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台湾这些年-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曲,可见这部剧的影响力。
民视推出的闽南语剧可以说是部部轰动,尽管很多人说恶俗,但就是有人爱看他们能恶俗到什么程度。这类片的剧情都差不多:家族纷争,身世之谜,豪门恩怨,婆媳不合,兄弟阋墙,两代恩怨(为了延长集数,收视率高会一直演到第二代、第三代……),总之就是曲折不断,洒尽狗血,让人觉得一个人怎么会苦命到这种程度喔!不过再怎么争夺,最后也会应观众要求,先来个你死我活,再来个和好如初。所以不管哪部剧,你看来看去剧情其实都差不多,消耗了太多可能的剧情变化,让民视的故事公式被破解,人人都猜得出未来的变化。
所以,当观众慢慢弹性疲乏时,三立电视台播的闽南语剧又是另一个选择了。三立以前也拍过许多闽南语剧,但真正开始大红的是《台湾阿诚》。这部片湖南卫视也有播过,不过只播了第一部而已,大概是因为第二部以后看了都会吐血。这部片描述阿诚奋斗的一生,一开始阿诚很命苦,卖什么都会失败,就连卖米都会发霉。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功了。三立的闽南语剧,从这部之后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一定会演到商战。编剧都是一边拍一边写剧本,所以可以随时更动,有时还会把一些社会事件、商业竞争编到片里,当对手台在预告剧情或是媒体将结局曝光时,就把它先演掉,先播先赢。而剧情更是下尽猛药,打巴掌已经是最简单的了,一定都还有什么撞车、跳海、落崖、床戏、多角恋情之类的。反正,成为有钱人的阿诚后来都在打一场又一场的商战,最后当然是圆满大结局。这部片也让演阿诚的陈昭荣真正大红起来。
到了2003年,三立的《台湾霹雳火》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收视层横跨3岁到103岁。因为剧情实在太夸张不合理,反而引起观众收视的兴趣,大家几乎是一边看一边笑。当时大学宿舍里的交谊厅,每到8点一定都是放这部片。剧情描述卧底警察李正贤(陈昭荣饰)办案的故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演一演又变成商场恩怨,不管是黑道白道警察坏人都通通跑去开公司做生意了。但这部片的亮点反而是在大反派刘文聪身上,他够狠够猛,无恶不作,他的名言“你若是嘎挖屋抓狂,我丢A送你一桶汽油嘎一支番仔火(你若是让我暴走的话,我会送你一桶汽油跟一根火柴)!”简直成为当年超流行的名言,就连小学生都会这句狠话。不过为了剧情需要,刘文聪最后又变成好人,并且替大家摆平所有的事。当然,还是为了收视率要求。
因为那么成功,所以三立的闽南语剧后来一定有几大要素:商场斗争,黑枪泛滥,正邪分明。而如果有闽南新剧要上演,或收视率稍微下滑时,就代表剧中又有重要人物要死了。这类剧的模式说起来也很固定,前几集一定都是大手笔的外景加爆破,但越演到后面,就变成总是在那几个摄影棚里拍戏了,像办公室、不同人家里的客厅(一定都是豪宅)、餐厅等。观众就会看到,剧情永远是几个人跑到别人的家里或办公室放狠话——闽南语说“呛声”,下一幕又是这伙人跑过去呛回来,好像他们的家里或办公室都不用锁,可以随意进出一样。
那几年,这一类的闽南语剧流行,并且剧情模式固定,的确引起很多讨论话题,在此就仅陈述当年的盛况,不作评价了。
开放大陆媒体驻台
2001年初,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记者来台作新闻采访驻点,第一批是新华社的范丽青与陈斌华。因为那时候我开始对大陆产生了一些兴趣,遂很关心他们来台的相关新闻。
果然如预料的,他们一下飞机,马上被大批的记者镁光灯包围,反而成为被采访的对象。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走遍台湾各地。对台湾当局来说,这是第一次有大陆记者来台驻点;对新华社来说,也是第一次有机会到台湾驻点。那时候似乎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思考着要怎么相处。所以,在那个时候会看到电视台用SNG的方式,每天都播着他们去采访什么新闻,又访问他们采访的感想,而电视台也会恶搞,把监视他们的情治人员也拍出来了。
第一次在大陆长途旅游
又是一年的7月,我再次来到北京,这次又见到郑教授。他除了带学生,顺便还带了一堆美国老头到处游玩。爸爸也来北京啦!他也带一些音乐团体来北京的教会交流演出。因为这次机会难得,所以由卝文卝人卝书卝屋卝整卝理,当北京的行程结束后,我们跟这群美国人干脆组了一个团,继续往西安去。
在西安,爸爸去教会交流了一下,就开始旅游的行程了。在西安的旅行团常会去的地方有兵马俑、华清池之类的,但那些美国老头都是很虔诚的新教教徒,最有兴趣的还是碑林里的那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离开西安后,搭机前往成都,在机上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中国地貌的变化。从西安的一片沧桑之黄,随着一路往南飞,变成一片翠绿。后来几年,我从陆上坐车经过这条路,跨过秦岭,这种感觉更明显。
早就听说成都的女人很漂亮,第一次到成都,坐在车上眼神就如同猎犬一般到处锐利地搜寻,想要印证这个说法。那时候春熙路也刚在修,不知道要到哪里逛街看美女,倒是导游小姐真的是一个英语流利的美丽小姑娘,可惜她只喜欢同团的美国帅哥。
成都也只去了那几个地点,什么杜甫草堂之类的,但这些对外国人比较没吸引力,而就如预料的,一到熊猫保育基地,这些美国人简直为之疯狂了,付了一些钱就抱起小的熊猫一起拍照。
隔天清晨,驱车往九寨沟方向出发。中途在都江堰停留了一会儿,然后就一路循着岷江而上。
我倒是很深刻地记得汶川这个地方。在车行中,导游小姐很随口的一句“现在阿坝师专修得那么好呀?”让我记住了这个地方。以至于“5·12”地震时,我一直很关心汶川的情形,毕竟是曾经路过的地方。
车绕过弯弯曲曲的山路,当天晚上在茂县住下。喜欢乱跑的我,还是跑到市区去上网。在网吧里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在网上看着新闻,乱逛着,居然逛到天涯网站。那时候可是冲击呀!在这个资讯不发达的地方,可能网络就是他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所以,等我后来回台湾后,很快又筹备了一个网站,专门对大陆的年轻人来报道台湾的各种资讯,以文化及娱乐为主。那时候可热血了!之前有说过,我本来就有一个网站,那阵子我简直就是用原来那个网站的收入来支持这个新网站的,不过很可惜,后来两个网站双双倒店。
第二天从茂县继续往北到九寨沟,好像在松潘附近的山丘上有个巨大的红军长征纪念雕像,美丽的导游美眉用流利的英文解释给那些美国人听,美国人听得啧啧称奇。
当晚到九寨沟,晚上看了一些民俗歌舞表演。第二天早上开始游览,这里就不提了。隔天早上又到黄龙去,下午开始进景区。在黄龙这个海拔较高的地区,本团最快走到顶的居然是一个七十几岁、穿着像嬉皮士的老头。走到最顶的黄龙寺,看到另外的台湾团的一行人,穿着白色薄唐装,头系红头巾,手拉手围着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坛,唱着《桃太郎之歌》。我彻底被雷到了,怪不得人家都说台湾人什么都能拜,千里迢迢地跑到这山上只为了进行这个仪式而已。另外,团里有个看起来就像美国情场失败者的中年怪叔叔,上山途中就看到他在跟不知道哪里的小妹妹搭讪(尽管他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等到我下山,在出口附近再遇到他时,他已经牵着那个小妹妹的手,两人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一起走着。
隔天一早,就飙回成都了,当天傍晚到。开车师傅技术好,美国人却被吓得要死。
爸爸要回台湾,其他团员有的要回美国,有些要去西藏和新疆。我决定自己继续往东走,遂住到新南门旁的交通饭店,过两天后往重庆去。
坐了四个小时的成渝高速到达重庆。是一个网友来接我的,一个很漂亮的重庆女孩,结果她连她男朋友跟妹妹都一起带来,呜……心里有点儿失望,不过有人接风还是挺不错的。
第一次吃麻辣锅,跟台湾的麻辣锅不同,台湾的是改良过的已经偏咸辣,重庆的则是偏麻,简直是吃得不亦乐乎,但偶尔会咬到花椒就有得受了。吃完后,重庆的朋友们把我送回旅馆,关门前拿出一包药给我:“嗯……我想你第一次吃,这个东西应该用得上……”
当时还在想有那么严重吗?没想到第二天一醒来果然腹泻不止,全身无力,吃了药,虚弱地躺在床上,一边想他们实在是太体贴了,连这个都帮我想好。
对重庆街道的第一印象是,这实在太适合封起来做城市房车赛的赛道了,尤其是朝天门前的那个大弯道,简直是个经典。在重庆两天,去了歌乐山、解放碑等地。都说重庆是火炉,其实根本就是蒸笼,那种天气我真受不了。
离开重庆后,又去了武汉。武汉其实没什么好玩的,但我还是很喜欢那里。从黄鹤楼出来后,我特意步行走过长江大桥。武汉还是属于比较市井的地方,所以呢,居民看起来也都比较随意一点儿。我比较喜欢那种感觉。
离开武汉前往合肥,坐高速大巴坐了六个小时,两天后又经南京转火车往上海去。这是第一次到上海,一出车站简直不知所措,连住的地方都没先找好,路也不知道怎么走的,现在想起来好像在二号线东昌路附近找了一个很破的招待所住了,总之就是那种卡车司机住的。那时好像在火车上得了感冒,很严重,就在那个地下室的窄小房间里咳个不停。那个房间又很热,空调也没力,不盖棉被就一堆蚊子叮,盖了又太热,所以几乎整夜睡不着觉,又在那边自怨自艾,心想没事干吗要来受这种苦。
第二天,我马上换了个稍微能接受点儿的便宜旅馆。旅馆老板人还不错,帮我买了药。睡了一天,晚上才起床。那时候对上海没什么概念,只知道人尽皆知的外滩,所以就搭着地铁去逛逛。
外滩就是那样,第一次去的人会对那里奢华般的视觉效果感到兴奋无比。现在回想,“以后一定会到上海工作”的想法应该就是那时候产生的。大概是那时候觉得自己太惨了,又看到一堆奢侈的享受,所以心里特别不爽,再加上一堆红男绿女在那里大放闪光,所以对这个地方非常的欲求不满。第一次到上海,我就只知道两个地方:外滩,南京路。
过两天,我又继续往杭州和宁波去,都是很不错的城市。在那边待了几天后我就去了广州。
去广州前,在那边的朋友问我在哪下车,我说广州站,于是他说要来接我。我说不用了我自己去找他,他还是很坚持要来站台上接我。看他那么热情,我也就接受了。
等到在站台上看到他,一起走出站时,他突然回过头来,神色严肃地说:“等会儿一定要紧紧跟着我。有人叫你不要回头,跟着我直直往前走就对了。”
后来对大陆更熟一点儿,又回想他那时的行为,才知道那个地方是令无数外地人闻风丧胆的广州站呀!那几年也是广州站前最乱的几年。原来他坚持要到站台上来接我,是怕我这个笨蛋第一次来广州就发生什么事。
不过广州也的确爽快,路上到处都是甜品店,非常合我爱吃甜的胃口,所以后来我也把握每次去广州的机会,就为了一直吃。
这是第一次在大陆长途旅行的经验,除了北京外,其他地方都是第一次去,很值得我怀念。也因为这次旅行,我发现这真是个太神奇的地方,萌生了研究大陆的念头。后来几年,我几乎没事就这样在大陆到处乱逛着,专挑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看。这些以后再说吧!
台北捷运淹水事件
在我小的时候,台北有一条支线铁路——北淡线,即从台北车站开到淡水的。这条铁路一路上的景色很特别,从一开始在城市的居民楼间穿梭而过,然后进入关渡平原,接下来过了一个山洞后,景色就豁然开朗,一路傍着淡水河摇曳而行。
在我三岁前,我家就在这条线路的士林站边,每天我都看着车场里的火车进进出出。那时候士林站也有兼作货运托送,有许多的黑皮货车停在那里,也成为我们这些住在附近不怕死的小孩玩乐的场所。我喜欢火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这条铁路连接着台北市区及淡水,而台北北郊的发展也因为这条铁路,逐渐由农村慢慢变成以工商业为主的小镇,甚至变成住宅区,因此在以前,这条北淡线除了货运之外,还肩负着上下班上下学的通勤任务。
除了通勤之外,这条线一到假日,就变成旅游专线。尽管那时候交通已经发达很多,市区到淡水的短距离客运班车也很方便,但很多人就是喜欢搭着北淡线,慢慢晃到淡水,感受那种闲情逸致。虽然车头用的还是内燃机,车厢也没空调,但卖点就在于那种怀旧。一路吹着风,感受湖光水色,与一旁海鸟竞速的逍遥感觉,真是心旷神怡。并且,北淡线沿线有很多小站根本是无人售票点,又可以先上车后补票,很容易逃票。在台北这个大都市里,还能搞这种小便宜,或者说寻求这种小刺激,都是那一代搭乘人的成长回忆。
后来,北淡线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再加上台北那时计划建大众便捷的运输系统(捷运),遂决定停驶并拆除,原线改建捷运。在大陆的时候,很多朋友问,地铁就是地铁,轻轨就是轻轨,为什么要叫“捷运”这个怪名字。事实上,到现在就可以看到,捷运其实是一整套运输系统的规划,所以有地铁部分、平面铁轨、高架线路以及缆车线路,无法简单地用地铁或轻轨来概括,因此还是称捷运较精确。
台北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修建捷运,而其中的淡水线就是照原来北淡线的线路而建。当初在建捷运时几乎是“六线齐发”,也就是六条线路一起建,所以台北各个重要道路都可以看到捷运在建设,整个陷入交通黑暗期。而捷运兴建期间传出许多负面消息,比如说一些弊案啦,跟原厂的诉讼案啦,以及试车时发生的火烧车等事件。那时候,台北市民对捷运的信心简直掉到最低点。那一阵子,报纸总是见猎心喜地看捷运又出什么纰漏,标题总是会命名为“劫运……”
捷运完成的第一条是木栅线,不过有一半不在市区主要干道上,而是从台北市东南方近郊开进市区的高架轻轨,所以不是住在那附近的居民,利用率也不高。后来,捷运建成的速度变快了,几乎是以一年一条的速度,把整个捷运的路网完成。而淡水线这条线路又比较特别,整条线有的在地下,有的在地上,也有在高架上的,大概是因为这条线还有观光功能,方便乘客欣赏吧!
2001年台北捷运可说惨遭“灭顶”,原来这一年9月的纳莉台风带来大水,几乎所有的抽水站都告阵亡,一半以上的台北市成为水乡泽国。一向住在台北的居民真是非常不能接受这种事实——平常只有在电视上看到,一般是在南部乡下才会发生的事情,居然发生于繁华的首善之区台北。
整个台北几乎都被淹了,在地下的捷运怎么逃得了?洪水从驻车场处涌入,围堵失效,结果短短的时间就灌满了好几条线路。说“满”并不夸张,我从电视新闻上看到,自地上的捷运入口处以下,全部都是水,连同下面的什么地下街当然全都挂了,还要出动海军的潜水人员潜下去帮忙抽水,让我忍不住想到电影《水世界》里主角潜到深海里发现城市的画面。
当然啦,那次事件损失惨重,我还记得报纸标题很耸动地写“台北繁华如梦逝水流”之类的。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个捷运电车司机,说到当天他们要把电车开到高处时,很生动地描述他一直在加速逃离,因为洪水就跟在后面冲过来了。听他的描述,光凭想象,就觉得只有灾难片里才会出现这样刺激的画面。
所以,这件事后,相关部门就开始大力检讨捷运的防洪功能了。因为这件事让大家记忆太深刻了,现在在捷运台北车站里,还可以看到一个“台北车站淹水纪念铭板”,类似什么碑文一样。只不过在这立个碑,好像跟环境不搭调,于是弄个金属的牌子贴在柱上,柱上还画了一个高度,告诉大家曾经淹到了这么高,真是有点儿黑色幽默啊!
结果,已经习惯捷运出行的台北人,那阵子真的是如丧考妣,仿佛又回到交通黑暗期。尤其是台北车站前,本来大家都会从地下街穿过,突然都走在地上了,交通灯变绿的时候,从高处看下去,就如同一群黑压压的蚂蚁冲出去,还要出动警察分批放人。还好,捷运居然以惊人的效率,三个月之后就恢复了正常营运。更惊人的是,那些车站内硬体居然完好如新,都被努力地清理过了。
捷运真的是台北很有特色的风景线。走过很多城市之后,发现台北捷运规划得真是不错,不仅在外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