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骑-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作所为堪称英明之举。
    现如今,平白得了徐州的刘备仓皇流亡,不知所踪,可是陶谦的两个儿子及其家眷依旧活得好好的,陶家满门族人依然是徐州的名门望族,安享富贵多年。无论是刘备占据徐州还是随后鸠占鹊巢的吕布,都没有为难陶氏兄弟,反而倍加礼遇,屡屡大加赏赐,使得陶氏一族虽无权柄,却活得逍遥自在。眼下是这样,往后即便徐州再度易主,也没有人刻意刁难陶氏兄弟,甚至还会重重赏赐他们,借此笼络人心。
    不承想,时隔多年之后的今天,冀州袁绍竟然效仿陶谦,将中原第一大州冀州拱手送给曹操,企图藉此换取子孙后辈和袁氏族人的一世安宁。
    但在李利看来,袁绍却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临终前做了一个最昏聩的决定
    (。(。))
    ps:衷心感谢:书友一人跳舞、闲云野鹤中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虎贲携骁骑感谢书友们长期以来的月票支持,感激之至,诚谢诸位!终于攒够了五百张虎贲有点小激动,想对书友们说的话有很多,但最想说的还有一句“谢谢!”

第069章 前功尽弃
    不承想,时隔多年之后的今天,冀州袁绍竟然效仿陶谦,将中原第一大州冀州拱手送给曹操,企图藉此换取子孙后辈和袁氏族人的一世安宁。
    但在李利看来,袁绍却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临终前做了一生之中最昏聩的决定。
    袁绍想让两个儿子从乱世争斗中脱身出来,想让他们带着子女和家眷远离是非之地,平平安安地生活下去。于是他将地盘、兵马和袁氏江山拱手让给曹操,误以为失去兵马和地盘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就彻底失去了参与纷争的资本,从而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如此袁家后世子孙和族人便能安享太平。
    可是袁绍却忘了,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绝非陶谦之子陶商和陶应可比,这对袁氏兄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虽然无力反抗袁绍的决定,却仅限于其父袁绍还活着,身为人子岂能忤逆自己的父亲?
    然而当袁绍病逝之后,一切便脱离了袁绍生前精心谋划的美好蓝图,毕竟他无法掌控身后之事。不管他对两个儿子如何嘱咐,他们又是如何满口答应的,但是从他永久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变了。
    从袁府老仆袁义的讲述中得知,袁绍生前曾嘱咐袁谭、袁尚兄弟:在其归天之后的第二天深夜打开城门,将城外的曹操迎进邺城,随后便将邺城全权交给曹操;自此以后,袁谭、袁尚兄弟二人不得插手任何军政事务,安分守己的坐享荣华富贵即可。切记不可再染纷争。
    百般嘱咐,万般叮咛,袁绍为子孙后辈谋划好了一切。两个儿子也在他的病榻前满口答应。可是前一刻袁绍撒手而去,后一刻他的儿子袁谭和袁尚便改变主意,所作所为与袁绍生前嘱咐截然相反。
    按照袁绍的嘱咐,他死后切忌声张,一切从简,悄然下葬即可。然则,素来不和的袁谭和袁尚兄弟二人却突然达成一致。遂将袁绍的灵柩置于正殿大堂之上,并召集袁氏族人和冀州辖下僚属前来祭拜吊唁。而后,他们兄弟二人公然在灵堂上反对袁绍生前的安排。口口声声宣称誓与邺城共存亡,绝不能坐视冀州僚属多年的辛劳和袁家祖祖辈辈攒下来的基业拱手送给旁人。
    此言一出,当即掀起轩然大波,令一众冀州文臣武将震惊不已。惶惶不安。而此前。他们已经当着袁绍的面郑重表态,服从袁绍的命令,归附兖州曹操帐下。然而,经过经袁谭兄弟当众挑明意图,冀州文武的立场也随之动摇,人心浮动,杂念丛生,以致当即便有冀州重臣支持袁氏兄弟的决定。并慷慨陈词,鼓动众人坚守邺城。抵制曹操率军入城,更不能容忍曹操提领冀州。
    当夜,在袁绍的灵柩前,冀州文武激烈争执,若不是吕旷吕翔兄弟率军守护灵堂秩序,争执不下的众人险些当众撕破脸,大打出手。
    于是第二天城门紧闭,从清晨到午夜,自始至终都没有打开。第三天,以许攸为首的一股势力占据上风,清晨派遣吕旷、吕翔出城迎战,其实是给曹操送情报,约定深夜打开城门迎曹操入城。
    结果,消息刚送出去,以沮授为首支持袁谭、袁尚兄弟二人的另一股反对势力,公然对许攸、陈琳、辛评、辛毗等人动手,率军围堵其府邸,试图擒拿其子女家眷,借此要挟其就范。
    关键时刻,袁绍生前的禁卫统领吕旷、吕翔与驻守邺城的守将张郃、蒋奇、淳于琼等将领达成一致,出兵解围,与袁谭、袁尚兄弟率领的内府亲兵展开厮杀,激战一夜。直到天明时分,张郃强行打开南门,迎接曹操入城。至此袁谭、袁尚兄弟眼见大势已去,当即带领州牧府的亲兵和袁家扈从,仓皇逃离出城。
    袁谭兄弟二人领兵离开后,袁府仆从和杂役们惟恐曹操入城后见到正殿上的袁绍灵柩而怪罪他们,于是匆匆将灵柩抬进后院,将正殿大堂腾出来准备迎接新主公曹操。
    出乎预料的是,曹操入城后并未立刻前来州牧府,而是下令打开东门、西门和北门,将事先潜伏在城外的大军进驻邺城,继而调集兵马于南城设伏,伏杀紧随其后进城的李利大军。
    正是这些始料不及的突发变故,促使李利率部冲出重围之后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州牧府,夺下这座邺城之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宫殿。
    而西凉军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便撞开宫门,是因为袁府内外五千兵马和精壮扈从都被袁谭和袁尚兄弟俩带走了。只留下一群年老体弱的家仆、杂役和侍婢,以及几百名守护袁绍灵柩的亲兵,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兵马拱卫皇宫。
    一边听着老仆袁义的讲述,李利一边让他引路,带着公孙瓒、桓飞和陈到等将领前往后院的袁绍灵堂。
    待公孙瓒命人打开棺椁验明正身之后,李利伸手制止了正欲拔剑戮尸的公孙瓒,示意兵士重新盖上棺椁,既而在袁绍的灵柩前躬身一揖,权当送别已经逝去的故人。
    不管袁绍生前与公孙瓒、还有他李利有何深仇大恨,但此刻人死仇灭,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伫立在袁绍的灵柩前,李利不禁唏嘘,感慨良多。
    此刻静静躺在棺椁里的袁本初,可谓是煞费苦心,机关算尽,到头来却是这般情景。冀州僚属内讧厮杀,袁绍为子孙后辈苦心谋划的大好前景,全都随着袁谭兄弟二人率部逃离出城而化为灰烬。
    不可否认,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袁绍选择了一条与徐州陶谦同样的路,希望自己寿终正寝之后自己的子孙后辈远离乱世纷争,平平安安、普普通通的度过一生。尽管袁绍和陶谦的身份地位不尽相同。但他们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却有着共同的愿望,从而选择了相同的道路。
    也许在他们眼里,功名霸业不过是过眼云烟。荣华富贵也只是暂时的物欲享受,人生最宝贵的便是无病无灾,平平安安的活着。只可惜他们自己年轻时并不懂得这些浅显且最容易忽视的道理,或者曾经想到这种生活却对此不屑一顾,直到繁华过后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于是他们便将自己一生的感悟寄托在子孙后辈身上,期盼他们不要重走父辈的老路,远离纷争、远离是是非非。平平淡淡的安稳过日子,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生活在一起,妻贤子孝。安享天伦之乐。
    愿望很美好,计划实施起来也很顺利。袁绍把一切谋划的都很完美,近乎无懈可击,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算天算地乃至把自己都算计在内。却唯独漏掉了他的两个宝贝儿子。他以为袁谭和袁尚兄弟俩一定遵照他的嘱咐,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谋划即将完成的节骨眼上,偏偏是他最放心的两个儿子出现重大纰漏,节外生枝,使得整个计划改变了原有轨迹,滑向未知的方向。
    昔日陶谦三让徐州美玉在前,今朝袁绍效仿陶谦,拱手让江山。便是希望袁谭、袁尚兄弟俩能像陶家兄弟一样,做个富家翁。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可是他似乎没有想过他和陶谦虽然都是一方诸侯,但彼此出身和经历完全不同。这份不同对于濒死之人来说,或许并无实际意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对于他们的子女后辈却影响巨大。出身家境的不同,就决定着袁谭和袁尚兄弟俩绝无可能重走陶家兄弟的老路。
    陶谦出身贫苦,大半辈子辛苦打拼,辗转大汉各州各郡,最终才坐上徐州牧的位子。而他的两个儿子则跟着他一起饱受颠簸之苦,根本没有稳定安逸的生活,直到陶谦坐镇徐州之后才得以安定下来。是以陶家兄弟可以安于现状,沉溺于酒色享受之中,坐拥荣华富贵,逍遥快活。
    但是,袁谭和袁尚兄弟二人却与陶家兄弟截然不同。他们出生在四世三公的袁氏望族,自幼锦衣玉食,长大成人后美酒佳人唾手可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因此袁氏兄弟根本不把酒色享受和荣华富贵放在眼里,他们的眼睛始终都盯着其父袁绍的位子,醉心于权势争斗,迫切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掌管权柄,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于是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袁绍面前扮演乖儿子,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却处处留心着袁绍如何驾驭麾下群臣,如何在尔虞我诈的权势争斗中稳居上风,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可谓是学了一身本事。
    现如今,好不容易等到其父袁绍归天退位,袁谭、袁尚兄弟二人岂能坐视冀州落到曹操手里?是以袁绍刚一闭眼,他的两个儿子便露出本来面目,坚决不同意迎曹操入城,以致冀州文武内讧,大打出手,最终兵败逃离邺城。
    ??站在袁绍的灵柩前,李利凝视着棺椁前摆放的灵位,思绪如潮,最终都化作一声轻叹:“袁公舐犊情深,用心良苦,不惜舍弃奋斗一生的基业换取子孙后辈的一世平安,却不料事与愿违,而今一切都已付之东流,前功尽弃。袁公此番算无遗算,面面俱到,却终究算不透人心,须知乱世之中人心叵测。惜哉,哀哉,何苦如此啊!”
    唏嘘感叹之余,李利留意到守护在灵柩旁边的都是一些年轻的侍婢和年逾半百的家奴,此外再无旁人。询问袁府老仆袁义之后,李利才知道,这里面有几个曾经侍奉过袁绍却没有生养的嫔妃(小妾),而这些昼夜跪拜为袁绍守灵的一百余人当中竟然没有一个是袁绍的嫡系亲属。
    如此凄凉的场景让李利不禁失望地摇了摇头,随即吩咐驻守后院的甲士不得为难他们,而后转身返回前殿。
    就在这时,领兵驻守前殿宫门的许定疾步上前,禀报道:“主公,曹军现已四面合围上来,那曹操此刻正在宫门外喊话,声称要与主公当面叙谈。”
    “嗯,算算时间,他也该到了。”李利微微颔首,随之不急不缓地走进正殿,边走边说道:“从目前形势上看,邺城内的袁军已经全部归附曹操,而反对曹操入城的袁氏兄弟已于黎明时分率部出城。由此不难看出,我军之前得到的昨夜邺城各处城门彻夜攻城的情报有误,实际上各处城门上演的所谓攻城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真正发生激烈厮杀的是城内,而不是城外。我等此番真正是被曹操和袁绍二人算计了,处境堪忧啊!”
    

第070章 十面埋伏
    嗒嗒嗒!
    “唏聿聿!”
    轰隆巨响的马蹄声从四面八方涌向州牧府,随着一声声此起彼伏的战马长嘶,各路合围兵马悉数到位,将这座不久前还是大汉皇宫的州牧府重重包围。
    弃车乘马的曹操勒马驻足于宫门前,一双深邃莫测的眸子冷冷地注视着紧闭宫门的宫殿,眼角浮现一抹愤恨不平之色,却并无杀意。
    显然,这双阴鸷的眸子不是针对退守宫殿的李利及其麾下西凉军,而是另有其人。
    这是因为曹操此番已然对李利和西凉军抱定必杀之心,是以他无须掩饰杀意。但是对于之前占据这座宫殿的袁谭兄弟二人,他却有着颇多顾忌,轻易不会露出一丝杀机,以免胜券在握之时节外生枝,以致功亏一篑。
    冷眼看着眼前这座宫殿,曹操深感愤怒之余不禁有些后怕,心有余悸。
    原本早已确定下来的计划,所有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都在他曹操掌握之中,几乎没有一丝纰漏。可是就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袁谭、袁尚兄弟俩却从中作梗,节外生枝;若非许攸、张郃、蒋奇等人及时制止,并加以弥补,险些被这兄弟二人打乱了全盘计划。倘若筹划了半年之久的计划真被打乱了,那么此番谋划不但会功亏一篑,而且还会将曹操置于死地,必定丧命于此。果真如此的话,大事休矣。李利此次不仅能够收复冀州,还会连同他曹操一并剿灭,彻底占据整个中原。进而问鼎天下。
    所幸,风水轮流转,今年在曹家。
    天不灭曹,纵然袁谭、袁尚兄弟从中作梗亦是枉然,其结果仍然没有改变,反倒对曹操愈发有利。
    如若袁谭兄弟二人老老实实地遵从袁绍临终前的嘱咐,那么曹操得到冀州兵马和地盘之后。必然要对袁氏兄弟格外厚待,等于是养着两个“活祖宗”。毕竟,袁绍麾下二十余万兵马都白白送给了他。一众冀州文武都在替袁绍盯着他,他焉能不厚待袁谭兄弟二人,又岂敢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不仅如此,曹操还得时刻提防着他们兄弟二人。惟恐他们俩动了歪心思。继而搅乱整个局势。
    然而随着袁谭、袁尚二人公然违背袁绍临终前的遗嘱,并领兵袭杀许攸、张郃等人的家眷,最终兵败逃亡。如此以来,一切反而变得简单了,形势愈发对曹操有利。
    诚然,袁谭、袁尚率部逃离出城,反倒遂了曹操的心意。不用他亲自动手便将两个瘟神送走,省心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是,曹操已经掌握了冀州七成左右的兵马。接管了包括邺城在内的大半城池,等于完全接收了袁绍留下的所有势力。余下的郡县和城池都在西凉军的掌控之中,一时之间难以收回。不过此次围困李利倒是个绝佳时机,只要运筹得当,便可大举出兵悉数夺回其它郡县,从而收复冀州全境。
    正当曹操凝神思量之际,荀彧策马上前,恭声禀报道:“主公,刚刚从南城逃脱的西凉军全都聚集在这座府邸之内,李贼亦在其中。奉主公将令,埋伏在城中的各路兵马现已合围过来,将袁绍府邸围得水泄不通,此番李贼是插翅难飞,注定丧命于此。”说话时,荀彧满脸堆笑,俨然心情很好,神情振奋,情绪颇为激动,似乎是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之情,以致喜形于色。
    曹操轻轻点头,眼底闪过一丝激动之色,却是一闪即逝,遂刻意压制情绪,不动声色的问道:“各营兵马都派出去了?须知我等为此筹划了大半年时间,首要目标是剿杀李利,其次便是一举灭掉围困冀州的二十余万西凉军,力争重创西凉军,如此方能扭转天下局势。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各营兵马务必小心行事,一击必中,直到大功告成之日才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在此之前,各路兵马不得丝毫懈怠,严守军令,按照预定计划行事,任何人不得擅做主张。但有违令者,杀无赦!”
    看到曹操杀气凛凛的神态,荀彧暗自心惊,当即敛起笑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曹操的脸色。
    待曹操的话音落下,荀彧恭声答道:“主公放心,在下已将主公的军令传达下去,各营将士此刻已经到位,只待时机一到便对城外的西凉军发起进攻。”说到这里,荀彧语气一顿,等候曹操的指示,却见他沉默不语,似乎对这番回答并不满意。
    眼见于此,荀彧当即会意,详细禀报道:“遵照主公军令,南门战事由曹仁将军坐镇指挥,北岸的西凉大营则由乐进将军率领昨夜潜入北岸的五万步骑负责攻打,北门战事由曹洪将军领兵围剿残敌,西门外则由昨夜偷袭西凉军斥候的黑衣卫队全权负责。
    而东门外的周瑜大军则是此次围歼战的重中之重。为此,张郃、高览、曹真和蒋奇四位将军现已率领十万大军对其形成合围之势,必定能将其一网打尽。可笑那周瑜素来自诩聪明过人,却浑然不知他此刻就坐在火炉之上,等到大火爆发之后,还有更大的危机等着他。是以城外的战事已然尽在掌握之中,不会出现纰漏的,请主公大可放心。”
    曹操闻言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颇为满意地道:“如此甚好。为了一举歼灭李贼麾下的十几万西凉铁骑,仅在邺城内外便聚集着二十余万大军,此外还有十余万兵马伺机偷袭巨鹿张辽、中山赵云和常山张燕等三路敌军。
    这三十余万大军乃是我曹操和袁绍麾下所有的兵力,此次全都用上了,可谓是倾力一击,不成功便成仁。所以,此战决计不容有失,否则我等倾尽全力谋划的一场决定中原归属的大战便会前功尽弃,从而彻底失去逐鹿天下的资格,甚至还将沦为李贼的刀下亡魂。”
    荀彧接声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时下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