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按这个方案,立即执行吧。”

    “呜呜呜……”

    随着凡朝平的一声令下,库伦空军基地响起了剧烈的作战警报声,早已在宿舍中待命的飞行员顿时激动起来,但不时却又得到了新的命令,只有二十名最精锐,平时综合考评分数最高的飞行员才得到了出击命令。

    机场跑道上,一号跑道和二号跑道,原本一直有数辆扫雪车在清除积雪,这种多功能扫雪车正是北方空军基地的标配之一,不间断地清除,有利于防止跑道严重结冰。

    随之作战警报的响起,十几辆扫雪车在前,整整两个连的驻军部队跑步冲向跑道,顶着已经在变小的风雪,每个人都拿着铁铲和扫帚。

    而机场一侧坚固的机库群,最新编号的13号和14号、15号机库的大门也在缓缓打开,飞机牵引车顿时驶上前,将飞机拉出来,而更多的则是机修师和机场士兵上前,推着飞机出了机库。

    整个机场,进入了紧张的战前出动程序中,二十米穿戴整齐的飞行员也列队站在那里,雪正在变小,但等待他们的依然将是雪地起飞,赶往呼代里一线,支援那里的战斗。而在这种较为恶劣的天气下,他们的对手,还抱着手在机场宿舍中看雪呢。

    库伦北上八十多公里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茫茫草原上,一条长龙般的车队正在飞快地前进。

    “哐当!”

    坦克的车顶被一下从里面推开,最先露出来的是一顶有将军帽徽的军帽,随后是一颗金星的少将肩章,一名装甲兵少将从坦克里探出身体来。

    他探头望了望正在变好的天气,虽然还有一些飘雪,但却不影响这个机械化步兵师第11师前进了。

    此人正是奉命率部进入色楞格市的机械化步兵师第11师师长饶国华少将,他率领的这个机械化步兵师,在猛虎一型坦克转入训练、民兵部队后,拥有着51辆猛虎2型坦克,另外的配置基本都是卡车和军用挂斗摩托车,以及少量的装甲侦察车。虽然暂时没有配置三个装甲军正在逐渐配置的自行防空高射炮,但却同样采用卡车装、拉高射炮的办法,具备了一定的防空作战能力。

    饶国华钻回坦克,关上车顶,对旁边的通信兵说道,“向徐司令报告我军目前的位置,预计一个小时后抵达色楞格市,我军将视情况投入足够之装甲兵力,反击苏军,让兄弟部队再坚持一下。”

    对于徐树铮,饶国华虽然是西南土生土长,又在早年的西南军中成长起来的将领,但对这位曾经收服过外蒙古的老将还是比较崇拜的。两人虽然都是将军衔,但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徐树铮是开国大授衔的那一批少将,而饶国华以及库伦的那位空军司令都是后来授衔的。或许大战一开打,徐树铮就能被升为中将,而他们,则还需要积累很多军功才能证明自己。

    军人好战,除了责任和使命感,还有那份属于军人的天然荣誉感,既能保家卫国,跨马杀敌,又能高升军将,光宗耀祖,倒是两全其美了。

    身为蒙古境内最精锐、最针对性装备的机械化步兵师,饶国华对自己的使命非常清楚,也知道军部把自己放在这里,就是一个理由:对抗苏联红军。

    战争在边境打响,而不会涂炭国土,那样的战争是军人最向往的,有本事,拉出来打一仗,谁高谁下自然见分晓。在饶国华看来,这是证明自己,证明第11师的价值,争取将来把这个半坦克师换装成真正的装甲师。

    呼代里河哨所,中午12点。

    “政委同志,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我军暂时无法突破中国人的阵地。”

    苏联方向的小山坡后面,那名最先带队追杀两名红军叛徒的连指导员正在向刚刚随队赶来的团部政委报告。

    这个团隶属于西西伯利亚军区第三集团军下属第241师,是第三团的番号。

    为了贯彻斯大林同志的意志,为了执行苏联高层的蒙古方面计划,团政委米勒列夫同志抛下因为大批卡车发动机出现故障,而被拖在半路的团主力,自己率领一个营乘坐其余的卡车,火速赶往呼代里河一线。

    其实,米勒列夫原本不是来支援的,而是来抢功的,因为当他听说呼代里河苏联一侧,行动部队和中国交火后,一个刚好在附近的营受命支援上去后,就急不可耐地带着部队赶来。

    一个营外加一个排的苏联红军,怕是几分钟就能冲进中国的领土了,自己如果再慢了,和那个该死的来自白俄罗斯的团长一样的话,这功劳就没有自己的份了。

    然而,当他来到呼代里河一线,看到的情况却让他愤怒地差点拔出枪枪毙了那位基层指导员。当然,在他看到了自己带来的一个营后,又改变了这个想法,甚至对这位越权指挥的连指导员,抱以感激。

    多么好的立功机会,伟大的米勒列夫同志将率领两个营和一个排,攻破顽强反抗的中国人的防线,进抵中国领土,直逼库伦一线,为大部队的开路,抢下头功。

    在这一刻,他甚至觉得,那位敢于拿枪指着红军营长的头,抢来了指挥权的基层指导员,虽然是笨蛋加蠢货,但绝对是一个善于表现的人,只是运气不佳。而自己,则拥有了实力和运气,以及基本的指挥素养。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对面的中国人只有大约两个排的部队。

    “突破他们!!别列夫同志,我要求你立即从正面展开猛攻,而我将带领部队绕过正面,从背后包抄他们。别列夫同志,请立即执行命令。”

    米勒列夫同志转过身,对一旁耷拉着头,闷着脑袋吸烟的那位被一名基层指导员剥夺了指挥权的营长下令道。这位没有带上自己营指导员的营长同志,刚才被一名小小的连指导员狠狠地夺了气势。

    “是的,遵从您的命令,米勒列夫同志。”

    虽然对于让自己的部队去当炮灰有些忿恨,但别列夫斯基没有反对,无论是军衔还是政治身份,他都远不能和面前这位团政委相比,他随时可以下令枪毙自己,哪怕,最残酷的反革命镇压已经快过去了,军官依旧不能反抗政委。

    别列夫没有理那位受到了上级打压而缩到一边的连指导员,而是走到山垛子后面,拿起望远镜,重新审视起对面中国人的防御来。

    而在他脚边,是一名刚刚被中国人的子弹撕去了一条胳膊的红军士兵,十七八岁的样子,还很年轻,在那里痛苦的哀号着等待救治。

    “中校,中国人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训练很有素,比起我们的士兵,作战素质要高很多。”

    一旁的一名连长,见营长终于摆脱了那名叫嚣着‘优先指导权’的政委,走过来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整个战场,虽然没有胶着在一起,但依然充斥着步枪的对射和机枪的嘶鸣声,偶尔还有一两发炮弹飞向彼此,那是双方的迫击炮在开火。

    而断断续续的还有一两声和迫击炮不同的炮击声,则是中*队的步兵炮在远远地开火,精度很高,光凭两门炮,就能压制住很大的一片开阔地,再配上中*队放平使用的高射机枪,封锁了整个几百米宽的河岸,使得红军无法大规模地冲过河来。

    一个营的红军,居然被中国人一个连不到的部队挡在了河对面,两军花了30分钟的时间对射,结果缺乏火炮的红军,伤亡远比躲在工事和民房后面的中国人大。而大多数的伤亡,都是由于士兵们对中国人的那种新式机枪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苏联的机枪一开火,那冲天的白色水雾,立即就能引来对方的机枪压制。

    “而且他们的火力很强大。”

    别列夫作为基辅步兵学校毕业的优秀军官,参加过多次镇压反革命的行动,军事素质比起那位连政委高了许多。

    他回头看了看红军的装备,由于这是一支新扩编的军队,大部分人来自集体农庄,少部分是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是老兵。快速扩编的苏联红军,付出的代价就是兵员素质急剧下降,当然,还有那些偶尔闯入别列夫眼帘的,两个甚至三个红军,蹲在一个射击位后面,一人负责装子弹夹,一人负责观望。

    “真是苏联的耻辱。”

    在心里默默地问候了一句,别列夫丝毫不敢透露半点对这一切的不满。自己这个营虽然装备比其他一些新编部队好,但依然是层出不穷,除了莫辛纳甘步枪外,甚至还有十月革命时的老型号。机枪则是轮式推进的老马克沁,威力还算不错,但从刚才的战斗来看,射击精度和隐蔽性,操作性都不如对面中国人的机枪。

    雪天不用考虑机枪冷却水的问题了,抓一把雪就能敷上去,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几百米外都能看得到的高高冲起来的水雾,敌人都不用望远镜,瞄准水雾下面打就行了。

    至于迫击炮,整个营倒是有一些,但卡车不足,为了多装士兵,大多数都还放在营部,等待后勤部队用马车拉上来。

    至于中国人使用的步兵炮,更是没有了,大炮?这种天气,大炮还在恰克图和工事群里待着呢。

    “要是空军能够出动就好了,我们在前线布置有大批的飞机,足够压制中国人了。”那名连长感慨道,平时总能看到那些耀武扬威的飞机从天上飞过,耻笑下面趴在雪地里训练的步兵,而这一次,它们也无法出动了。

    “是啊,或许等下午的时候,它们能够出动吧。前提是他们能够找到足够的人,把跑道上的雪扫干净,但那时候,我们也许突破中国人的阵地了。”别列夫不太清楚自己的想法,居然是有些幸灾乐祸,那些该死的家伙,平时都把步兵抽去清理机场,这一次,自己这个营上前线了,他们应该去找农庄里的农民来扫雪了吧,那些娇弱的空军老爷们。

    “呜……”

    “小心!!”

    一阵奇怪的声音朝这个方面传来,那名在小山头后面看了半天的连长,非常快速地一把将营长同志扑倒在地,随即而来的是一阵不算太剧烈的爆炸。

    “轰!”

    普通的一次爆炸,却刚好在步兵人群中炸开,拥挤的,只知道射击的新兵们,顿时被这发迫击炮炮弹扫倒了一片,连长的肩膀被一块弹片刮开,鲜血流到了下面别列夫的脸上。

    “进攻,我要你们进攻!别列夫同志,立即进攻,当侧翼枪声响起后,如果你不进攻,战争结束后,我将亲自枪毙你。”

    团政委米勒列夫亲自带队去迂回前,扔了下这一通狠话。

    米列夫检查了一下那名连长的伤势,少有地招手叫来两名士兵把他抬下去包扎,自己拍了拍身上的雪渣,转身大吼道,“进攻,一连准备进攻。”

    他清楚,无论如何,自己将展开进攻了,哪怕中国人用密集射速的武器封锁了河道,自己也必须冲过去,否则,万一河面的冰被完全毁掉,冰冷的河水拦路,自己除了学米勒列夫同志一样带队迂回外,就是等待被枪毙。

    “副连长,苏联人发起冲锋了。”

    呼代里河哨所边防班长王林一直带队坚持在岗哨里,即便在两个排的支援部队抵达后,他也没有离开,这时候,兵力不足,谁也不能后退。

    “也应该进攻了,苏联红军的实力,怎么比评估中还差,这是不正常的。”副连长蒋大山点点头,甚至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大约一个连的苏联红军,正在从躲避的小山和雪坑里爬出来,准备进攻,而后面负责支援的苏联红军,枪声也更急了。

    砰砰的枪声,一直没有停,嗵嗵嗵的迫击炮声,双方机枪的嘶鸣声,也交织在一起,虽然不够密集,但绝对是激烈的。

    “高机班注意,给我狠狠地收拾他们,步兵炮班和迫击炮炮,协同炮击。”开阔带,在携带了足够多重型武器的边防军面前,苏联红军冲过来的希望太小了,而且,还有最后一招,那就是炸掉冰面,那样苏联人虽然可以换个地方冲过来,但却能多拖延他们一段时间了。

    “副连放心吧,看我们收拾他,哈哈!”

    几个老油子兵整了整因为打得太欢,而搞偏了的军帽,够下身子,趴在一段矮墙后面,开始拾掇起高射机枪来,准备扫射。

    两百米左右的距离,放平的高射机枪在敌人缺乏重火力压制的情况下,将犹如收麦子一样,消灭掉万恶的布尔什维克苏联红军。

    副连长蒋大山笑了笑,这些老兵油子,自己这个副连长总被他们喊成副连,都是吃了‘妇联’的亏,他还有怒不好言,大手一挥,笑骂道,“你们这些老兵痞子,天天叫嚷着要打苏联人,这下好了,人家排着队冲过来让你们杀,看看,那一个个老毛子,和当年的沙俄人不是一个长相?以前的清军,只有拿刀和人家打,现在你们可是全副武装,谁少打了,谁手软了,老子回去让你们全部进‘副连’去。”

    “放心吧,副连长,打的他们去见列宁同志!”

    “哈哈哈……”

    士兵们闹归闹,手上动作可一点也不慢,几名负责高射机枪的士兵,伺候子弹带的伺候子弹,调射的负责调整射速,还有准备机枪管,随时准备更换机枪管的士兵。

    “啊……!”

    随着高射机枪手的一震狂吼,双手死死地摁住高射机枪后部的发射扳机,狂泻的子弹如同弹幕一样,气势瞬间盖过步枪和普通撕裂者式机枪的射击,疯狂地向对面开阔带扫射过去。

    “噗……”

    连眨眼的功夫都不用,原本嗷嗷叫,喊着“乌拉乌拉”在冲锋的苏联红军,犹如突然被大力撞上了身,前冲的身体,立即变成倒飞,而且还是一部分身体倒飞。

    因为,高射机枪的大威力子弹,直接将他们撕裂,喊着洞穿,一眨眼的功夫,肆虐的高机子弹就打死打残几十个苏联红军,没有一个是普通的受伤,除非是狗屎运只被擦了下皮的。

    然而,那些训练严重不足的苏联红军,似乎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惨剧一样,依然在疯狂地冲锋。

    在他们的内心中,死亡虽然是可怕的,但斯大林同志的追随者,政委们却教育他们,要为了布尔什维克,消灭这些懦弱的中国人。中国人不可怕,他们和一百年前一样懦弱。

    “开炮!”

    炮兵的负责人是连里的炮兵排长段志山,手朝下一挥,靠后两百米布置的两门步兵炮,六门迫击炮便一起向对面河岸边的空地上倾斜而去。

    轰轰轰……

    一阵比之前密集得多的爆炸声,从对面河岸传来,也只有迫击炮和步兵炮能够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开火,这也是人民军大量装备步兵炮的原因之一。

    随着密集的爆炸而再次激烈开火的,是人民军的半自动步枪,如今人民军虽然有大半部队还配置着华夏式枪栓式单发步枪,但一些精锐部队和重点边防军队都已经配发了半自动步枪。

    为了节约后勤和战争成本而过于强调单发命中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提高射速,强调单位部队的火力强度,是人民军的陆军建军宗旨之一。

    “苏联人的第一波冲锋,算是被打退了。”

    蒋大山松了一口气,河面犹如一道屏障,但又是大家的指望,包括蒋大山在内,既不希望苏联人冲过来,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又不希望破坏冰面,留下苏联人,多杀伤一些他们,多打一会儿,是许多人的想法,只有事不可为的时候,才会集中炸毁河面。

    “副连长,连部电话。”通信兵喊道。

    “喂,我是蒋大山……是,明白!”

    蒋大山放下电话,对旁边的一名排长说道,“大家再加把劲,支援的大部队还有二十分钟就上来了。”

    如果说,仅仅两个排外加一个班的部队在手中,和苏联人打,蒋大山还有些忐忑的话,那么,马上即将赶来的一个边防团,就将这场中苏边境战斗推向新的高…潮。

    按照预计,对面的苏军不少于一个营,那么,即便他们的援军也同时抵达,双方爆发团级规模的边境线战斗话,将更加激烈。

    然而,仅仅是十二分钟以后,蒋大山在打退了苏联红军的三次进攻,消灭了最少200多名苏联红军后,一个不好的消息终于传来。

    “副连长,左翼发现了大批的苏联红军,人数至少两个连!!”

    侦察兵飞快地跑进民居改造的临时指挥室,向蒋大山报告道。

    “靠,我就知道苏联人没有那么愚蠢,认为靠一个营的软脚虾部队能够冲过河面。”蒋大山很清楚,两个排能够守住边境线,依靠的除了前面守军的顽强抵抗外,主要是占据了地利,还有就是苏联红军表现得素质很低。

    而如今,苏联人居然有近一个营出现在左翼,按照时间来计算,和刚才苏联人忽然发动冲锋有很大的关系。

    正面吸引注意力,左翼突破,苏联人也会玩这手,至少看来他们的指挥官不是西伯利亚农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