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赤色的扩散,我们用什么抵挡!!”

    “苏联人正在进攻我们,好男儿当兵去!!”

    “边境在燃烧,同志们,行动起来吧!”

    ……

    苏俄悍然侵犯边境的消息传回口内后,迅速成为国内众多报纸报刊的头版头条,整整一个头版都是关于中苏战事的报道。

    共和国成立六年来,尚未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人民军养精蓄锐六年之久,终于迎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人民有忐忑,有热血,有紧张,有愤慨,但相同的是,从上到下,都要求政府对苏俄人强硬。

    “我们绝不能像波兰一样,成为霸权主义的牺牲品!中国不是波兰,苏联人不是德国!!”

    这样的口号,在报纸上一经喊出后,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强权论、危机论在国内飞快地蔓延。

    人们发现,世界大战原来从未远离过共和国,反而近在咫尺。

    因为,共和国一侧一直横亘着一只时刻舔舐自己血掌的北极熊,这只红色北极熊象征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共和国意识到,当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后,外部威胁却从未远去过,一切,在巨大的外部威胁面前,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建国后,人民从未像今天一样,意识到一个强权政府,一支强大军队的重要性。

    “保家卫国,富国强兵。”

    这样的口号,或许在过去的六年间一直是口号,但在现在,随着苏俄的紧逼,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去做的。

    虽然这六年间,从未有人怀疑过复兴党的执政,也从未有人改变过对最高委员长的崇拜,更没有人反对过富国强兵的战略发展方针,但只有今天,大家才意识到,复兴党和委员长,又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共和国缔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报纸头条上,是一张醒目的战地照片,一名苏俄士兵在俘虏队伍中,站在山岗上回过头眺望苏联境内,目光中透着迷茫和依恋。而在他身前身后,是成百上千名举着手,向人民军投降,在人民军枪口下瑟瑟发抖的苏军俘虏。

    “苏联人不可怕,我们将用铁血反击告诉他们,侵略者将以血偿血,我们要把几百年的账一起算!!”

    愤怒的国人,当看到照片上,数以千计的苏俄士兵举着手被俘虏,然后被塞猪猡一样塞进卡车,运往后方的临时战俘营时,都欢欣鼓舞了。

    “复兴党绝不做清政府,绝不向苏俄人让步,面对任何敌人,人民军都将予以坚决地消灭。中国不是他们的钱庄农庄,没钱了,想要土地了,就来逛一圈。”

    这是国防部部长蔡锷上将在接受中华日报、复兴日报和汉京日报三家报纸联合采访时,做的一个强硬表态。

    “苏联人,滚回去!我们不需要布尔…什…维克。”

    在得到政府允许后,各地大学生率先爆发游行,尤其是汉京市的人民群众,一度将苏联大使管团团包围,臭鸡蛋和鹅卵石扔了苏联人的大使馆遍地都是。人们喊着愤怒地口号,在人民警察的良好保护下,有序地对着苏联大使馆发泄情绪。

    事后,苏联大使馆向在游行示威时保护不力的中国警察部队抗议,据说大使先生在尝试进行澄清和反驳时,都被臭鸡蛋砸得满脸都是,一颗两个鸡蛋大的鹅卵石,擦着大使的头飞过,差点把年岁已高的大使吓得当场跌倒在地。

    随后,几家地方报纸更是爆出猛料,据说消息来源自某军方参谋要员,此人以匿名的方式向几家报社透露,中国不仅仅要反击苏俄,还要对两国间的旧账进行清算。

    一时间,爱国热情和民族危机感,空前高涨。由于对应得当,反击迅速,人民军、复兴党和张蜀生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而将这一切推向*的则是,国防部正式对外宣布,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之恨,共和国将进行第三次非战争军事动员,最少将新编五十个师左右的人民军,从而保证共和国在未来的几年中,不至于受到某些邪恶国家的侵略。

    “刘参谋长,苏联人卑鄙地进攻了中国领土,实在让人感到愤慨。”

    汉京,某秘密会馆,几名日本使者正在与中方参谋部人员接洽,商谈一些要事。

    旁边的三名中方参谋人员,两名看似是随从,一名则是参谋主官。

    这名参谋主官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却是提起了另外一件事,不动声色地说道,“最近贵军在朝鲜动作频频,不会是想乘火打劫,和苏联人来个东西呼应吧。”

    “刘参谋长这是哪里话,苏联人动作频频,在远东,无论中俄还是日俄,都是老对手了,我们只是驻兵少许,以防不测。”

    那名日本人的普通话说得极好,一看就是长居中国,专门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日方人员,连中国的成语和俗话都说的溜熟。

    那名刘参谋长正是负责中日间非正式沟通的总参谋部参谋主官之一。

    “目前大战形势未明,你们的要求,我们暂时不能做出答复。至于你们在朝鲜的军事动作,我们一直都在亲密地关注着,希望贵国审时度势,不要错判了形势。至于苏联人,就不劳你们费心了。告辞!”

    刘参谋面色不善地离开了这个特情部下属的中日联络点,日本人真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几年前,你们这些狗…日的比苏联人可灭绝人性多了,如果不是战略需要,现在就不是打苏联,而是打你们的事情了。

    作为高级参谋部人员,刘参谋是深知这里面的门道的,中苏日三国,迟早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发生。

    只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中国受到的损失要最小,获得的好处要最大。

    如今的日本人虽然同样令人讨厌,但他们还不敢公然反抗,反而在兢兢业业地进攻东南亚,朝鲜的驻军更是可有可无的两三个师。

    当然,他们想通过中苏战时的特殊时期,从中国捞到先进武器,作为日后‘对苏作战之利器’,却是自作多情了。

    卖点破铜烂铁给你还行,先进武器,那是妄想,卖给收破烂的拿去回炉,卖给非洲土着,都不会给你们日本鬼子。

    相比苏联人,国人对你们小日本,同样恨得紧呢。

    最高作战部,粟裕任部长正在对张蜀生介绍刚刚拿出来的初步的‘对苏震慑方案’。蒋百里此时还和一众参谋部参谋在一旁大地图前激烈地讨论着这个作战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初步方案不代表最后的作战计划,但却按照张蜀生最先提出的震慑意图,拟出了大概的作战方针。

    “委员长,目前呼代里河一线我军与苏军都在等待援军中对峙着,有进入阵地战的趋势,敌我两方空军也爆发了多次激烈的空战,整体我们占优,但苏联人也能够屡屡依靠数量脱逃。我们虽然击落了苏军几十架飞机,但相比起他们在恰克图一线的前线飞机,还是杯水车薪。”

    粟裕任指着呼代里一带的蒙古地图,指挥棒点着包括库伦机场在内的几个蒙古机场,大致介绍起来,“按照计划,我们将集中大约500架各式飞机,其中各式轰炸机280架,在200多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于黎明时分对苏联机场发起突袭,对苏联之恰克图机场在内的四个前线机场实施全面轰炸。

    由于库伦机场将作为前进机场,四条跑道除了承担本基地的起降任务外,还要承担其他几个机场的飞机转场任务。为此,我们预计以两天的时间,紧急修筑两条野战跑道,作为备降跑道。

    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跨境轰炸,在蒙古地区天气条件远比南方恶劣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更多。幸好库伦基地储存有大批的航空油料和配件,我们只需要将地勤人员,机修师等空运到库伦空军基地,就能保证计划的执行了。

    至于这个计划的附属计划部分,则是针对苏联人而布下的一个整体的威慑欺骗战术,这些附属计划将主要由东北军区和新疆兵团来完成,等下我详细给委员长说说。”

    “嗯!”张蜀生点点头,看着几个机场的位置,当时中苏关系还不是特别紧张,虽然整个蒙古驻有多达500多架的新式飞机,相比于苏联人西西伯利亚军区的落后飞机,几乎都要先进几年时间,但是,蚂蚁咬死大象的故事,张蜀生也懂的,所以,这次冒险轰炸,实际是赌,如果能一举端掉苏联人的四个前线机场,那么,哪怕苏联人从其他地方调来更多的飞机,中国也将有更多的时间,调集更多的空军,转场进入蒙古,和苏联人来一场大空战了。

    赌赢了全灭苏军前线机场,还要赌苏联人接下来的反应。

    对于苏联人的战略手段,张蜀生还是明白的,虽然大清洗消耗了许多有才华的苏军指挥官,但不可否认,苏军内部还是有许多将才的,比如原本历史上,1939年在诺门坎地区爆发的日苏大战,苏军的指挥官朱可夫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那么,如果苏联人具备轰炸中国纵深的条件的话,他们也极有可能冒险,但关键在于,苏军的飞机航程虽然能达到中国的几个二线机场,但作战完后却完全无法飞回去。

    而中国的飞机,则能借助重兵驻守的库伦空军基地,前出苏联恰克图地区,通过这个库伦机场作为跳板,轰炸苏军前线机场。

    苏联人不具备突袭的条件,中国具备突袭的条件,不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你认为计划有没有什么问题?”张蜀生笑着问道,心中却是暗道,计划哪有完美的,但凡战争计划,十有七八要靠冒险,只是,凭借精心的计划和突然的袭击,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我认为单纯从这个计划本身来看,可行性高达95分。问题的关键在于,大轰炸后,苏联人将会作出什么反应。我认为,这才是计划的风险所在。”粟裕任移动指挥棒,指着库伦空军基地前方不远处的一个模型,那是一个早期预警雷达基站,在共和国的军事编制中,都是处于绝对机密的,对内称呼为通信基站,“委员长曾经说过,雷达的出现,往往是让敌人变成透明。目前苏联人在欧洲地区都仅仅布置了一两个理论性的雷达基地,根据前线机场的侦察机多次试探,对方并没有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布置这种先进的东西。那么,他们便失去了让我们的突袭机群变成透明的先决条件。

    没有雷达,我们就能保证对他们成功实施空中突袭。”

    张蜀生点点头,“不错,这个计划的风险在于,轰炸了苏联人后,斯大林会不会和我们全面宣战。”

    其实张蜀生非常清楚,这场因为各种阴差阳错,陡然剧烈起来的中苏边境战争,中苏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这种边境战争不同于全面侵略战争,双方或许会因为利益,因为国家的尊严而战争,但战争是可控的。

    把红军主力从欧洲调到西西伯利亚,全面进攻中国,不符合斯大林早已做好多时的战略安排。

    把人民军主力调集到中苏边境,和苏联人进行殊死搏斗,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这将是一场可大可小的边境战争,而无论如何,前期丢掉前线机场的苏军,行动上就被动许多,更不可能犹如即将爆发的苏德战争一样,举国之力与德军死战。

    张蜀生在做的,其实也是学德国人,哪怕是边境战争,既然要打,就先敲掉你的空军,夺取了局部的暂时制空权,就掌握了战场主动。

    谁保守了,谁就输在开始了。

    “让蒋总参谋长他们过来吧,我们再讨论一下这个计划,我倒认为它的可执行性非常强。”

    张蜀生笑道,心中已经差不多认可这个计划。

第二百四十八章 对苏大轰炸 下() 
蒙古,库伦。

    库伦郊区,蒙古警备区,军官及家属住宿区。

    这是一栋简单的小院子,已经有些老旧的院墙上堆积着隔夜的浅浅白雪。院内院外都生长着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在外蒙的冰天雪地中,这些白杨是最能适应四季恶劣天气的。

    院门上只有一个简单的院落门牌号,012号。

    “老徐,我说你能不能来帮帮忙,这一堆事情,我和刘妈都快忙不过来了。一会儿小崽子就回来了,可别赶不上晚饭。”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人,走进堂屋,冲着书房里问道。

    “妇道人家,就知道啰嗦。你们慢慢做,时间还早,这才五点钟,午饭还没消化完呢。”

    屋子里,一名两鬓有些白发的中年军人,正在埋头看着一份标注着绝密的文件,屋子里有那种排烟管通往屋外的火炉,但他身上依然披着一件军大衣。

    军大衣的肩章是闪闪发亮的金星。

    此人正是蒙古警备区司令员徐树铮少将。

    徐树铮其实不止一房正室,另外还有三个小老婆,都是当年在北方政府时娶的,在临死被救,投靠西南后,为了适应新社会的风气,主动把三个偏方夫人安置在了老家,自己则带着大夫人和儿女们远赴蒙古,出任蒙古警备区司令。

    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虽然只有儿子是徐大夫人的亲生骨肉,但自从多年前来到蒙古后,徐夫人对几个孩子都一视同仁。安分守己地伺候着徐树铮,和家里从军队雇佣的服务员刘妈一起照顾徐树铮的起居。

    大儿子徐振堂今年27了,却一直没有结婚,反而因为早年向往南天,参军入伍,成了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驻地就在库伦空军基地。因为其出色的飞行本领,虽然在库伦空军基地近千名正式、预备役飞行员中排不进前二十,但却稳居前五十,属于精英级飞行员。

    徐振堂最怕的事情就是回家,一回家,老母亲就成天在耳边催着他结婚,要知道27岁的年纪,就算在现在的新社会,也是大龄青年。而以他的条件,无论是长相、谈吐、学识还是家教,都足以匹配任何一个名门小姐。

    然而,受徐树铮影响,徐振堂一心想在军队有所建树,从一名最普通的飞行员,一直到精英飞行员,最后在参军五年后,成为了一名少校军衔的战斗机中队长。虎父无犬子,徐振堂丝毫没有依靠老父亲的关系,在清廉和奉公到了苛刻地步的共和国,别说父亲是一名少将,就是共和国上将,都要避嫌。

    不时,徐夫人敲了敲门,老爷子的书房,连她进去都要敲门才行。

    徐树铮收起了手头刚刚看完的秘密文件,放进带密码锁的公文包里,这才穿好军大衣,让她进来。

    “老头子,儿子的驻地就在咱们库伦,可这都半年没回来过了,你这当爹的,也不知道关心一下。家事国事,家事你都管不了,怎么管那些军国大事。”徐夫人有些嗔怪自家老头子,自从当年脱离北洋政府后,徐树铮如同脱胎换骨,整个人让她都感到畏惧。“你看,晚上要不要去请朱政委他们过来聚一聚?过了年,朱家的闺女,又要准备开学了,大好的姑娘,非要念什么研究生,还是口内那么远的地方,这面也难见到了。”

    “男儿何患无妻。”徐树铮笑着摆摆手,否定了自己夫人的想法,“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就我们一家人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这老头子,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我怎么不知道。算了算了,听你的就是了。”徐夫人闷闷不乐地说道,又转身去厨房了。

    徐夫人出去后,徐树铮拉开了窗户,望着北方白茫茫的天空,喃喃自语道,“我何尝不想抱孙子,朱政委家那丫头,人很不错。哎,家事国事,何大何小。苏联人近在眼前,男儿正是该奋勇杀敌啊。”

    五点三十分,院子外响起了一阵自行车铃铛声,徐振堂回来了。

    “小徐回来了呀!”院子的门卫室中,徐树铮的警卫员欧少江看到徐振堂回来,连忙给他开了门。

    “欧哥好。爸,妈,我回来了。”

    徐振堂向父亲的警卫员笑着示意后,推着车进了院子。

    他一回来,这个小院子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尤其是徐妈妈,一直追着儿子问这问那,偶尔刘妈也加入进来,三个还在上初、高中的妹妹也加入进来,围着这个大哥哥转,一家人其乐融融。

    三个丫头,对当少将的老爹反而很怕,对这个天天开着飞机在天上飞的老哥,反而崇拜的一塌糊涂。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同学,自己老哥是飞行员,但却不敢放肆地宣扬自己老父亲是人民军少将。

    更是和西南早年的反英、反法、抗日的功臣们一样,当今活着的民族英雄之一。

    “振堂啊,你说你也真是的,怎么半年不回家呢?军队又不是没有休假。你爸是死脑筋,我,我,唉……”徐妈一说就要哭,从当年北洋时期的贵妇人,当如今的少将夫人,转变有些大,但活得却舒服多了。

    说了一会儿话,徐振堂开口道,“妈,基地有新的任务,为了超额完成新任务,抓住一切时间训练,这半年的假,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