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蜀生笑着把手表递给他。

    不时,那位老板颤抖着身子抬起头,望向张蜀生,说道“您,您…您这是欺负我老眼昏huā呀,这表我们来庆当要了,还老价儿,5

    00!!”

    “哈哈哈,老人家,这表啊,这次送给你了!”张蜀生大笑道,他已经知道这位人生阅历极其丰富的老人认出了自己。

    老者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红sè小包,拿出一只表,和张蜀生手里的一模一样,老人笑着说道“您看,这只在这,还有两只啊早些年献给汉京博物馆了。”

    于是,老人挽留张蜀生在后堂喝了一次下午茶,充满人生智慧的当铺老板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够在终老之前还遇到张蜀生,虽然知道这位当年落魄到卖表的青年如今亿万人之上,但对于看惯了人生的老者,那份故情都在一杯茶里面了。

    离开和三十年前区别小的可怜的会泽老县城后,张蜀生一行人终于回到了梨树坪。如今的东川区特区政府所在地就在梨树坪新城区,会泽的发展也非常不错,梨树坪更是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都市。

    和会泽一样,梨树坪的老城区同样受到了相当的保护,只是当年那些成片的厂房已经成为了现代的工厂,当年的服装厂,制药厂,汽车厂,军工厂,大多都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规划整齐,机器轰鸣,工人也不再是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是职业工人了。

    整个梨树坪已经建了市,称为梨树坪市。城市人口达到了百万人的规模,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工人,称得上的工业城市了。只是这里污染不大,大多数都是一些高新工业,精密加工等。

    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里除了保留高新工业,精密加工,重型工业外,还有一些研究院所的存在,只是都是一些附属于各个工厂或者院校的研究院所了,高精尖的研究院所,大多搬走了,少部分还在东川境内,大部分搬到了西南的成渝宜地区,一部分去了广西,还有一部分在昆明等地。

    梨树坪带动了会泽,会泽带动了东川区,东川区带动了西南,西南带动了全国。

    整个梨树坪新城区,张蜀生没有一点印象,只是在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过。

    只有梨树坪的老城区,他才找到了许多记忆。三十年前来到这里,一待就是多年,如今故地重游,感触自然是很深的。

    只是让人可惜的是,哪怕是以张蜀生的记忆力,在老街上也很难遇到一个熟人,要知道,以他逆天的记忆力,只要见过一次,哪怕是二十多年来有所改变他也能模糊认出来。

    然而,在梨树坪老街道上走了大半天,他也就认出了几个当年的熟悉人,更多的是一些带着几分印象,但年纪比记忆中的人小得多的人,不是儿子辈就是孙子辈了。

    “那时候,我们在这里建了一个戏台……那边的草坪坝子,当年我们第一次杀猪分肉的时候就在那里那边是民团的训练场那边是靶场………那栋老房子是以前的纺织厂……”

    一路上,张蜀生看到了太多熟悉的建筑,人不熟悉了,可建筑还能保留下来。

    “那是孙家的故居,现在也是保护单位了!”

    当张蜀生来到孙长庆家故居的时候,很是认真地游览了一遍,这里,同样有着浓浓的记忆,虽然被划成了文物保护单位,但一切都还有记忆。

    在梨树坪一待就是两天,这期间张蜀生认真考察了一下这里的情况,发现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几乎每家每户都不止一个孩子,所谓的多子问题也没有出现,在免费的医疗和教育体系下,抚养这些孩子长大不成问题,更别说吃饱穿暖了,更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第三天,东川特区政府和梨树坪市政府接到通知,才知道张蜀生陛下居然“回家,了。

    得知张蜀生回到了东川区,回到了梨树坪,整个梨树坪市出现了空前的狂欢气氛,所有人都在奔走相告,说陛下回来了,当年的民团团长回来了。

    高挂红灯笼,贴上新对联,甚至燃放鞭炮,百万人以各种形式欢迎委员长归来。

    第四天,张蜀生在梨树坪原来的民团民兵训练场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宣布帝国将正式施行人口生育刺ji政策,其中例举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补贴,一个家庭的儿女如果超过几个,就能够获得额外的多少土地,或者是相应的生育补贴款。

第四百三十章 核动力航母:伏羲号 上() 
。》12月下旬,张蜀生回到汉京后,一系列的关于刺激人口生育的政策开始出台。

    面向全体本土公民的人口生育激烈政策,涵盖从医疗到教育,从营养到食物。众多的优惠与刺激政策,以及涵盖了包括母亲在内的生育补贴款。

    土地和直接的补贴款是两种最强力的生育奖励措施。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土地或者领取一份生育补贴款。

    换到具体的人身上来讲,比如一个农民家庭,如果生育超过33个小孩,这个家庭就能多分到一个人的土地,每多生一个小孩,额外多一份土地,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夫妻二人有4个小孩,那他们就能获得341(额外奖励)8份土地。如果是5个小孩,就能获得352(额外奖励)=10份土地。这里的一份土地是指所在省份对于土地的个人单位面积划分规定。如果一对夫妻有0个孩子,这个家庭又恰好处于移民省份的话,它就能拥有222份土地,这将是非常可观的,在机械化大规模种植的情况下,他们将会变得非常富有,孩子没有成为他们的负担,上学和医疗、教育都由政府承担,反而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生育能带来财富,人口素质在可控的前提下不会降低,唯一增大的是国家的财政压力。当然,国家可以把这份压力转嫁到不断获取的新土地上。新的土地上,被占领国的土地完全归公重新分配,国家将拥有大量的土地来犒劳军队,奖励生育等。

    如果是领取生育补贴款。

    这份生育补贴款将与被奖励者所在的省份挂钩,以当地的实际收入来作为考量背景,补贴款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相应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是对等的。多一个孩子,可以多一份补贴款,这份补贴款就等于所在省份的一份单位面积土地的平均普通农作物产出。超过3个小孩多一个小孩就多领取一份补贴款。

    补贴款和土地补偿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虽然一份补贴款和一份额外土地的年限都是20年,但补贴款只是所在地区的单位面积土地的普通平均产出,而一份土地,如果是有志于种植的人,则可以将它们用来种植高产的经济作物在付出劳动和勤劳的前提下,获取比补贴款多很多的收益。

    不论对于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来说,补贴款和土地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城市居民如果不愿意种植,但又想要土地,同样可以,只需要把土地交给国家,让国家集体种植,虽然可能比私人的自由化种植收入低,但国家集体种植的收益至少也比平均水平高。

    一份为期20年的收入选择稳定安逸的收益,收入相对低一些,选择土地,收入则高一些。

    帝国的财政压力虽然比较大,但不缺土地同时,大面积的新占领土地即便无法分配给人民,也可以采取机械化大规模国有集体种植的办法,使用被占领国的人民和战俘加入种植,目前的几个占领地区都符合机械化种植,这些集体土地带来的收益将直接被大量划入到人口生育基金中去。帝国的财政压力主要体现在暴增的医疗压力,教育压力,公共设施压力等方面。

    这种疯狂的刺激人口生育的措施让世人感到震惊甚至很多人不明白那位张蜀生陛下为什么敢于这样大手大脚地刺激人口生育。虽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为了这点利益而多生孩子,但刺激的效果必将是显而易见的。

    张蜀生在落实了这项足以影响帝国未来百年的大计后整个人又转入了紧张的其他工作中。

    “委员长,现在我们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比三个月前提高了5倍,完全可以满足嫦娥号飞艇所需发动机的生产要求。”

    12月下旬,张蜀生来到位于宁波的一个大型特种发动机工厂,这个工厂负责的正是嫦娥号飞艇的发动机生产任务。

    国际上,大型飞艇虽然在欧洲已经没落了,但飞艇技术并没有停止前进,德国人不时地搞出一些牛气冲天的飞艇,即便最终没有实际规模化生产,但依然让世人瞩目。但惟独只有中国的巨型飞艇独树一帜,既先进又实用,能够非常好地负担起超远程运输的任务。

    “不错,在跨洲运输上,这种飞艇比飞机的效率高很多,性价比也高了太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生产更多的飞艇,更大型的飞艇。

    在嫦娥号这个飞艇项目上,张蜀生兑换的是特种发动机生产技术和图纸,飞艇特殊气体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以及一些特殊零配件的生产工艺。总的来说花的代价银小,但生产出来的这种大东西,不但性能可靠出色,还一举解决了远征的补给问题。一艘两艘飞艇肯定是不够,但如果有两百艘飞艇日夜不停从新疆往欧洲方向的行军部队补给,那一个批次就是数万吨的作战物资,比火车运输还快。

    在张蜀生的计划中,未来甚的飞艇应用于远程运输,它们虽然比飞机的速度慢,但胜在一次性的量大,成本很低,安全,易用。

    其中,嫦娥3型巨型飞艇将是按照一种一级文明巅峰的技术制造,这种飞艇一次性的载重将达到吨级,载人过万,将会是史无前例的巨无霸,只是发动机将完全由梦想机兑换而来,飞艇上使用的材料也将是最新的合金材料。可以说,它应用到的是一级文明巅峰的大气层内货运飞船的一些制造技术,只是成本要低太多太多。

    这些巨型飞艇成本低,效率高,比飞机跑得慢,但装的远比飞机多,比轮船装的少,但远比飞机跑得快。它们将会与未来的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等构成一个完成的帝国运输体系,且在解决跨洲运输上见到奇效。

    国家大了难以管理,货运不通畅,人们的自由交通难度大,这就是张蜀生下定决心建造大型、巨型、超巨型先进飞艇所要解决的问题。他用的是大气层内货运飞船的思路,用飞艇的名义来解决这种问题,实质上,未来这些巨无霸都将一步步升级,一步步更新换代,最终形成无数的大气层内货运飞船。

    参观了整个发动机制造厂以后,张蜀生还特别参观了厂里的一个发动机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正在负责吃透下一代也就是嫦娥二号的发动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研制任务。技术图纸和技术资料都是从科技委员会获得的,他们需要做的是解决如何生产,如何控制精度的问题,不然,以后的二代发动机就只能靠张蜀生用梦想机去兑换现成的了,显然是不合算的,不如自己生产。

    离开宁波,张蜀生又来到了位于崇明岛的造船基地。

    这里是1940年开工建造的新江南造船厂,将是国内最大的造船基

    刚刚修通的崇明大桥将崇明岛和上海连接在了一起,车队进了崇明后,张蜀生还找到了一些别样的记忆,这个时代他是第一次来崇明岛,但在原本的时空他曾经去过一次崇明岛,上面有个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有些意思。

    车队在茂密的丛林里沿着公路一直前行,不时就到了新江南造船厂。

    刚刚进了造船厂,眺望船厂方向就能看到一艘巨无霸。

    “欢迎委员长视察新江南造船厂。”

    船厂负责人王高明带着船厂的几名管理人员和少量的欢迎人群,等候在造船厂门口,将张蜀生迎进了船厂。

    “那就是伏羲号吧?”

    张蜀生指着那艘巨无霸,笑着说道。

    “是的,委员长,那就是我们正在建造中的未来帝国第一大航空母舰,伏羲号。”

    王高明高兴地说道,每当他看到船厂里那艘超级巨无霸的航空母舰时,一种深深地自豪就在心里产生。

    排水量八万吨的巨无霸,放眼全球,帝国这一艘还没有建成就被命名为伏羲号的巨无霸航空母舰将是无敌的。

    一行人走了一会儿便来到了1号造船坞,眼前就是那艘巨无窿。

    整艘船上有数千名工人在忙碌,整个航空母舰被各种密麻麻的造船机械覆盖,各种焊光比比皆是,一派繁忙的建造情形。

    “真大啊!”

    站在他面前的人,都不禁如此感慨道,陪同张蜀生一起前来的一些人员更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巨无霸,有些瞠目结舌。

    “怎么样,浩乾,伏羲号还让你满意吧。”

    张蜀生笑着对旁边的海军司令员邓浩乾说道。

    “满意,满意啊,委员长,我是恨不得吃睡都在这里,一个月恨不得来看两次啊。”#阝浩乾哈哈笑道,说起来,他这个月倒真是第二次来看这个巨无霸了。

    张蜀生点点头,继续观察这艘已经完成了建造任务,明年年中就能下水的巨无霸,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艘排水量八万吨的伏羲号,直接比目前中国现役最大的航空母舰黄帝号和炎帝号这两艘大了一倍。炎帝号和黄帝号这两艘航母排水量达到了4万吨级,而伏羲号直接来了个大翻身,达到了惊人的8万吨级。纟

第四百三十一章 核动力航母:伏羲号 下() 
。》根据帝国的既定战略,在二战结束后,是必须拿下半个欧●大陆的,也就是说到时候整个印度洋将变成中国的内海,太平洋一半都将是中国的前院,面对这样史无前例的广袤海域,一支空前强大,足以碾压敌人的舰队是必须的。~

    那么,作为未来远洋作战的绝对主力,新开工的伏羲号就是未来的舰队旗舰之一。

    8万吨级的排水量,设计中的伏羲号航母完全达到了张蜀生那个时代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水准。

    采用弹射起飞和折叠式机翼舰载机的情况下,这艘航空母舰将达到四五艘炎帝号的作战水平,在航速,远洋航行能力,防空反潜能力,起飞战机的能力方面更是全面胜过炎帝号和黄帝号。

    这艘在三年前开工建造的伏羲号,一开始就是张蜀生为了打造接下来二十年所需要的海军用的。

    统治半个欧亚大陆,甚至未来的整个欧亚大陆,再将来的全球,单纯依靠特别先进的宇宙战舰并不适合,牛刀宰鸡往往效果还不好,毕竟宇宙战舰总不能今天为了平息一点叛乱,明天为了震慑一下宵小就四处乱开。

    所以,哪怕是张蜀生在保卫整个文明的武备力量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但常规星球内武器的生产和制造上,还是需要的。比如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如果长期在印度洋游弋,就能震慑整个印度以及整个非洲,并且拥有威慑半个南美洲的能力。

    原本的历史上,一个第七舰队就把整个亚洲吓得喘不过气来,中国人民更是长期处于航空母舰的铁蹄之下,张蜀生要做的就是在未来二十年内,让中华帝国保持一支强大的让其他新加入的民族喘不过气来,不敢有任何反抗想法的无敌舰队。

    八万吨级的伏羲号航空母舰,将是接下来这支中华无敌舰队的分舰队旗舰。~计划中将建造五艘同级航空母舰也就是拥有五支无敌的远洋舰队。即便任何一支遇到残垣狗喘的敌人,也能够将他们吃掉。

    伏羲号航空母舰将采用核动力,当然,这个核动力反应堆依靠帝国自己的能力是建造不出来的,不是建造不出来核动力反应堆,而是高效、安全、性价比高、体积小的舰用核反应堆造不出来。

    帝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至少也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解决自造核反应堆上舰的问题。在原本历史上,美国人是在五几年造出了核动力潜艇,再迟几年开始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帝国如今的科技实力,最早在1948年就可以拥有第一条核动力潜艇。

    只是如今,由于迫切需要这种远洋能力和作战能力特别强大的梅动力航空母舰,张蜀生才特别兑换了几个小型的舰用核反应堆,价格还非常便宜,连带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图纸都不贵。

    于是,五年前开始研究准备,四年前开始做建造准备,三年前正式开工建造帝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其中不只是将要应用到科技委员会提供的核反应堆图纸和一些关键性的零部件,一些新材料,新的舰载计算机系统,火控系统,指挥系统,探测系统,防空饭前系统等等,都集中了目前帝国最先进的科技力量。

    让张蜀生感到非常欣慰的是除了反应堆一些特别关键的零配件,图纸外其他的东西都是自产,在拥有非常强的高精尖加工能力的前提下,新式的蒸汽弹射器上舰。在导弹发展到第三代的前提下,新的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上舰,在新的火控计算机和新式探测雷达和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