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风暴-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闻香教之所以会与俞家纠缠不休,归根到底还是当初他的处置失误。
“是……是这样……”过了会儿,他讷讷地道:“或许不至于此吧?”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如今这世道,我们不能存侥幸之心。”俞国振又道:“况且,我们俞家发家致富的本领,难道说只有种珠这一项么?”
俞宜勤眼睛睁大了起来:“国振这话是何意?”
“请二伯随我来。”
穿过院子,他们来到了给蒋权充作工坊的屋子,在这里,两架织机正摆在那儿。
“这是……”
“新的织布机与纺纱机。”俞国振微笑道:“蒋权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研制出来了。”
说到这个的时候,俞国振其实心中并不得意,蒋权是个手艺纯熟的匠人,但也只是个匠人,织机与纺纱机的结构,虽然有他指导,却也花了这么长时间才研究出来。
“织机……国振,你以为,凭着我们能与江浙的丝绸大贾相争么?他们背后,可都是有朝廷中的大佬!”俞宜勤唉声叹气:“若说种珠之术他们会起贪念,这织机他们就会放过?”
俞国振笑了:“这织机织的不是丝绸,而是棉布!”
此语一出俞宜勤愣了一下,然后失笑:“松江布,衣天下,国振,你也争不过松江府啊。”
自元以来,松江府便是棉纺织业中心,明初之后,棉花种植从长江中下游推广到了山东、北直隶一带,特别是山东,更成了产棉大区。棉纺织业发展极快,因此也就遏制了丝绸业,此时除了嘉湖地区外,大江南北的丝绸业都在萎缩,而松江府、杭州府,则成了天下闻名的棉纺织中心。
换言之,棉纺织的竞争,更胜过了丝绸业!
“我们纺纱机要强得多,另外,织布机也有所改进。”
俞国振喜好历史,对于华夏近代工业化颇有专研,因此知道后世张之洞办湖北织布局为何失败,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明白纺赶不上织的道理。因此,工业革命机器革新之始,就是从珍妮纺纱机开始。
自然,俞国振不会去简单地模仿珍妮纺纱机,他的纺机是直接从水力纺纱机开始的,其工作效率,远胜于珍妮纺纱机了。
在襄安,水力是不缺乏的,濒临长江,还有一条西河流经,水势也比较平缓,能够提供较为平缓的动力。
“这个……真能取代种珠之术?”俞宜勤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那是自然的,二伯还不信我么?”
俞宜勤哑然了,他还能不相信俞国振么,凡是俞国振筹划的事情,鲜少有不成者!
“不过有一件事情还需要二伯操持,就是收购棉花之事,如今已经过了收棉时节,我们只能去找包商购买。”
包商就是那种专门收了棉花,再转卖的商人,他们从中盘剥,获利最多。这种靠着投机发家的商人,俞国振向来是看不上眼,但现在只能与他们打交道了。
“既是国振这样说,那我便去一趟松江……”
“错。”就在这时,一直未曾开口的俞宜轩却笑着摆了摆手:“国振,你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俞国振愣了愣,然后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确实,确实,用不着二伯再跑一趟松江。”
俞宜勤有些莫名其妙,俞宜轩笑道:“方才国振不是说了,要将咱们俞家的种珠之术卖出去么,咱们靠近徽州,要卖,自然是卖给徽商,徽商遍布天下,托他们收购些棉花,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对,对,哈哈,老五有你的,还是你能帮上忙,我啊……”
“二伯莫要谦逊,我与五叔便是有再多计策,也需要二伯去奔走。”俞国振笑着小捧了他一句。
至少现在,他们俞家还是一体的,因此不能因为意见分歧而发生内讧之事,事实上四房惹来的麻烦,已经够多,若是再折腾,对俞国振的计划是非常不利的。他一个人再大的本领,也无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许多时候,都需要借助于家族的力量。
“既然如此,那么我这就发出消息,我们俞家,准备将种珠之术拍卖出去!”俞宜勤站起身来:“我认得几位和徽商有关系的,派人给他们送信,有个两三天必有回音。”
“嗯,时间便定在二月二十日,让他们带着现银来。”
俞宜勤离开之后俞宜轩看着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国振,若是王好贤知道你这个打算,不知是不是会哭。他可就是贪着这种珠之术所以才落网的,现在你却将这种珠之术轻巧发卖。”
“哈哈,他面上的神情应该会非常精彩吧。”俞国振起身拱了拱手:“恭喜五叔了,虽然这次擒拿王好贤的功劳大头送了人家,不过投桃报李,东林……总得也给五叔换一顶帽子吧。”
俞宜轩现在在名义上是襄安巡检司巡检,这原是不入品的官身,俞宜轩根本不看在眼中,但凭着襄安巡检司捉住王好贤的功劳,他确实有可能换个入品的官职。
第二卷六三、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俞家要卖种珠之法!
这个消息传了出去,惊动的人非常多,自古以来,听说过种粮种麻种桑种果的,可有谁听说过,珍珠也可以种得出来!
不晓事的,自然将这个当成了俞家人想钱想疯了,可是几个与俞家有往来的徽商,却恍然大悟,知道俞家这个打算不但不是疯了,而是实实在在地有干货在手!
徽商虽然没有晋商那么团结,但他们传替消息的速度一点也不慢,不过是几天功夫,这消息在整个徽商圈子里就人尽皆知了。
甚至连隐于乡野的某些人,也得到了消息。
“这个小子,倒是壮士断腕,不愧是温体仁那奸贼所看中的人!”
已经回到宜兴老家的周延儒冷笑了一声,看了一眼坐在自己面前的张溥,摇头叹了口气:“只是钱牧斋这次极好的机会,却人算不如天算,只能眼睁睁地放过了。”
他言语中颇有幸灾乐祸之意,坐在他面前的张溥倒是面不改色:“学生倒是见过俞国振,与他也有几分交情,此人确实不同一般,公之事,实在与他不相干,是温贼狡猾。”
崇祯四年时,周延儒为了缓和与东林的关系,在主持科举时录用了张溥等人,所以张溥在他面前以学生自居。
“老夫自然知道,不过……老夫经此挫折,倒也认清了一件事情,论及眼光,老夫不如温贼啊。”
周延儒是真心之语,张溥默然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老大人必有起复之日!”
“哦?”
“温贼阉党余孽,当年是靠奉承崔呈秀起家,如今虽然把持朝纲,但天子圣聪,必不会为之蒙蔽太久。况且国家多事,以温贼之力,岂能从容应对。到了那时,天子必然会想到老大人,而且此次再用,老大人会更得信重!”
周延儒哈哈笑了起来,目光中却没有什么笑意。
他被驱出朝堂,虽然天子还算给了他颜面,赐银送还,可是以温体仁的手段,哪里会让他再度轻易出山!
“老大人切莫气馁,此事学生自然要为老大人奔走!”张溥斩钉截铁地道。
“此事先不提了,这时机运气,实在非人所能料想,你看钱牧斋此次原本有机会的,可偏偏遇着母亲丁忧……只能老老实实再等三年了。”
“牧斋公的运气……确实差了些。”周延儒再度提及此事,张溥只能苦笑了。
钱谦益钱牧斋,是东林党如今的领袖,复社自诩承东林遗风,与他的关系相当紧密,这次闻香教教主王好贤落网,上奏朝廷的奏折中,是钱谦益运筹帷幄,召集乡中勇士,设计伏击,方孔炤配合得当,临阵指挥自若,数百字形容他们的功绩。至于俞国振,只是在最后加了一句,襄安巡检司弓手俞国振等奋勇击贼,甚至还比不上俞宜轩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多。
方孔炤是丁忧在家已经快三年,所以有了这功绩,想来等他丁忧结束之后,会有一个好的位置等着他。而钱谦益原本是要借着这机会起复的,可偏偏大胜的消息传到钱家的同时,他老母病逝,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到手的机会从面前滑过。
方孔炤与温体仁并无深仇,起复之事,温体仁未必会出死力阻拦,而他钱谦益则不然,错过这个机会,再想入天子之眼,只怕难比登天了。
因此,就在周延儒与张溥谈及此事的时候,钱谦益双目无神地坐着,神色甚哀。在他面前,放着一部《华严经》。
石敬岩讷讷地看着他,一时之间,不知说什么好。
原本在钱谦益的计划中,他自己因为王好贤的事情起复,少不得给石敬岩也谋一个军中的职司,但随着钱谦益的丁忧,这件事情也泡汤了。
“唉!”
良久之后,钱谦益终于长叹了一声,脸上带着愧色:“敬岩,是老夫对不住你。”
“老大人何出此言,小人的事情算得了什么!”石敬岩行礼道:“况且小人也不是没有去处,那位俞小官人请小人前去当教习,一个月愿出一百两银子呢!”
“一个月一百两……”钱谦益听到这个数字也是吓了一跳,好一会儿,他才叹道:“好气魄,好气魄,也只有这个价钱,才得到你石电替他效力!”
他心中确实有些叹息,石敬岩一身好武艺,只是因为出身低微,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机会。
“近来我在家中重读苏子瞻之文,颇有些心得,苏子瞻一生,不唯是时运不济,也是因为才太高,名太大,才高天妒,名大人嫉,天人交恨,岂不哀哉?”钱谦益慨然叹息,也不知道是在替苏轼不平,还是在感叹自己的不幸。
又过了一会儿,他眼中闪出一缕寒光:“不过,你回去之后禀告那位俞小官人,他的人情,我记下了,他担心的事情,我也替他收尾。”
“是,是。”石敬岩听不明白他说什么,只是用心将他的话记了下来。
“你回去之时,在金陵为我送几封信。”钱谦益又道:“这几封信极是紧要,切记切记。”
说到这,他冷笑起来:“周延儒此际想必在讥嘲我时运不济,哪里知道这一次我钱谦益就算不能起来,总不能让温体仁那小人得逞!”
当初在朝中时,周延儒与温体仁联手,将钱谦益赶出了朝堂,如今两人都在野,心中也都开始琢磨着要联手,只不过没有人起这个由头罢了。钱谦益想了一会儿,不由得想到了张溥,此人惯于奔走的,既是复社盟主,也与东林关系匪浅,或许由他从中穿线,可能会好一些。
哪怕自己不能起复,也不能让温体仁在朝中逍遥,至于国家大事……自己不在朝堂中那东西重要吗?
至少这个念头上,周延儒与钱谦益是想到一处了。
钱谦益身为东林领袖,门生故吏不敢说遍于天下,但是在大江南北,不少官员还是唯他马首是瞻,他的书信,所起的作用极大。
冬日里难得的晴天,阳光透过牢窗照在王好贤的脚前,王好贤舒舒服服地靠在墙边,懒懒地抬起眼。
时间差不多到了,自己传出的消息,现在应该已经让那个姓俞的小儿焦头烂额了。
想到这,他就忍不住得意地笑起来,还唱了两句小曲。
就在这时,一向照顾他的两个牢差笑吟吟地走了进来,他们还拎着一个食盒。
“老先生,今日有人给你送好吃的了。”
“哦……有劳二位了。”王好贤道了一声谢,他知道这两个牢差不唯得了人吩咐要好生照顾他,也收了不少银两,因此也没有和他们客气。
打开食盒,果然是极丰盛的,四热二冷六盘菜,荦素俱备,还有一壶好酒。一个牢差给他斟了碗酒,双手奉了上去:“老先生请用。”
“多谢,多谢,二位也来,这许多酒菜,我一人也吃不尽。”
那两牢差对望了一眼,却笑着不上来,王好贤也不疑有它,只道今天送吃食来的人来头太大,让他们二人不敢。一边吃,他一边笑道:“你们二位给我说说,外头有些什么新鲜事。”
“老先生欺我二人啊,那个姓俞的小子,根本不是有什么鳖宝!”有个牢差嘴快一些,忍不住埋怨起来:“我二人见识少,可老先生也不该诳我们,弄得我们被人笑话。”
“什么?”王好贤原本已经端起了酒的,闻言顿时停住,脸色也变了:“我何曾诳你们,莫非你们去问过了?”
说到这,他皱眉又道:“是了,那小贼最是狡猾,你们这般去问,他自然是不肯说的……”
“老先生好大的口气,我们二人执贱役者,是什么身份,哪里敢去问他!”那嘴快的牢差嘿嘿笑了笑,口气里有些阴阳怪气:“是人家自个儿传出的消息,他要在这个月的二十日办什么‘拍卖’,将种珠之术传给出价最高者!”
王好贤顿时愣住了。
在他看来,种珠之术就是一座金山,就算是死也要攥在手中,却没有想到俞国振会将之拿出来卖掉!
“他蠢了么,可以永生永世赚钱的东西,他却拿出来只赚这一遭?”他忍不住道。
“我们也说那厮是个败家仔,就是个烂铁匠收徒弟也要留上一手,何况这种点铁成金的技艺!”牢差唉声叹气:“听说不仅是徽商,咱们金陵城中不少富商巨贾,甚至吴江、苏州一带的,都巴巴地赶过去了,若是我们有钱,定然也要赶去的!”
“这厮……这厮竟然想到了?”王好贤眨巴了好一会儿眼睛,面前的酒菜对他来说完全没有了味道。
他想要寻俞国振报仇,可是也知道自己的案子关系重大,等闲之间是无法从牢中出去的,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于官府,让那些贪婪更甚的官员去逼俞国振。但俞国振将种珠之法拿出来发卖,便轻轻巧巧地化解了他的打算,更让他恐惧的是,俞国振莫非是早料到了他会有这种想法,故此借着这个由头行事?
“老先生喝酒,老先生喝酒啊。”那两个牢差劝道。
王好贤长叹了一声:“今日没有胃口……这酒菜都送与你们了吧。”
两个牢差脸色突然变了,王好贤还未反应过来,一个牢差便从后边将他夹住,另一个则将酒往他嘴中灌了下去。
“你们……你们这是何意?”呛得险些吐血的王好贤心中惊怒交加,一股不祥之感瞬间浸透了他全身!
“王教主,莫怪我们兄弟,上头吩咐了,你若不死,我们两个便要死。”一个牢差狞笑道:“冤有头债有主,要怨,你就去怨钱侍郎,与我等无干!”
“钱侍郎……钱谦益?”王好贤想到了这个人,却不知道钱谦益为何非要自己死去,他要拿自己邀功,自己活着岂不更好?
第二卷六四、真耶非耶,阉人之中亦有东林
“胡闹!”
御书房里,大明天子崇祯将手中的密折扔在了案几上,一脸都是愤怒之色。
在他身边,是司礼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的曹化淳,他躬身垂首,脸上却毫无喜怒。
那密折是他呈上的,上头内容他当然一清二楚。
“真是胡闹,这些竖子,太祖皇帝剥皮实草,都是便宜了他们!”崇祯余怒未消:“分明是有功之臣,却被他们逼得唯有将自家秘技公这于众!”
密折中所言,正是俞家拍卖种珠法之事。只不过从南直隶到京城之中时间较晚,这又不是八百里加急的军国大事,因此崇祯接到密奏时,已经是二月十九日,他就算有心要阻止此事也不能了。
“万岁爷息怒,万岁爷息怒。”曹化淳是非常了解自己伴随多年的这位皇帝的,他小心翼翼地道:“此事如何处置,全由万岁爷圣断,若是万岁爷觉得那姓俞的小小弓手受了委屈,那不是他的委屈,反倒是他天大的造化!”
“就你这老货嘴巴能说,朕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
崇祯忍不住骂了曹化淳一句,不过脸上的神情却要好看一些了。确实,若不是那些贪鄙之官步步逼迫,让俞家出售种珠之术,他还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市恩于俞氏呢。
故此,这确实是俞国振的天大造化!
沉吟了会儿,崇祯道:“既是如此……这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朕若是出面,必然又是一番大折腾,对那个俞国振未必是好事。国振,国振……这个名字,取得好啊。”
“正是,万岁爷圣明,若非万岁圣贤,哪里会有这等少年英雄降世!”曹化淳拍了一下马屁,然后又道:“以奴婢之见,也就是万岁爷去除魏奸励精图治,才有这般臣子,就连钱谦益那愚顽之辈,也为万岁爷所感化,暗募勇士,助俞国振立功。”
崇祯当然知道,曹化淳那句话实际上是提醒他不要忘了钱谦益的功劳。崇祯很反感臣下结党,这也是他将阉党踢翻之后,将东林党的钱谦益等人同样驱出朝廷的根本原因。
他不动声色地看了曹化淳一眼,曹化淳顿时跪了下去:“奴婢是有些私心,没料想却瞒不过万岁爷圣明,奴婢刚入宫时,是跟着原司礼监王安公公,学得他对万岁爷忠心耿耿……”
这位已经故去多年的司礼监大太监王安,崇祯还是很有印像,若不是这位大太监,他的父亲朱常洛、兄长朱由校都未必能顺利即位,就是他,也可谓间接受恩于他,只不过后来王安为魏忠贤所害死。想到这,崇祯道:“与王安又有什么关系?”
“王安死时,魏贼气炎正盛,后来是钱谦益为他写的祠文。”曹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