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十分钟后,霍卫国走进了通信指挥中心,坐在话筒前,轻咳两声,开始讲话。

    这时,早已得到消息,总指挥要发表讲话的事情已经人尽皆知,官兵们都围在无线电广播面前,准备收听讲话。

    远在贝尔加湖之滨的一支班级作战小分队,刚刚完成了一场冰面侦察任务,交接了巡防工作后,停留在岸边,打开了广播。

    “甘班头,快,快,调好没。”

    士兵们都迫不及待地围拢成一团,除了一名在警戒的士兵外,其他人都挤入了这个班的一辆装甲运兵车。

    班长甘儒新总算调好了频道,刚才在一场击溃苏军游击/队的战斗中,装甲车吃了一发小口径炮弹,意外地震到了广播,出了点小故障。

    “滋滋……”

    一阵电离声过后,无线电广播中终于传来了总指挥霍卫国上将的轻咳声,显然,讲话刚刚开始。

    “……同志们,我是国防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总指挥霍卫国上将,现在,我代表共和国大本营,代表共和国最高权力委员会委员长张蜀生同志,向大家宣布一个最好的消息。

    在这场刚刚开始的大战中,国防军的儿郎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中苏战争的第一期重大胜利,贝尔加湖地区从今天就将改名为北海。

    就在刚才,彭忠怀将军发回来捷报,整个北海的50多万苏军的北逃路线已经被我英雄装甲第一师,第二师截断,至此,整个北海地区的苏军已经基本处于我近百万强大国防军的团团包围中。

    在总攻开始前,我要向大家先宣布一个来自大本营的最新命令。

    鉴于国防军的广大官兵们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元首做出重大决定,所有征战部队,都将施行最新的战功积分核算战功。

    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我们脚下这片刚刚打下来的西伯利亚土地,将在不久后彻底归属我们共和国,而在接下来,国家就要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西伯利亚大移民。

    在这场移民潮中,元首最先想到的是大家,所有官兵都可以通过战功兑换最多不超100亩的土地,土地虽然属于国家,不得买卖,但却可以以免费的形式长期‘租赁’给大家,政策至少五十年不变。

    而如果不愿意移民,也可以将土地返还卖给国家……详细的部分,你们的指导员们会通过书面说明书发给大家……

    ……在接下来就要展开的总攻中,希望大家能够发扬我们西伯利亚方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我只要求大家记住一点,从今天起,你们不只是为民族为国家为委员长而战,你们还是在为自己作战。你们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繁华的大都市,远离了高薪,远离了经商或者政治的机会,但是,你们没有远离财富,没有远离人生际遇。

    委员长让我转告大家,战争能够为民族带来利益,就一定能给洒热血的兄弟们,带来富裕安康……”

    

    感谢墨舞风飘零兄弟的1万多***币打赏,感激不尽,更新不太给力,小鱼惭愧。一定要给力!!!

    另外,小鱼可耻地求一下第一章***的订阅,事关本书的第二次封推,兄弟们,没有订阅的,花几分钱订阅一下吧。你们催更骂俺,俺都认了,只求大家花几分钱务必帮忙订阅一下第一章***。

第三百零六章 收复北海,大移民启动() 
1944年1月26日,西伯利亚最寒冷天气来临之前,中国国防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经过充分准备后,在西伯利亚方面军总指挥霍卫国上将的指挥下,近百万国防军对包围圈的五十余万苏军发起了全面总攻。

    总攻一开始,北海与乌兰乌德附近被包围的苏军就遭到了猛烈地进攻。

    国防军西伯利亚方面军经过短暂的紧张准备,集中了一万多门大炮,2000多架飞机,以上千辆坦克为先导,对包围圈内的数十万苏联军队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

    战争一开始,国防军装甲部队快速地将苏军分割成多个小部分,面对集群式的装甲冲锋,已经丧失了几乎所有反坦克武器的苏军,完全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防御。

    少部分使用炸药包和集束捆绑手榴弹想要发起自杀式冲击的苏军,在这种钢铁洪流面前,作用微乎其微。

    正如苏德战争前期,大批大批的苏军被德军包围一样,在遭到中国国防军强势包围后,这些苏军同样选择了投降。

    整场总攻战役进行得非常顺利,最终苏军被消灭了数万人后,大约50万人向国防军投降。

    乌兰乌德,原本是苏军设置在西伯利亚的第二道防线,如今,这个原来的军事重镇,已经成为了临时战俘营。

    城市东面的平原空地上,是一连片的临时战俘营,里面挤满了刚刚从贝尔加湖附近战场上抓获的苏军俘虏。

    “其他的营长真是矫情,这抓捕战俘,约束战俘的事情,居然不愿意来做。”11号战俘营分区,何安刚刚掏出烟,旁边的警卫班长张大复连忙点燃,笑着道:

    “营长,别管他们,我倒觉得这抓战俘的事情很有意思,看看,我们枪口一扬,那些苏联鬼子就得发抖,谁要是敢***,轻则拳脚,重则枪毙。”

    张大复把自己的那支中华全自动步枪朝背后挪了挪,叉着腰,站在那里,如同一个暴发户一样,望着那一眼看不到头的数条俘虏长龙,每个苏军俘虏,不论军衔高低,职务高低,此时都是耷拉着头,失魂落魄的,没有人敢于说话,生怕任何异动或者异响,惹来了中国人的枪口。

    这些俘虏在遭到中***队包围后,后勤补给就基本断了,数十万人虽然捞几把雪就能煮水喝,但吃的东西从雪地里却变不出来。

    前方不远处就是战俘营了,每个苏军士兵都饿着肚子,紧紧地裹着自己身上的大衣,一边偷偷地注视着旁边凶神恶煞的中国士兵,一边嗅着远处战俘营中飘来的馒头香。

    这是放下武器投降时,中国人的承诺,只要投降,每天会提供面包和馒头。

    要知道,哪怕是中国人还没打过来的时候,在乌兰乌德附近驻扎时,就因为部队人数远超过补给份额,许多人就只能靠着又硬又难吃的黑面包果腹。

    饥饿和寒冷,战败的颓废,早已消磨了这些红…军士兵的斗志,每个人都在揣测着这些中国人,会不会像德国人一样,发生屠杀俘虏,或者把俘虏送进毒气室的事情。

    “营长,这打仗打赢了就是好,别看他们以前多凶,现在都得举起手当孙子,任打任骂,吃个半饱就得起路去后方修铁路。”

    张大复大声说道。

    “是啊,这就是胜利者的特权,修铁路还算好的,至少我们不屠杀他们。别的营不喜欢做这种事情,我倒是喜欢得很。那些破铜烂铁有什么好打扫的,一个个争着抢着去。”

    因为战功,何安的副营长职位早已转正,成为了二营的营长。

    何安的话虽这样说,他也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士兵们头上,只是在营里挑了一个连加入到抓捕、押运战俘的工作中去,其他人,他让他们去打扫战场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不稀罕战利品,虽然没办法贪墨,但收缴到了什么,上交后是可以换成积分的,虽然这种积分增长不大,但却胜在积少成多。

    想到积分,何安倒是心里一动。

    这个战功积分在他看来,确实是姐夫做的一件大事,充分为广大官兵考虑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如他一样,家财万贯,上战场只为了梦想。别的官兵还需要养家糊口,万一要是伤残甚至是阵亡,那一家老小指望谁去呢?

    何安一边盯着排着队前进的苏军俘虏,警惕地注视着他们,一边爬上旁边警戒的装甲车车顶,张大复也跟着爬了上去,装甲车是二营的,作为机动部署兵力之用,如今用来巡逻看押战俘了。

    “那是,营长是什么人?中华烟一包包地散人,面子又大,上次去团部吃烤肉喝酒,叶团长和蒋团长都给你倒酒呢。别的营长,哪能跟你比,你当年要不走,现在最少也是个团长了。”

    张大复爬上装甲车后,一边抽烟一边感慨道。

    他不是个阿谀奉承的人,说的都是大实话,当年何安来到野战部队的时候,他就是时任副营长的何安手下的兵,如今几年过去,何安才转正,张大复还有点为他叫屈呢。

    “诶,营长,我们在恰克图也立了功,这次乌兰乌德虽然没有立大功,但好歹是迎来了一场大捷,你说这战功积分会有多少啊?”

    一提到最近部队最热门的战功积分,张大复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起来。这个战功积分究竟怎么回事,他还是听营政委宣传的时候讲的,幸好自己有初中文化,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一个很诱人的前景。

    “我们在恰克图立的功不小,当时还获得了国防部下发的通报嘉奖,我估计,光是那一场抓捕,就够你小子兑换一个最上限的土地数字。”

    张大复的家庭比较贫寒,是青海人,那地方据他所知,哪怕是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也是非常落后的,幸好政府的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不至于穷的吃不起饭,穿不上衣,上不起学。不过总体来讲,张大复家在全国,绝对是最穷的那一部分。

    几年前来野战部队,到今天,原来的二营也就只有这个张大复还在当警卫员,如今虽然当了警卫班长,但补贴家里还是有些勉强。

    原因无他,这小子家里有七八个姐妹。

    正因为这样,在恰克图的时候,何安乘着总指挥霍卫国招待他一顿晚饭的机会,向家里发了一个电报。除了报平安外,他还让自己那百依百顺的婆娘,给张大复家寄点钱。

    “最上限的土地份额?那不是有100亩??”

    张大复瞪大了眼,甚至忍不住吞了一下口水,100亩地,那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老家的地,土质差,产量低,面积更小。

    这里的土地,他早就看过了,还查看过土壤,发现这里的土质比老家的要好得多,但苏联人的种植模式却很有问题。

    “100亩,营长,我,我要是有100亩地,我,我……”张大复在那‘我’了半天,总算是想到了一个用途,“我把我们全族的人接来,他们一定愿意。我们一个族的土地都没有100亩。营长,我给你说,要是有100亩地,我张大复就算是堵了枪眼也是赚大发了。”

    看着张大复激动不已的样子,何安没觉得有什么好笑的,反而很为他高兴,不过他依然问道,“你这都拿去换了土地,就不想返租给国家坐等分红?或者买战争基金也好,我听说战争基金也是不错的。”

    “不不不,营长你不懂,这土地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比什么都值钱,战争基金那东西我不懂,这土地反租给国家,还不是得有人去种?还不如自己种呢。”张大复摇摇头,不同意。

    “妈的,这土地是没办法买卖了,要是可以买卖,等战争结束了,老子给你买上千八百亩的,让你超额完成梦想,把全村的人都接来。”何安大笑道。

    “营长,你呀,不是我说你,有钱也不是乱花的。你觉得钱够用了,你儿子呢?你老婆呢,总要考虑他们,给兄弟们发点烟也就算了,现在的日子不比以前,好过着呢。”张大复感慨道。

    何安甩甩头,他怎么说呢,难道说委员长是他姐夫,新禾实业曾经是他家的,现在并入了蜀生公司,但依然能拿两成分红?说他何家曾经是西南第二富?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有的人小富即安,有的人是大富也不觉得安逸,他就是后者。

    “行了,你小子,啥别说,打完仗,老子把我那份战功积分赠送给你,这样总行了。我这辈子,最是好吃懒做,种田是不行了,等分红又没有耐心,到时候你帮我种,顺便建个农庄。到时候啊,我这游手好闲的性子一起来,就来你这玩上几个月,去北海钓钓鱼,去西伯利亚的森林里打猎,也有个落脚点地儿。”

    何安不是烂好人,他是真心地把这个警卫班长当兄弟。张大复每次上战场恨不得给自己挡子弹的架势,很让他感动。

    “行,咋说都行,等战争结束了,我们好好合计合计。”张大复咧嘴笑道。

    战俘队伍依然在缓慢地前进,不时有成群的士兵在一旁跑步路过。

    “营长,班长。”

    两个士兵从远处跑来,正是警卫班的两个小兵小张和小王,这两人都是初中刚毕业就参了军,看起来还非常稚嫩。

    “怎么样,团长有什么新的指示吗?”

    何安问道,这两小腿脚快,偶尔兼职通信兵的任务。

    “团长说,让营长注意脾气,别一发火把这些苏联鬼子全枪毙了。”小张快嘴说道,两人也接过张大复递过来的烟,烟是从何安的烟盒里掏的。

    “我又不是侩子手。”何安满不在乎地说道,随即说道,“看看这打胜仗,刚打完,忙得忙着打扫战场,追击残兵。这看似不忙的,却有几十万俘虏要处理,怪不得白起会杀了那么多人,说不定就是嫌处理战俘麻烦。”

    “哈哈……”众人不由大笑道,随即,话题不可避免地又转到了战功积分上。两个小兵在那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美好的未来。

    何安暗叹了一口气,心里道,自己还是要更好地负起属于营长的责任,把士兵们尽可能安全地带到战争结束,否则,这些战功积分,就只有他们的亲属去享受了。

    处置战俘的事情一直在快速地进行,数十万俘虏,仅仅只是停顿了两天,就集体转送到后方。

    许多飞赴前线的战机飞行员,都能从高空看到地面上一条人字长龙。

    按照飞行员们的默契,往往飞临战俘营上方时,一个个的中队,甚至是航空大队就会集中降低高度,超低空俯冲,给予这些战俘们以绝大的威慑。

    苏军战俘虽然吃了东西,稍微恢复了力气,但面对中国人的挑衅,他们只能低头赶路,虽然不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哪里会有人敢逃跑。

    当这批俘虏终于赶到后方时,数十万人除去老弱病残另作他用外,其他的全部投入到了西蒙大铁路的修建中去。

    大铁路采取多段同时修建的办法,从库伦——恰克图,再从恰克图——乌兰乌德中间多次分段,力图快速修成一条能够支撑西伯利亚方面军在西伯利亚境内长期作战的铁路。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只需要10个月不到,也就是来年西伯利亚攻势更猛烈的时候,这条集中了绝大力量修建的西蒙铁路,就能实现通车。

    至此,中国国防军西伯利亚方面军在霍卫国上将的指挥下,完成了对整个‘北海’地区的占领。

    在刚刚占领的时候,中***队就在北海以北设置防线,而停止了前进。

    百万国防军一下子转变角色,配合数量庞大的政工人员,开始将近百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苏联人统一筛查,首先要清除游击队和别有用心的煽动分子。

    随后,给这些人发放新的身份证明,将一个个大的苏联人村子拆分。每一个苏联小村庄都毗邻中国村子。他们虽然不与中国人一起居住,但却必须在汉语学校上课。大人和小孩都必须上汉语课。

    考虑到苏联人习惯了农庄模式,中国政…府特地将这些农业户口的苏联人,雇佣为中国新农庄的员工,把他们以区别党员的员工的名义,登记管理在每一个中国村庄的名下,成为‘非社…会…主…义雇工’。

    令人非常惊奇的是,一开始,苏联人对于汉语学校的抵触非常大,但对于成为中国农庄的雇工反而没有任何抵制。在他们看来,生活不一直都是这样的吗,一直都是集体生活,如今的生活并没有比以前差,反而吃得更好点,也更自由一些不是?

    而根据刚刚成立的北海管理局的命令,这些苏联人,除开老弱妇孺,都将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大移民计划不是要马上开始吗?中国人没有住房怎么办!!

    于是,在枪口和政治宣传两方面作用下,苏联人以出工的方式,走进森林,砍伐木材,烧纸砖瓦,开始修建一个个近乎全新的村庄。在枪口和面包以及‘苏奸’们的鼓动下,他们并没有反抗,反而积极的工作,因为,同样是集体劳动,为中国人工作,虽然有些***的味道,但中国人提供的面包的味道和质量,却胜过布尔什维克百倍。

    于是,北海境内开始出现一个个崭新的村庄。

    大移民计划不是马上要开始吗?战争不是刚刚打完一部分,满地疮痍吗?

    于是,在统一行动命令下,苏联人又走进田间地头,开始照顾起那些原本属于布尔什维克的小麦,整修冬季干涸的水利,等待来年使用。

    于是,在偌大的北海地区,数百万苏联人成为了即将成立的中国农庄的雇工,在第一批中国移民抵达西伯利亚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