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送饭的小丫头悄声立在一旁。桌上已摆好饭菜,一时胃口大开,饿了一日,顾不上吃像,一阵“席卷残云”。

吃饱喝足,杨悦向那小丫头说道:“杨芳儿……不对,你家公主在哪儿,我有些事情要找她。”

小丫头点点头,并不说话。出去不久,杨芳儿果然急忙赶来。

“公主姊姊。”杨芳儿面上的笑容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向杨悦恭身行礼。

杨悦眼睛转转,突然说道:“伯父登基以后,芳儿妹妹便是正牌的公主,我顶多不过是个郡主而矣。我应该称芳儿妹妹为公主才对。”

杨芳儿一愣,突然明白过来,暗想:她不肯答应与父皇合作,原来不过是担心身份变低……

沉吟片刻,忙敛神说道:“只要公主姊姊肯与我父亲联手,光复我大隋帝业。我父亲求之不得,怎肯怠慢公主。公主姊姊但请放心,我父亲登基之后,姊姊还是公主,绝不会降低地位。芳儿也甘愿为公主姊姊的妹子。”

“如此甚至好,我到是放心了。”杨悦面上大喜,呵呵笑道。

杨芳儿见杨悦有了公主名份立时转了态度,心下不由鄙夷,脸上不由讥讽大起。

杨悦看在眼中,也不以为意,笑嘻嘻地说道:“闷了这些天,芳儿妹妹陪我四下走动走动如何?”

杨芳儿自然不敢不依,当下点头称好。

陪杨悦在安市城四下游逛。

安市城四四方方,不过方圆一二里左右,比之长安城内的大兴宫还要小。

从杨悦住的地方出来,便是“皇宫”。杨悦住的院子叫做“安雅小筑”,据说原本是梁美人,也是说杨万春的母亲住过的地方。也是安市城中唯一一座有林园设计的院子。

便是“皇宫”也没有如此奢华。

“皇宫”不过百米见方,比及大兴宫内杨贵妃住的感池殿大不了多少。然而高墙壁垒,却比大兴宫的宫墙还要高出半丈。

真是个军事城堡。杨悦心中暗叹。一路走来,她发现这安市城与别处的城市完全不同,更像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堡。到处都是防御工事,依着山势,一道道城墙将安市城的心脏“皇宫”,如裹粽子一般,围得严严实实。

若有敌兵从外面攻来,攻破第一道城墙,会发现还有第二道城墙,攻破第二道,还会有第三道……每一道城墙如万里长城转成的牛心菜一般,螺旋着直到心脏,约有近十道之多。

这样的城堡若想攻进来,果然是千难万难。

杨悦不由心下慨叹。果如杨万春所说,这样的城堡别说盖苏文奈何不得,便是唐兵大概也不得不望城兴叹。

突然,杨悦意识到这座城不对。

中原的城池,其实同时还有保护周边百姓的作用。到了战时,百姓可到城中避难。但是这样一道以防御工事为主的城堡,何处可以存放百姓?

杨悦四下里看去,发现果然除了兵卫还是兵卫,没有一个百姓装扮的人。到处都是兵卫营。一队队的兵士走过。或练弓射箭、或整队列陈,或跑步前进……

像她与杨芳儿这般闲逛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只除了她与杨芳儿周围散落的几个娘子。然而便是这几个娘子也是弓箭横刀,一副武士打扮。不由暗暗称奇。

杨悦问了杨芳儿才知,城中无论男妇老幼,无一不是一出生便是兵卫。儿童编入“童子营”,妇女编进“娘子营”。

杨悦知道隋唐以来的府兵制,向来只有行军打仗时才有“营”的编制,看来这座城堡的一切,皆还是行军编制,隋时准备着战斗。

想一想,这些人原是大隋遗留在辽东的将士,也便释然。

只除了某个时代有童兵之外,似乎自古以来儿童从不做为士兵出现。

杨悦不由暗暗摇头。暗叹一声:这个安市城还真是个人人皆兵的城。

相对于大唐,别说儿童,便是女子也严禁上战场,当日这一规定虽令杨悦十分不懈,此时心中却升起一股暖意。

想到明日便将被“五马分尸”,杨悦突然对这个时代,对大唐生出一丝眷恋。

望向远处的唐营,军旗飘扬,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杨悦眼中不由一片朦胧。

“明日大典,除了姊姊还会有许多人来参加。听说中原弥勒与西域弥勒都派了人来,姊姊没准有相识之人。”杨芳儿突见杨悦郁郁不乐,笑着说道。

“噢?”杨悦听了,心下不由暗道一声“妙极”。

弥勒教向来与自己源渊极深,如若自己指认杨万春的身份为伪造,正好由二者作个见证,而且弥勒教因此而群起攻击杨万春,挺身保护自己也说不定。想到此,精神不由一震。

“父皇有一事相求,不知姊姊可否愿意?”杨芳儿见杨悦心情转好,突又说道。

“哦?”杨悦笑道,“伯父有事只需吩咐便是,何用相求,岂不见外。”

“父皇想请姊姊亲自宣读萧皇后的招书,不知姊姊意下如何?”

“再好不过。”杨悦不由心下大喜。明白杨万春是想借杨悦之口,让自己的身份更加令人相信。可她却正愁明日杨万春不给自己说话的机会,如此一来,正是求之不得。

杨芳儿见杨悦答应,也是万分心喜。

杨悦看着杨芳儿欢喜,心下却不由冷笑。突见杨芳儿眼光一闪,嘴角露出一丝难以琢磨的怪笑,心下又不由暗自一怔。

正想间,突然一支飞箭不知从何处而来,不偏不移直击杨悦左侧太阳穴。杨悦不由大惊。

好在杨芳儿眼急手快,忙用剑格开,利箭擦着杨悦的发稍而过。

杨悦骇了一跳,暗道:乖乖,还没到明天,难道便有人急不可待得想要自己性命?

去看杨芳儿,但见她也已脸色大变。向左侧一指,怒斥一声:“拿下。”

一挥手,身边数位娘子卫士,如狼似虎,立时扑向不远处一人。

杨悦这才明白,一直跟在她与杨芳儿左右的众位娘子,原来是二人的“护卫”。

“大胆杨甲,竟敢刺杀公主殿下?”杨芳儿指着来人怒道。

“回将军,小人只是带队在此练习,不是有意要惊扰殿下……”

杨悦回头去看,也不由哑然失笑。果见一队卫士正在练习射箭。也是安市城地方太小,原来自己与杨芳儿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他们的靶场,果真乃是误伤。

这个杨甲看上去像是那队卫士的队正,闯了大祸,正跑过来向请罪,已被“娘子军”拿下。

“原来只是误会,不过有惊无险,芳儿妹妹还是放了他吧。”杨悦笑着摇了摇头。见杨芳儿能随口叫出此人姓名,想来是平日相识之人,杨悦不欲节外生枝,乐得作个顺水人情。

杨芳儿见说,果然脸色大缓,向那人说道:“还不谢过公主殿下。”

杨甲大概没想到如此容易便被放过,甚是激动,抢上几步,竟然伏在杨悦的脚下,叩头如蒜。

杨悦笑着示意他起来,那杨甲竟然不动。

杨悦竟被他激动之下将头顶在脚上,杨悦不忍只好弯身去扶他起来。

待看清此人面目,却不由一怔

那人她竟然见过,正是当日卖给他“梅花手链”的“落魄汉子”。

杨甲却似根本没有认出她,千恩万谢的走开。

见他走开,杨悦不动声色地向杨芳儿问道:“此人是谁?”

“是父皇禁卫队的队正”杨芳儿笑道。

杨悦看了看腕上的梅花手链,此链如今虽已无用,她却一直当作手饰戴在腕上,再去看杨甲远去的背影,不由摇头纳闷。

第二百五十九章 倾城(2)

“公主勿忧”

杨悦看着手中的字条,苦笑不得。若一个人一箭射来,差点射穿你的太阳穴,却给了你这样一个字条,这个人的可信度有多大?

杨甲到底是何须人也?

他是杨万春的禁卫,却又将中原弥勒教的“镇教之宝”交给自己。他到底是赵王杨杲的人还是杨万春的人?

月色渐好,杨悦坐在“安雅小筑”庭院中的花架子下,一直盯着手腕上的“梅花金链”发呆。

……

“她答应亲自宣读诏书?”安市城的“宫殿”内,杨万春一脸欣喜的说道。

杨芳儿站在他的书案之侧,看一眼父亲惊喜的抬头时,额头上的皱纹便清晰的显现出来。

杨芳儿点了点头,有点怜惜地看了看烛影下的父亲,迟疑片刻,突又说道:“女儿总觉的她答应的有点太痛快,该不会有诈吧。”

“哦?有什么蹊跷?”杨万春有点惊愕地看着女儿。

“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凭直觉感到应该不是这样。”杨芳儿若有所思地道。

“直觉?”杨万春笑了,“我儿这些日子定是累坏了,怎变得疑神疑鬼起来。此地乃是安市城,她不跟我们合作又能如何,难道不怕死么?”

杨芳儿也不由笑了笑,沉思片刻,突然问道:“父亲,杨甲此人真的可信么?”

“他虽然来安市时间不长,却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杨万春点头笑道,“你不会连他也怀疑吧。”

杨芳儿笑道:“不是不信,只是总觉得他来得十分突然。父亲在安市一向不被中原人所知,他怎会慕名来辽东投奔父亲?”

“这个我儿尽管放心。做大事者怎可不信任人?”杨万春挥了挥手摇头说道,自有一种大家气度。

然而,话虽如此,杨万春看了看女儿满是狐疑的脸,笑了笑又道:“他的低细我已查得十分清楚。他的祖父乃是高祖皇帝(隋文帝庙号高祖)的亲弟弟卫昭王杨爽。太祖(杨坚的父亲被尊为太祖)去逝的早,卫昭王自幼由高祖皇后独孤氏抚养,对高祖最是忠心。”

“他即是皇室宗亲,为何不向父亲明说?”杨芳儿奇道。

“这也难怪。他的父亲杨集原本嗣位卫昭王,后来却因‘谋逆’罪名,被世祖皇帝贬为庶民。想来是因此之故才不肯说出出身。”杨万春沉吟一下说道。

“哦?”杨芳儿讶道,“如此说来,他岂不是会十分记恨世祖皇帝?会不会对我隋室子孙怀恨在心?”

“不会。世祖皇帝虽然与他有隙,但高祖皇帝对其祖有恩。吾父王乃是高祖皇帝之子。即使他心中有恨,也不会恨到我等头上。”杨万春笑道。

“原来如此。”杨芳儿长出一口气。暗道:杨甲今日一箭果然并非无意。杨悦乃是世祖之后,所以杨甲才会故意伤她,只是这个杨悦还大有用处,否则……嘿嘿杨芳儿想到此不由莞尔,心想只要过了明日便好。

杨芳儿出了一会儿神,突然又向杨万春问道:“弥勒教与杨悦关系非同一般,当真会倒向父亲么?”

“杨悦只是因为是我大隋公主才会受弥勒教的推崇,为父登基之后,弥勒教自然会倒向为大隋皇帝。”杨万春到是十分自信。

“这次弥勒教都派了谁来?听说弥勒教的西天王对她十分忠心,只怕不会背叛她。”杨芳儿皱了皱眉,又道。

“西天王自投靠李世民以来,向被中原弥勒教视为逆贼,他对杨悦忠心,岂不越是对她不利?”杨万春呵呵笑道,“不过我儿还是放宽心,这次中原弥勒教派的是东天王来。西域弥勒教西天圣母派了座前弟子前来观礼……”

二人正说间,忽听卫士在门外传报:“将军,城下有信报来。”

杨万春让卫士进来,却见卫士手中只是捧着一支箭,那箭极为普通,书信却在哪里?

杨万春微微一笑,在箭羽处伸手一摸,但见一张纸条敷在箭羽处。

“好好好”杨万春看完书信,已是禁不住嘿嘿大笑,连声叫好起来。

“怎么?”杨芳儿见父亲欣喜,有些好奇地问道。

“果然不出所料,唐营里已炸开了锅。”杨万春笑着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女儿。

“那个人的话真的可信么?”杨芳儿看完书信,却微微皱眉说道。

“应该可信。上次他提供杨悦的藏身地点,不是准确无误么?”杨万春乐观地笑道,“这次即便是钓不到大鱼,至少也会钓来小鱼。”

“小鱼?”杨芳儿微微错愕,似是没明白父亲的意思。

“听说不只大唐天子喜欢她,连他的儿子也十分喜欢她。”杨万春呵呵大笑道,“据说这个蜀王是为了她才被贬到军中,这些日子更是正在四处打探她的消息……”

“蜀王?”杨芳儿听了,不知怎么顿了顿,心头划过一个人影,一个白袍小将跨马冲下山锋的背影。

“我儿在长安呆了些时日,难道没听说过此事儿?”杨万春笑问道。

“是。她与蜀王的确走得很近,连天下书社都是她二人一起合作成立的……”杨芳儿突然有点兴趣索然,幽幽说道。

“这次跟我们合作的那位亲王,我儿感觉如何?”杨万春突然盯着女儿,笑了笑说道。

“他,还好吧。”杨芳儿不知为何心下叹了一口气,说道。

烛火昏暗,不及月光明亮,杨万春只顾高兴,到是没有看到女儿脸上的落寞,只听到女儿说好,心情也随之大好。哈哈笑着说道:“这我也就放心了。虽然是联姻,但也不能委屈了我儿……”

笑了片刻,突又想起一事,沉吟一下问道:“只是将来万一……”

杨万春没有说下去。

杨芳儿却已明白父亲的意思,笑了笑说道:“若真到了那一天,女儿也定然会向着父亲。”

杨万春笑着点点头,招手让女儿过来,抚着女儿的长发,长叹一声,安慰道:“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若李世民死在安市城下,便不用女儿嫁给他。当真让女儿嫁得那么远,为父如何舍得。”

杨芳儿偎在父亲怀中,眼中有些润湿。知道父亲所说不错,三个月前她母亲去逝后,父亲只剩下自己一个亲人,才会将自己从长安调回……

“即使不嫁,可萧皇后那儿……”杨芳儿哽咽说道。

“萧皇后那儿我儿不必再去了,你侍候她三年,才换回她的认可。这些年,你母亲不知有多想念你,到死都在念着你……”杨万春眼中也有些湿润。

一时间,房中伤感之意大起。父女二人相互依偎,许久才平静。

杨芳儿告别父亲向书房外走去,将近门口,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轻声说道:“父亲早些歇息吧,明日便是大典,定会十分忙碌。父亲莫要太过劳累了。”

“好。”杨万春笑了笑。望着女儿走出书房,心头一阵温暖:还是女儿好啊,知冷知暖,最是贴心。

然而,“芳儿若是个男子就更好了。”杨万春突又自言自语地道。

想到女儿很快便有可能再次离开自己,杨万春叹息一声,竟然静不下心来,站起身到院中踱步。

月光很好,十分明亮。杨万春的心情也渐渐明亮起来。

女儿虽好,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人。可惜自从儿子于半年前突然去逝,他的妻子也因悲伤过度,随之而逝,女儿便成了他唯一的亲人。

上天似乎在开隋杨氏的玩笑。杨家男嗣消失殆尽,这唯一留存的血脉,却只有一个女儿。

不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杨万春拍一拍自己结实的胸膛,暗道:等忙过大典之事,要尽快纳后选妃,生个儿子,也好后继有人。将来恢复中原,江山在握,怎能没有儿子……

杨万春想着想着,嘴角隐隐地翻起笑意。

……

杨悦并不知道那个“卖”给自己梅花手链的人,原来是隋皇室宗亲,其中还有许多源渊。猜度半晌,没想明白此人到底是何用意。

不知他到底让自己“勿忧”什么。

第二日,丙午,天未大亮。杨悦已被一阵号角声吵醒。早有人来为她更衣。

“登基大典”之日,杨悦以隋国公主身份做为宣诏嘉宾,原来的男装白袍自然不合用。送来的是一身红色公主礼服,到也极为合身,衣服上描金绣凤,十分繁杂,非一日之功可成。

想来定是为杨芳儿准备的礼服。杨悦原比杨芳儿高出几公分,好在古人衣服宽大,穿上去到也合身。

人家连公主服都让给她了,杨悦没有反对理由,欣然配合。穿戴齐整,在“宫人”的引领下跨出“安雅小筑”,往“宫殿”去。

杨万春的“宫殿”便是以前安市城的府衙,现在改名叫做了“大兴宫”。与长安城的“大兴宫”一个名字。长安城与“大兴宫”原是隋文帝修造,杨万春将这里叫做“大兴宫”到也不是为了模仿大唐,乃是追宗溯源之意。

连安市城也差点改做“长安城”。终因有人认为,终有一日会打回长安,这里改了长安之名,将来与长安城岂不重名。因而改做“安京”。

杨悦一路步行,没多久便进了“皇宫”。虽然在长安之时,杨悦经常步行,此时却不由心下暗笑。

这里的“大兴宫”实在是太小了。前后三院,加上左右厢房,也不过千八百平米。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廊前阶下,殿前屋后到处都是人。

卫士、宫人自不用说。一路走来到是看到不少穿绯着紫的高极官员。杨悦久在大唐朝庭里混,对官服制度十分熟悉。

杨万春恢复大隋,各项制度都依照隋时所设。然而唐代官制与隋代一脉相承,杨悦从官服上识得这些人中三师、三公、尚书令、待中、中书令、鸿胪、司农、太尉、上柱国、大将军……等等,文武百官一应俱全。

“皇宫”太小,哪里放得下这些个人。杨悦到时,前来朝贺的人员已挤不过来撞不过去。

不知是谁聪明,干脆建议将大典搬到校场去办。

校场到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