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寸进尺,得须知恩图报。我王保宗,乡野村夫罢了,俞公子尚且如此礼遇,诸位兄弟若是真能做出一番事来,俞公子还会亏待?”

答应为这些人寻找失散后可能幸存的亲人,这可以说是解了众人后顾之忧。众人一点,便是连连点头,有性急的,直接站了起来:“保宗兄弟,你说的是,咱们贱命不值几文,那些罪民的境遇大伙都看着了,咱们若想过得好些,就只有跟着俞公子了。咱们该如何去做,保宗兄弟你只管说就是!”

“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咱们这五百兄弟。”王保宗胸有成竹:“若是有一个不愿意去,那就不显咱们兄弟手段……”

将事情交给王保宗之后,俞国振除了让大柱继续关注此事之外,便又赶回襄安。不过这次在襄安也没有呆多久,既然已经与史可法反目,襄安这处基地,就用不着全面重建。特别是那些生产设施,俞国振已经决定,全部搬迁到南方去。

他可以想得到,以史可法的能力,今后几年,整个安庐地区,都将是人心惶惶,而窜入山区中的张献忠,若是不曾离开,那么有机会,他也一定会杀回来寻自己复仇。

因此,襄安只要见一个坞堡即可,而建坞堡,用不着这么多劳力。

他的安排果然有效果,三日之后,当一支由六十余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内河船队出现在襄安时,王保宗他们四百四十七人全部在船上,除去此前阵亡的五十三人,无一人留下。而有了这四百四十七人,再将襄安的二千人混编进去,那就容易得多。

再派高大壮引五十名家卫分驻各船,俞国振就可以保证,这趟南下之旅,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了。

这支船队中大船能载两百余人,小船也能载四五十人,诸人食用的粮食菜蔬,船上自带了一批,另外营帐衣裳和药品之类,也是极为充足。随船还有五位郎中,都是从流离的灾民中招募来的,有他们在,应付日常的头痛脑热就不成问题。俞国振给高大柱的交待就是,不急着赶到钦州,但途中一定要将这二千五百人的生活习惯培养出来,要让他们一到钦州,就能够适应那边的生活节奏。

“俞公子当真要将基业完全迁到钦州?”这六十余艘船,是徐林带来的,他笑着问俞国振。

“这不是还准备重建细柳别院么。”俞国振笑道:“倒是你,真下决心了?”

“是,我已经下了决心,献贼这一次……让我也怕了。史可法是什么东西,他这等人巡抚安庐,我可以肯定,献贼之乱,不会只有一次。”提到史可法,徐林神情还有些愤怒,他倒不是因为俞国振与史可法的秘约,而是因为他自己。

“你为何如此对那位史巡抚不待见啊,倒不像是你。”

“旧年他上任时,因着桐城民变的缘故,我也知道南直隶防备空虚,他又向来颇有清名,故此他募兵劝饷时,我不仅给了他两万两银子,还让族中子弟随他参军。结果他摆弄了大半年,却连个庐州城都未守住!”徐林对此极是恼怒,两万两银子,对于重新振作起来的徐家来说,现在不算是什么了,但是那些死难的族中子弟,却让他极度心痛!

不仅仅因为那些子弟的家人找他麻烦,更因为那些子弟原是族中年轻一代中出色者,是他今后的臂助,可如今折损大半,甚至影响到他家中产业的展开了。

“若是你真举族迁往钦州,我总不会让你吃亏,棉纺工坊,我尽数给你。”俞国振突然开口道。

“什么?”徐林愣住了。

他往钦州去,也是早有这样的计划,在帮助俞国振于钦州立足之时,他自己也在那边购得了千亩田地。因此他此次搬迁,也有前往依附俞国振的意思,毕竟他如今逐渐将自己的主业,从文房、茶米,转到了棉布、棉衣上来。

“我以全套棉纺技艺入股,与你合作。”俞国振笑眯眯地道:“如何经营,就交给你们徐家,我只派两伙人入内。第一伙是账房,计算盈亏,每季盘点一次,纯利之两成归我。第二伙是研所,负责新技艺研发,还有新品种开发,研所每年开支,不得低于纯利之两成。”

这个条件让徐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可是知道,如果俞国振不是人手不足的话,他的棉纱和棉布产业,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不说逼得全天下其余纱布产业尽数关门,可至少占据大明这方面半壁江山,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这可是一年百万两甚至更多的生意,而因为采用俞家的纺机、织机,利润率极高,甚至可能高达六七成之多,也就是说,真正做起来,每年纯利就是六七十万两。这买卖的规模,已经远超过他徐家现在经营产业的总量了。

而俞国振的那两个条件,等于就是他占了四成的干股,和这个巨大的利润相比,四成干股算得了什么?

徐林虽是这个时代极为杰出的商人,有胆气有眼光有能力,可是毕竟还有时代差距,他并没有意识到,俞国振第二个条件,在工坊中设研所对于工业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他满脑子里都是糊的,想的只有一件事情,就算俞徐二家关系再好,俞国振又为何会送出这样一份大礼给他,俞国振心中,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第四卷二三八、云帆向南飞(三)

“俞公子,这条件……也太过优厚了。”想了许久,徐林喉咙动了一下,他不准备再猜了:“恕鄙人直言,太过优厚,让鄙人实在不敢应允。”

“很简单,我精力不足,不能将摊子铺得太大。况且,棉纺织业,虽是获利甚高,可人力投入也多,因此,交与徐兄,实际上是我占了便宜。”俞国振说到这,笑了笑:“徐兄记得那位黄顺么?”

“自然记得,他还是鄙人介绍给俞公子的,听我家在广州的掌柜说,此人竟然也暴富,有了万贯家财,当时鄙人就知道,定是俞公子指点。”

“他还算老实,为我办事又尽心尽力,故此我指点了他。”俞国振道:“天下的钱财,是赚不尽的,我指点他,他办煤矿和石灰石矿,将这两样卖与我,我再用之烧制水泥。今后像这般产业,我都会托付给可靠之人,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这才是商道至理。”

此语一出,徐林肃然起敬。

他知道俞国振的意思,他也相信俞国振说这番话是真心实意的。因此他点了点头:“既是如此,俞公子的好意,鄙人领了!”

“自然,我也有要请徐兄相助之处。”俞国振微微一笑:“便是请徐兄这纺织工坊里多雇女工。”

“咦?”

“我算了一下,此次南下,男女数量约是十比一。”俞国振道:“而且男子多为青壮,三五年之内,其成家之事便要摆将出来。男子若有了家眷妻小,心就会沉稳,他们在钦州才能长久呆下去。”

徐林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俞国振说得有道理,若是有了家庭,这些人便能安心在钦州呆着。相反,若是他们没有家庭,赚足了钱,就会想要回家乡娶妻生子。

其实,这并不是俞国振将纺织工坊转给徐林的全部原因。

在俞国振看来,他必须牢牢掌握的,只有未来的重工业,因为重工业才是其余工业的根基,重工业的水平,几乎就决定了整个工业的水平。

那种以为可以抛开重工业,单独靠纺织、玩具这些轻工业,让一个人口众欧幅员辽阔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绝对是先进工业国用来制约后发国家工业化的棋子。

但是重工业的投资额极巨,比如说,俞国振要建一个年赚万两银子以上的纺织工坊,投资可能只需要千余两甚至几百两,但若是想要建一个年赚万两银子以上的冶金工坊,投资则不可能少于数千两。而他若是想要对其进行一些技术改造,这个投资额还得更大。

一般的商人,谁愿意花费这么大的气力与资金?赚钱了就买地购宅,或者去买些古董字画附庸风雅!

“既是如此,我这就回去,举族南迁。”徐林沉吟了一会儿,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告辞了。”

俞国振忙着将人安排离开南直隶,那边史可法也在忙。

忙着筹钱。即使有朝廷的拨款,即使有张国维答应的支持,再加上郑芝龙买人所花费的银钱,史可法仍然觉得捉襟见肘。

流寇祸乱如今归他管辖之地,仅完全被流寇攻占的州县,就有巢县、庐州、庐江、霍山,而曾为贼人骚扰的,各是几乎所有的州县都有。其中庐州,甚至被掠过两道,流寇一道,后来收复庐州的朱大典所辖官兵一道。因此需要安抚的百姓数量,几乎近百万!

“老爷,各县的告急文书又到了。”章篪将着几封文书呈在他的桌案之上。

“都是什么内容?”史可法已经懒得去翻看了。

“都是说县库房之中已无钱粮,预备仓中,亦已空矣。”

被攻破的诸城自不必说,流寇惯于祸害,他们能吃能拿的都带走,但带不尽的就一把火,致使被破诸城几乎无一粒存粮。其余诸州县,虽然还有些存粮,但知州知县们心中都有数,这样的日子还不知要有多久,哪里肯将存粮全拿出来,更别提拿去接济别的州县难民。

当官的都是一般思想,这个时候,若是说自己这尚有存粮,不但不能显出本领,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倒不如向着上司哭穷,能哭来一点是一点。

故此,几乎每天,史可法的幕僚都会替他接到哭穷求援的公文。

“本官着令他们多想办法,怎么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一个个向本官哭穷?”史可法一阵烦躁:“修之,你就替本官处置了,就说若是他们不能做,可以向朝廷请辞,换能干的人来!”

这话说得狠了,与时下官场讲究完全不一样,倒颇有几分俞国振一言不和就掀桌子的气势。章篪愣愣地看了史可法一眼,心中讶然之余,不免也有些感慨。

俞国振那人,倒是不知不觉中给史可法很大的影响,要知道史可法极是顽固,而且对俞国振一向是没有多少好感。想到这里,章篪忍不住又叹了一声,若是没有与俞国振反目,几万人交由俞国振应对,那能减少多少朝廷的难处!

“老爷,这般行事,不合常理,怕是适得其反。”感慨归感慨,章篪不得不提醒史可法:“咱们毕竟是朝廷命官。”

史可法方才说的也只是气话,他闭上眼,只觉得太阳穴处一阵生痛,好一会儿之后,他叹息道:“那个……郑芝凤可曾来?”

“尚未来。”

史可法现在非常期盼郑芝凤早些来庐州,他若是来接收这批人,既可以让史可法少支出七八万人的消耗,又可以带来近二十万两银子的收入。因此听到郑芝凤还没有来,史可法额角青筋跳得便更厉害了。

一筹莫展。

以他的才华,最多也就是给某位主官当当下吏,负责起草一些官样公文之类的,应变随机,根本不是他所长。

“那位徐林徐仲渊呢,我不是请他来庐州府么?”

为了筹钱,史可法可谓想尽办法,徽商的主意,他也打过。但徽商都是有自己后台的,他只能找那些与他关系不错者化缘,其中便包括徐林。

“这个……听闻这位徐仲渊,与俞国振关系甚好,前几日还在无为……”

章篪的话说得很委婉,史可法顿时坐直起来,史可法如今缺钱缺粮到了极致,因此就是一百石米二百两银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要。徐林在去年赞助了他两万两银子,在他看来,是一位大财主,而且有意与他交好,这个时候,当然要向之伸手。但章篪话里的言下之意,史可法还是听出来了。

“你是说……他会为俞国振说动,不再支持我?”史可法沉吟了一下,然后哑然失笑:“不至于此,他家中子侄,多有在我帐下效力,颇有忠君之心。俞国振虽是能言善辩,却也说不动这等人物。”

章篪还没有回应,然后就听得外头另一个幕僚走了进来,神情颇为不愤:“老爷,徐林这厮好生无礼!”

“咦?”史可法顿时愣住了。

“如何无礼法?”章篪问道。

“这厮来信,将在老爷帐下全部徐家子弟尽数唤回,还让学生转交书信一封与老爷。”这幕僚正是去请徐林的,原本他以为是个肥差,到了徐家少不得要孝敬一些,结果这一趟不仅白跑了,在徐家还受到不少冷言冷语。

史可法接过那封书信,一种不好的预感,让他迟疑了一下,然后将信转交给章篪:“修之,你替我看看吧。”

章篪拆开信,看了几眼,不由得苦笑起来:“老爷,这位徐仲渊那边……”

“怎么了?”

“他家子弟,不少在老爷帐下,结果折于庐州,他心中……呃,甚是不喜,故此将其余子弟都唤了回去。”

“能为国捐躯,原是他徐家光耀门楣之事,况且我不都为之请功了么?”史可法愣了愣:“他究竟是何意,你直说了吧。”

“他要南迁了,说是、说是对老爷能守住安庐实在是不放心,故此远迁他乡,以避战祸。”

史可法霍然站起,面上一阵抽抽,好一会儿,才颓然坐下。

那封信他也不想看了,他现在明白,为何原本与他关系和睦的诸多富贵人家,如今对他的态度明显变得敷衍起来,他原先以为他们只是小气,现在看来,他们不仅是舍不得钱粮,更是对他史可法缺乏信任,不相信他能够在安庐巡抚上做出事业来。

不过史可法至少在性子坚毅上,还有可取之处,仅仅是颓然片刻,他便又坐直身躯,双眼中闪闪发光。

“我亲自去挨家拜访,我就不信,没了他俞国振,我就处置不好这灾民安置事宜!”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幕僚们:“诸位助我!”

“愿为老爷效死力!”众人都是起身拱手,口中应承道。

倒是有一股悲壮在这巡抚衙门里流淌,章篪嘴巴动了动,最终却是化成了一声叹息。

只有悲壮有何用,到现在为止,史可法还没有提出任何一条应对目前危局的方法,有的只有去乞求去求援,从这一点上说,他与那些知州知县们,没有任何区别。

莫非这位史公的才具,最多就是一个知州知县?

撇过这个念头,章篪正想向史可法提点建议,就在这时,听得有人禀报道:“史参议,一个自称郑芝凤者求见!”

第四卷二三九、云帆向南飞(四)

“哈哈哈哈哈!”

方才还一脸悲壮神情,颇有背水一战模样的史可法,在短暂的一愣之后,抚掌大笑起来。

天无绝人之路啊,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浮现在史可法脑海之中,他方才的郁闷一扫而空。他站了起来:“请他进来……啊,不,我自己亲自去迎!”

史可法对这位东海巨寇的兄弟还是有过一番了解,此人是今年不过二十三岁,崇祯三年庚午科武举人,曾经从天津巡抚郑宗周和裨将孙应龙,后来孙应龙在登莱之乱中兵败身死,他又转隶张廷拱。只是不知,这次他怎么跑到了南直隶,还成了他兄长郑芝龙的使者。

当郑芝凤真正到了他面前时,史可法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笑道:“早闻日渐大名,今日得见,当真是快慰平生!”

郑芝凤在中武举之后,便改名为鸿逵,他长得英秀,看上去倒不似武人,听到史可法这番话,他笑着行了礼:“史巡抚抬爱了,下官回乡省亲,听得巡抚大败流寇,缴获无算,极是钦佩,渴盼一见。”

说到这,他又笑了笑:“因为要略做准备,故此来得晚了几日,还请史公恕罪。”

史可法听到“略做准备”,心里一动,他也顾不得寒喧,将郑芝凤迎入了衙中,直接问道:“日渐,你这次来,可是来将罪民带走的?”

“正是,下官先行了一步,运人的船还在后头。”

“那么……那个银钱……”

说到这的时候,史可法老脸微红,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商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莫看他方才说得慷慨激烈,实际上安庐灾民的情形,已经恶劣到了极点,各州县不仅拼命找他哭穷,还将灾民向庐州府送来,仅庐州城内外,聚集的灾民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么多人要吃饭,可庐州又残破不堪,根本没有什么存粮,完全就靠外地运粮进来!

因此,给饥民的赈济,也从最初能立起筷子的一日二粥,变成了现在清汤寡水的一日二粥,就是这样,最多也只能再撑几天了。

饥民无食,最后的结果定是造反吃大户,史可法已经可以感觉到,一场新的民变正在酝酿了。

“唉呀,银钱嘛,下官没有带来。”郑鸿逵笑嘻嘻地道。

他们郑家依附的是熊文灿,来时他也得了兄长的嘱咐,对这史可法,礼节是要讲的,至于恭敬……他安庐巡抚可管不到郑家头上。

“这,这!”史可法闻言,仿佛是一头冷水浇了下来,整个人都抖了抖,他全部希望,甚至可以说东林的全部希望,可都在郑鸿逵带来的银钱上!

他几乎可以想到,这些饥民为乱之后,朝中温体仁余党必定对他大举攻讦,他即使压下民变,也会因为处置不利而被罢官,更重要的是,与他同属东林的文震孟,才刚刚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没几天就要因此而被免……

“史公为何如此失态?”郑鸿逵见他全身都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