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育鳌,以及长期依附于郝摇旗的明东安王朱盛蒗,但这些人更象是尊奉永历的摆设,哪有朝廷旨意可以传达。
    对于西南的消息,夔东十三家也所知不详,多是一麟半爪,并不确实。黎维祚一到,便颁旨给闯王遗孀高皇后,封其为节、孝、贞、义一品夫人,并赐赏礼物。
    紧接着,黎维祚又召集众家首领开会议事。出于尊重,或者是探听西南消息的目的,荆国公王光兴、益国公郝永忠、皖国公刘体纯、靖国公袁宗第、临国公李来亨、宜都侯塔天宝、阳城侯马腾云、岐侯贺珍、渭源侯李复荣、兴平侯党守素等主要首领全部来到。
    第一天的会议主要是黎维祚向与会的各位首领详细介绍目前西南的形势,从腾冲之战开始,讨伐安南,滇西反攻,元江大胜,滇东、南烽火遍地,进取广西,海外拓土……直听得众人目驰神炫,如在梦中。都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多的时间,西南已经是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到了晚上,十三家各位首领聚于一处,开始商讨黎维祚白天所提出的建议,推举十三家的领头人。
    “各位兄弟,岷殿下的亲笔信都看过了,有什么想法就都说出来,现在关起门来,都是自家兄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身为地主的刘体纯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对着郝摇旗、李来亨等人说道:“看来岷殿下对我等的疑虑还是有所觉察,否则也不会写信来宽慰我等。”
    “岷殿下确实是英明神武,西南战局扭转,皆赖其力也。只是恐朝廷之策会有反复,若是天子和朝廷诸臣由缅甸而出——”郝摇旗不无忧虑的摇了摇头,用嘿嘿一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岷殿下信中说得明白,现在清军之攻势在西南,让我等砺兵秣马,伺机而动。并未令我等出兵猛攻,可见殿下真诚,若天不灭明,吾等尽力辅佐也就是了。”李来亨插嘴道:“高太后闻得谕旨,再三嘉叹,面请加恩,并以大义训某家:俾其一德明良于终始,待得一统功成,尔子拜爵于奉天殿,尔身受恩于坤宁宫,史册昭然,岂不伟欤?”
    “皇后之言有理呀!”袁宗第点了点头,慨叹道:“岷殿下不夺我等军权,又不让我等做炮灰,倒是愿以西南之力,吸引清军注意,好教我等窥机发展壮大,实乃真诚。不管日后如何,岷殿下现为朝廷留守,大义名份在手,西南诸军已全听其号令,我等岂能违逆?自当听命于殿下,以搏封妻荫子之福贵。”
    “我等皆是朝廷命官,位列公侯,已不下于朝廷近臣,自当听命于殿下。”王光兴原为南明将领,不属大顺军,因其兄王光恩无辜被杀,同清廷誓不两立。此时见刘、李、袁、郝诸人纷纷表示忠心朝廷,听命于宗室留守岷殿下,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既然岷殿下要咱们公推大首领,咱们就依照执行好了。”党守素开口说到了正题,“以前是刘大哥领头,现在还选他,我是没有意见的,不知别的兄弟怎么看?”
    “刘大哥有勇有谋,最是公平,我愿听其指挥。”塔天宝也表示同意。
    “我没意见,愿听刘大哥号令。”其他人也纷纷表白,谁也没当回事,还以为与之前一样。
    “承蒙众家兄弟高看,我便勉为其难,带领兄弟们去争一场富贵。”刘体纯站起身,四下拱手相谢,“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咱们有什么想法都说到头里,可不许暗地里埋怨。”
    “二虎,你放心。”郝摇旗跳出来力挺老兄弟,说道:“同气连枝、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以前以你为主,干得如何,大家都心里有数,现在呢,还是照旧。”
    “多谢郝兄弟,多谢诸位首领抬爱。”刘体纯呵呵笑道:“既然大家对效忠岷殿下没有意见,那咱们就做些实事,让岷殿下看看,咱们也不是光窝着无所事事。众家兄弟都说说,咱们合力打哪里,筹些粮饷也是好的嘛!”
    ……………(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
    “诸位公侯,只一夜便商议定了,可不会再更改了吧?”黎维祚并不如何惊讶,毕竟这些人都不知道推举大首领意味着什么,他起身笑着向围坐在大桌子旁的夔东十三家首领问道。
    “不改了,就是刘大哥了。”各位首领纷纷摇头,很笃定地回答。
    “那好,请稍待片刻。”黎维祚告声罪,转身进了后堂,拿出敕谕,提笔填上了名字,又命几个手下抬出香案。
    黎维祚一直走到香案跟前才停下脚步,用力一甩官服转过身来,满脸木然毫无一丝喜怒之情,拉长了声音叫道:“刘体纯接旨——”
    刘体纯与众人都愣在当场,然后是稀哩哗啦一片椅凳响声,刘体纯也不知被谁推了两下,稍为清醒了一些,就在众人面前向着黎维祚跪下叩拜:“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体纯及众将勇于报国,可嘉功赏,若能再建功勋,朝廷又何吝王爵哉……”
    刘体纯在下面低着头听着,脸上神情不定,站在他背后的众人脸上也都流露出了惊讶之色。
    “……钦此!”黎维祚拉长声音大声说道。
    “恭请天安,万岁、万岁、万万岁。”愣了一下,刘体纯叩头说道。
    黎维祚抿了抿嘴角,威严的说道:“圣躬安。”
    刘体纯再次大礼拜下,“恭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恩浩荡。”
    “臣永服辞训,万岁、万岁、万万岁。”
    “宜厉乃诚。”
    刘体纯三呼万岁。总算是完成了接旨地全过程,他长身而起的时候。黎维祚严肃威严的面孔也云开天霁,趋前一步双手把圣旨捧到了刘体纯的面前,笑着说着:“恭喜王爷,恭喜勋阳王了。”
    骤封郡王,刘体纯还没完全从复杂的情绪中完全清醒,有些愣愣地捧过敕谕,勉强地对黎维祚笑了一下。
    “诸位。”黎维祚转头对着刘体纯身后的众人扬了扬手,大声说道:“岷殿下身为朝廷留守。请封众将,朝廷无有不准。且岷殿下对抗清各部一视同仁,有功赏,有过罚,最是公平公正。只是音信断绝,岷殿下知诸位忠心,却不尽知诸位功绩。特让本官代其向诸位表示歉意。然抗清大业艰难困苦,日久见人心,时长记功赏,只要诸位努力报国,日后岂无王爵之封赏?殿下有言:望众将谅之,勉之。齐心协力,共奖王室,共襄大业。若是诸事顺遂,三年之内,岷殿下当亲至慰劳诸位。介时论功行赏,不亦乐乎!”
    “岷殿下隆恩。末将等铭感五内,定效死力。”刘体纯急忙代表众人躬身拜谢。
    “岷殿下隆恩,末将定效死力。”
    ……………
    众人躬身施礼,心中情绪复杂。既有对刘体纯的羡慕、嫉妒,又有对自己以后何去何从的思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体纯现在不仅是他们公推出的首领,而且在官爵上高了他们一等,在指挥权和影响力上无疑比过去重了许多。
    同时,黎维祚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又大不一般,记功记过,与岷殿下联络通信,可不比先前派来的那些坐矗的朝廷官员。三年之内,便能打通滇省至夔东的通路?岷殿下好大的雄心壮志,好自信的豪言壮语啊!
    刘体纯在李自成时代还没有太大的名望,但清初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却把他推上了历史前台,复杂的政治形势将他锻炼得越来越成熟,终于脱颖而出,展露头角。
    史称刘体纯“骁勇有大略,御众严明”,他将部队编为十六营,分驻于四川、湖广交界的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巫山、大昌、大宁、施州、建始、巴东、兴山、房县、竹山、归化、丰城、金城等深山地区,“众犹十数万”,一度担负起三峡地区抗清大业的重任。
    宣旨加封完毕,众人又向刘体纯祝贺,刘体纯连连谦谢,命手下准备酒肉,晚上要畅谈庆贺。
    喧嚣已毕,刘体纯和众人又重新落座,把昨晚商议的出击湖广的计划展示给黎维祚。他们选择了三个攻击的地方,分别为当阳、宜都、郧阳,以供黎维祚选择定夺。
    黎维祚对军事并不在行,只是朱永兴曾经仔细分析过夔东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发展的方向。湖广固然富庶,且楚军战斗力不强,但从整个抗清的大局来看,合力进取四川,才是正确的战略方向。
    因为清军虽占四川,但时日尚短,并未真正巩固。一来久经战乱的四川人口太少,供养不起太多的军队;二来,四川清军中有很多投降的明军明将,真临战阵时,未必会拼死作战,起义倒戈,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与朱永兴在滇省的行动有类似之处,就是不给清军巩固地方的时间。
    黎维祚思虑良久,也不好定夺。因为朱永兴曾告诉过他,尽量不要干预夔东十三家的军事行动,以免产生误会与隔阂。他便把朱永兴的战略谋划告之众人,请他们再行商议行动计划。
    “清军虽踞蜀地,但时日尚短,人口稀少,难以巩固。若不趁时攻取,则日后更难。且力合而强,分而弱,西南战场我军要联成一片,必攻取四川方可实现。”黎维祚一边回忆一边讲述,并且拿出了一张写满蝇头小字的纸,“岷殿下已增兵滇西,由永宁府进取川西南,且川省行将有变,望诸位做好准备,窥机进取川东。”
    “川省有变?”刘体纯疑惑地问道:“不知是何变故,黎大人能否明言。”
    黎维祚摇了摇头,说道:“殿下所料必中,但却极少事先透露。另外。岷殿下建议诸位建立一支联合部队,作为进取川东的主力。”
    联合部队。是如何章程?众人都露出不解神情,把目光移注到黎维祚身上。
    “每部量力而行,各抽出适当兵马,组成联合部队,驻扎巴县,可随时行动。”黎维祚详细解释道:“如此可大大减少联络各部,整军会合的时间。”
    王光兴张了张嘴,似乎有话要说。但却没有出口,稍低下头,象是在思索什么。其余众人也没有马上表态,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支联合部队的指挥权。
    尽管在名义上已经悉推刘体纯为首,听节制,但依然能威福自擅。之前相互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指挥。更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彼此间的联系多是自发的,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即便现在刘体纯得封郡王,但从原来松散的政治武装集团进行转变,显然还是需要时间的。
    刘体纯苦笑了一下,以目光示意黎维祚。希望他不要继续就此深说。大不了,他用自己的全部兵马进取川东好了。
    黎维祚心中暗自叹息,果然如岷殿下所料,人心难齐,多多少少都有割据自雄的心理。把军队当做安身立命的根本,哪肯轻易抽调。
    “岷殿下有言。联合部队既是各家所出,亦可成立一军事委员会进行协调。”黎维祚退而求其次,继续说道:“哪家出兵助饷,哪家便可派出一名代表位列军事委员会。勋阳王定出行止,由委员会表决,多数同意便可依令而行,多数反对则可再行商议。”
    众人都感诧异,仔细思索其中的关窍,分析其中的利弊,一时也难以决定。
    黎维祚见此,也不再催逼,宣布今日会毕,给众人留出时间来好好考虑。
    夔东十三家的首领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大顺军余部九人: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李来亨、党守素、塔天宝、贺珍、马腾云、李本营;川中旧将四人: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弘。而三谭中谭诣、谭弘暗杀谭文后,已经降清。川中旧将派便只剩下王光兴一人,势单力孤。
    散会之后,刘体纯和黎维祚细细商议了一番,便各自分开走动。刘体纯去向原大顺军一派进行解释劝说,黎维祚则去做王光兴的工作。
    分散驻扎成割据之势,自然不是朱永兴所希望的。成立联合部队,建立军事委员会只不过是打破这种局面的第一步,日后还有其他的手段,或者根据具体状况采取灵活的办法。
    成则有利,败亦无损。朱永兴并不急于把夔东十三家一下子便纳入自己规划好的体系之内,因为这是不太现实的,操之过急只能是适得其反。门户之见不是一日形成的,自然也不是短期能消除的。
    目前,朱永兴只能希望以大西军为主体的滇省明军,和以大顺军为主的十三家武装,不致重演历史上各自为战、为清军各个击破的悲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已四月,浙江、广东、福建数省的清军水师在泉州完成集结,统一交由安南将军达素指挥。而郑军的降将施琅、黄梧等人也被跟着调到了达素的手下。清朝押上了东南的全部水军力量,希望一举消灭以郑成功为首的抗清武装,永除后患。
    郑成功积极备战,下令撤回在舟山等地驻防的军队,并起用了一些在之前曾被撤职查办的将领,并委以重任。在郑成功的努力协调下,郑军上下逐渐恢复了团结,至少大家都明确了一点,即将到来的厦门之战,将会成为决定自己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
    东南战事一触即发,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却不包括朱永兴。对于清廷的自信和乐观,朱永兴嗤之以鼻。即便郑军在南京之役中损失不小,清军想要一举全歼郑氏,怕是还要练上十年。
    虽然不担心郑成功会战败,但朱永兴还是命令南海舰队派出以杨彦迪、陈上川为首的分舰队,以二十艘战船支援金、厦。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但临机决断时,又有多少人能放下私心杂念,以大局为重。当然,支援郑成功并不是朱永兴唯一的目的。以实战锻炼水师,学习海战战术,并且尽量多杀伤清军,多摧毁其水师力量,也是朱永兴目光长远的想法。
    随着雨季的再一次临近,朱永兴已经把注意力转到了川南和广西。先期扩充的军队,分配给滇西战区的有七千,滇东四千,滇南则只有两千。这样的分配自然有极强的目的性,借着雨季可能使滇省战局陷入平稳对峙,着力向四川发展,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更何况,川省有变可并不是朱永兴的胡乱猜测,而是有所依据的。不光是川省,朱永兴正在布一个更大的局。现在,情报司的叶虎便正向朱永兴汇报相关的情况。
    “嗯,甚好,此情报归入绝密档。”朱永兴看过贵州方面的情况汇总,深为满意,点头称赞。
    “只是皮熊尚未寻到,投送假书信一事还要准备些时日。”叶虎脸色不变,躬身说道:“还请殿下勿怪。”
    朱永兴摆了摆手,表示不在意这点小缺陷,沉吟着说道:“谣言已经散布出去,贵州各土司对吴三桂的招兵之令心存疑虑,不作积极响应,这便缓解了目前滇省的形势。再过月余,便是雨季,我军便有了半年的休整之机。只是此消彼长,蜀地攻掠却须持续进行。还有夔东,除了陆路联络通道外,水路也要加紧建成。”
    “回殿下,卑职以为水路似更容易。”叶虎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据情报司侦察,川省境内多是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穿行十分不便。”
    “困难不可避免,但川南的情报刺探还是要加强。另外,要慢慢将川省各县镇的情况做一统计,以方便吾调兵移民。”朱永兴微微皱起了眉头,尽管知道四川受战乱影响极大,但到底是如何凄凉悲惨,他并不知道详情。
    实际上,四川的情况远比朱永兴估计的还要严重。成都“举城尽为瓦砾”,清廷成都无法驻守官员,只好移驻保宁(今阆中);重庆达泸洲,船行数日寂无人声,仅存空山远麓;重庆“为督臣驻节之地,哀鸿稍集,然不过数百家”;其他县镇也多是“民之存者不一人,若能完其家室者,千万不见也”。
    ……………

第七十九章 三鬼之忧,皮熊筹谋
    尽管朱永兴预计的有偏差,但他也知道,攻掠四川的重点将不是单纯的战争,而是移民和重建。在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地方作战,越深入,粮草的供应越艰难,又不能就地征集,后勤运输的压力将会有多么巨大?
    所以,自滇西反攻得手,昌国公高文贵率三千明军由鹤庆府渗透进川西南永宁府(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北部及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区)后,截止到目前也只是增兵到六千,并没有大举攻掠。但在永宁府,明军不断囤积粮草、物资,为进取四川做着准备。
    此次朱永兴把扩军的名额大部分给了滇西,便是要开始向四川正式进军了。五月份,滇南西双版纳等地区,以及暹罗的第一季稻米便能收获,正好能给进军四川的部队提供粮草。
    “雅州郝承裔那边不要过多联系,于七也是一样,以免出现意外,走漏风声。”朱永兴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便想控制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至少在时间上应该拖到五六月份,而这也是川中有变的依据。
    对朱永兴的选择和判断,叶虎已经不是钦佩那么简单,简直是奉若神明。凡是朱永兴所指出的的,十有便能成功。滇省的土司就不用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