是咽下这口恶气,再多喝几杯酒只怕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自己插上一脚,不过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让他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再无回旋的余地,同时利用这件事将金国塑造成一个邪恶的国家,误导国际舆论,巩固和西辽的关系,离析其它国家和金国的关系……

    赵柽这一招确实够损的,不但让金国政治上陷于孤立,经济制裁也让其脆弱的财政陷入困顿。看着还在大殿上狂饮的完颜亶,将抱病前来议事的兀术气得七窍生烟,自己为了保住祖宗基业殚心竭力,操碎了心,累的自己百病缠身。可肇事者却没事儿人一般的喝的烂醉如泥,想教训他一番,恐怕也听不到。

    兀术无奈,也只能为了国家打起精神替侄子擦屁股,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可这事情影响太大了,而且是持续的,不是一纸声明就能完全解决的,作为始作俑者的赵二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不知道又会提出什么条件呢!但兀术知道此事要尽快解决,捏着鼻子也得认,否则持续下去,刚刚好转的经济又将面临崩溃。

    经过磋商后,兀术首先向大宋派出使者,称劝降西辽之事只是误会,金国派出使者本意只是为了对耶律大石之死表示下哀悼,完全是使者粘割韩奴自作主张,擅自行事才导致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他们绝不会做出侵犯西辽之事。将责任完全推到了死人身上,只承认是自己用人不当,失察而已。

    没想到这又被赵柽抓住了把柄,怒斥其根本就没有诚意,而解释也是牵强,任谁也不会相信一个使者会有这么大胆,敢擅自更改圣意,这完全是他们欲盖弥彰,混淆视听,鉴于其过去所为对金国保证不会侵辽难以相信,应该对其言行认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