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改变人类生活的100大奇趣发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浦饕俏步煌ǚ竦模芄皇侗鸸怀怠R话阍诠怀刀グ沧靶藕欧⑸淦鳎嘤Φ牡瓶芈房诘男藕胖骰弦才浔噶私邮兆爸茫惫怀敌惺坏酱锫房谝欢ň嗬肽冢肮怀道戳恕钡男藕啪突岜谎杆俅浇邮兆爸媒写恚笆备谋渎房谛藕诺苹蛘哐映す怀敌惺环较虻穆痰剖奔洌Vす怀翟诼房谟畔韧ü6缁岢盗炯词棺呱狭斯怀档溃捎诿挥蟹⑸渥爸茫藕诺埔膊换崾侗稹U庵中藕诺凭栽诵泻螅诓痪玫慕唇氨傅礁嗟穆房诤统鞘小�
轮胎
Tire
人物简介
约翰?伯德?邓洛普(Bird John Dunlop),英国人,是苏格兰的兽医。因为看到自己的儿子骑自行车非常颠簸,因此发明了充气轮胎。
发明史话:
车轮是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产生古代畜力运输的基础,以至我们经常把它的发明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而轮胎的发明,则将车轮的性能与应用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促进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早期的车轮都是实心的。实心车轮有两个弊端,一是车轮磨损得非常快,特别是木制车轮;二是对路面的破坏比较大,还会使车辆产生剧烈的颠簸,这一点铁质车轮体现得尤为明显。
1846年,英国橡胶商汉考克用硬质橡胶做了一副实心轮胎,套在铁车轮上,使铁车轮的噪声得到了有效减小,车轮的抗震力也得到了提高。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地的脚踏车普遍开始使用这种实心轮胎。但即使给车轮装上了实心轮胎,人们还是难以忍受颠簸之苦。
1887年,苏格兰一位名叫约翰?伯德?邓洛普的兽医给他9岁的儿子买了一辆安装了实心橡胶胎的三轮童车。小男孩很喜欢这辆车,但老是抱怨骑起来颠得难受。
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浇花。他手握水管,一会儿握紧,一会儿放松,再握紧、再放松。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橡胶管安到自行车的轮子上,以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他尝试着把橡胶管充上气,替换了原来的实心轮胎。这下,孩子骑起来果然觉得舒服多了。邓洛普发明的这种充气轮胎因其极好的平稳性很快便被人们广为使用。
到了1890年,又出现了外胎设计成在内胎充气时可紧紧固定在车轮轮缘内的轮胎式样,大大增强了充气轮胎的实用价值。1895年,一辆普戈特车装上了这种气胎,并参加了巴黎到波尔多的汽车大赛。当时别的赛车所装的都是传统铁轮胎和硬胶实心轮胎。结果可想而知,装气胎的这辆汽车一举夺魁。到20世纪初,差不多所有的车轮都改换成了充气轮胎。
1892年,英国人伯利密尔发明了帘布。帘布的发明除改进了轮胎质量,扩大了轮胎品种外,还使外胎实现了模制。1904年,美国人马特又发明了炭黑补强橡胶,极大地增强了轮胎的抗磨损强度。帘布和炭黑补强橡胶的发明,为现代轮胎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轮胎外缘的标准化,制造工艺不断得到提高。如今几乎所有的车辆,小到婴儿车、童车、自行车,大到汽车、战斗车辆,包括飞机的降落架都装上了充气轮胎,充气轮胎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发明之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交通通讯类(6)
轮胎的发明与完善,经历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轮胎的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近年来,由于汽车制造和交通运输部门对轮胎的要求日益苛刻,轮胎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行驶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和经济性能等方面。未来,随着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必将会发展出性能更好,更实用的车用轮胎。
自行车
Bicycle
人物简介
斯塔利(),英国发明家,不但发明了“克芬特里”牌,“羚羊”牌自行车,而且发明了新型的缝纫机,他所发明的缝纫机部件至今仍然被采用。
发明史话
据记载,人类在大约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车轮了,但直到18世纪80年代,还没有任何人想过把两个轮子连接起来用于交通工具。法国伯爵西夫拉克的偶然想法,拉开了发明自行车的序幕。那是1790年的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因为前一天下过雨,所以路上有很多积水,突然一辆马车从身后狂奔而来,由于街道狭窄,所以他虽然躲过了车辆,但是却被溅了一身泥水。马车走远了,他还呆呆地站在路边。他在想:路这么窄,能不能把马车的构造改变一下呢?
西夫拉克回到家后开始设计想象中的车辆,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制造出了一辆模型车,它的外形就好像给一个木马装上了两个轮子,因此被称为“木马轮”。这辆车没有传动链条,也没有转向设置,依靠人用双脚蹬地的力量向前驱动,并且只能行直道,不能拐弯。因为骑这样的车并不能节省多少力气,所以他准备继续改进。但是,不久他就病逝了。
德国人德莱斯1818年对西夫拉克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他为木轮车装了一个可以控制方向的车头,这样就可以改变车子的前进方向了。他第一次骑车出门试验的时候,遭到很多人的嘲笑。但他并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一次德莱斯骑车闲逛时开过来一辆马车,车夫嘲笑他的车慢,他当即要求和车夫打赌,看谁快。路程是从村东到村西的一个来回,结果德莱斯比马车夫的速度整整快了1个多小时。
如何才能不再用双脚蹬地,而使车子前进呢?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木轮车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成,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快速地前进。这样一来,就使骑车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以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1842年,他骑着这辆车一天行驶了20公里,由于太过兴奋,车速太快,不小心撞倒了一个小女孩,被警察抓住罚款,罪名是野蛮骑车。这是第一次因为骑车出现的被罚款事件。
为了改变自行车笨重、丑陋的样子,英国人雷诺采用钢丝辐条来拉紧车圈作为车轮;同时,利用细钢条制成车架,此时的自行车仍然保持了前轮大,后轮小的特点。现代意义上的自行车是英国人罗松1874年发明的,他首次改变了自行车的驱动方式,给自行车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不过仍然是前轮大,后轮小的造型。
英国人斯塔利总结前人的经验,从机械学和运动学的角度出发革新了自行车,他为自行车装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也改为等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批量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的“羚羊牌”自行车最接近于今天的自行车。
第四章 交通通讯类(7)
苏格兰兽医邓洛普对自行车的发明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打足了气,装在自行车轮子上,然后去参加自行车比赛,居然名列前茅,这一创举很快被效仿,最终橡胶车胎成为自行车最重要的部分。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不会因路面不平而震动;同时大大地提高了行车速度,减少了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
自行车诞生不久就被人们用到了运动方面,至今已经创造了不少记录。如今,人们不再单纯地把自行车当做一种交通工具,而是视为运动工具和健身器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来了。
邮票
stamp
作者简介
英国邮政大臣罗兰?希尔(Rowland Hill),1795—1879 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逝世后,被集邮界誉为“邮票之父”。
发明史话
邮票最初的作用是邮政通信。随着电子邮件的出现,邮票的这种传统功能已有所减弱,但是“收藏”功能却有增无减。而邮政当局为了迎合收藏者,特地发行一批批的纪念邮票,甚至一些小国家依靠出售纪念邮票来增加财政收入,比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等。不管怎么说,邮票,让通信进入寻常百姓家。
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1653年,维拉叶奉命在巴黎地区开展邮政业务时,规定寄信人须将“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固定在信封上,写明寄信日期,才可以将信件投入街道的信箱。邮局工作人员收取信件后,撕毁标签,将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在英国,也有类似邮票前身制品,如19世纪初的“城市信封”就是印刷邮票的前身。
19世纪早期,英国的邮资按邮件送递路程和信件纸张数量逐件计算,由收件人支付。那时,如果一位爱尔兰人收到了来自伦敦的邮件,他需要支付的邮费相当于一位铁路工人月工资的20%。如此昂贵的邮资,连国会议员都难以承受,百姓更不用说了。为了逃避邮资,人们纷纷请人代送或者拒收邮件。因此,英国虽然实行高邮费政策,国家的邮政收入却在逐年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邮政大臣罗兰?希尔强烈建议:发行一种邮票,由发信人出钱购买,并将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据。于是,英国议会于1840年1月10日采纳了罗兰?希尔的“不论远近,信函每盎司均收费一便士”的建议,并于同年5月6日发行了首批邮票——印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的面值为一便士“黑便士”和面值为两便士的“蓝便士”。这批邮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邮票。而罗兰?希尔被人们称为“邮票之父”,被英国女王赐予爵士称号。
十多年后,一位英国记者在伦敦的一家酒店准备将写好的新闻稿寄往编辑部,贴邮票时却找不到剪刀。于是,聪明的记者用一枚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边扎了一圈小孔,然后将邮票从一大串邮票纸上撕下。这个场面正好被坐在一旁的亚瑟?享利看到,之后,享利为邮票研制出了打孔机。从此,邮票有了齿孔。
而我国的第一套邮票是在1878年1月发行的三枚“大龙邮票”: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邮票以龙为主图,并配有祥云图案。与英国的邮票不同的是,我国的邮票有文字——主图上方是英文的“中国”,下方是英文的“分银”。
第四章 交通通讯类(8)
1949年8月,“中华邮政”发行了一套无面值邮票。这套邮票有三种:专供国内平信贴用的“火车轮船”图案邮票;挂号邮件用的“泰山南天门”邮票;航空邮件用的“飞机”图案邮票。这种邮票的特点是不因通货膨胀物价上升而贬值。
新中国成立后,邮票在中华大地上再次盛行。中国的集邮活动也进入了健康发展时期。1979年,集邮票设计、生产和向国内外提供集邮服务于一身的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随后,它开始向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国邮票,而中国邮政也随后开展了同160多个国家交换邮票的活动。
手机
Mobile Phone
人物简介
马丁?库帕(Martin Cooper),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研究人员,曾经在摩托罗拉公司研究通信技术长达29年。后来,在硅谷创立了自己的通信技术公司,担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发明史话
现今世上最先进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通讯工具之一无疑是手机。
手机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起就成为人们梦想的发明之一。电话的发明使人类充分享受到了沟通的方便,随着无线电报和无线广播的发明,人们更希望能有一种能随身携带、不受电话线路限制的通讯工具。
到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步话机、对讲机等,随着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专用无线电话系统大量出现,并在公安、消防、出租车等行业中应用。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开始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直到1973年,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才诞生了,它的发明者是美国人库帕,而驱使他发明的动力则来自于一次拒绝。
库帕大学毕业后四处求职,却最终一无所获。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他想到了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著名人物乔治,因此决定去登门拜访。库帕从小就热衷于无线电,他之所以想到乔治,是因为他可以从乔治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如果他能够进入乔治的公司,将来必然能在无线电领域长足发展。可是,当他敲开门后,他的所有希望都落空了。乔治正在研究无线的可携带的电话,面对库帕的求职粗暴地拒绝了他,并且要他赶紧离开。诚惶诚恐的库帕不甘心,第二次对乔治说:“我知道你是在研究无线电话,也许我能帮上你的忙”。虽然乔治很惊讶于库帕能看明白自己在研究什么,但是仍然无情地拒绝了他。
怀着沮丧的心情,库帕离开了乔治的研究室。不久,他在摩托罗拉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开始通话,引得路人们纷纷驻足观看。打电话的人说:“乔治,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无线电话跟您通话。”电话那端的人虽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忍耐,但是仍然可以感觉到异常的愤怒。打电话的人正是库帕,而接电话的人正是当年把库帕拒之门外的乔治。此时库帕手中所持的正是他发明的第一部手机,而乔治还深陷在无线电话的研究中。
实际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已经研制出了第一部无线电话,不过这台电话太大了,只能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因此很快就无人问津了。到了6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再次对这项技术感兴趣,当时的研究者认为体型巨大的移动电话可以安装在车辆上使用。库帕研究出的无线电话虽然缩小了很多,但是仍然不便于携带。到1985年,第一部可以携带的无线电话诞生了,但是这部电话重达3公斤,天线和电源都装在同一个盒子里,虽如此,却具备了现代手机的雏形。由于太重,所以使用者只能像背包一样背着,因此被称为“肩背电话”。
无线电话的开发到1987年有了新的进展,它的重量减低到750克,但仍然像一块砖头,这就是所谓的“大哥大”。这种手机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通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锁定在一定频率,容易被窃听。到1999年的时候,手机的质量已经下降到60克以下,可以轻松自如的握在手掌心。目前,不但普通的2G手机被大量使用,3G手机也开始使用了。所谓的3G手机是指第三代手机,它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新型的手机还可以用来收发邮件、短消息、上网、玩游戏、拍照、看电影等等,这些都是最初的发明者所未曾预料到的。
由于手机价格的大大下降,不同档次的手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手机已经成为人类使用最广的电器之一。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医药类(1)
假发
Wig
有些人想节省打理头发、转换发型的时间,就会戴假发来转换不同的发型样式。脱发或头发稀疏的人也会用假发令自己的头发看上去较浓密,假发是现代人找回自尊的发明。
发明史话
现代假发的使用者主要是演艺人员、过早谢顶者和一些因化疗失去头发的人,它不仅为使用者增加了美感,而且让他们找回了自尊。事实上不仅现代人戴假发,古代人也戴假发。我国至少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盛行戴假发了,《诗经》中有多处提及。春秋时代假发开始流行,《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说:卫庄公在城墙上看到戎州人己氏的妻子头发非常丰美,就派遣部下去把她的头发强行剃掉,然后制作成假发给了自己的夫人吕姜作为装饰。这个时候,不但女性盛行戴假发,男性也戴假发。庄子在《庄子?天地》中提到有虞氏(舜)是个秃子,因此戴了假发来遮掩,庄子离舜的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了,他所记的内容未必是真实的,但也说明了当时男子也戴假发。
中国到了汉唐以后,由于审美的需求,女性戴假发非常盛行,因为当时的女子大多梳妆复杂的发髻,以凸显头发的浓密和丰美,所以都以假发混合。这种在真发里混合假发甚至戴假发髻的情况一直保持到清末。
受中国的影响,相邻的朝鲜人和日本人都戴假发,尤其是朝鲜曾经以头发多,发髻高为美,朝鲜李氏王朝甚至发生了女性因为戴假发髻过重折颈而死的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