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朝演义-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溃畏克邓蛋伞!

    夏正平没有给这些人丝毫情面,他指了指赵灵吉继续说道:“赵叔,还多谢谢您能够看的如此开!”

    “敢为主公效劳。我所在的郡城之中,若是有人敢于反抗这一条命令,我定当依法处理。”赵灵吉拱手,神色之中充斥着坚决。

    好你个赵灵吉,愣是想逼良为娼吗?众多郡守瞟了一眼赵灵吉,神色之中充斥着阴冷,他们对这个从夏正平身边走出来的郡守,一点也不感冒。

    不过,当他们看到了数个亲卫走进政事堂之后,便是慌了神。如果选择保住自己的郡守之位,那么就得站到赵灵吉那一边去,如此一来便是要得罪自己所在郡城之中近乎所有的士族;而如果反抗到底,恐怕他们之中,谁也不想去牢房之中,吃那些剩饭剩菜了。

    这些郡守都是人精,孰轻孰重,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废除了士族世官制,但未必意味着他们的后代不能做官。只是,做官的过程,要比较麻烦而已。与其这样,何必跟一个汉王斗呢?还是先保住自己的地位,说不定这个汉王将来一高兴,就把自己的子孙,传召到汉王府中,当个相国呢?

    他们自然是这样想的,因为汉王的相国,已经空缺了数年时间。或者说,从最初的一开始,汉王就还没有选拔相国,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盯着这个位置呢。

    良久之后,这些纷纷表了态,站到了赵灵吉的身后。夏正平见此,果然还是这一招有效,他便是咳嗽了一声道:“既然如此,过往的诸多事情,我就不再追究了。只要你们协助本王,将各个郡城治理好,我也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整个巴州,包括巴郡在内,共聚十一个郡城内,全部发生了相同一件事情。郡城中央,最大的广场高台上,一口大钟,不断敲击着。那是在向整个郡城,传递着一种消息,即将有大事情发生的消息。

    每一个郡城之中的民众,包括士族之人,听到钟声之后,便是纷纷走向了街头,聚集到了广场附近。他们心里清楚,这样的钟声,很是急促,表明着事情的紧急。或者说,发布的内容不是本郡城制定的,而是由巴州之主制定的,关乎着每一个民众。

    “奉汉王诏,即日起,于郡城各处,设立私塾学校,凡六岁儿童者必须入学,学满九年,方能踏入郡城各处,从事为官。九年之中,所有费用,均由汉王国库承担,无须私人缴纳。”

    这一条政令,自然对应的是夏正平设立学校的举措。实际上,夏正平对于这样的一道政令,早就总结出了。想要让民众为自己服务,想要让民众走出愚昧,能够参与到治国理正的过程中,首先一个条件,就是要开启民智。开启民智的最佳条件,便是要设立私塾学校。

    实际上,夏正平的这条政令是参考了自己前世的学校教育。或者说,实际上就是把九年义务制教育,原模原样的搬运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这一条政令发布出去了,很多民众还没有来得及议论,便是有下一条政令,从专门人员的口中传了出来。

    “奉汉王诏,即日起,废除士族世代为官之制,从今往后,所有士族之人需参与考核,方能录用。”这样的一条,自然是对应着废除士族世官制。只不过,汉王夏正平将其具体化了,和他跟巴州的诸多官员说的是一样的意思。

    不过,这一个诏令发布出去,似乎有些突兀了,士族之人听到废除两个字,已经有些惊呆了,而民众也是觉得不可思议。持续了数百年的世官制度,就这么消失了?不过,他们依旧是没有反应过来,就出现了第三条政令。

    “奉汉王诏,本年秋后,设置科举。所谓科举,则是考核的一种说法。私塾学校年满十五岁者,或者是成绩优异者,可不计年龄,以及士族、百姓皆可参与科举。有能力者,当官,没有能力者,依旧从事原行业。”这一条政令,自然对应的是设立科举。

    实际上,应该是废士族、开学校、设科举这样的一个顺序。然而,此时却换了一个说法,可谓是给那些士族之人极多的疑惑。当然,也给他们留有了思考空间,明白为什么从巴州之主汉王那里,传出了这样的政令。

    “奉汉王诏,即日起,诸郡城非士族之人免税两成,士族之人,其赋税提高一成。”

    最后一条,自然是夏正平临时加上去的。这一条,是汉王夏正平专门针对那些穷苦百姓的。巴州并不是十分富裕,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士族之人的手中。然而,这些清苦百姓的数量,却远超过那些士族之人的。要想把握巴州的民心,最根本的还是要把握住那些清苦百姓的民心。

    这样子一个减免,一个提高,纵然得罪了士族之人,但也得到了万千百姓的信任。他们会认为,这个汉王夏正平,是一个真心实意对待这些穷苦百姓好的人物,远比那些虚伪做作的士族之人强得多。

    只是,这三道政令,一发出,神色反应最激烈,自然是预料之中的士族之人。每个郡城广场附近,那些士族之人,便是像炸了锅一样,充斥着不满。

    “这三道政令,究竟在表现着汉王什么意思?凭什么,我们这些功臣的子孙后代,要多交税赋?”

    “我不服,我的祖先,为大夏神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到了我这一代,就要被剥夺官职?”有人大叫,表示自己的不满,“这个什么汉王,也不想想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就敢这么对待功臣后代。”

    只是,他们反对的人,却是没有想到过一件事情,那就是现在的大夏神朝已经被申朝取代,他们在的地方是大汉王朝。尽管,大汉与大夏是一脉相承,然而他们却并不是大汉王朝开国的子孙后代。

    论及这些的话,夏正平要是知道有人这么反对,他必然会告诉他,夺取巴州,建立大汉的是他手中的三十万军队,是那些贫民百姓,绝不是这些所谓的士族之人。

第142章 建宁郡反() 
当然,这种反对的场景,虽然在各个郡城之中都有,但是并不是十分激烈。若是论及士族之人反对最疯狂的,巴州十一郡之中,当属建宁郡为最。

    建宁郡中,大广场之上,士族之人聚集在这里,当他们听到第二条政令的时候,就已经炸开了锅。

    "汉王乃是残夏之后,凭什么有权利剥夺我们世代为官的特权?残夏不再,他还有什么地位呢?天下这么多诸侯王,都遵循着士族之人世代为官的特权,凭什么他夏正平就认为这是个特殊的存在呢?数百年的历史,都要会在他的手中了!"

    有士族之人很是胆大,直接将宣布政令的人轰下了广场高台。

    "当年,汉王夏正平杀死永昌郡尉薛离,这一件事尚且算了。但是,他却没有让薛家的子孙后代,接替这样的职位,实在是对我们薛家最大的挑衅。如今,更是废除了整个巴州所有士族之人的特权,这怎么能够忍受呢?不如,让我们薛家带头,共同起兵,自立为王,反了他汉王!”

    建宁郡本就是薛家士族的聚集之地,尽管当初薛家士族已经被夏正平逐出了建宁郡,然而三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夏正平忙于征战巴子平,很多薛家士族之人已经悄悄的迁回了建宁郡。至今为止,这些薛家士族的人们,还记得夏正平杀死薛离的事情。

    如今,更是因为这样的一条政令,让他们看到了机会,一个彻底反抗夏正平的机会。

    “凭什么总是你们士族之人当官?我们老百姓哪里得罪你们士族了?凭什么我们老百姓不能当官?姓薛的,你给我说清楚!”

    围观的民众中,也是有脾气暴躁的人物,他出口反驳,让周围的民众不住叫好。

    千百年来,士族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这一种集团,垄断了民众当官的权力,从而最终的结果,被人所憎恨。无论士族之人中,出现了多少个清官,多少个廉洁奉公之人,但是在他们眼中,都是一群吃着百姓的口粮,却不为百姓着想的蛀虫。

    因此,千百年之前,平民和士族之间的这红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百姓之中从根子上讲,宁愿少事情,也不愿意多事的性格,让他们注定了不会去选择反抗。但如果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力量,促使他们去反抗士族的话,那么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几乎不费任何的力气。

    显然,这样的自上而下的力量,正是那四条政令。夏正平这个汉王,就是他们的后盾,也是这样的事情背后主使。

    夏正平很明白,与其让民众自下而上的进行一番改革,使得自己丢掉汉王之位,不如自上而下的助推老百姓,到头来自己也好博一个好名声。

    “就是啊,我家老杨,那么好的才学,当年要是能够做官,肯定能够协助郡守大人,把这个建宁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有妇女反驳,在他眼里,自己丈夫的才识,完全高于那些当官的士族之人。可惜,生来为贱民,难以踏入士族的门槛,也就不能够做官了。即便是察举,每年的那些名额,也早已经被士族之人瓜分了。

    想要做官,平民老百姓,几乎没有任何的途径。

    “他娘的,你家的那个苦力,能当官?我们薛家士族,不知道培养了多少子弟,各个比他强。”

    “建宁郡要是没有我们薛家士族的支撑,早就他么崩溃了!”

    “历朝历代,建宁郡、永昌郡乃至彰徳郡这一代,我们薛家士族为官的人,近乎占据了三郡官员的一半。你要是不服,可以死翻看历史,我们薛家士族为了三郡的人,做了多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凭什么他夏正平一句话,一道政令就要把士族的世代为官特权废除了?”

    “我们反了!”

    很多士族之人,附和着薛家之人,一同登上了广场高台,高声呼喊道:“汉王不仁,就别怪我们薛家不义了。我薛家新任家主,以申朝征南大将军的名义,召集军队,募集病院,反抗夏正平!”

    “我霍家顺从,召集家丁,共同举事。”

    “我丁家愿意相助一臂之力,绝不能够让汉王废除我们的特权,要不然前人享乐,反倒是让子孙后代饿死!”

    “你们这些贱民给我听着,顺者昌逆者亡,若是有谁敢反抗士族的统治,我定叫他满门不留。”

    他们的言语之中,充斥着嚣张的其言,似是无人可挡一般。甚至是,他们率领的家丁,已经做好准备了。只要等着自己家主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奔向郡守府衙,进行一番攻占。

    “他娘的,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也不是好惹的。多少年了,我们等来了这样清明的汉王,怎么能让他的统治无法继续下去呢?有没有跟我老严的,一起打杀这些士族之人,也好为我们多年被欺压的苦楚,出出气!”

    “就是,我们百姓也不是好欺负的。你们士族之人吃穿不用愁,还天天骑在我们老百姓的脖子上,我们早就受够了。如今汉王还给我们公道,我们岂能够辜负于他?他娘的,老子的锄头还在手中,你们这些鸟士族之人,要是敢攻占建宁郡的话,可就别怪你小爷我手中的锄头不认识人!”

    士族之人放出狠话,老百姓们同样放出狠话。实在是他们对于这几条政令太欣喜了。姑且不说免除了一成的赋税,单说能够科举做官这一条,就为很多民众打开了一条路子,那就是终身也不用为吃喝发愁了。

    “你们这些家丁,还愣着什么?赶紧把这些贱民,给我轰走!”

    有些家主很是不耐烦,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什么事情都能够做的出来。

    “将他们一个个,给我打杀了,后果我来负!”

    民众中有人带起了头,拿着棒槌指着欲欲向前的家丁,那意思显然是同归于尽。

    建宁郡的这一处广场之中,旋即就陷入了一种奇妙的对峙之中。与其说是对峙,倒不如说是千百年,普通百姓和士族之间的矛盾,集中爆发的一次。

    二者谁也不让睡,以至于大打出手起来,有多人受伤。建宁郡之中的很多士族之人,都是当官的,那些政令早已经侵害了他们所谓的权益,他们自然乐得见到眼前场景,也就没有派出人员去协助。

    建宁郡郡城之中也没有郡守,事情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出半天的功夫,就传遍了整个郡城的各处角落。至少有九成九的老百姓,都很乐于这一件事情。

    晚间的时候,士族之人的活动也在加剧着,他们自然不愿意见到特权被废的局面出现,那样子他们所谓的利益,就会遭受到损害。

    或者说,在整个士族体系之中,他们的想法是,不愿意和那些贱民同朝为官,那样子的话,会有损于他们的面子。

    圆月当空,星辰闪烁,似乎在预示着什么。

    建宁郡之中,一道轰然的爆炸之声,传遍了整个建宁郡郡城。

    “着火了!”

    人们惊呼,登上高处,就见到建宁郡郡守府衙的位置地方,火光冲天。

    “薛家士族奉申朝诏令,总领巴州十一郡,为士族伸冤!”

    须臾之间,整个建宁郡城,四处火起,不断有人摇旗呐喊。这显然是士族之人在捣乱。实际上,他们这是在借助申朝的名义,要对夏正平的巴州,进行一番破坏。

    民众们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时之间,城中奔走呼号,竟是不绝于耳。而很多士族之人,早已经是全副武装,聚集在了城中心,正等着他们的领头之人,新任薛家士族的家主——薛运的训话:“今日,诸多士族之人,推举我为盟主,那么我就要说两句。我薛家和汉王夏正平,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今日,他又是下达了废除士族世代为官的权力,是可忍孰不可忍的道理,谁都知道。正因为如此,我薛运才会起兵,决不能让他夏正平剥夺了我们士族之人的权力!”

    “给我杀啊,攻占城楼,固守待援,我已经遣使通知了蜀王!”

    很多人听到了最后一句话,在他们眼中,既然要起兵举事,就必须有后备支援,显然这个蜀王就是他们支援。但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恐怕只有薛运清楚。

    “谨遵大将军令!”

    很多士族之人披盔戴甲,发出了雄壮的怒吼声音,那声音似乎是对夏正平的许多政策的不满。

    一行队列,快速行进着,然而当他们抵达城楼的时候,想要攀爬上去,控制建宁郡郡城要道的那一刹那,整个城楼霎时间变得灯火通明起来。

    “汉王骑兵大将军马孟起在此!”

    一声如雷鸣一般的暴喝,自城楼上传来,惊得众多士族之人尽皆胆裂。

    “奉汉王诏,武力镇压士族反抗之人,若是有谋反者,若是有起兵闹事者,尽皆斩立决,杀无赦!”

第143章 水师() 
这是夏正平的认知,更是一种规律性的总结。哪怕是在这个世界上,历史之上,也是有着诸多类似的例子。很多自上而下的改革,都经历过流血事件。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触犯了改革之中某一方面的利益。

    比如说,夏正平的这一次改革,就已经是触碰到了士族之人的根本利益。这怎么了得?那些士族自然会反抗,所以也就有了建宁郡之中的流血事件,这一点也不奇怪。

    自上而下的改革,其终极的目的,自然是要维护统治者的地位。然而,夏正平的这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却是在毁坏统治根基。

    众所周知,无论是曾经的大夏神朝,还是现在的各个诸侯国,其统治基础,便是由士族支持的。这么一说的话,夏正平如今废除了世代为官的特权,实际上就相当于在将自己的统治基础连根拔起。

    然而,这并不能阻碍夏正平的决心,因为他这样的改革已经赢得了民心。

    从各个郡城传递过来的军文,可以看得出来,积压在民众心理对于士族的不满,已经逐步释放开来。换句话说,因为夏正平颁发的那几道政令之后,各个郡城之中的民众,已经拿起了属于自己的武器,反抗了起来,以维护夏正平。

    夏正平明白,从自己的那些政令发布出去以后,从此大汉的统治基础,将不再依赖于士族,而是依赖于民众了。顺从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意愿,才是大汉将来的发展方向。否则的话,正应了那句话,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今以后,大汉所管辖的巴州,已经是民为上,士族为下的局面。数十倍于士族百姓的力量,终将会支持夏正平,治理好整个巴州。

    “三四千士族的尸体,已经被马孟起处理的一干二净了。可惜了,这些冤魂,竟然为了我的计划,做了刀下之鬼。”夏正平到底心地善良,有些不忍,但也是有些无奈,“传令下去,将这些士族之人,以士族之礼埋葬了吧。公布他们的罪状,抄送天下各个诸侯。”

    何士元闻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