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科技强国-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学校居然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虽然西南非常重视建设学校图书馆,但这个图书馆的藏书规模明显超过了小学的等级,至少达到了初中的规模。

    “姜老师傅,您怎么来了。”

    这时候,远处一个中年人看到了姜师傅和张蜀生,高兴地过来打招呼。

    “走,姜师傅,去我的办公室坐坐,喝喝茶。这位是?”

    “这是城里来采写新闻的记者。”

    “啊?原来是城里的大记者,快,进屋里坐,今天你可算来对了,要好好采访一下姜师傅。”

    原来这位是红豆小学的校长唐成和,在唐校长的介绍下,张蜀生算是对这位姜师傅有了完整的了解。

    这位姜师傅确实是一位中法战争的老兵。

    当年,这位老兵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升迁为清军营长的机会,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职务了,就算最后告老还乡都会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村里的人并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只是知道这位老兵回到了家乡后就用一点积蓄盖起了房子,随后一直在家种田。他会一手很好的雕刻刀功,总是教乡亲们一些雕刻的手艺,村里不少人都是他的徒弟,这也算是昆明解放前,当地一样很重要的谋生手段。

    在昆明解放后,村里修建学校的时候,姜师傅第一个带头捐出了所有的钱。随后,因为村里许多人进城谋生,顾不上种田,他就帮他们种,因为不用交农税,他种地需要交的不过是一点种子肥料钱(用收成来交付,称为农肥税。)

    就这样,姜师傅种了六七户人家的田,遇到农忙的时候,整个人连回家吃饭都顾不上,带着简单的饭兜,就在田边地头解决。

    然而就算是这样,姜师傅也没有富起来,因为他把每一年的收成就捐给了学校,变成了一册册的图书,不断地充实进图书馆,就使得这个学校的藏书超过标准了。

    中午,在校长的陪同下,张蜀生随便去食堂转了转,孩子们的午餐标准和昆明城的孩子们一样,都是两菜一汤,一个鱼香肉丝一个清炒莴笋,还有一个西红柿蛋汤。看到孩子们吃的很开心,张蜀生终于笑了。

    他努力了多年,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吃饱吗,不管他们是身在城市,还是地处偏僻的乡村,他们不应该从小就被差异化对待,所以,张蜀生从一开始就坚决否定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在教学配置、资源安排,师资待遇方面都有非常到位的规定。比如这个小学,相比起昆明城里学生人数很多的学校,只是简单了一些,但设施都是一样的标准,

    从小学出来后,姜老师傅邀请张蜀生去家里吃午饭,后者欣然答应了。

    姜师傅的家很简单,居然是草房,不过修的很不错,房顶的草也很新,看得出来主人每年都在修葺。

    屋中是一些简单的摆设,倒是有不少竹编和雕刻的半成品,也有放的整齐的手工成品品,看来都是姜师傅平时积攒的。不过生活方面的用品却简单到让张蜀生感到心酸,这样一位抗法老兵,却在老家过着如此节俭的生活,但他却不忘教育,不惜以七十高龄通过雕刻和种田赚钱来赞助学校。

    幸好吃的倒是不差,粮食年年丰收,姜师傅家也有米吃。

    张蜀生帮着老人好好做了一顿午饭,老人从自家地里摘了一些菜,又割了点腊肉来炒,算是一顿很丰盛的午餐了。姜师傅虽然年龄很大,但这生活的基本功却很不错,炒菜的功夫也很到位。

    “嗯,这凉拌侧耳根真好吃,和我干爹家的手艺有的一拼。辣椒炒腊肉也不错。”

    一边吃饭,张蜀生一边赞叹,两人小喝了一点酒,借着酒力,姜师傅开始讲起当年的故事,一个尘封的故事开始在张蜀生面前展现出来。

    “想当年,我15岁就被拉去绿营当了一名朴刀兵,正好赶上了打法国鬼子……”

    从姜师傅的回忆中,张蜀生得知姜师傅原名姜中卫,原来他15岁就加入了清军,赶上了中法战争。这名祖传雕刻匠人对刀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手野路子刀法不知道打败了多少绿营好手,在绿营中成长的很快。

    尤其是在镇南关战斗中,他一个人就砍死了十几个法国鬼子,身上中了五枪,幸好三枪打在腿上,两枪打在屁股上,都没有落在上半身。

    而真正最辉煌的战绩是,这位姜师傅在战场上连连升迁,最后居然当上了清军的绿营排长。

    “……那时候老将军真是不怕死,发须都白了,还带着我们和爬上山来的法国鬼子拼刺刀。可惜,兄弟们死伤太惨重了,一个排的绿营兵,最后就我和另外一个老家伙活了下来。因为我在混乱中一把朴刀救了老将军一名,他想把我留下来,提升为营长。

    可是,当战败的消息传来后,所有人都哭了,老将军哭了,我也当场哭的昏了过去。哎,那时候年少气盛,什么都不懂,醒来后就想离开行伍,老将军留也留不住我,给了我一笔路费,就放我走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姜中卫老爷子已经泪流满面,谁说英雄迟暮,想到当年中中,老爷子依然是激动、愤慨。热血之余又惋惜无比。

    难怪他不愿提起曾经的往事,却是有这样深刻的原因。

    张蜀生万万没想到,这位白发满头的老兵,当年居然凭着一把朴刀救了冯子材一命,也是,当年镇南关上,65岁的冯子材也和法国人拼刀子,不是老将军带部队拼死血战,法军怕是早就打到广西腹地了。

    只是哀莫大于心死,老兵卸甲归田,都是因为伤心失望到了绝处。

    “年轻人,现在政府好啊,各种政策都很为百姓着想。老头子我失望了半辈子,总算在老死前能够看到点希望。这个民族,总需要有点人来做事,张总长做的事情,给这个濒临破灭的民族带来了希望啊。”

    姜中卫老爷子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高兴地说道,“给你看一样很珍贵的东西。”

    说着老爷子转过身,撩起了衣服,一件贴身的褂子,已经很多洞了,可他依然穿着。然而,张蜀生忽然看到了一行字,一行被刻在老人背上的字。

    “这是临走前,我执意恳求老将军在我背上刺下的字,这些年了,我也不知道上面刻了什么。我这把年纪了,今天遇到了你,就帮我看看,究竟刻的什么。”

    老人家心情很好,让张蜀生帮他看看背上究竟刻了什么。

    张蜀生盯着那行据老人家说是冯子材亲手刻的字,眼睛已经被泪水模糊了,只见老人的背上,刻着这样一行字。

    “精忠报国,大汉安康”

    张蜀生收拾了一下心情,缓缓念出了这样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他似乎看到了当年冯子材老将军亲手为姜中卫老人刺下。

    “精忠报国,大汉安康!!老将军,中卫愧对您啊!!!!”

    姜中卫听张蜀生念出这句话,浑身一震,几十年如一日,当日老将军为自己亲自刺青送别的场景似乎又浮上心头。当日的他,因为整个排的战友都战死了,心中噩梦连连,又惊闻战败的噩耗,实在愧对那些逝去的战友,夜夜难眠,只好选择离去。而冯老将军却难以像他那样,撒手离开,反而在这位得力手下的背上,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当初来开始,他其实是有愧老将军的,所以这几十年他都不敢看背上究竟刻下了什么。

    有一次养子看到了他背上的话,想要告诉他,却被他怒斥阻止了,从此以后,养子再也不敢和他提起他背上的那些字。

    “姜老先生,这不是你的错。”张蜀生见到姜中卫老爷子老泪纵横的样子,不禁感慨莫名,清王朝犯下的错误,却在一个小兵的身上折射出来。想当年,老如冯子材,微小如这样一个朴刀手,都以血战报国为己任,没想到最终却落得那般下场,让法国人不胜而胜,让中国人不败而败。

    “当年我要是留下来就好了,至少也可以侍奉老将军到老。”姜中卫老爷子摇头叹息道,他已经从刚才的悲恸中回复过来,当年种种往事,尽皆上了心头。

    “姜老师傅,听说你还有一个养子,不知道如今在哪里?”

    张蜀生怕继续这个话题,引起老人更大的悲恸,便有意转了个话题。

    “实不相瞒,我那养子也参军了。这小子自从知道我这老头子在镇南关上和法国人拼过刺刀后,就非得去报名参军。现在也在北方打鬼子呢。”

    “那为什么没听他们提起过?”张蜀生疑惑道,老人的养子应该也是西南军某部的,而且就在此次的北上部队中。

    “是的,这事我没和他们提过,乡上和村上的人我也交代过了,逢年过节不要来拜军属。说到底,唉……”姜中卫老先生摇摇头,似乎又想起了当年,“当兵我是支持的,打鬼子我更是支持。但我就是怕打出一个当年的中法战争来,那样,还不如隐姓埋名,就说出去读了几年书。”

    “原来你是怕中国的对外战争再像当年一般,不败而败。”

    “唉!……”

    张蜀生默然,原来老人家有这么一重考虑在里面,才故意隐瞒养子参军的事情,当年中法战争的结果太伤他的心,导致如今都还难以了解这段心事。可敬而又可怜的老人家。

    “你看,张同志,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孩子寄回来的信。”

    张蜀生点点头接过,打开认真地看起来。

    “父亲大人君鉴:

    安国抵达北平已有半月,如今正连日与日人作战。日人占我东北,杀我子民,毁我河山,实在是民族之大难。安国自幼得父亲大人教诲,弃笔从戎,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不孝子在部队,司职神射手,至今日已亲手射杀日军34名,位居全营神射手第一……父亲大人当年未尽之志,必将由不孝子代劳,保家卫国,杀敌安疆!!!”

    “张同志,你们是城里人,对这些国家大事知道得多,不像老头子我,每天只能蹲在村里大广播下面听听消息。你说我们能打赢日本鬼子吗?”

    老人家坐在张蜀生对面,有些急切地问道,昏花的眼睛中似乎射出了一阵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精芒。

    张蜀生知道,那是老骥伏枥,不老的神光。

    “一定,老先生,我向您保证。无论是这一场中日战争还是未来的对外战争,我们这个民族绝对不会再重蹈曾经的覆辙。您和养子的所作所为也没有白费,这这一切都将在日后,千百倍地从洋人身上拿回来。”

    “张同志,你说的话我相信,至少西南政府能够做到,可是,这场中日战争,如果蒋介石做不到呢?”

    老人家有些无奈地问道。

    张蜀生此时笑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谁做不到,就让谁死!!!”

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击战车() 
1923年,7月2日,大兴机场。

    如果从小鬼子在天津登陆算起,整个津京会战已经持续了近2个月了。

    大兴机场从一开始的一条跑道勉强投入使用,到如今已经修出了第三条跑道,整个机场已建成为京津战场最大的前线机场,负担起西南军大约30%的北上运输补给任务,是除京汉铁路外,西南军维系四个师战斗的最大保障。

    每天,这里都能看到飞机不停的起降,第一条跑道供战机起飞,执行空中压制与空中轰炸任务。由于目前后勤极度紧张,空中作战任务还局限于紧急支援和空袭敌人步兵集群、炮兵阵地等方面。

    跑道质量最高,承担的是c—31式重型运输机的起降任务,这种从太原北飞机场转场飞来的重型运输机,是如今西南空中运输大队的主力机种,一次性高达5吨的载重量,让这种运输机威名赫赫,连南京的蒋委员长都知道西南有一种庞然大物,一架次的运输量能比得上国民党空军一个中队的运输量。从最开始的50架c—31型运输机,到成都飞机制造厂马力全开,三班倒地开工,二个月生产了40架后,整个北上运输队达到了近百架的运输水平。

    第三条跑道则是备用跑道,多数时候被当场运输机备用跑道使用。虽然如今的机场修筑相对简单一些,但依然耗费了西南很大的精力。

    “团长,这次去正定过得不错吧,我看你这几天不见人,都变白脸了。”

    第三师二营长许文友高兴地向一旁的戴安澜说道,第三团接到上级命令,来这里接受一种新装备,本来是派二营长来接收,结果戴安澜刚刚从正定(石家庄)乘飞机回来,就顺路来了。许文友也顺便把戴安澜给接了。

    “都是营长了,还没大没小。”戴安澜微微训了他一句,后者只是摸摸头,自己离开战场几天,连硝烟都没闻到,当然会变白了,不过说起来,这几天还真是不习惯,“也没什么事,接下来你们就知道了。”

    作为整个战场表现最优秀,也是最早和日军动手的部队,第三团立下了许多战功,尤其是在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防守廊坊的战斗中立功颇多,在这次火线换装中,第三团当仁不让地被陈军点为接收部队。

    而第三师的规矩,已经变成了重要任务就让三团上,戴安澜几天前接到命令,让他去一趟正定,参加那里的一场军事会议。

    “轰轰……”

    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又是一架运输机从西南方向飞来,降低高度,着陆降落。

    “团长,飞机来了。直觉告诉我,这次肯定没错。”

    “不知道这次会接收什么装备。”戴安澜向许文友点点头,接过他递过来的烟,掏出五块钱一个买来的太阳牌打火机啪的一声打燃,这种在国外还有个名称叫做zippo的打火机,防风性能好,火焰无烟燃烧稳定,是一种非常受西南官兵们喜爱的打火机品牌。最普通款的只需要五毛钱,普通士兵都买得起。

    “嘿嘿,团长借我用用,你这打火机我瞅着喜欢。”二营长许文友抢过打火机,啪嗒一声打燃,看着淡蓝色的火焰升腾起来,满足地将烟凑过去,点燃,呼吸了一口。西南的军纪虽然很严,但并不包括这种时候,对于抽烟,在不耽误任务的情况下,没有特别的规定。“啧啧,好东西,可惜就是贵了点,男人是得有个好打火机,团长你也就好这口。听说在国外,这东西一个得卖十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元,贵的吓人。”

    “走吧,津京战役什么时候胜利结束,这个打火机就什么时候送给你。”戴安澜笑着拿回打火机,他知道许文友家庭条件不太好,除了瘫病的老父还有一个很能生的媳妇儿,养家负担很重,不可能像自己一样,舍得拿出五元钱买一个打火机的。而二营在他的带领下,虽然有股子痞气,但却作战有勇有谋,尤其是他手下的三连长侯小山,整个一猴精,打起仗来不要命,但动气脑子来要敌人命。

    “团长真是太好了,我们不愧是换着躲枪眼的交情。”

    两人说笑间,已经登车来到了机场停机坪,运输机已经打开了机尾的舱门,正在卸货。当看到一辆奇怪的小车正从飞机货舱里开出来后,戴安澜吞了一下口水。“鼬鼠战场突击车……”

    “中校!少校!”一个从货仓走出来的少尉军官径直走到戴安澜面前,敬了一个礼。

    “少尉!我是负责接收装备的第三师第三团戴安澜中校,这是我的二营长许文友。”戴安澜还礼道,同时将自己的军官证递了过去。一名后勤军官走上来,在另外一名机场安全官员的配合下,检查了两人证件。

    “戴安澜中校,我负责押运这一批鼬鼠战场突击车,请你们签收吧。”

    当即,戴安澜和后勤部一名军官上前在文件上确认签字,算是当场接收了这批装备。

    许文友走到戴安澜身边,低声说道,“啧啧,团长,这东西可真够牛的。怎么连它也上前线了。”

    “是啊,当年我还是在军校的前沿武器课堂上见过它的身影,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伞兵战术突击车,在空中运力达不到高等水平前,这种型号的突击车最适合步兵快速突击了。”

    戴安澜面色有些凝重,军校那门前沿武器课,很多军校学员都选修了,不过,所有人都对课上讲述的那些武器装备有些怀疑,毕竟,其中有一些武器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更甚至,每一种武器都有了明确的命名。

    比如这种鼬鼠战场突击车,从当年的课文配图上来看,结构非常简单,发动机很强悍,几乎符合战场全地形机动的要求,障碍通过能力强,突击车驾驶室前挡板具有一定的防弹功能,配合后座上的撕裂者重机枪、机关炮或者是文中介绍的一种榴弹发射器,将在追击敌军,或者突破封锁线时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一种低装甲战场强度下的优势步兵超轻战车。

    正思考间,那辆鼬鼠突击车已经缓缓地开了过来,突击车虽然远不如西南装备的装甲车和坦克,但依然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