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张蜀生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觉得每每她从学校回家,家里好像多了一个和自己女友一模一样的人一样。那种感觉很怪,有些幸福又有些担忧,但他又不愿意改变,或许,澹台的存在,是勾起他前世所有记忆的最重要因素。

    不过,他也懒得多想,随手捏了捏被抱在澹台怀中,却拖着他手的小奶孩何伟志。

    小舅子何安的这个儿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平时却肉嘟嘟地很好动,一颠颠地到处跑,就像一只小猪拱来拱去一样,很不安分。

    坐在饭桌旁,张蜀生特意让电视开着,一家人便开始了团年饭。席间,众人也只是说一些家长里短的,都不去提那些政务和军务。

    张蜀生倒是感慨,时间如梭。在座年龄最大的是陆荣廷老爷子,84岁的高龄却因为调理得当,精神尚显矍铄,只是早已满头银发,连小妾也去世许久了,如今的依靠就是陆家几个儿女,包括陆允言这个比女儿还亲的侄女。

    何方炯年纪也是不小,年前才过了七十大寿,每日里享着足谷翁的日子,除了家长里短的事情,他是再也不过问任何世俗,倒是经常去孙家和陆家走动,和两位老爷子下下棋,品品茶。

    在座的年轻一代中,22岁的孙逸仁已经提前考上了西南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研究生,为人愈显稳重,思维敏捷,性格随和,品性极其端正,颇有集孙家两父子之大成的意味。澹台虽小,但众人却没有对她寄以什么特别的期待,但据她小妈说,这孩子有意专攻音乐和艺术。

    “呀,车…车…”

    小奶孩何志伟忽然指着电视机方向呀呀喊起来,众人望去,才看到是一个广告,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男子,正骑着一辆摩托车在山顶公路狂飙,从山顶冲下来后,车上的男子取下墨镜,对着镜头说出了一句很流行的广告词“有你,中国行”。

    “人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三十年前,别说这摩托车,就连马车,牛车,一个村子也没几架。”孙长久微微摇头,感慨地说道。

    “爸说的是。如今可不仅仅是国富,推开家家户户的门,却是能真正地发现民富。稍微富裕点的人家,从大小家电,到日常用品,都比三十年前,有了天上地下之别。”蜀生公司副总经理孙来喜也附和道,众人随即却是从家长里短,转到了这过去一年中,经济和社会的一些闪光点。

    正式开席,张蜀生简单地说了几句话,“今年的团年饭,慎行把大家提前请来了,却是家宴要为国宴让步。把这小家的团年饭提到中午。今年的年夜饭,可就是军政老退大团年的年夜饭。

    大家也不是外人,慎行掏心窝地说一句话,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了,可这战争却是越来越近了。”

    这倒不是他危言耸听,在座的人也多少清楚一点。

    中国人要过年,美国人却不用过春节,就在1月中旬,珍珠港事件过去后不过旬月,根据确切情报,美国动用大批舰队护航,大举向印度增兵,前后最少10个美军师和大批坦克、装甲车、飞机抵达印度。加上前期赴印的美军,已经有15个师的规模。

    在***与德国中东远征军的夹攻下,美国人同样意识到了印度的极其重要性,势要死保印度。

    美国人不但与英印组成三方联军,开始在印度西部边界,对远征的德军部署防御,同时还抽调大批部队,开赴印缅边境。

    而欧洲战场方面,虽然德国人占据绝对优势,却也面临两个严峻问题。一是英国,在得到美国人的大力支援后,自身又拼命武装,几乎每一天,英吉利海峡上空就会有一场激烈的空战,双方你来我往,英国靠海地区,荷兰比利时与法国靠海地区,这两大地区的工业带,全部被炸成了废墟。二是苏联,在得到美国人的支援,尤其是紧急军火、技术和资源支援后,与英国人遥相呼应,竟有牵制德国人的纳粹军团的趋势,双方大战连连,死伤弥天,却依然没有分出胜负。标志性的莫斯科,早已成为了废墟,但双方却还在为这座危城反复争夺。

    如果单单只是这些,还不足以让中国加入到战争中去。

    真正让张蜀生担心的是,美国人最新制定的太平洋战争计划,如果那一场规模空前的登陆战发起,根据他的种种考虑,极可能便是中国加入战争的总导火索。

    望着凝神的众亲友,张蜀生也没有过于隐瞒,在不泄密的前提下,说道,“和平的年代即将过去,战争的岁月终将到来。美国人在各大战场陷入僵持的情况下加入进来,已经足以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向。中国也到了必须选择阵营的时候。

    虽然这个决定还没有作出,但目前同盟国与轴心国双方,乃至舆论和普通民众,都在开始讨论中国参战的问题。这也意味着,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站出来。换句话说,这也许是近几年最后一个和和平平的团年饭,大家吃好喝好,接下来便是好戏上演的时候了。”

    众人都没有说话,望向一侧是孙长庆,后者微微沉吟,方才端起酒杯,对着一大桌亲友一敬酒,这才对张蜀生说道,“慎行,干爹就代表大家表个态。三十年前,你和我们都是不名一文,三十年后,你能问鼎山河。这世道是你改造的,这国家是你带起来的,无论如何,作为亲人,我们支持你到底。”

    中午的团年饭,吃的温情无比,张蜀生只觉得自己身上那种关于战争的最后一丝负担仿佛也放下了。

    对于他来说,所作的一切,不过是让一个个小家过好日子,让每个中国人尽可能地过上好日子,能安然地行走在宽敞的大街上,能安心地在商场和商店里购物,能够安心地坐在桌前,家人团聚,能享受着因为祖国强大所带来的社会全面变革。

    保境安民,开疆扩土,文明复兴,是他应该做的本分。

    傍晚时分,汉京山的人民大礼堂,便热闹了起来,来自现职党政军与伤残离退休干部及代表们,被邀请到这里,参加共和国的年夜饭。

    以往,每年的年夜饭都比较简单,没有这么隆重,不过是一些特殊的代表受邀,年饭的标准也很简单,三菜一汤。

    这一次,虽然依然是简单的年夜饭,但人数却比较庞大。

    当张蜀生最后带着两位妻子和义女来到大礼堂时,众人都起身敬礼立正。

    “各位功臣,这些礼就千万不必了。”当看到伤残离退休老军人那几桌,甚至有断臂断腿的老军人在敬礼,勉强立正时,张蜀生只觉得眼眶发酸,急忙过去,亲自放下他们的手。

    这些人,除了少部分,他大多数第一见。毕竟,哪怕是西南时期的老兵,人数也是庞大,哪怕每年都有一些伤残离退休老兵受邀前往汉京,依然是杯水车薪。

    然而,这时,一名老兵,却忽然说道,“委员长,我们敬的不仅仅是您,我们是不敢忘那国之军魂啊。我们虽然身残年渐老,但雄心壮志没老,这世界大势还是看得到的。只盼着您,能让我们活着看到,兵出中华,剑指天下的那一天啊。

    委员长,我经常梦里都梦到,自己还在云南的大山里,跟着您打天下呢。只是当年命不好,被子弹咬了腿。

    我虽然觉得遗憾,但却不觉得亏,我以命报国,国以士待我,这可是古人梦寐以求的,却在我们这一辈人实现了。

    我王三木也不敢说自己身残志坚,但却有个好儿子,22岁,已经是班长了。我很欣慰,他老子没打完的仗,有儿子去打,而且他们有文化,一定比我们打得更好。委员长一声令下,我王家人,不会缺了这份儿。”

    瘸脚老兵缓缓地坐下,张蜀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举起手,向这些老兵老军人敬了一个最郑重的军礼。

    他们或许也预见到了战争的即将来临,他们或许无能为力不能上阵杀敌,但张蜀生知道,他们的军魂没灭,铁马金戈,依然入梦来。

    在全礼堂的肃立中,张蜀生独自一人走上了讲台,面对着下面的共和国脊梁们,他嘴角微动,忽然只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用力量,缓缓地说道:

    “老兵王三木说的那些话,却是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摸爬滚打中一往无前的岁月。这些年过去了,面对大家,我身为引路者,在这临门一脚时,却少了几分坦然。

    不过,今天,面对大家,面对你们这些曾经,或者正在为这个共和国付出全部的人们,我也给大家透一个底。

    战争,已经近在眼前。

    我们的敌人,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指挥着他们的千军万马,争抢这个世界每一块大陆。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拿走敌人的东西,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甚至拿到一切可以属于我们的东西。

    无论最终如何,无论我们最终加入何方,我认为,各位在职的,离退休的同志们,都将能够亲眼看到,这场即将来临的复兴之战。”

    随后,张蜀生破天荒地去每一桌敬了酒,与其说是敬酒,不如说是对在场的一半离退休伤残老兵和一半在职军政人员的抚慰与承诺。

    只有他知道,中国的参战底线在哪里,而这个底线,也即将被触及。

    “战争,一触即发……”

    …

    痛定思痛,看到读者的建议,这两天都写不出来,直接切入二战。小鱼会尽全力写好的。最近更新慢,还因为出差多,又刚岗位调动。本章基本是过度,但随后都会是中国二战的情节,尽一切可能写顺,一气呵成。

    …

    本章节特别赠送给一位我非常敬重的网络文学方面的朋友:三娘。

    这位三娘,或许大家不认识,但对于大多数***的作者来说,她都是值得敬重的,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如一日,支持作者创作,鼓励新人创作。真正是无私无欲。今晚,我问她,是什么让她坚持了几年,她回答:因为小鱼们在乎。

    故此,特别感谢她。4400字,废话不计费。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对苏宣战() 
194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美国全面加入二战后,最早发生逆转性变化的战场是东南亚战场。

    中国,汉京,元首办公中心。大本营总参谋长蒋百里正在与张蜀生讨论目前的复杂形势。

    年届六十的蒋百里,依然是共和***中的干将,宝刀丝毫未老,没有一般六旬老人的苍老,反而显得精神奕奕。一头黑发虽然在两鬓位置出现了几处别致的斑白,却让整个人看起来多了些英气。

    如今已是盛夏时节,张蜀生一边享受着冰镇乌梅汤,一边倾听这位总参谋长对二战形势的报告。

    张蜀生清楚,自从自己在‘军政老’团年饭上的表态后,中国已经犹如绷紧的弓一样,在半年的时间里,早已拉成了满月状,只差找准一个目标,把箭射出去了。

    “……委员长,目前东南亚的形势,短期可能会出现胶着,长远来看有大逆转的可能性。

    首先,美国人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方向,全面切断了***人的海上能源生命线,目前***人只能从印尼和远东的油井获得石油,但产量已经不能满足两线作战的需求,从而多次向我们秘密购买石油。

    驻印度的美军已经增加到21个师,加上英军的23个师,38个印度师,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准备在印度武装总数多达100个师的盟军部队。其中,剩余的部队缺额将由印度就地组建。

    目前盟军正在向泰缅边境地区集结,缅甸南部的日伪政府也已经被清除干净,于本月初成立了缅甸南方联邦政府,并第一时间对轴心国组织宣战。

    日军的主要战略是收缩防线,以退出缅甸为代价,准备集中兵力扼守泰国、越南南部与新加坡、印尼等其他东南亚地区。”

    蒋百里大致提了一下东南亚的战事情况,半年的时间里,***人从当初的攻势凌厉,到面对美国***力驰援英印后,又战略性的退守。

    张蜀生心里暗道,真是一群狡猾的鬼子,说道,“***人之所以退守泰国,放弃缅甸,倒不是怕了美国人。他们是想在东南亚真正地和美国人来一场丛林大战。

    ***人无法彻底控制缅甸,尤其是外部海域,就算扼守缅甸,也极其容易遭到同盟国从后方迂回登陆,将大批日军包围在缅甸的狭窄地带。”

    “是啊,委员长。泰国就不同。整个马六甲海峡,地势险要,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登陆作战,日军在泰国和越南南部,甚至是新加坡的陆基机场,大批中小型潜艇,甚至是水雷,都能轻易地锁死整个狭窄的海峡。与其将兵力放在缅甸,置于覆巢之下,不如收缩回泰国,构筑泰缅防线,与盟军好好打一场。”

    蒋百里清楚,日军的东南亚战场的总指挥官松井石根,确实是一个颇有才能,又识时务的优秀将领,“泰缅战场将会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美国人强大的装甲师,空军,舰队都无法发挥出比较大的作用。而反观***人,经营东南亚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却颇有建树。”

    ***人在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后,特别加强了机场建设,防空建设,着重发展了反舰艇能力。

    依托着泰国和印尼,他们彻底地***了马六甲海峡。

    “美国人如果要强势突破马六甲防线,将要遭受巨大到可能无法承受的损失,他们一定会选择从陆地战场战胜***人,而***人,同样会给美国人一个惊喜。”

    张蜀生不禁想到,前世,***人虽然在东南亚同样步步大胜,但哪里有如今的局面,能够安下心来将东南亚经营的固若金汤。可以预见,这场东南亚战事将是非常惨烈的。原本历史上,鬼子和美军在岛屿上捉迷藏都能打成那样,如今的日军,藏在东南亚的大山中,可是比原本历史上的穷途末路强了太多。

    “所以,同盟国希望我们能够从北方进攻日军,快速解决东南亚战事。不过,他们给出的价码还是很高的,承认我们在东南亚地区的霸主地位,战后东南亚地区划到中国势力范围,他们也真是太舍得了。”蒋百里感慨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未来的马六甲海峡,将是亚洲各国的两大海上生命线之一。

    “说说你对远东战场的看法吧。”张蜀生话头一转,将话题转到了目前深受各国关注的远东战场上。

    因为,美国人有可能在远东地区发起一场空前庞大的登陆战。

    “美国人只用了六个月时间,就使太平洋舰队基本恢复了元气,再加上从大西洋舰队特别抽调的分舰队,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已经超过了***。甚至,美国人可能使用英国人的舰队,组成庞大的联合舰队,用以保证他们在远东地区可能的登陆。

    美国人也在大肆扩军,甚至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被美国人说服,在开始扩军。战争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蒋百里的神情也异常严肃起来,“委员长,虽然目前还不确定,美国人最终会选择哪一个战场,作为改变战争走向的雷霆手段。但种种迹象显示,美军为了开辟新战场,快速占据战争主动,一场大规模的登陆已经是势在必行。”

    “是啊,美国人远隔重洋,一旦拥有了庞大的舰队,那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利用强大的海上登陆能力,开辟新战场,从敌人难以防备的方向发起登陆战。”

    张蜀生自然是想到了原本历史上,美国人发起的那一系列登陆战,尤其是欧洲方向的诺曼底登陆战,可谓规模空前,这一次,欧洲方向俨如铁桶,那么,美国人剩下的选择,苏德战场,或者远东战场,倒是最可能的。“你认为,美国人会优先发动哪个方向的登陆战?”

    蒋百里沉思片刻,说道,“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是美军的决策者,那么我一定会先行发动远东战场的登陆战。”

    “呃?说说你的看法。”张蜀生心道,和自己想的倒是刚好吻合。

    “首先,欧洲战场,目前是坚冰难破,美国人能够协助英国人守住本岛,就已经很艰难了。目前欧洲除了零星的游击队伍,没有一个国家还敢于与德国人作对,甚至是绝大多数都加入了轴心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可能性,非常小。

    东南亚战场,如果***人执迷不悟,要在缅甸境内死战不退,那么,缅甸南方沿海地区倒是有多个适合登陆的地方,但是,***人收缩防线后,固若金汤的泛马六甲地区,是完全没有希望开辟出第二战场的,只能陆地进攻。

    至于非洲战场,地广人稀,战略迫切性不够高,美国人也没有那个精力去和轴心国在非洲捉迷藏。

    所以,靠近美国本土的远东地区,将是最好的开辟第二战场的地方。”

    蒋百里微微一顿,继续道,“而且,美国人从南方围堵***人的东南亚攻势,如果再从远东这个北方对***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