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台北到北京:胡同台妹眼中的大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我有个很深刻的印象,记得有回去看姥姥,她很生气地跟我抱怨说无意间听到邻居谈论她,说她是一个礼节规矩很多的老太太,虽然这在我听来实在没什么,不过由此也可窥见,这样的一个北京人在台湾社会的环境中是如何的特殊。
从小我就是个爱听故事的人,最喜欢在幼儿园下课的午后,缠着姥姥跟我说北京的故事。在我小小的脑海中,北京是一个可能比台北还熟悉的概念,胡同、叫卖、穿街走巷的小贩子,还有相声、京剧以及天桥的艺人,是如此鲜活地在我脑海中像走马灯似的活跃着。我始终告诉自己,有一天我也要去北京看看这样的表演、过这样的生活,而所有的这一切就成为我这个在台湾生台湾长的小孩的童年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那些传统艺术与生活,我姥姥讲各种神怪故事的本领也很厉害。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狐仙。她跟我说,在北京的大户人家都会有一个小屋子专门存放过冬御寒的取暖煤,姥姥家当然也有这么一间。小房子里堆满了煤,日常取用时通常都是从前面拿,所以房子的后头就成了人烟罕至之地。“狐仙就住在那间房后头”,姥姥用坚定的语气向我讲述,说她本家的一个叔叔就曾经被狐仙迷惑,迷到厉害的时候,那个叔叔还能两手两脚在地上快速行走,“那个速度不像是我们人用手脚在地上走的状态,就跟狐狸一个样,甚至还偷家里养的母羊刚生出的小羔羊来吃”,其后的发展当然少不了道士、符咒等必要的《聊斋》元素。
除了狐仙,黄鼠狼也是姥姥经常提及的。她说,北京城以前就有很多黄鼠狼,黄鼠狼比狐仙还厉害,绝对不能招惹,如果把黄鼠狼给惹生气了,那黄大仙可是会把人闹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后来我有机会认识一个在故宫里工作的朋友,初次见面时,我就问她故宫里有没有黄鼠狼,她笑着说好多人认识她时都问这个问题,所以她说在故宫里,黄鼠狼在感觉上还真是如影随形呢!
而我自己在北京时,有回深夜打车,因为出租车走错路,在一个小区里掉头时,车灯照到的尽头,我看见了一个比猫还大的动物,在车灯的照映下,那动物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而且盯着我们看,完全不怕人。我看了觉得很神奇,便问师傅那是什么,师傅淡淡地说,那是黄鼠狼。我当时那个兴奋呀,第二天一大早就打电话回台北给我妈说,我看见黄鼠狼啦!
当然,在这些以外,对于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吃了。从小我是吃姥姥做的饭菜长大的,那肯定就是各种各样好吃的北京美食啰!饺子、打卤面、炸酱面这些就不用说了,姥姥还能做蒸饺、各类的饼。在台湾,北京人并不多,要吃到北京菜并不容易,但我却是天天接触,特别强调这个是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了解一件事——台湾地处福建省外海,在气候上、生活习惯上,跟地处华北的北京那是天壤之别,所以在北京很平常的东西,到了台北那就会是相当稀有了。
就拿酸菜这东西而言,台湾也有酸菜,但跟北京乃至东北的酸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种外省人独有的食物,连在台北市都可能只有南门、东门这两个市场才有,因为外省人聚居,才能找到。但我从很小就吃酸菜白肉火锅、夹肉烧饼、合菜戴帽、花素蒸饺、牛肉馅饼、韭菜盒、肉丝拉皮……这些特殊的食物,而钟情于这类食物倒成为我这个台湾小孩在生活上的特殊性。不过,特殊算是好听的了,我对台湾本地的一些小吃,因其料理上跟北京的饮食习惯大相径庭,因此有些台湾小吃我基本上没法吃,这也让我无法“合群”,直到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才因为方便这个理由,慢慢地能够接受许多台湾小吃。
因此,我也深深理解,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人为什么回到家乡会扯开腮帮子吃家乡味,因为乡愁里,食物绝对是深入骨髓的记忆,是终其一生无法抹灭与改变的!
当然,我的北京标志不只在饮食上,我的口音更是明显的北京招牌。我的姥姥至今九十多岁,在台湾生活已几十年,却仍然是一口纯正京片子,但不是那种带有许多儿化音的胡同话。
有了姥姥这个“私人教师”,因此我的国语水平比同龄人要高出一大截,所以我从小学就经常参加演讲、朗诵比赛,也常得奖。由于当时两岸的交流较少,我的国语就成为非常明显的特长,直到琼瑶拍了《婉君表妹》,戏里头的小金铭让京片子风靡一时,我才知道原来大陆的小孩都是这么说话。不过这种口音后来也为我带来不少困扰,例如,我的台语就怎么也说不好,有股外省腔,比马英九说得还糟,无意之间带的儿化音更会被人消遣。
此外,姥姥跟母亲脱口而出的北京歇后语,更让我刚到北京时着实神气了一把,有许多甚至连北京人自己都没听过,例如,天桥上耍把式——光说不练,这句大家都很熟悉了;再比如,面锅里煮皮球——说你混蛋你还一肚子气,这句话我就从没听其他人讲起过。
谈完了北京就得说说父亲的故乡——安徽。
对于安徽,就得先说一个小故事。在身份证上,我的籍贯是安徽省芜湖市,但原本登记的是芜湖县。小学时填数据,我很在意芜湖到底是个市还是个县,我总觉得芜湖市比较神气,在这件事上,我甚至还特别跑去户政事务所申请了更正,因为我爸说,芜湖是个米“市”,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芜湖必须是个“市”。
此外,我从父亲那里得知的就是对大陆的整体概念了。例如,当先施百货在台北开张时,我爸就带着我们全家去光顾,他说,在上海最新潮的就是先施百货了。另外,小时候有一次脚趾甲长进了肉里,脚肿得无法走路,换作是在其他的台湾家庭,都会被送去医院做一个小手术,开刀缝线,剪去多余的趾甲,前前后后要折腾几个月。爸爸却找到了一家上海澡堂,带我去那里处理了脚趾甲,里面有一个老修脚师傅,轻轻松松十多分钟完事。澡堂是只有男人才能进的,我大概是唯一一个进去过的小女孩。
至今我仍然保留着对那个老师傅的印象,他头发花白,戴着老花眼镜,手里经常提着一个照明灯。他一手拿着锉刀,要对我施行修剪,我很害怕。老先生看出了我的恐惧,一边安慰我,一边果断地进行治疗,三两下的功夫,嵌在肉里的一大片趾甲就被取了出来。
爸爸当年的战友也都是外省人,来自大陆的许多省份,讲起话来南腔北调,使我也能够听懂一些地方的方言。拿起电话,听到里面的乡音,我就能够很快判断出是哪位叔叔哪位伯伯。当然,后来到了大陆才发现,自己对方言的了解实际上还不到冰山一角。
由于生在一个外省人的家庭,又有着姥姥这样的老北京,身边所接触到的人也都是外省人,大家的语言、大家的思维方式都有着外省人的鲜明特征。因此,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台湾小孩。姥姥口中的北京城,那抬起头来就可以看到皇帝紫禁城的地方,有机会我是一定要去见识的。
这个愿望终于在2004年的初夏实现了。
2 终于踏上“寻梦之旅”
2004年6月17日,作为台湾一家电视台驻北京的记者,我第一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国航”的班机从香港中转,到达首都机场已是傍晚七点多。当飞机的鼻轮刚刚触地的那一刻,整个机舱按照惯例震动了一下,但我心底的震动远远超过现实。我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到首都机场大楼上悬挂着书法体的红色“北京”二字,不知为什么,当时鼻子很酸,默默地流下两行清泪。
不过,等到实际生活的展开,我才发现北京跟我想象中还是大不相同!
到机场接我的是电视台雇用的采访车以及司机李师傅,听到他的口音,那叫一个亲切。我好奇地东张西望,还立刻打电话给一个已经在北京生活一年多的高中同学,想要来个异乡重逢,但结果是令我意外的。
电话通了,他的口气听来也十分高兴。
我问他:见个面吧!
他说:好呀,你住哪?
我回头问师傅,喔,原来是大山子。
他听完口气有点为难地说:好远哪,今晚恐怕没法见面了。
说真的,当时真的很不高兴,想着,我大老远地跑来,再远能有多远哪,懒就说一声,干吗推托?这朋友可真不够义气。
只好问:真有那么远喔,你住哪?
他:我住中关村海淀这里。
村?这朋友混得很差呀,住在村里,可能真的很远,郊区吧,只好无奈地挂了电话。
直到将近一个月之后,我才知道,中关村不是一个村,虽然不在郊区,但距离大山子是真的真的很远。如同大家所知,台湾很小,台北市更小,在台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想至多四十分钟吧,当时的我真的不知道北京原来这么大,更无法想象中关村到大山子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
接着,就是一路上的东张西望,这一望也望出了许多疑惑。
到处映入眼帘的是当时在北京卖得很热门的“水煮鱼”。水煮鱼?真奇怪,这水煮的鱼有什么好吃,干吗每家餐馆都卖,还当做招牌菜挂在门口,水煮的鱼也能当宝似的!直到一周以后我自己吃了所谓的水煮鱼,我才发现,很多事情原来真的不能望文生义。我很庆幸当时没开口询问,水煮鱼那个味道可真棒,让我有段时间疯狂迷恋。
在这为期一个月的驻点期间,发生了许多许多的事情,让我这个自诩为北京人的台湾女子着实长了一回见识。
首先我真的见识了北京的大。到了北京的第一个白天,因为没有什么事,我就自己打车出去闲逛,走到大街上,心想去哪里呢?想到我弟很多年前陪着我妈回北京探亲,回来总说王府井,就叫了车,说去王府井,一上车便被师傅身边的铁板给吸引住了!
我问:师傅,为什么要装铁板把自己包住呀?
师傅懒洋洋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怕抢钱!
在往后一个月的时光里,这个曾令我好奇的铁板勾破了我无数双丝袜,而这铁板更挡住了空调吹出的冷风,让我受尽折磨。
接着就是前往王府井的路上。在这里我还是要啰唆地强调一句,我是住在大山子,而我不知道王府井到底在哪里,至于会有多长车程对当时的我而言,那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而且别忘了,我是从很小的台北刚到很大很大的北京。
刚开始,我好奇地东张西望,接着,困了,睡着了!
忽然醒来,看看窗外,啊,还没到喔!不过看到了台湾人都知道的秀水,又是一阵好奇,然后又睡了。不知睡了多久,又起来,还没到???这师傅是绕路了吧?心中如此困惑,但又不敢说,只好问:师傅,王府井有这么远吗?
师傅大概听出了我这话的意思,就很不客气地说:您刚才是从东四环外上的车,王府井那可是在市中心呢!
好吧,四环听起来的确有点远,就当你没绕路吧,我心中这么想着。
终于到了这王府井,说真的,我没想到这里真的有井,更没想到原来这里不是什么景点,而是一个可逛街、购物,还有着东方新天地商店街等现代化建筑的地方。我随着许多观光客到那井边照了个相,还到了东华门夜市看到烤蝎子、蚕蛹和海星,很恐怖,一样没吃!
话说有天晚上,因为想家睡不着,百无聊赖中起身打开电视,看到一部年代久远的黑白战争电视剧。剧里面塑造得最坏的一个人是一名国民党员,他在村子里奸淫掳掠,丧尽天良,还勾结日本人欺压村民,活生生一个十恶不赦的形象。
看到这里,我哈哈大笑,因为在我小时候看过的战争电视剧里面,村子里最坏的都是共产党员,衣服扣子永远扣不好,帽子斜歪着,上面肯定有颗红星,永远都是猥琐的样子,眼睛色迷迷,还肯定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奸诈样。到这里全反过来了,对我而言,这真是一个好有意思的反差。
3 恋上平安大街
当然,来到北京,必不可少的肯定是寻找那个姥姥口中深具北京色彩的胡同。
我姓宫,加上我对北京的深刻依恋,再配合每个女生都有过的公主梦,我始终觉得,自己上辈子是一个不知道住在哪个胡同大户里的格格。否则姥姥口中的景象,为什么在我眼前是看得到的,一定是因为我上辈子见过!
怀抱着这个不知真假的梦,我首先找到了什刹海,那一幢一幢的老宅子,老大爷老大妈悠闲地散着步,身后总是有一只小狗摇摇晃晃地跟着,还可以看到有人在大树下吊嗓子,原本只在姥姥口中能听到的口音,在此连个小孩都能脱口而出,所有这一切如梦似幻!
不过,我还是不觉得这样就是北京,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到了平安大街。
这里有电车,有着我认定拥有北京元素的大大小小的各种胡同,还有段琪瑞时期的政府建筑、皇城根遗址、各种北京小吃,还有许多许多的人力三轮车。这才是北京应有的样子,我心中不止一遍地告诉自己。而此后我对平安大街的情感是很独特的,有一阵子上班时我甚至天天打车特意经过这里,就是为了去想象我是个格格,重游旧地,我深爱着这条街。
自从2004年来到北京,我就非常喜欢平安大街,包括位于大街上的后海,包括周边的东四北大街。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虽然上班的地点坐地铁可达。但我总是会找借口,不去坐地铁,选择打车,每每都会要求师傅走平安大街。有些师傅人好,提醒我走那条路绕路,但我总会笑着说,我爱那条街。心里想着,为了经过那条街,我愿意多花几块钱。
每当经过平安大街,我便会摇下车窗,看着街景,让风迎面吹来,听着MP3里大提琴低沉却悠扬的乐音,将音量开得很大很大。似乎一切都变成电影,音乐就是电影配乐。看着街上的人骑着自行车,也有大妈大爷在路边悠闲散步,或是遛着宠物狗,配合街旁的古老胡同,在我心里,我觉得,这才是北京。
对于这种莫名的迷恋,我开始幻想起来,或许前世我是个格格,就住在这条街的哪个胡同里。前世格格今世百转千回回到老家,依恋之情油然而生。
前世今生之说过于缥缈,对于一个台妹而言,我所有胡同的记忆都来自我的姥姥。犹记得她会跟我说很多她北京老家的事,像是穿街走巷的叫卖人,一大早或是傍晚,扯着嗓子叫卖,每个字吐得清清楚楚,声音久久不散,原本只是想象,后来在郭德纲的相声段子里获得证实。
犹记某年深秋之际,信步于什刹海湖边上,两旁树木叶已落尽,一片萧瑟之景,几个北京老太太、老爷爷,有一搭没一搭地操着标准京腔聊天,身边跟着好几条京巴,那个场景虽平凡,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或许城市的喧嚣与发展,早就将这北京的传统场景远远抛诸脑后,但是在一个胡同台妹的眼里,却是如此珍贵新奇又有着几许熟悉感。
平安大街上还有一家坐落于老胡同的证券公司,门上匾额写着证券公司的名字,每天将近九点时,都会有一群人在门口等着开门。现代化的金融游戏,却在古代场景中出现,这就是北京的可爱之处,古与今的交错。
其实心里很明白,我恋上的或许不是平安大街,而是儿时姥姥给我的北京印象。北京在我心里就该像平安大街上的种种,也许我真是前世格格,在这里,一切都与我的前世记忆相呼应。某天,一位好友听着我诉说对平安大街的眷恋,她说,或许有一天我不在北京了,但她每回经过平安大街都会记得曾有个女子如此热恋着这里。
工作地点就快要更换了,将来似乎也没什么借口再经过平安大街,除非刻意前来,但我已将这条街拟人化,在这段时间里,跟这条街,在马友友的大提琴声中,谈了一场恋爱。
当然,我也去了南池子。走在那条幽静且改建过的小道上,我不断地幻想着,姥姥从这里走过、母亲曾在那里流连。我曾经坐在一个四合院的门口,等待着穿街走巷叫卖的小贩,可惜我并没等到。
我也试图从南池子的宅子向四周探望,是不是真如姥姥所说,可以抬头看见紫禁城。真的,她没骗我,我看见了,我不知道我的姥姥跟母亲是不是跟我看的角度相同!我想起了末代皇帝溥仪,曾有那么一段时间,这个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国末代皇帝住在城里头,而我姥姥以及许多北京居民就住在城外头。我想象着军阀割据、战争动荡,我姥姥住在这里那是什么景象?害怕吗?
其实,姥姥口中的那栋宅子早就没了,这也是在我到南池子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事情,所以我根本无法想象那栋我母亲出生的四合院是什么样子,只能凭着周围还留存的宅子去臆测,虽然我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我总觉得我脑海中的那个就是那栋老宅!
我也去了天桥,当然,街头艺人早就不复存在,只能从郭德纲相声中的模仿去想象。北京的旧火车站,就在正阳门旁边的那栋老建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