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方向除了海洋,就是太空。我和你一起去。不过,我还是想和你谈谈,上次的研究。”

    看到特斯拉如此坚持,张蜀生内心却是有些复杂。

    这位科学巨匠从计算机上得到的启发,自然是如何发展更先进的计算机,但这位巨匠的思维往往是跳跃性的,一下子就越过了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还不止,正如他以前那许多伟大的科学构思一样,这次,他关于计算机的想法,直接跳跃到了一个让张蜀生都难以接受,但又被震撼力的程度。

    特斯拉先生认为,既然药物可以让人的寿命增长,那么,计算机或许能够让人的寿命无限制地增长。

    这就是当年他提出来的伟大构想,换句话说,他提出了非常超前的生物电脑构思。

    虽然这个生物电脑的构思和张蜀生所知的未来电脑发展方向有些差异,但却非常另类,大胆,甚至疯狂到了让张蜀生都难以置信的地步。

    “张,你应该知道,虽然因为你提供的无价药物,使得我的寿命增长了很多,但是,我现在已经感觉到了年龄带来的疲惫迹象,最多不超二十年,也就是110岁以后,我将再也无法参与科学研究,那时候,我将在生不如死中,度过剩下的数十年。

    张,我很感激你提供给我如此多宝贵的机会,以及所有的一切,但是你应该知道,生命对于我来讲,并不是最珍贵,最珍贵的东西,是应该永恒发光,应该照耀整个人类的。”

    这一次,特斯拉先生甚至没有像往常一样称呼张蜀生为委员长,而是亲切无比地称他‘张’。其实在特斯拉先生的眼中,真正的亲儿子估计还不如这位权势滔天的委员长,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张蜀生是仅有几个能够与他产生科学共鸣的人之一,更是唯一一个能够为他提供领先当前科技无数年的科研条件的人。

    对于张蜀生,特斯拉完全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在他神一般的大脑中,是把张蜀生当成同等智慧,甚至高得多的伟大科学家来看待的。他认为,如果张蜀生能够集中全力搞科研的话,而不是热衷权力的话,那么,说不定在科学上的成就能够远远超过他。

    哪怕如今,张蜀生也和他一样,非常广泛地加入到了众多前沿科技和重大科研工作中。

    至于那些神奇的物品,他和爱因斯坦都是一样的认为,也许这位万能的委员长,获得了一些文明的宝藏。

    张蜀生很多时候也没对他们太藏私。他们不是市井小民,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由宇宙组成的,而不是由一个国家,或者一片海洋组成的。

    特斯拉和爱因斯坦都问过张蜀生一个问题:是否真正存在外星文明。

    张蜀生的回答非常坦白:有!

    于是,结果就很简单了,两人都暗中高兴万分,因为他们猜测这位神奇的张,至少是获得了一小部分来自其他文明的‘礼物’。而他们,作为这位委员长手下最重要的几个科学家之一,就能获得远超别人的研究条件和科研机会。

    对于这个绝密的话题,爱因斯坦和特斯拉是这样讨论的:我曾经在散步的时候捡到过10美元,而张更加幸运,他捡到的或许是其他文明遗留的礼物。

    特斯拉则认为,张蜀生也许拥有一个‘文明种子’,在他的构想中,宇宙浩瀚如海的文明种族,也许会如同勤劳的农夫一样,撒下成千上万的‘文明种子’,而如今,这个文明种子,很可能被这位幸运、伟大的委员长得到了。

    总之,他们不认为张蜀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除了或许拥有巨大的科学宝库以外。更没想到这位命运的宠儿,文明的领头人,居然是来自后世。

    特斯拉继续说道:“张,我依然坚持当年的观点。计算机如果与人能够以另外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除了赋予机器智慧外,也是提供给人以机器的永恒寿命。当年你答应过我,如今,我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

    “……”

    张蜀生一阵无言。

    当年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特斯拉告诉张蜀生,他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构想。

    如果将人的大脑通过生物技术处理,移植进入到一台超级计算机中,那么,将完全有机会创造出一台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电脑。

    由于这位老巨匠一贯地神奇构想,张蜀生当时趁兴说道,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至少是有可行性的,还说,如果技术处理到位,有一些最关键的超科技设备,连记忆都能移植进去,从而有可能实现生命的另类存在。

    这下好了,张蜀生这样一说,特斯拉就缠着他不放了。

    张蜀生本人并不是信口胡说,至少在梦想机的科技库中,未来的智能电脑,虽然是人工计算机智能,但并不是简单地编程编程再编程,确实是参考了人脑的秘密后,才真正步入实用化的。

    也不是没有科学疯子把自己的大脑和记忆移植入计算机,成为另类的计算机智能生命,但是,由于那些文明几乎百分之百都是顺其自然地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万年,甚至是数十万年,百万年的时间,现成的人工智能科技并不缺乏,哪怕是一颗奴隶星球被占领了,也能迅速被各种方式地揠苗助长将科技等级提上去。

    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初的人工智能,确确实实和人脑科研离不开。

    特斯拉一思考,直接就跨越了无数个科学阶段,直接就要进入到人工智能的科研中,不但要将自己搭进去,更致命的是,张蜀生偏偏还能从梦想机中弄到几样最最关键的设备。

    毫不夸张地说,解决了理论研究,完善了技术层次的细节后,张蜀生再提供一些当前科技完全无法制造的零件后,这台‘旧时代的人工智能电脑’完全能够制造出来。

    相比于再兑换一台人工智能电脑的代价,这样的迂回代价微不可计,更关键的是,由特斯拉这样的科学伟人亲自上阵,那最后的结果,甚至可能让人收获巨大的惊喜。

    要知道,哪怕是未来世界,或者是如今时代的宇宙文明(百年相对地球太久,相对宇宙文明却几乎原地踏步一样),人工智能不是最大的问题,但如果按照特斯拉的构想,一台超级电脑一般的‘人脑’,不但拥有了计算机的恐怖计算能力,还拥有了特斯拉神一般的科学幻想,那么,1+1将远远大于2。

    人工智能一定会思考,但绝不等同于它能够参与高等级的思维活动,甚至是以探究宇宙本源为使命的科研活动。

    以特斯拉如今的智慧程度,在服用了脑域开发药剂后,已经和中等宇宙文明最杰出行列的科学家相差不大。

    于是,张蜀生真地提供了一些开启研究活动的必要资料,于是,特斯拉先生很开心地一头栽了进去……

    就这样一个在张蜀生看来,有些残忍的科研活动,在特斯拉看来,却是能让他付出任何代价的终极人生目标。

    “张,你知道作为一个科学者来讲,一辈子碌碌无为是最可怕的事情。我的许多神奇构思都无法实现,即便有你的帮助,在这个时代实现了也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碌碌无为地活着,是最痛苦的事情。

    但是,一旦我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那么,意味着,在永恒的岁月面前,拥有了上帝般的计算能力与无穷精力后,我将会追随整个文明一起,一一实现那些梦想。

    我希望,你能帮助我。作为回报,我将永远帮助你和你的种族,以及整个地球文明。

    张,我祈求你,一定不要残忍地让我慢慢老去,更不要残忍地看着我放弃我的梦想死去。

    我有一个梦想,但我希望你帮我一起实现它。”

    这是特斯拉最大的承诺,最大的决心。

    良久,张蜀生抽完第三支烟后,站起来,走过去拥抱了一下特斯拉,随后握住他的手说道:“我承诺帮助你,等卫星发射成功后,我们就正式启动这个计划。我将尽一切可能提供你所需要的所有条件,争取在二十年内帮助你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

    特斯拉先生,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你的梦想,哪怕是在如今整个银河系,都是最伟大的之一。”

    ————

    感谢封心索爱等兄弟的帮助,感谢大家的***,感谢订阅,感谢打赏。今天和在家养胎的老婆通电话,她给小鱼定下的目标是新年后要加强更新,争取把订阅冲到二封(只有靠广大兄弟务必千万去订阅本书***章节第一章),另外把粉丝榜冲出来一两个盟主,吼吼~~

第三百三十章 华夏之星() 
1944年8月1日,酒泉航空航天中心。

    张蜀生是于昨日晚些时候,在政务院总理周国来、国防部长蔡锷等人的陪同下抵达酒泉航空航天中心的,除了几位共和国最高级军政官员外,随行人员还有最高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孙长庆以及科技委员会的尼古拉…特斯拉。

    作为共和国三大航空航天中心之一,酒泉责无旁贷地担负了此次卫星发射的任务。盖因为,琼海航空航天中心目前尚未承担过重大发射任务,而西昌航空航天中心则主要是进行一些武器类的试验,比如新式喷气式飞机的试验,导弹试验,火箭试验等。

    此次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神弓—3型火箭,正是由西昌负责发射试验定型环节的。

    由于共和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较早,技术雄厚,资金充沛,整个卫星发射项目其实已经进行过多次的模拟发射试验,或者低轨道卫星发射试验。

    正因为如此,此次发射不同以往,被寄予了高度期望,因为这颗新型卫星将是一颗规格很高的新型有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华夏之星。

    一大早,张蜀生等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就来到了酒泉发射中心的总指挥中心。

    张蜀生刚步入总指挥中心,就不禁产生了一些熟悉感。

    眼前的指挥中心比数年前他来的那一次大得多,计算机也开始更深入地应用到整个发射、指挥、监控环节中。

    虽然如今的计算机依然很庞大,但是如果不计成本地制造,也能制造一些张蜀生眼中的‘非常老旧’的电脑。当然,这些电脑或许在家用方面完全不适合,动辄几平米、十几平米大小,但用在科技领域,却已经是飞跃。

    毕竟,后世对计算机的印象并不完全正确,那不过是为了家用化和实用化后的产物,在军事和科研领域,哪怕是老古董计算机,也是能发挥出巨大作用的,性能绝对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指挥中心最中间是一块屏幕墙,最中间一面是大约29寸的彩色显示屏,显示屏上一个定格的画面。

    画面中,一枚昂然指天的大型火箭正静静地立在那里,在屏幕中的神弓—3型火箭,看起来是那么的威武不凡,体积颇大的华夏之星已经运进了火箭,整个肃穆的画面背景,是早已准备好的发射场,红旗飘摇,不见一个人影,静的出奇。

    “委员长,目前距离卫星发射还有30分钟,是不是去各部门慰问一下大家,再鼓鼓劲?”

    张蜀生坐下后不久,负责陪同的酒泉航空航天中心的政委柯俊少将就低声对张蜀生说道。

    “我们这些外行就不去瞎指挥了,不要干扰了大家工作,等发射成功后,再好好地慰问一下大家。”

    张蜀生摇着头拒绝了,元首的光环虽然在鼓励人方面很管用,但是,万一干扰了正常工作,反而得不偿失,不走形式主义路线是他不断告诫自己,尤其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后,哪怕是一言一行都可能为别人带来过分的干扰,更需要注意一些。

    “委员长啊,你说这个华夏之星有多大?”

    孙长庆坐在张蜀生的左侧,一边看着屏幕上的火箭,一边翻看着手中的技术手册,听到还有不少时间,他也索性不自己看了,就拉着张蜀生唠嗑起来。

    柯俊少将见领导人自己聊天打发时间,也就陪坐在后方,不再随便说话,共和国上下都知道,高层领导走的是务实路线,不需要什么太过头的阿谀奉承。

    张蜀生:“老爷子,这颗华夏之星的重量达到了425公斤,算是很了不起的重量了。我们最早的模拟卫星发射和第一次低轨道卫星发射时,重量都很轻,卫星的实验性质也非常强。这次的华夏之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通信卫星,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其实,中国的卫星发射此前已经进行过多次,模拟发射不算,低轨道卫星发射也进行过了。

    只是,那时候发射的低轨道卫星是国产的自行研制的初代卫星,是实验性质的,重量也不过190公斤。那颗卫星虽然也算得上有源通信卫星,远在大西洋航行的一个中国商船队担负了信号发送和接收的使命。那一次实验,商船队成功地接收到了来自太空卫星的信号,而他们发向卫星的信号也被成功地接收、放大、转送到了国内的接收站。

    实验是成功的,证明国内的卫星研制团队还是有相当实力的,大量的投入没有浪费。

    但是,张蜀生已经等不起卫星缓慢发展的速度。

    在原本历史上,世界第一颗卫星是由苏联人在1957年发射的,勉强算十年后的事情。对于原本历史上苏联人的卫星发展情况,张蜀生本来不是非常清楚,后来查阅梦想机的资料才知道,苏联人是在发射第一颗卫星后,发展就非常迅猛,到了70年代,就能发射4、5吨的先进卫星升空,非常厉害。

    但这一次,共和国拥有了更夯实的理论基础、人才储备以及更强大的资金投入,火箭和卫星的发展都快了许多。

    如果按照这个状态持续下去,即便张蜀生不提供技术支援,一年后,共和国的火箭发射负荷就能突破1吨的关口,五年内一定会达到苏联人用了十年时间达到的高度。最主要还是有张蜀生存在,共和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可以少走一点弯路,不用花费数次发射,或者数次失败的代价,去验证一个完全错误的结论。

    可是,张蜀生需要的是,二战后期,卫星必须在战争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战场通信指挥方面,在未来实在是太重要了。

    试想,随着共和***队的作战距离越来越远后,与大本营,与后方的通信联络就会变得愈发困难,而到了必要时候,一个可以投入使用的通信卫星网络,就能在有限的成本里,做到最多的事情。

    “委员长,听说德国人也在搞这个东西?”

    孙长庆有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技术册子,抬头问道。他对张蜀生虽然视如亲子,但在外人面前,依然恪守本分,言必称张蜀生为委员长,也算是一种极高的自律。

    “嗯,根据目前的情报来看,明年估计希特勒就会发射第一颗代号为德意志的卫星,是一颗无源卫星,基本功能是反射信号,试验的性质非常强,实用价值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倒是基本都落后很慢,美国人也有这方面的计划,但目前来看,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张蜀生笑着说道,德国人在二战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科研实力和科学想象能力是令普通人恐惧和难以想象的。原本历史上,一个可以领先全球,最先搞出喷气式战机,最先搞出导弹,最先开始设计飞碟型飞行器,最先立项核武器……

    太多的最先了。

    即便在这个时代,德国人也并不弱,整体实力赶不上中国,但是局部的科研实力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比起中国或许会显得落后,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却是先进了不以道里计。

    提到美国人,张蜀生倒是有些皱眉,根据情报,美国人的核武计划进展越来越快,早年遭受了一些挫折后,如今居然有加速的趋势。

    想起来之前,情报部主任罗峰呈报给他的那个绝密计划,张蜀生的情绪有好了一些,毕竟事关核武器,不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给美国人搅搅局,不然,以后可不是闹着玩的。

    根据罗峰的汇报来看,在中苏战事重新展开的时候,这个计划差不多就会实施,也是考虑到那个时期,美国人的情报注意力大部分要被这些重燃的大战所吸引的缘故。

    汉京时间8点25分,发射场天气一切正常,火箭正常,监控和指挥系统全部正常。

    “委员长,还有五分钟就是发射时间了。”

    柯俊少将走到张蜀生身边,立正敬礼说道。

    “很好,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全部准备完毕。”

    张蜀生:“好,可以按时开始。”

    “是!”

    五分钟后,整个发射指挥中心都进入了高度地注意中。

    现场不时地有工作人员频繁的报告声,最后一分钟来临时,火箭上最后的摆臂也解开了束缚,火箭完全进入了倒计时发射状态。

    不时,随着最后十秒的来临,现场负责发射指挥工作的指挥员声音在广播中响起,“十,九,八……一,点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