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太宗李世民-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咳嗽竟无法止住,而且皇后气喘的老毛病又犯了,痛苦异常。
李世民咬着牙急坐起来,关切地叫道:“小妹!”
剧咳加上气喘,使皇后身体摇晃不已,终于昏厥倒地。
李世民惊骇地大叫:“来人……快来人……”
承乾拖着跤腿沉重地返回了东宫。焦虑异常、坐立不安的丽儿迎了上去问:“母后的病情怎么样了?”
承乾心情沉重,没有理她。
丽儿更着急了,问:“母后到底怎么样了?”
承乾叹了口气说:“御医说,母后由于风寒,气喘加上过度劳累,并发成心肺衰竭,所以病情非常棘手……”
丽儿怔住了,继而劝慰道:“殿下不必过虑,不管病情有多棘手,御医总能医治好的。”
“但愿如此……丽儿,现在我的心情很乱,想一个人静一下……”
说着,承乾又拖着沉重的脚步,进书房去了。
丽儿本想跟上去,但又止步驻足,心情格外焦虑起来。继而,她听到书房里传来了承乾极力压抑住的低低的饮泣声。
尹德妃很奇怪,元昌不知哪来的精神,竟然一早便在六安宫的庭院里舞起了剑。
元昌颇为不俗的剑法使冷寂的大安宫内蓦地增添了一丝生气。
元昌舞剑的神态使心事重重的尹德妃感到了疑惑。
元昌练完了剑,向她走了过来,嘴里说道:“前人是闻鸡起舞,孩儿则是闻机练剑!”
尹德妃大惑不解:“闻机练剑?元昌,你闻的什么机呀?”
元昌神秘一笑,道:
“皇后病重,对我们来说,岂不是东山再起的大好时机吗?”
尹德妃还是有所不解:“皇后卧病不起,对我们怎么会是大好时机呢?”
“孩儿之所以不能够再跟承乾来往,完全是因为皇后从中作梗。如今她生了重病,自顾不暇,再也不能管到我的,这不是大好时机又是什么?”说完,兀自一阵冷笑。
尹德妃感到心中悚然,又问:“那么……你准备什么时候再去找太子呢?”
元昌诡蜮地一笑道:“孩儿再见承乾的时候,总不能空着双手,毫无建树。所以先得四处打探,最好能送上一份让他为之动心的大礼才好!”
皇后的寝宫,此时笼罩着一股感伤的气氛。满脸病容、憔悴不已的皇后坐靠在床头,李世民悉心地一匙一匙喂她服下汤药。春华则忧心忡忡地侍立一旁。
喂完了药,李世民将药碗交给春华,春华退了下去。
“觉得好点没有?”李世民关切地问。
皇后点点头:“好些了……”
李世民动情地说:“小妹,唯有你好些了,才能让朕放心!”
长孙皇后脸上溢着幸福的微笑:“二哥,让你亲自给我喂药,实在过意不去……”
李世民笑了:“朕生病的时候,你还不是喂朕服药?要不是朕的疟疾再犯,你的病情也不至于严重了。”
长孙皇后一听,反而劝慰起李世民来:“二哥就别再懊恼了。二哥这么快就好了,真让无垢高兴。”
李世民正要再说什么,却看见吉儿同李治匆匆赶了过来。
“些天让你代为照顾治儿,真是过意不去。”皇后不无歉意地说。
“皇后千万别这么说,举手之劳,又何足挂齿呢!”吉儿连忙道。
李治向母后请安道:“母后觉得好点没有?”
长孙皇后抚着他的头笑道:“好多了,治儿不用挂心。”
李治乖巧地问:“要不要孩儿为母后捶背?”
皇后笑着摇摇头,她转头对李世民说:“有杨妃和治儿在,你就去忙吧!”
世民不肯说:“朕要留下来陪着你。”
长孙皇后催促他道:“国事要紧啊!你为陪伴我而耽误了国家大事,我怎能过意得去呢?”
吉儿也道:“为使皇后安心,陛下就去忙吧!臣妾会好好照顾皇后的。”
李世民只好答应:“好吧!……不过,”他望着皇后是说:“答应朕,千万要保重!”
长孙皇后勉强地笑了笑,说:“放心好了!”
李世民走后,皇后的心绪稍稍安宁下来,然而一阵剧咳又猛地袭了过来。
吉儿急忙递给她一块手帕,扶她坐了起来,轻拍着她的背。
咳着,吐着,洁白的手帕里渗出了血来,吉儿大惊。
剧咳终于停下来了,皇后虚弱地喘着,她仍不忘叮咛吉儿:“别让皇上知道,免得他担心……好吗?”
吉儿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承乾一一”
正为母后的病情烦躁不安的承乾很意外地看到了元昌的到来,他不无惊讶地望着他。
“叔父……你怎么来了?”
元昌微微笑一笑,道:“你怎么又叫我叔父了?”
承乾吞吞吐吐地说:“我觉得……还是叫你叔父比较妥当。”
元昌倒显得很大度,走到承乾跟前,拍着他的肩头说:“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听说有件事足以动摇你太子的宝座,所以特地前来……”
承乾急了,忙打断了元昌的话,问:“究竟是什么事?”
元昌故意不急不慢地说:“其实也没什么。”
承乾急切得声音都变了调:“快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
元昌终于不再逗弄承乾,然而他的话却使承乾难以置信。承乾激动地站了起来问:“真……真在这回事?”
元昌脸上不由涌出了他那种诡秘的笑容,阴阴地说:“皇上特别派遣黄门侍郎韦挺,兼管魏王李泰王府事务,现在命工部尚书杜楚客接替,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承乾气愤地猛捶着桌子,讲不出话来。
元昌笑意更浓,火上浇油道:“更要命的是……李泰想尽法子巴结讨好皇上,现在,皇上正在魏王府中呢!”
魏王府的书房里满是各种书籍,墙上挂着许多字画,一盆幽兰吐着温馨的芳香。
在房玄龄陪同之下,李世民仔细地浏览书房的陈设,李泰、韦挺、杜楚客及众学士们一个个垂手恭立在那儿。
李世民脸上闪过一笔不为人觉察到的笑容:“泰儿,你平常都跟这些学士在一起研究学问吗?”
李泰忙回道:“回父皇,孩儿不论晨昏,都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研习古籍。学问不进则退,不敢有丝毫怠慢!”
“只可惜地方和人员都嫌小嫌少了点。”李世民叹了一声说:“这样好了,就在魏王府设立文学馆,多集中一些文人学士,旦夕研讨,以期有成!”
李泰大喜过望,一时竟忘了道谢致礼。
房玄龄望着李世民,脸露忧色。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3 回复此发言
288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第四十八章
李泰在魏王府设置文学馆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东宫。带给太子承就这个消息的就是李元昌。
承乾感到头皮发炸,气郁胸闷,不停地在书房走来走去。元昌则在一旁火上烧油,满脸阴笑着说:“殿下可明白这件事背后的用意?这的确非同小可啊!!”
承乾怎能不明白?他停在了元昌面前,想听听他的想法。
“当今皇上还是秦王之时,也曾在秦王府设立了所谓文学馆,除了研讨学问,最重要的是聚集培养了大批人才。”元昌故意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这也正是皇上能够取建成而代之的重要原因啊!”
承乾终于可忍不住了,拍着书案大吼道:“不要说了,不要再说了!只要……只要有母后,李泰想玩什么花样,都是不可能的。母后答应我的,她答应过我!”
元昌故作严肃的样子,道:“那就得期盼上苍,能够庇佑皇后。”他望了一眼已被他燎得火起的承乾,感到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告辞而去。
承乾硬忍着没有让眼泪流下来。他经元昌这么一扰,坐立不安,再也看不进去书了。
这时,丽儿来到书房,看他烦躁不安的样子,便劝道:“承乾,我明白你心里很着急。但也不能为了母后的病,茶饭不思,伤了自己的身体啊……”
承乾打断丽儿的话,又吼了起来:“我要叫母后好起来!我要叫母后好起来!”
丽儿啜泣道:“承乾,我知道母后对我们多么重要!我也希望母后早日康复。”
承乾倚着书案,琢磨着什么。丽儿说了半天,他一个字儿也没听进去。
忽然,承乾笑逐颜开地对丽儿说:“我有好主意了!我有好主意了!”说着话,他已向外走去。丽儿本想劝他,可看他欢喜的样子,便止住了。
承乾的好办法就是奏请父皇李世民大赦天下,并且广开善门,超度凡夫俗子皈依佛道两教。这样做,或许可以获得神灵保佑,让母后痊愈康复。
长孙皇后望着满头大汗的承乾,在吉儿搀扶下,努力从床榻上坐了起来,苦笑道:“承乾,你的心意我已理解。只是……生死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如果说行善一定有福,我从未做过坏事,那么胡乱祈求又有何用呢?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不能屡次施行;至于广开善门,求助神灵,也就更不用做了……”
承乾听母后这样一说,忍不住哭了起来。他真担心母后的病。自她卧床不起以后,承乾心中像压着块大石头,沉重得让他难以承受。
长孙皇后见儿子难过,倒劝慰起他来:“我会好起来的。就算有什么万一,承乾,我要你答应我,要坚韧不拔,要继续修身向上,平万不能半途而废,好吗?”
承乾任泪水从两颊流下,用力点着头答应母后。
长孙皇后又有些气喘起来,叹了口气,道:“我想歇会儿。承乾,不用担心,你还是回宫去吧!”
承乾擦掉眼泪,向皇后道过保重,一跛一跛地走了。
长孙皇后看他走了出去,费力地从枕下取出一封信,交给吉儿,叮咛道:“你都看见了,承乾多害怕、惶恐。请你答应我,代我好好照顾承乾,他有什么不对,一定要及时指正他。这些……我全可在这封信上……一切……全拜托……你了。”
吉儿听着,忍不住流下泪来。
长孙皇后仍气喘吁吁地说:“我何尝不明白,托付你这件事……够沉重了……对你实在有欠公平,可是……吉儿,你也知道……我……我只信得过你,你也是……是我唯一能使我放心的人……所以,答应我……好吗?”
吉儿流着泪点头应允:“我答应你!”
“还有……”长孙皇后一阵剧咳使她再也说不下去了。吉儿轻轻为她拍着背顺气。长孙皇后咳得吐出了鲜血,才停了下来。她脸色苍白,气息微弱地躺倒在床榻上。
吉儿惊骇得急命人去请皇上。
房玄龄跟随李李世民离开了魏王府回到政事堂。他仍感到皇上这一举措欠妥,不无担忧地说:“陛下在魏王府设立了文学馆,是否会引起其他皇子的非议呢?”
李世民有些不高兴地说:“泰儿喜爱文学,设立文学馆以利于朝夕研讨,怎会引起非议!”
房玄龄顿感无趣,悻悻地低下头道:“陛下!昔日秦皇与近世隋文帝都未摆平太子与其他皇子的地位,以致二世而亡,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李世民闻言,感到这话十分刺耳,便不耐烦地说:“秦皇暴政、杨广无道,朕岂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房玄龄愣了一下,又鼓足勇气道:“陛下!臣只是怕引起皇子之间的纷争。文学馆事小……”房玄龄想起自己曾就是秦王府文学馆延纳的学士,不由真得有些恐惧起来。
李世民见他总是纠缠住此事不放,无名火油然而起,拍案厉声打断他的话:“皇子之间的纠纷朕还能解决!朕相信一个文学馆决不会有什么麻烦。”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固执的样子,内心重重地叹息了一声,不再言语。
这时,李青惊惶失措地赶到政事堂,未及施礼就急急地说:“陛下,皇后病重!请陛下赶紧去后宫。”
李世民望了一眼房玄龄,拂袖而去。
他赶到后宫时,长孙皇后已经奄奄一息了。吉儿与春华立在一旁,束手无策。
李世民把皇后搂在怀里,内疚地说:“小妹,我应该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长孙皇后挤出一丝微笑:“……快别这么说,我已很满足了。”她歇了一会儿,喘着粗重的气道:“陛下,房玄龄侍奉陛下时日已久,一直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尽心尽力……希望陛下要慎待老臣……”
李世民点点头。
“至于我们……长孙家,凭借帝威……享受薪俸,身居高位……为保全长孙家子孙后代……千万不要……把他们安置在权要官位……能够以皇亲国戚的身份……每月初一、十五入朝晋见,就十分满足了……”
长孙皇后依在世民的怀里歇息了一会儿,又说:“我活的时候……对百姓没有贡献……死……死了以后,怎么可以贻害百姓……不要为了兴筑坟墓,……而使百姓劳动……只要……把山当做坟墓……葬的器物都……都用泥瓦或木质的……”
吉儿和春华早已哭成泪人。世民也泪脸满面,只是点头应允着。
“盼望陛下……能够继续亲近君子……疏远卑劣小人……接受忠言……摒弃奸邪谗言,减少劳役,那么……我虽在九泉……之下,也就死而无憾了。”她像是拼尽了全身的精力,道完最后的嘱咐,在李世民的怀里闭上了眼睛。
长孙皇后逝世这一年,是贞观十年,时年仅三十六岁。同年十一月,她被安葬于昭陵。李世民亲自撰文刻石立碑,声言长孙皇后生平节俭,临终遗言,务要简单安葬,不要金银珠宝。朕也这么认为。君王把天下当作家庭,何至非把金银珍宝放到坟墓之中,才算作自己所有!墓中不陪葬黄金璧玉,人马、器具均用陶器、木器,具备形式而已。后世子孙,均应效法奉行。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3 回复此发言
289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长孙皇后生前编著的三十卷《女则》,也成为后世女子学习的典范。
长孙皇后的死使承乾又一次感到恐惧。他感到失去了依靠,罩在他心里的那层阴影也越来越重。
他在东宫内厅为母后设置了灵位,整日坐在那儿诉说着内心的苦闷。
丽儿看他日益憔悴,心里焦虑不已,但她对此也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一天黄昏时,吉儿出现在东宫内厅门口。
丽儿忙迎上去说:“姨娘,你来得正好,快帮我劝劝承乾。”
吉儿点点头,沉重地走到承乾跟前,对他说:“殿下如此消沉沮丧,皇后地下有知,也会对你痛心失望的。”
哪知承乾并未理解,蓦地转过身来,怒视着吉儿道:“你……凭什么教训我?”
吉儿道:“皇后生前费尽心力,为的是使殿下自立自强,你怎么可以只知饮泣退缩,怨天尤人?这样又怎么对得起皇后在天之灵?”
“你管不着……你不明白内情,凭什么就胡乱指责我?”
吉儿问他:“我不明白什么?”
承乾大吼道:“你知不知道父皇已经决定在魏王府设立文学馆,这样一来,李泰岂不是摆明了想抢走我太子的位子?”
吉儿知道他的心痛病原来在这里,便说:“你错了!”
承乾暴跳如雷:“我错了?这分明是事实,你怎么说我错了?”
吉儿严厉地说:“殿下,我以为只有你自己才能抢走你的太子位子!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只要你站得直,做得对,去除心病,真正做到自立自强,就算魏王府建立文学馆,也丝毫不会动摇你的太子地位。你仔细想想看吧!”
吉儿说完,掉头而去。
承乾愕然,既而又伏在长孙皇后的灵位前大哭起来。
太子承乾的软弱,元昌了如指掌。他在大安宫一边饮酒,一边自信地等着承乾。尹德妃搞不懂他是怎么想的,看他不急不慢地品着酒,坐在他对面忧虑地问:“元昌,你说皇后是你和太子之间的障碍,现在皇后死了,你为什么不抓紧,去多跟太子接近呢?”
元昌冷笑道:“孩儿在等他来找我。”尹妃大惑不解地问:“等太子来找你?元昌,我们有求于太子,怎么能够叫他来找你呢?”
元昌得意地笑了:“现在情形不同了,是他有求于我了。”
“这话怎么说呢?我看……”尹德妃正待说下去,忽见承乾已跋着跨过门槛进来了,急忙慌乱地站起相迎。承乾向尹德妃匆匆打了个招呼,急切走到元昌跟前,叫了声:“元昌。”
元昌笑道:“好啊!殿下又改口叫我元昌了……请坐……”
承乾局促不安地坐下,说道:“元昌……我……需要你的帮助。”
“那有什么问题!来,让我们好好喝上两杯。”边说,元昌边斟了两杯酒,将一杯递给了承乾。
元昌举杯,对承乾道:“干!”
两人一碰,一饮而尽。
贞观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李世民带了大批随从前往位于河南的显仁宫。
显仁宫总管从未接待过这么多人,一时慌了手脚。大队人马到达多时,还未吃上晚饭。皇宫侍卫们不满地叨叨起来。
李世民大怒,命人召来总管,严加斥责:“朕几年难得到这里来一次;偶尔来了,还缺这少那,你究竟是干什么的?”
总管跪伏在地,惶恐不已:“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魏征与无忌匆匆进来,见状,无忌不解地问:“陛下,为什么事生这么大的气?”
李世民仍怒气冲冲,指着总管道:“他也实在太不像话了,害得朕的贴身侍卫空腹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