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感觉这段史料可信度很小,原因主要有下列三条:
1、满族尚武,以射猎多者为能,而且南苑行猎是奉旨行事。奕裕虿蛔帕晕镆咽粑弈埽恢牙ⅲ炊冈鹆陨笔恰吧松愿商旌汀保遣皇怯兄冈鸶富实拦獾壑印?銮遥吧松愿商旌汀闭饣昂苤兀晃换首悠窀宜姹闼党觥
2、清朝在皇子教育时,并非一位老师只教一个皇子,一般是一位老师教所有皇子,无论谁作皇帝,都是自己的学生,做老师的完全没有必要偏袒其中一位皇子,从而承担风险。
3、此事官书不载,档案不记,当事者不言,最早起自野史传闻与附会之言,由此也可判断,可信度极低。
我认为道光帝之所以选择奕裕蛴Ω糜腥
1、与奕訢相比,奕裕挥写蟮娜醯悖腋永铣沙种兀
2、在道光帝连丧三子之后,奕裕褪浅ぷ樱诜饨ㄗ诜ㄉ缁嶂校ぷ拥牡匚皇呛芨叩模
3、奕裕切⑷屎笏馕换屎蟊甘艿拦獾鄢璋忠蚱畔惫叵邓赖貌幻鞑话住P⑷屎笏朗保仍}仅仅10岁,立奕裕侍樱蛐淼拦庥欣⒍曰屎蟮目悸恰
道光帝去世的次日,奕裕椿实畚唬悦髂晡谭嵩辍4呈芳叶韵谭岬鄣钠兰墼谄涓缸嬷希衔渥手试谇宕畹劾锟删又辛髌希焙妒翘逯时∪醵肿萸樯虼擞⒛暝缡牛攀朗蹦杲31岁。
而奕訢却活到了光绪二十四年(公历1898年),终年67岁,成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位辞世的皇子。此时距道光帝逝世达48年,距咸丰帝逝世达37年。他在咸丰一朝备受冷遇,直到咸丰去世,他利用慈禧与肃顺的矛盾,与慈禧联手发动北京政变,终于以议政王的身份掌握国家政权,一度成为清王朝的“政府首脑”。
其间奕訢重用湘淮军阀,引进西洋长技,使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同光中兴”。假如道光帝选定奕訢为皇太子,那么他将有可能在位五十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这样一来,历史上就没有北京政变、垂帘听政、帝后党争之类的变动及由此而给历史带来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必将改写!
一次“偶然”的抉择而影响到历史进程的“必然”,于此可见深矣!
几天后,咸丰帝颁布《道光遗诏》,这是以道光的名义,对道光30年治国的自我总结,对一生勤政爱民、崇尚节俭、平定西陲等功绩做了渲染,对鸦片战争的失败也作了辩解。
十八、慕陵盖棺(4)
咸丰帝确定道光帝庙号“宣宗”,谥号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
道光帝葬于清西陵,陵名为慕陵。
慕陵的选址和建造,颇多波澜,与道光帝严守祖制、崇尚节俭的初衷大相径庭。
按照中国古代帝王营建陵寝的惯例,道光帝在即位以后就着手陵寝的选址工作。清代皇帝陵寝在关内有两处,即清西陵和清东陵。按乾隆帝制定的“父子分葬,选分东西”的祖制,道光帝应该随祖父乾隆帝埋葬在清东陵。
道光初年,庄亲王绵课带队,领着由朝廷重臣、风水先生组成的探陵队伍,浩浩荡荡开赴东陵,几经斟酌,在宝华峪选中了一块“吉壤”。陵寝工程于道光元年冬开工,道光七年(公历1827年)九月竣工,工程造价二百万两白银。
在陵寝的建设过程中,发现此处地下水位较浅,地宫出现渗水问题。众臣对此一筹莫展。此时保险的办法是重新选址,但负责修陵的大臣英和深知一旦前功尽弃,前期大笔投资全部泡汤,而且涉及风水问题与皇家忌讳,道光帝肯定会怪罪下来,不仅逃脱不了干系,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他决定硬着头皮干到底。
英和命令工匠在施工时,采取防水措施,力求蒙过皇帝的验收。陵寝竣工后,道光帝亲临现场验收,可道光帝对工程验收一点不懂,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他看到陵寝气势恢宏,自然也就很感满意了,重赏了主持修陵的各位大臣,并主持了孝穆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椁迁葬一事。钮祜禄氏是道光帝的原配,死于嘉庆十三年,道光帝即位后,追封为皇后。由于她去世时道光尚未登基,也没有修建陵寝,当时葬于京郊的王佐村,道光即位后才迁葬于此。
道光八年秋,道光帝前往东陵谒陵,拜谒了顺治帝的孝陵、康熙的景陵和爷爷乾隆帝的裕陵后,突发奇想,决定到自己的陵上去看一看。这一看非同小可,原来修陵大臣搞的这个“豆腐渣”工程已经漏洞百出,地宫成了“积水潭”,积水已经漫过了“宝床”(放置棺椁的石台)。“孝穆皇后”的棺木如水中孤舟,下半截泡在水里,霉湿得不成样子。
道光帝赶紧命人将孝穆皇后的棺木从地宫起出,移到陵寝的地面殿宇里安放,然后哭着向死者致歉。回到北京后,道光大骂修陵大臣“丧尽天良”,下旨严办。当年负责选陵址和主持施工的大臣全部被捕下狱,查抄家产。道光帝怒火烧身,本想杀了主持修陵的英和,但被太后苦苦劝住。他虽逃过一死,但跟儿子一起被发配到黑龙江服苦役。
道光帝已经没有在清东陵继续选址的信心,他派人到易县的清西陵选择陵寝之地,最后选定龙泉峪为新的陵址,开工建设。一个人总不能有两处陵寝,英和等人搞的这个“豆腐渣”工程还得拆掉。仅拆除工程就历时两年,拆下的材料除部分用于新陵寝的建造外,大部分因“风水”关系而运出陵区,就地掩埋。后来咸丰帝陵寝修建就利用了这次拆下的部分材料,那时国难当头,已不能讲究了。
道光中叶,新陵寝完工,规模不大,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再次建陵,君臣上下鉴于前次教训,不敢马虎,故工料相当讲究,工程精细程度超过了雍正的泰陵和嘉庆的昌陵,在清西陵中首屈一指。尤其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绝伦,大殿全用硬度极高的金丝楠木构成,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微风袭来,幽香阵阵,隆恩殿的梁柱、檩枋、藻井、天花板遍雕龙头和游龙,形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可谓别具一格。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八、慕陵盖棺(5)
慕陵围墙不挂灰、不涂红;大殿不贴金,不绘彩,本是节俭之意,建成后,典雅肃穆之感出人意料,再配以蓝天白云,远山近水,颇有一种古朴超然的情趣。
总之,道光帝陵寝的一拆一建,花费在清朝诸陵之首,甚至超过了乾隆帝陵寝的造价,这真是对道光帝崇尚节俭纯朴的绝大讽刺。
道光陵寝在西陵的西南角,眺望东北,可见其父嘉庆帝的昌陵和其曾祖父雍正帝的泰陵,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崇敬,道光帝有言:“敬瞻东北,永慕无穷”。据此,咸丰帝将陵名确定为“慕陵”。根据道光旨意,由于在位之时,丧师失地,慕陵不建圣德神功碑。此后,咸丰、同治、光绪三帝也均不立此碑。
咸丰二年(公历1852年)春,慕陵地宫最后一次开启,臣子们将道光帝的灵柩安置于宝床之上,点上“长明灯”,轻轻关上了重达数吨的金刚石门……
于是,清朝历史上历时达30年的道光王朝就此永远付诸历史长河的滚滚东流,就时间之长而论,仅次于康熙、乾隆和后来的光绪。但他的是非功过,已深深地刻在千年不遇的大变局中。
【风云散尽,是非已定】
古人讲“盖棺论定”,说的是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到死才能做出结论。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道光帝呢?
我的第一个结论:道光帝是一位为中华民族作出一定积极贡献的皇帝。
应该承认,与中国历代帝王相比,道光克勤克俭,力戒浮华,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他召见臣工,批答奏章,日以继夜,几十年如一日,对国事可谓鞠躬尽瘁;凡遇贪官污吏,均能严惩不贷;他也曾倾力维护国家统一、严禁鸦片进入,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可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我的第二个结论:道光帝是一个较为平庸的皇帝。
道光帝资质不高,在用人、处事、应变、统驭等方面相对平庸,与列祖列宗相比差距较大。
道光帝有两大弱点:一是谨慎过度,二是缺乏定见。由于他一生谨慎过度,所以他不敢大胆使用像陶澍、林则徐这些富有开拓能力的人才,不敢将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改革进行到底;由于缺乏定见,导致封疆大吏无所适从,难有作为,而有力者却敢于撇开朝廷,自行其是。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是同光年间地方势力崛起,从而内轻外重,枝强干弱。可以说,道光一朝实开晚清时期中央权柄下移的先河。
平庸的君主有两怕:一怕被人蒙蔽,二怕被人轻视,为此不得不时时处处表现出“圣明”的一面。于是,他就挑剔细节,注重形式,来显示自己的明察秋毫。结果使“多磕头,少说话”、“报喜不报忧”成为官场风气,使遗害晚清政治者层出不穷。
我的第三个结论:道光帝是个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新时代,但头脑依然留在闭关锁国时代的旧君主。
鸦片战争之后,当中国已经开始向西方开放,道光帝对统治政策未做任何调整,依旧坚定地按照祖宗的法则去治理新时代的中国,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道光帝一生以“守成”自命,《清史稿·宣宗本纪》也称赞他为“守成之令辟也”(守成的好皇帝)。道光帝是否具备“守成”的才干与是否是个出色的“守成”君主可置之不论,他所处的时代根本就不是个应该“守成”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的前夜,是一个“鬼神思变置”的时代,仁人志士对于社会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八、慕陵盖棺(6)
然而,道光帝不懂得自己的时代使命,依然是“安静以守之”,这种回避现实的“守成”实质上就是苟安!
我的第四个结论:从时代命运的角度来看,道光帝是个带有悲剧色彩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皇权专制、皇位世袭再加上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导致了王朝更迭频繁的周期###现象。譬如皇权专制导致统治者和百姓的隔阂与对立;皇位世袭不可避免使得统治者一代不如一代;土地自由买卖使得土地最终落到了少数人手中,以致阶级对立尖锐。
另外,和平时期一长,人口繁衍剧增,导致国土过度开发,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灾荒不断。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国家能力,根本无法应对黄河泛滥、北方干旱这类严峻的生态危机。于是,王朝盛衰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永恒的话题。
道光帝的悲剧在于他无可选择地处于王朝衰落的拐点上。在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人民经过大乱之后,人口少了,土地相对多了,人心也易于满足,同时历史包袱轻,国家问题少。在这种情况下,君臣同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国家蒸蒸日上是大势所趋。相反,一个王朝经过一二百年的积累,问题成山,积重难返,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种举措,举步维艰。
总之,一个王朝的命运已经铸成,非个人之力所能挽回。令道光帝治国之途雪上加霜的是,他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衰世的君主不同,他偏偏又遇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更加不幸的是他还面对立国以来史无前例的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挑战。
如果我们把道光朝的一系列失误都归咎于道光帝,把清政府不能战胜列强的劣势归咎于道光帝的个人品格与能力,难免要陷入英雄决定历史的唯心史观。
那么,鸦片战争的失败到底该由谁负责呢?我想,这个责任要是追究起来的话,不仅大清朝的圣祖、高宗难辞其咎,恐怕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几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都应为鸦片战争的失败负责。可以肯定,道光君臣有责任,但又负不起这个责任,如果说换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批圣主贤臣,就能打赢这场战争,您信吗?
我的第五个结论:从个人际遇上看,道光帝是一位很幸运的皇帝。
他有幸生长于“人间天堂”的乾隆王朝,依仗祖先的余荫,在位30年,虽然内忧外患并存,但仍能威风凛凛地稳坐金銮宝殿。
比起杀人盈野、激烈争夺的太祖太宗时代与骨肉反目、斗争险恶的顺康雍三朝,道光王朝不乏父慈子孝、君唱臣合的“祥和”一面。虽然未能拨乱反正,重睹升平,但死于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漫天烽火之前,未尝颠簸流离之苦,未见陵夷乱亡之惨,谁说不幸!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道光已是古人,形骸已灰飞烟灭,陵寝也不可能万古千秋地耸立。但是,道光帝不会想到,虎门海滩的一场销烟,其意义远远不是一场禁毒斗争那样简单,它成了中国百年变革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向一个陌生的世界开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走进了一个新时代,恰似长江入海不回头,中国告别了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
随着欧风美雨的侵袭、频繁的中外交往,中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改变,这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也是个新生的历程。总之,中国社会在无穷无尽的纷扰之中曲折地前进着。
道光帝逝世后十年,中国再败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失陷,圆明园灰飞烟灭,北方大片领土割与俄国,大批国家主权丧失,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咸丰帝心胆俱裂,不久就病逝于承德。此间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的深渊中继续沉沦。
道光帝逝世四十多年后,中国居然大败于长期被自己轻视的日本,为此割让台湾,赔款两亿多两白银,严酷的现实使得当时中国“四万万人齐下泪”,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危机,随后八国联军接踵而至,大肆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但是,投身于世界洪流的中国也面临着机遇。
此间,中华民族在抗争,在崛起。
道光帝逝世十年后,清政府搞起了洋务运动,清军士兵终于扔掉了大刀长矛,拿起了法国产的来福枪,操纵着德国的克虏伯火炮,完全采用西方工业模式建立江南制造总局,这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道光帝逝世三十年后,当中国人驾驶着从英国订购的战舰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的时候,标志着这个大陆民族终于建设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海军。差不多与此同时,在唐山,中国人拉响了蒸汽机的汽笛,工业革命的象征——火车行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陆续建设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电报网,让“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为现实。清政府还建设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当高炉运转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比坚兵利甲更为可怕的“黄祸”。
道光帝逝世将近五十年的时候,他的嫡孙载湉——光绪帝进行了一场更为深入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但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在抗争,在努力,在进步……
在道光王朝怆然落幕将近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走过了屈辱、坎坷、壮丽、重振雄风的历程,总之,中国这条巨龙终于进入了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让我们祝愿这条巨龙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道光大事纪年(1)
乾隆四十七年(公历1782年),绵宁1岁
八月初十(公历9月16日),爱新觉罗·绵宁出生于紫禁城撷芳殿,父亲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永琰,此时已经被秘密立为皇太子,母亲是后来的孝淑睿皇后。
乾隆五十二年(公历1787年),绵宁6岁
绵宁入书房读书,从学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
乾隆五十六年(公历1791年),绵宁10岁
八月二十二(公历9月19日),随祖父乾隆帝行围,射得小鹿一只,获赏黄马褂、双眼花翎。乾隆帝作《威逊格尔行围志事诗》纪念此事。
诗曰:
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
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慎仪刑。
嘉庆元年(公历1796年),绵宁15岁
正月初一,清廷举行传位大典,乾隆帝退位称太上皇帝,永琰登基即皇帝位,改名顒琰,改元嘉庆。
十一月二十四(公历12月22日),绵宁奉父亲嘉庆帝之命,娶钮祜禄氏为嫡福晋(孝穆成皇后)。
嘉庆四年(公历1799年),绵宁18岁
四月初十(公历5月14日)卯初,嘉庆帝立绵宁为皇太子。
嘉庆十三年(公历1808年),绵宁27岁
正月二十一(公历2月17日),绵宁嫡福晋钮祜禄氏病逝。
十二月,嘉庆帝册封佟佳氏为绵宁继嫡福晋(孝慎成皇后)。
嘉庆十八年(公历1813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