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仓鼠劫:秦相李斯的黑白人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斯问:“相国待你如何?”
  淳于越道:“相国待人有礼,三千门客多受厚遇,其中已有多人被相国举荐为官。如此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实属难得!”
  李斯道:“先生所言,想来俱是事实。但我之所遇,却远不这样美好!”接着,李斯把他受到的冷遇说了一遍。
  淳于越不以为然地一笑,说:“这无妨。相国招致宾客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着眼于秦国的统一大业,因此他对前来投奔者大都很挑剔。天生我才必有用,请勿急勿躁!”
  听淳于越这样一说,李斯觉得心情舒畅多了。他决计等待下去,只是希望这等待不要太久。
  李斯的目光落到摆着简册的桌案上,随之问道:“这么晚了,还在读书著文?”
  

吕门舍人(5)
淳于越道:“这是吕相国的嘱托,怎敢懈怠?吕相国大招宾客,注重著书立说,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要求思想精深,见解独到,文字妥当,无一处可更改。方才我反复吟读拙文,便是力求减少纰漏。”
  李斯凑近案前,展开简册,见上面写的是一篇关于兵不可偃的文字,内中写道: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也。武者不能革,而工者不能移……”
  李斯看罢,深感言之有理,说:“先生此文,颇有见地,李斯钦佩之至!”
  淳于越道:“此言过矣。我不过匆匆写来,尚欠推敲。明日相国还要大聚门客,研讨订正,以使此文更臻完善。”
  李斯有些不解,问:“一篇文章,何必这样认真?”
  淳于越笑道:“更认真的事还在后头呢。此文经门客们推敲后,尚须综合各家之长,重新改过,然后再请门客研讨,少则二、三次,多则五、六次,有的竟至十次、二十次。最后,吕相国还要亲自逐字逐句地审阅。吕相国说,天下事最是写文章不可草率,因为文章是给世人和后人看的,草率成文会误人子弟,甚至误政误国。文章不厌百回改,不改不成文,我等久在相国门下,这种事已经习惯了。”
  经淳于越这一点拨,李斯的焦躁情绪得到了缓解,并对吕不韦其人产生了几分敬重。他憧憬着即将进行的文章大汇改,期待着朝霞尽快升起,东方尽快放白……
  三
  吕不韦的相国府在咸阳城中十分惹人注目。它占地很广,建筑豪华,高屋低宇,鳞次栉比。其正门在这座巨宅的前部,门是面阔三间的建筑,中央明间为门,左右次间为塾,各有堂、室。门内有院,再次为堂,堂是生活起居和接见宾客、举行各种典礼的地方,堂的左右有东西厢,堂后有供寝卧的室。除了这一主体建筑之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及亭、台之类。在这座巨大的宅院中,除了吕不韦及其家人外,还居住着一些门客和家僮,更多的门客和家僮则住在与此宅毗邻的一些院落中。它们高墙相接,屋宇相连,在偌大的咸阳城中俨然成了城中之城。
  在门客居住区内,有一座方形小院,院中有宽敞的厅堂,堂前有石阶数级,内植花草树木,十分幽静别致。此院叫“汇文院”,是吕不韦和门客们专门研讨文章的地方。每次###,这里都是宾客盈院,热闹非凡。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近乎挑剔地对研讨的文章进行评说,常使著文者穷于答对。但这样一来,却使从这里出去的文章篇篇精辟,绝少赘词病句,因此,门客们称此院为“文章病院。”
  吕不韦的门客人人能文,没有滥竽充数者。吕不韦招纳门客与“四公子”不同,凡有士人投奔,并非来者不拒,而是要进行一番审查,特别是要看他的学识如何,文章写得怎样,至于他属于何种学派、是哪家门徒,他却不大在意。相反,他倒主张学派越多越好,见解越丰富越好,这样可以打破一家独尊的局面,造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氛围。他鼓励不同学派、不同见解之间进行争论,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也允许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见解存在。这样,吕不韦的三千门客便成了一个学派庞杂且各具生机的学术群体,既有儒家、道家、法家,又有墨家、名家、农家,吕不韦对他们都不存偏见,一视同仁。
  士人投奔吕不韦门下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写文章,或独立成文,或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集体写作,内容不限,天地、万物、古今的一切皆可涉及。吕不韦有自己的考虑:不能作赔本生意,不能白白供养这些门客,要让他们创造价值。吕不韦有个宏愿:有朝一日,把这些经过反复推敲筛选的文章,分门别类地辑录成册,传之后世,力求不朽。
  吕不韦认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业,是他立身扬名的得意之举,因此,尽管他政务繁杂,仍然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他亲自帮助门客拟定文题,经常了解他们的写作进度,至于汇文院研讨文章的###更是很少缺席。
  

吕门舍人(6)
今天,门客淳于越是在众人到达之前就来到汇文院的。他先是在厅堂左侧的厢房里将所著文章又看了几遍,然后又针对可能出现的质疑进行了答辩准备,直到自己心中有数了,这才步入厅堂,坐在预先给他安排好的位子上。这时,门客们才相继到来,并很快地使汇文院座无虚席。
  吕不韦在侍者陪伴下到来时,人声嘈杂的汇文院顿时鸦雀无声。主持这次###的一位年长的门客经向吕不韦请示之后,会议便宣告开始。
  首先,由淳于越宣读他的文章,陈述他的见解。其中心论题是:兵不可偃,兵不可禁,当今天下,战争不可避免。因为,战争源于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是受之于天的。在诸侯纷争之时,人的这种本性更是极度膨胀,战争频仍,势在必然。
  淳于越的陈述有理有据,言简意赅,门客们交头接耳,赞许有声。但是,经过了短暂的寂静之后,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便纷纷出现了。
  截然相反的看法是兵可偃,战可止。人的本性是渴求摆脱战乱,频繁攻伐乃天下之巨害。
  一位举止稳重的中年门客说道:“古人有言,兵者不祥之器,兵事者危物也。又云:止戈为武。兵事既起,农夫离其业,商贾离其肆宅,大夫离其官府,百业凋零,生民涂炭,给天下人带来无穷祸患。况且,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岂可不顾民意,妄谈攻伐?”
  又有一位门客接上来说:“治天下贵在施仁政。仁者爱人。好仁,天下无敌,焉用战?城郭不坚,兵甲不多,并非国家之灾,国之大灾莫过于上无礼,下无学。战事既起,杀人盈野,杀人盈城,是莫大的罪过。主张兵不可偃是乐于杀人,而乐于杀人之人是不能得志于天下的!”
  这种截然对立的见解一经发表,又得到一些门客的支持,发言者相继,有的甚至指出,淳于越的文章其主旨和立意便是错误的,也不能自圆其说,建议不应在未来的成书时收录,以免贻害天下。
  对此,淳于越尽最大努力进行了争辩,但因反对者甚众,一时难以把众人说服。
  这时,一位青年人拨开人群,走上前来,他向主持者深施一礼道:“可以让我说几句吗?”
  主持者一愣,那目光分明在问:你是何人?怎么没有见过你?
  这青年人是李斯,他是随着门客的人流来到汇文院的。他已在后面认真听到了这场争论,感到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此外,他已看到吕相国就坐在前面,门客们又来了这么多,以为正是表现自己的良机,便鼓足勇气走上前来。
  吕不韦看到李斯,沉默有顷,然后冲着主持者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斯顿时精神大振。他镇定自若地扫视了一下四周,从容道:“我以为,兵事是否可偃不能一概而论。如认为凡是兵事便为不祥之物,主张禁止,就好比因为有人噎死就禁止天下人进食;有人从船上掉下水就禁止人乘船,同样是荒谬而不可取的。兵如水火,善用之可造福天下,不能用则为祸天下。又如药饵,得良药活人,得恶药杀人。兵事有义与不义,义兵禁暴除害,强国安民,循礼行义,乃天下良药,岂但不可偃,而应为之叫好!而不义之兵,则不论是攻伐还是救守,皆不可取!”
  李斯讲到这里,情绪很激动,使他的这番话产生了较大的震憾力,门客们屏息静听,将惊异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位陌生的青年。
  李斯继续说道:“诚然,兵事既起,无疑要造成死伤和破坏,但攻无道、伐不义,乃天下正道。当今列国,秦国最强,理应大兴义战,使天下归为一统。主张偃兵止攻,实则是违民意、逆潮流,不顾秦国之大利,天下之大利!……”
  又是一阵赞扬之声。淳于越如得力助,向他报以深深的感激。李斯自觉征服了众多宾客,更是不胜得意。
  在李斯侃侃而谈的过程中,吕不韦始终认真地倾听着。他用商人的眼光审视着李斯,直到今天,在经过几番近乎刁难对待之后,他才真正认识了李斯。此人才能不凡,“奇货可居”,秦有李斯,乃秦之大幸。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吕门舍人(7)
当即,吕不韦令淳于越将李斯这番见解补入他的文章之中,并赐李斯千金。因为他有言在先:若能著美文、陈卓见者重赏千金。
  自不待言,这次###之后,李斯被接纳为门客。门客称舍人,人们称李斯为李舍人。
  李舍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吕相国门下站住了脚跟。他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兴奋,但他始终不理解:为什么吕相国对他如此严苛,直到现在才允许他跻身舍人之群?
  第二天,当吕不韦召他前去时,李斯才明白了吕不韦的用心。
  吕不韦是破例将一个普通舍人延入相国府内一间接待贵客的厅堂的。李斯坐定之后,吕不韦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还在怨我吗?”
  李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有些慌张地摇了摇头。
  吕不韦笑道:“尽管你嘴上不说,你的神情已告诉我了。但我并不计较。今天召你前来,不是请你释去对我的怨愤,而是让你记住这一切,记住欲成大事决非举手之劳,需要的是坚毅和忍耐。”
  李斯疑云顿消,会意地点了点头。
  “初见你时,印象尚好,但觉得你锋芒太露,名利心太甚。名、利皆人之所好,但不可求之过急。急功逐利、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我知道,你出身微贱,一心想摆脱微贱,这才远道来秦,立志报效秦国,争取有所作为。我最满意你的地方即在于此。只是希望你不负厚望,为天下一统建功立业!”
  李斯很感动,道:“多谢相国知遇之恩,李斯终生难忘!”
  吕不韦道:“你有志仕途,无可厚非。但仕途并非坦途,风云变幻奥妙莫测,且险象环生。有人一生追求功名,最终却为功名所累,概因不善变害为利、化险为夷,望戒之慎之!”
  李斯顿首道:“相国之言,重于千钧,李斯记下了。”
  此后,李斯成了吕不韦最器重的门客之一,委派他和几个德高望重的门客负责编录校订舍人们的文章,有些事情还找他咨询,并多有赏赐。商人吕不韦把在李斯身上花力气看作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他盼望着能有更大的收益。李斯则以能附骥尾为荣,在其追逐名利富贵的艰难跋涉中实现了最初的满足。
  一个外乡人,想在当朝权臣吕不韦门下求得一官半职,谈何容易?“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李斯,终于在求仕之途上碰了一鼻子灰。
  然而,机遇终究不会辜负那些有胆识、有气魄的人。在《 吕氏春秋 》的创作研讨会上,李斯激扬文字、侃侃而谈。几百号门客不禁折服感叹:此真高人也!吕不韦也被征服了,终于拍板接纳了李斯,拜其为舍人。
   。 想看书来

秦宫客卿(1)

  吕不韦组织宾客编纂的大型著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受吕不韦之托,李斯与其他门客一起担任了修改和审定文稿的任务。这是一项繁重而庞杂的工作。一则文章数量很多,审读、遴选颇费时日;二则对入选篇章必须字斟句酌,认真修改。有时为了改一个字,使其妥贴准确,往往要反复推敲好几天。吕不韦对此书的文字要求极严,他曾对宾客们说,这部书要成为前无古人、冠绝当今的传世之作,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疏漏,要力求精益求精。他还透露,待书成之后,将在咸阳市上展出,能增一字或删一字者给以重赏,以此显示此书的精妙和价值。
  这又是一次名利的诱惑。李斯决心倾己所能,好好表现一番,进而博得吕不韦的好感,使自己的名字与这部书一起誉满天下。
  文稿审定接近完成的时候,吕不韦将李斯等人召到一个陈设典雅的厅堂里。吕不韦令人置酒,兴奋难抑地说:“三年前,我闻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有平原、齐有孟尝,皆广招宾客,善聚人才,曾自叹不如,甚感遗憾,以为凭我秦国之强,不应逊于他人。而今,诸侯之士斐然而入,争相事秦,已过三千人。秦国不仅有了幅员之广、兵力之强、物产之丰,而且有了人才之众,此乃秦国的巨大财富、统一天下的重要力量。观此胜景,怎不令人振奋?秦之有诸公,如鱼得水,可喜可贺!”
  众人道:“这都是相国深谋远虑、礼贤下士所致,相国之贤,天下无匹!”
  吕不韦微笑着,有如当年经商时赚得暴利般的喜悦。如今他不仅有了金钱的富有,而且有了人才的富有、知识的富有,这又岂是经商所能相比?他故作谦逊地摇了摇头,说:“我有何能,怎敢贪天下之功?全赖诸公力助。请诸公举杯,同庆同贺!”说着,端起爵杯,一饮而尽。
  “同庆同贺!”众人也同饮了一爵。
  吕不韦又吩咐满酒。连饮数爵之后,吕不韦道:“当今天下,学者云集,巨著层出,各成一家之言。我欲将诸家之说兼而有之,将此书编为一部杂书,取名《 吕览 》。意即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纪治乱存亡,寿夭吉凶,包揽一切,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道:“相国所言极是!”
  李斯道:“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皆因容纳百家。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遂有天下。相国之见,大有圣人之风,实为大家气派!李斯不才,愿敬相国一爵!”说罢,走到吕不韦案前,躬身将爵杯举过头顶。
  吕不韦笑道:“李舍人自领重任,废寝忘食,劳苦功高,大可褒奖!”遂与李斯同饮了一爵。
  接着,吕不韦又让众人谈谈对汇编书稿的看法。李斯很能理解吕不韦的意图,提出:可以天、地、人为本书的三根支柱,突出一个“杂”字,将各家见解拼凑调和在一起,兼而听之,不必强求统一。
  众宾客都是聪明人,岂会不知趣地逆主人之意?况且,在审改文稿之初,吕不韦已透露了编写意图,他们已深深领会,所以在李斯讲过之后,他们并无异议,不过是作一些补充而已。最后商定,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六卷,将已经搜集上来并已审改过的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纂,力争早日成书。
  吕不韦很满意,于是又与众人豪饮数爵。尔后,令人撤下酒宴,让歌舞入内。吕不韦除了招宾客以外,还供养了很多俳优、侏儒、乐工、歌伎。俳优是善于说笑话、演笑剧的艺人,侏儒是身材矮小而滑稽的人,他们常在被称作“优”的笑剧中担任小丑角色。乐工们有的善吹竽鼓瑟,有的善击鼓弹琴。歌伎亦称“倡优”,她们能歌善舞但地位低下,为世人所不齿。
  今天,吕不韦因一时高兴,让这些供奉娱乐的艺人们纷纷登场。先是演出了一个短小的笑剧,由侏儒与高出他近一倍的高大男子嬉戏笑闹,很多滑稽动作令人捧腹。接着是倡优数人在鼓、瑟、琴、笙、排箫等伴奏下且歌且舞。倡优们皆体态窈窕,宛如临风烟柳,歌声清脆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李斯还从未见过这样优美的歌舞,不觉听得入神,陶醉其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秦宫客卿(2)
众人尽兴之后,吕不韦对李斯道:“听说你的老师荀卿蛰居兰陵后,专心著书立说,其文赋意理深厚,词藻华美,可否吟咏一赋?”
  李斯想了想,道:“荀师的文赋之妙,当推那篇《 云赋 》,荀师以传神之笔将飘忽不定的云简直是写到了极致。”随即起身吟咏道:
  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动则綦高以钜,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大参天地,德厚尧禹,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寓(宇)。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兮天下之咸蹇也。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往来昏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