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毛全集-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是这个故事因而流传下来的可贵可敬之实。

  对于父母、手足、同学、朋友,如果真正背负著那么沉重的歉疚感━━如同信
上所写。那么不必再悄悄来信给我了。

  一来又来,于事无补,徒然浪费精神。

  这种感觉如果积压太久,对于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解决的方法,除了道德
之外,内心真诚痛下决心只要出于一片至诚,对方百分之九十是能谅解的。万一,
对方仍不肯谅解,这其中,我怀疑涉及金钱的事占大半,那么欠债还钱,分期分年
分月摊还,不占他人血汗辛苦,才是实事求是。情感的欺骗,自然又是一种。某种
人,对情真真假假,游戏人间宏来不是死罪,如果对方不是如此人生观的人,也拿
来开玩笑,造成他人遗恨终身,自己虽然也有悔意,总是伤德。这便不是道歉能解
的事了,那份内疚,是该当跟随一辈子的━━是为报应。

  也有上面所说,芝麻大小之事,发展成仇,自己存心道歉,他人不肯原谅,也
是常见的事。这件事,涉及双方胸襟和本身性格。强求不必,尽其在我,尽情尽义
而对方仍不能化敌为友,那么更不必痛苦,只有算了。

  这类来信的朋友,大半善良而谦虚,很少怨怪他人,只有深责自己。其实所谓
内疚,不过小事一桩,勇于化解,就是善待本身良心。

  思想是可贵的,行为亦是可贵,这两件事,相辅相成,缺一便不圆满了。

  谢谢来信使我明鉴省视自己,感激不尽。


                三毛上


               少 年 愁

  亲爱的朋友∶又是青年节的月份了。对于这一个节日其实好似已经不再属于我
,可是想到那么多封来信━━青年朋友的,仍想写几句话。

  最不喜欢一般社会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讲起少年或青年人时,总常引用的两
句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好似只有经历过了大半人生的人
才有资格自己尝过那愁的滋味。然后在诗句后半段,说∶嗳━━看穿啦,秋天真凉
爽。

  其实,少年有少年人的心事,青年有青年人的迷茫,在这种初初面对社会、生
活、学业和前途的一个断层阶段,那种惧慌和压力,绝对是胜过中年的。中年和老
年,其实才叫安然,因为这条愁路大半已经走过来了,于是当然可以说风凉话了━
━对青年人。

  收到许多封青年人的来信,好似总也不受了解,心里那份对生的挣扎,充满著
刀割一般尖锐的痛和委屈,当然,也有很深的寂寞和悲哀。而一般人,是看不见的
。总以为青年人有本钱,一些生活小事上的不能快乐,叫做自寻烦恼而已。

  我认为,青年人的确有本钱,那份所讲本钱,在于身体的健康以及来日方长的
时间,这是一个角度。青年人事实上又真苦,因为实在没有本钱。就从最直接的来
说,没有本钱就是口袋里根本没有钱。除了青春之外,本身的能力、社会经验、人
际关系,都欠缺太多以上的欠缺,造成必须“自力更生”时种种十二分实际的苦
痛,那有如一场战役。自力更生这四个字,表示再不能吃父母的饭了,也表示学校
时代“子宫时期”的一种结束。青年人乍一下突然面对社会,发觉孑然一身不算,
还得养活佾己,那份惊慌失措,比一个婴儿的初初面对生命,还要来得巨大。而青
年人不可能饿了便哭,因为要找奶瓶活下去的就是自己,哪有时间吩哭呢?所以说
,青年人又是没有太多本钱的,这又是一个角度了。

  在人的一生里,我认为青年时代最有可为,也是最艰难的。

  有一年,去年,偶尔听见曾经教过的一班学生,毕业了开始找事时的对话。一
个说∶“喂!我发觉社会上将大学毕业文凭这回事,不当什么叀酰 绷硪桓鏊怠谩?
怎么会?我们是大学生叀酰 碧庋砂执拷嗟亩曰埃负趿钗掖笮ζ鹄础?

  天之高,地之厚,这些孩子要拿文凭去抵,是不可能的,而他们并不知晓。这
也是青年人的可悲之处。

  很多的人,分不清理想与梦想的不相同。理想,是一种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
的观念,这要天时,地利、加上人和三大条件才能略知成功与否的一二。而梦想,
可以想得天花乱坠,随人怎么想,要实现起来,大半是不成的。

  青年人对于社会的要求也高,失望也快,却很少注意到,一个成功的中年人或
老年人的背后,往往有著许多辛酸血泪的故事。这尚不够,那份持续的认真与努力
,也是一个成功者必然的付出。这以上说得又不完全,智慧才是一个人成功最大的
条件之一,缺了它,什么也不成。

  而智慧,是可以培养的,它和“小聪明”这三个字,十分不同。一个肯于虚心
吸收观察一切,经常反省、审查自己缺点和优点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
得自省加观察的人来得快速了。不但如此,如果也能平心静气的去细看分析社会现
象,体谅他人做事的苦心,就更圆满些了。

  许多的青年朋友,将理想与梦想混为一谈,等到必须自求生路时,迈出了步子
,踏入社会,方知连要安然的吃一口好饭都不简单的时候,便将理想、梦想,一起
立即推倒,从此消沉下去,甚而又问出“人生何来?”那样悲伤的句子来。

  看见这一个又一个青年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颠三倒四,我的内心总生出许
多感触和爱莫能助的无力之感。

  常常听见身边的青年朋友怨叹人生,说是怀才不遇,社会不公平等等。而我总
以为,一分才情,或三分才情都成不了大事,那七分认真和努力如果不肯持续的投
进生活中去,便算不得大才。如果想快速的成功或干脆说忱,叫它━━有钱,岂是
一朝一夕便能达到目的的?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追求的人生,又岂只在钱财之事
上呢?当然,这么枝枝节节往外扯,就太远了。

  觉得中国小部分青年人,在这一代的,刻苦忍耐的精神和观念都太不够。眼光
浅,心气浮躁,批评起他人来头头是道,而很少苛责自己。行为和思想上的不能配
合,往往造成一生中大好时光的浪掷,是十分可惜的事。

  又因为中国的学生教育━━无论在家庭或学校中,和生活私此的脱节,使得我
们的青年人在行为上有如少年,在思想上一片僵化,除了书和文凭之外,对于一切
社会人情,比起一个自小做学徒长大的工匠来说,那差得远了。这是因为“万般皆
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造成的不能平衡,也当然是教育的失败之一。

  社会本来是一个竞争的地方,我叫它“斗兽场”。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
象,所谓“人吃人”这句话,细想起来,实在有它某种程度的真理在。这不可悲,
可悲的在于,那些自甘被吃的人,往往都只因为年轻,如果人人都做强者,那么谁
也吃不了谁,大家都保全了性命,不是更好吗?

  也有人问∶如何才能做个强者,不被吞灭?问的来信不是上文这么直接,其实
意思是一样的。

  看见年轻人初出社会,心里总是同情、了解又心疼的。觉得做年轻人真是苦,
那个苦,不是过来人所说的一种轻愁或强愁,那种愁,是又真、又切、又实在而又
一时突不破的。

  说到这里,觉得自己不能突破的事情尚有好几件,又如何能再说什么话呢。可
是话仍是要说的,明知不太可能管用,总比不说的好。

  最不喜欢用克服困难、努力向上这种字眼。人生没有那么简单困难,有时也
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克”“服”的。

  想说的是,无论哪一种个性的青年朋友,我们要培养本身,学习A血型人的冷
静,B血型人的有弹性和开朗,加上O型的择善固执和AB型的双重人格,将这些
看上去矛盾的不可能,耐心的放在每日的行事为人上去做实验。我们不克不服困难
,可是心平气和的去学著化解自己。这绝对和虚伪、狡猾又不同,做一个有弹性的
人,是多么重要的功课。我们看,大自然里,刚硬的树枝必然脆弱,而它们的表相
,往往粗大而引人注目。细柔的藤条可能强韧,可是乍一看去,又那么不显眼而渺
小。青年人急于成为大树,而内在本质的坚硬与否便来不及去顾及,一刀砍下去,
便是断了。

  苦痛和挫败,在一般人眼里看去,都是坏字,可是我却认为,如果白白苦痛一
场,的确是败兵败将的唯一收获。一个有智慧的人,一旦懂得“利用苦痛”和“分
析挫败”使得自己因而更上层楼,这些看来不顺的事情,就被化解为另一种有用的
工具,使我们在日后的路上,用来当拐扶,走起来愁不愁但看本身境界,可是再跌
倒的可能性绝对会减少一些。

  年轻人心气高傲又自卑,这两种心事,进入社会之后,没有人管你太多死活,
便要当心自我的调配,不要因而走上太决裂的路上去。而看见许多好青年,只因在
分寸之间没能掌握得准确,失之千里,又令人扼腕。

  又有一种心态的大孩子,总将人世看得过分黑暗,却因此忘记了,黑暗是光明
衬托之下,才产生的一种比较。过分天真,将一切人看成善类,的确危险。但是,
如果将一切的众生全看成是恶的、坏的,那么这双眼睛不如早早闭上,不看也罢。
眼睛的可贵,在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要山水颠倒,或是将它们混成一团稀泥
,那样上苍给我们眼睛的好意,就被辜负了。

  也有年轻孩子,说灸进入社会之后处处仰人鼻息,内心痛苦不堪。我想,这在
于如何观察事情。忍耐,是很难很难的功课,不然这个“忍”字不会如此造法的。
基本上我反对“忍耐论调”,而事实上我个人每日也在忍耐又忍耐这场人生,这都
是因为化解自己的功力不够,做人弹性不足,才有的结果。忍耐是伤害健康的,因
为压力如山,担久了必会生病。

  更有青年朋友跟我说,诗人中最欣赏陶渊明,这个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个
了不起的人━━采菊东篱下而去,多么淡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因为他家里还有
人替他种田,让他悠然望南山啊。这个“不折”,也是有条件的一种洒脱,并非全
无条件的。青年孩子,我们没有田的人,这个腰可以不折,但肚子饿了你能有气力
去采菊花吗?

  青年人的真苦,就在于条件的不足,只有靠时间和持续的成长来开启哀乐中年
之门,这岂是一时便熬得出来的?而大半孩子,急于找寻时光隧道,恨不能一点付
出都不必,便来了天凉好个秋。这,哪有那么容易?

  说了很多,都是纸面上诚诚恳恳的一些感想,要是青年朋友不要性急,慢慢的
去看,目前也许不会有任何答案,可是十年后,也许感受到的比这篇文章会更深更
明白许多人生的必经之路。毕竟在这条路上,我个人走得也十分不安稳和艰辛,也
是一个不算有智慧的人,只是一份真诚罢了。

  题目叫它《少年愁》,也是因为那首说少年人无愁的诗句感怀而起。少年、青
年是真愁的。人生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个情景刚
刚才由心里生出,是非常迷惘又无助的。青年节,愿与朋友共勉,我们一步一步走
下去,踏踏实实的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
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
,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三毛


                后  记

  前两年多,我刚从远地做了一场长长的旅行回来。为著说说远方的故事,去了
台中。

  也就是在台中那一场公开谈话结束之后,“明道文艺社”的社长,老友陈宪仁
兄邀我次日清晨去一趟设在台中县乌日乡的明道高级中学,说校长汪广平先生很喜
欢我去参加学校的升旗典礼,如果能够去一趟,是十分欢迎的。汪校长自然是早已
认识的长辈。

  当时,立即就答应了,可是为著早起这桩事情,担了一夜的心,深怕睡了就醒
不来,所以没有敢睡,一直等著天亮。

  生平怕的事情不多,可是最怕学校和老师。这和我当年是个逃学生当然有著不
可分隔的心理因素。

  明道中学是台湾中部著名的好学校,去了更心虚。升国旗,唱国歌,面对著那
大操场上的师长和同学,我都站得正正的,动都不敢动。就是身上那条蓝布裤子看
上去不合校规,弄得十分不自在,而那次去台中,没有带裙子。

  升完了旗,汪校长笑眯眯的突然点到我的名字,说请上台去讲十分钟的话。当
时,我没法逃掉,吓得很厉害,因为校长怎么上千百人都不点名,光就点了我━━
而且笑笑的。

  只有一步一步上去了,心里一直想古时的曹植,曹植走了七步路出来了一首诗
,那么我走了几步可以上台去讲十分钟的话?那么多精明的老师都在看著我,笑笑
的。

  就说了,说五分钟话送给女生,另外五分钟给男生。十分钟整,下台鞠躬。

  说完,校长请同学们乖乖回教室去上课━━好孩子的一天开始了。又说,要同
学跟三毛姐姐道个早安加再见吧!

  才说呢,一刹间,男生的帽子哗一下丢上了天空,朝阳下蓝天里,就看见一群
飞鸽似的帽子漫天翻舞,夹著女生的尖叫━━就在校长和老师们的面前。

  当时,嗳!我笑湿了眼眶━━为著这不同的一个时代和少年。在我的时代里,
哪有这种师生的场面?

  以后,想起乌日乡,总看见听见晴空里那些帽子在尖叫。

  后来,宪仁兄问我给不给明道的弟弟妹妹们写些东西?我猛点头,说∶“写好
了!当然写!”

  《明道文艺》是一份极好的刊物,这许多年来,坚守著明确的方向默默耕耘。
它不只是一份最好的学校刊物,也是社会上一股难得的清流,校外订阅的人也是极
多。

  就这么,“三毛信箱”,因为个人深喜《明道文艺》的风格,也就一期一期的
写了下来。

  感谢宪仁兄的鼓励,使得一向最懒于回信的我,回出了一些比较具有建设性的
读者来信。

  其实,回信之后,受善最多的人,可能还是我自己。藉著读者朋友的来信,看
见了本身的不足和缺点,这些信件,是一面又一面明镜,擦拂了我朦胧的内心。这
份收获,是读者给予的,谢谢来信共勉。


              三毛一生大事记

  A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⒈⒐⒋⒊年⒊月⒉⒍日(农历⒉月A幼年期的三毛即
显现对书本的爱好,⒌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
名著。

  A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
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A⒈⒐⒍⒋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
,课业成绩优异。

  A⒈⒐⒍⒎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
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利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历练和语文
进修上有很大的助益。

  A⒈⒐⒎0年回国,受张其昀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
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台,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⒍年的荷西重逢。

  A⒈⒐⒎⒊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

  A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担任联合报主编平鑫涛
先生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
A⒈⒐⒎⒐年⒐月⒊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扶持下,回到
台湾。

  A⒈⒐⒏⒈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⒈⒋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A同年⒈⒈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
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A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
喜爱。

  A⒈⒐⒏⒋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A⒈⒐⒏⒐年⒋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
。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