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人部分挑选极其严格,近现代人则稍微松一些,毕竟,许多新省份,下设市县镇,都是需要命名的,这个名人命名法,在镇和村一级,安排了大量的对新中国有功劳的人。

    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荣誉了。

    许多老战士,老西南官兵,老工人,都被一封红色喜报通知到,被告知他们的名字将被用来命名万里之遥的新添国土。

    “xxx老同志,我很荣幸地通知您,根据帝国最新荣誉管理办法,您获得进入行政区划单位命名候选人的大名单,在接下来,我们会进行统一考核衡量,您的姓名将成为帝国新增领土之xxx地区某一个县的行政名称……”

    那些年近古稀的老英雄们,都是老泪纵横,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到了老来,委员长还没有忘记他们,给了他们最大的荣耀。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为的什么?不就为了功名利禄,不就为了名垂青史。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或许他们的功绩很平凡,但从张蜀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就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对他们的审查远没有古人那么严格。

    试想,一位当年端着刺刀,一口气拼死七八个鬼子的老英雄,难道没有资格被授予县镇级的命名荣誉?

    那些主持了导弹研发,生物药剂研发,计算机研制的科学家,难道没资格成为某条主干道大街或者某个县市的命名考虑对象?

    他们都有权力,也应该享受这个义务!

    他们不可能活一千年,连一百年都活不到,张蜀生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死了,但他们的名,他们的事迹还会刻在某个地方的行政碑上。

    只要能够进入这份大名单。

    这也就意味着,帝国完全放弃了那些老旧的英文或者俄语地名,统一采用新的命名办法,大到某个省,小到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道。

    无数的行政碑将在各个地区建立起来,行政碑上将刻上地名的来由,介绍他曾经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让他的事迹,即便无数代人也不会遗忘。

    当然,张灵犀的想法更远,不只是现在,以后还将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用来命名,而且,这个计划不是凌乱的,是从一开始就严格命名标准的。

    多大的功劳,可以有多大的荣誉,都有一套体系。

    一些特别着名的古人,一些功劳特别大的帝*政商科教等各界人物,还将获得将来在太空中的行政区划单位命名荣誉。

    帝国公民以后会听到很多这样的地名“胡云镇,张治中省,魏杞路,梁志凯大道……”

    这些名称和行政碑,将会永远歌颂他们的功绩。

    ……

    这章不敢为新书杀魔求票,明后天能坚持更新老书,再求票,泪奔……

第四百九十九章 制霸英伦() 
北美的占领行动如火如荼,帝国在英国方向的行动反而要慢一些。

    帝**队先是占领了从莫斯科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一片地区,德国人从最终占领了西南部的立陶宛,白俄罗斯和波兰,中德双方在这里划定了一条非军事线,双方约定在这里空出一条三十公里的非军事区,非军事区上的小镇,可以选择自由归入任何一方,有的地方甚至一条街道,对面是纳粹刚刚成立的欧洲联邦,而这边则是属于中华帝国最欧洲方向的领土。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实际上位于欧洲纳粹联邦和东北方苏联领土的中间,当初划定边境的时候,苏联人只差没有举双手赞成,中间隔着中国的地盘,他们才可以面对德国人而安然入睡。

    战争带来的创痛,使得不少人选择投向中国一方,至少,能够得到强大的保护,那些非军事区边境线上的小镇,几乎出现了一侧人满为患,另外一侧却人烟稀少的局面。

    这些地方的人都不是德国人,根本没有认同感,也不想回到所谓欧洲纳粹联邦的怀抱,在最后决定时刻前,他们毅然选择了中国。

    在1947年11月13日下午3点,这一最终时刻前,无数的卡车,小汽车,甚至是骑着马的人疯狂地涌向中国边境一方。

    维持秩序的中国警察,严格执行约定,凡是愿意来中国这一边的,统统欢迎,只要审查没有问题,就能获得居住证明。

    无数人赶前赶后,希望在最后时刻成为中国公民。

    “时间到,准备关闭关卡。”

    眼看时间走到3点这一刻,一名中校手一挥,军队立即放下了栏杆,将至少数千人留在了边境线外。

    “求求你们……”

    “让我们过去吧,我们不要和纳粹分子在一起。”

    “我们会遵从中国的法律,我们会是最遵纪守法的公民。”

    “我是一名熟练工人,我能够独自焊接精密的设备。”

    “先生,求求您,纳粹杀害了我的家人,他们……”

    “求求你们,放我们过去吧……”

    所有的中**人,听到翻译人员的转述后,心中虽然心情触动,但却只能无动于衷,铁一般的纪律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做出所谓的人情举动来。

    中校也感到很无奈,让翻译官帮他翻译:“按照规定,关卡必须关闭了,自由通过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感到很抱歉。”

    这名中校立正敬了一个礼,翻译也将他的话语转述给了那些波兰人或者立陶宛人。

    然而,这些人听了后,非但没有离去,反而有人跪了下来,接着更多的人跪了下来,大人拉着小孩跪下,年轻人扶着老人跪下,所有人都跪下了。

    他们在祈求,祈求在关卡关闭前能够自由进入这里。

    而在关卡对面,一公里多的地方,德军却没有上来抓捕这些人。

    不知道是出于盟友的考虑,还是惧怕中国人,纳粹联邦的军队只是静静地看着这数千人。

    中校感到头痛无比,以他的权力,根本不能将这些人放进来,违抗军令的下场和违背军令带来的耻辱感,让他不能那么做。

    但看着这些苦苦下跪的普通人,再望望远处那些杀气腾腾的纳粹联邦军队,他知道,这些人估计被抓回去,不是被判刑就是被监视居住,因为,他们试图逃离纳粹的统治。

    中校犹豫良久,仿佛所有的官兵都在看着他一般,他是这里军衔最高的人。

    “你们请等一等!”

    中校说完,来到关卡的窗口前,拿过话机,说道,“师长,我是曾国民……”

    期间他等待了许久师长的回复,因为师长也需要向上级请示。

    只是,师长请示军长,军长最终请示道陈军司令员那里,得到的答复就是两个字“放行!”

    十几分钟后,在数千名欧洲人期待的目光中,中校放下了话筒,随即大声喝道,“司令员有令,打开关卡,放行!”

    “是!”

    军人迅速打开关卡,那些欧洲人顿时屁滚尿流地冲进来,争先恐后生怕关卡关闭后,自己只能被纳粹军队抓回去。

    “谢谢,谢谢你……”

    “我们一定会好好热爱这个国家……”

    “谢谢你们……”

    这只是新领土占领过程的一个小画面,但却处处不平凡,两头边境线的欧洲人和苏联人,大量地赶在最终时间前跑到中国一方。

    北欧人最强悍,往往是一次性数十条大小船只,装着他们的家具和行礼,度过海峡来投奔中国,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港口同样在最终时间前对他们开放准入。

    ……

    1947年11月16,戴安澜将军一声令下,赴英派遣军终于,经过数小时的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费力克斯托港口,这里是英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非常着名的集装箱码头。

    源源不断的船队装载着第一批的15万帝**人,在这里登陆。

    伦敦被核弹洗地,泰晤士河的入海口便不再适合登陆了,这里被选作为主登陆港口之一。

    护卫他们的是天空乌云一般压下来的机群,英国人和美国人一样,战机被帝**的先头部队监管关键零部件,油库也被随时拥有炸毁权的部队接管,雷达关闭,枪支入库,军队被勒令待在营房中,有督战队看管。

    其实,英国本土的军队已经很少了,和美国人一样,他们大量的部队还在印度,北欧,那些部队正在执行投降,他们将在战后作为平民回到英国这个地区,而不再是这个国家。

    英国政府在这一天宣布解散,由中方宣布成立组成英国临时过渡委员会,虽然其中有不少英国委员,但都是亲中,甚至是早年被培养起来的英奸分子。

    所谓的过渡委员会,和占领委员会只差了一个词。

    英国人虽然极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但一来德国希特勒反复宣布,如果英国不接受中国的条件,德国也将攻打英国本土,而中国人每天都头顶飞过的无数战略轰炸机,彻底地摧毁了英国当权资产阶级的抵抗信心。

    中方宣布有条件保障这些资本家的部分财产,最终换来了英国的整体妥协。

    所谓的占领,其实就是亡国,只是谁也没有提这一回事。

    物价飞涨,商品和粮食供应断绝,平民开始每天在中国先头占领军提供的粮食接济点领取食物,而所有的商品和食物,都由中方的船队运到英国。

    现在,强大的占领军终于登陆,无数英国人正在远远地观察这支不断喊着口号,全副武装的军队登陆。

    “踏上英国的感觉,真是前所未有的美妙。”

    戴安澜一步跳下铁栈桥,踏上了英国这片帝国从未涉足过的土地。

    远处,一群英国渔民紧张的要命,被戒备士兵的枪指着,既不敢跑,又不敢说话。

    戴安澜带着一群军官,朝着这些吓得抖索的英国渔民走去。

    “hello!”

    戴将军心情大好,居然用英文打了一声招呼,随即敬了一个军礼,中文说道,“你们好,别怕,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

    “欢迎你,尊贵的中国将军!”

    为首的一个老渔民,弯腰行了一个绅士礼,他居然会讲中文。

    戴安澜也感到奇怪,这老渔民居然会讲中文。

    “我年轻时候是一位水手,在一条奴隶船上工作,那些畜生在中国沿海抓捕和接收中国人。我想帮助船舱中那些生病的中国人,结果被解雇了,后来我到了香港,成了一位传教士,直到局势紧张……”

    直到局势紧张,这位老传教士又回到了英国,最终成了一个老渔民。

    “你们放心,我们帝**人不会为难遵纪守法的平民,你们可以放心离去!”

    戴安澜手一挥,这些平民早已检查完毕,放他们离开就是了。

    “将军,请允许我表达我的震惊。三十年前,那些并不虔诚的中国人总是喜欢在我面前大声恐吓,说不要以为英国永远能够侵略中国,总有一天中国的军队会打到英国,来英国报仇,当时我认为他们是在上帝面前说谎,夸张,我甚至斥责了他们。

    但是,今天你们用事实告诉了我,当年我错了,整个英国错了。”

    老渔民说完,带着众人离去,步履蹒跚,完全是一副亡国之民的形象。

    英国完了,可悲的不是那些政客,而是这些渔民,他们将不得不尝试成为一个中国人,虽然没有人讲出来,但民间都在说,中国将永久占领英伦半岛……

    戴安澜微微摇头,心情确实有些复杂。或许当年那些狂徒只是说的气话,正如这位老渔民老传教士一样,谁又能能想到几十年后,中国居然真地学当年的英国人一样,登陆对方的国土。

    中英之间的仇怨一点不比中日之间少,屡屡受侵略都是英国人挑起头。正如这位传教士一样,当年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的人,或者那些曾经来过中国人,来过亚洲的英国人,哪里能想到,中国人会在数十年后,将当初英国人做的事情,倒过来做一遍。而且做得比英国人更绝,来了就不走了。

    当年,英国人是没有力量占领中国,但现在,中国却有。而那些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士兵,也想不到,时隔几十年,自己还会受到审判。

    至此,帝**队登陆英伦半岛,牢牢掌控了英国的局面后,过渡委员会对外宣布中国完成占领英国,虽然大多数英国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结局,但还是举国悲痛。

    英国不比美国,局势更快地安定下来,驻军强势控制了英伦半岛,一个连吃的用的都需要中国从其他地方运来的地方,只有默默接受被统治的局面。

    很快,十一月底,英伦半岛就彻底平息下来,帝国政府开始规划大小行政区域,按照在北美的做法,使用新的命名体系,开始构筑一层层的牢固统治政权。

第五百章 山河锦绣() 
12月的汉京,早已入冬,江南的冬天或许不是很冷,但却带着一股萧瑟。和张蜀生印象中的西南冬天不同,这里的冬天没有那么湿冷,也少了几分熟悉。

    他还是更习惯西南的冬天,印象中的故乡比较穷苦,而如今的西南却是帝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汉京山,南苑的梅园。

    腊梅已经挂出了许多花骨朵儿,眼看不久就要开了,阵阵若有若无的香味在园中四散。

    园子中央,一张专门的石桌上正在煮茶,围坐着三个人。

    却是张蜀生,孙长庆和周国来三人。

    “腊月寒冬,迎梅煮茶,委员长这是好心情啊。呵呵……”

    周国来望了望四周的梅园,心情不错,最近国事大顺,他自然心情很好。

    张蜀生的心情也非常好。

    北美的中国版图已经基本恢复了安定,帝国正在军队的强力参与下拉起帝国的各级统治班子。

    那些原来的美国人或者加拿大人被中**人在旧金山和内华达的血腥动作吓得够呛,非常听话,让他往西,这些人绝不往东。

    边境划分,军队驻扎,行政重新规划,大移民开启,凡是愿意移民到北美洲的本土公民都将享受到很不错的移民待遇。

    至少,政府将发动当地人修筑好房屋,修整好田地,清理完街道上的废墟,检修交通枢纽,移民去了后,将拥有辛勤发展的优良条件。

    当然,一所所汉语学校已经发展起来了。

    按照帝国的老办法,接下来将是一条龙的文明改造计划。

    首先,学校将推行汉语,所有学校将用汉语授课,中学和大学先集中进行汉语基础教学。

    同时,帝国还会组织普通人的汉语培训,发放资料,施行汉语等级考核。

    经过数月或者一两年的汉语学习,优秀者可以拿到汉语文凭证书。

    不要小看这些汉语文凭证书,它们将决定着这些工人,职员在接下来能否找到更高新的工作,毕竟和多项社会和民生保障项目挂钩,如果连一级汉语证都考不到,那对不起,你将享受不到社会保险,除非你已经是60岁以上的老人,那么地方财政会对这些老人执行另外一套社会保障的政策。

    还有,没有汉语证的人,甚至得不到自由通行证。帝国通行证是在帝国领土范围内有效的一种证件,虽然它实际上在全球都有效,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除了本土公民,帝国严禁人口自由迁徙,除非你有自由通行证,否则,哪怕是去旅游,你也必须等待漫长的排队办理。而拥有通行证,则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过海关。

    总的来说,要想得到很好的教育,很好的工作机会,很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想在帝国数千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自由往来,汉语是你必须要学的。

    汉语也是帝国版图唯一的官方语言,唯一的正式语言,唯一的教育语言。

    “古人是煮茶论英雄,我们倒是煮茶来消遣了。”

    张蜀生笑了笑,给周国来和孙长庆二人倒上茶,他的茶艺还不错,“这煮茶可是一门手艺,你看现在那些英伦半岛的绅士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穿我们流行的服装款式,连茶艺这么复杂的东西,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学。”

    “资本世界多的是投机派,政权的更迭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如何紧紧地抱住当前政权的大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周国来笑着回应道,现在帝国在稳定北美和英伦半岛,以及苏联的那些新占领土地,每天都有无数的消息传回来。

    报纸上更是一天到晚都会登许多稀奇古怪的新闻,比如即将改名为英格兰族的前英国人,现在争相学茶艺,请戏剧,等等,比如加拿大人居然出现大规模的改姓名风潮,许多白人居然要改一个中文姓名。

    孙长庆:“蜀生呀,想想当年那个晚上,我和你初次见面,虽然觉得你是一个不俗之人,但却没想到能有今天的成就。

    数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横跨多个州,连美国西部,英国,加拿大,印度都被我们占领了。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张蜀生笑了笑,如果换了是他,他也不感到难以置信,但现在一切都成了事实,“万里之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