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伐清-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笳咄蹲示薮螅淌奔淠谑招跷ⅰ
就象现在,兵工厂和工坊制造的产品都是应急用的,为了应对战争和增强军力、财力。连朱永兴也不会建什么实验室,投入资金和人力,去搞见效慢的发明创造。而工匠们依靠的是传授和经验,没有物理、化学的基础,更不用说形成什么理论,以便能够更稳定地传于后代。
这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长期的教育、长期的投入,朱永兴知道自己暂时是无能为力。形势比人强,要想使科技发展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适合生长的沃土,就要打赢这场战争。否则,国家依然避免不了落后要挨打的命运。
或许,那个老外能帮些忙吧?朱永兴骑在马上,认真盘算着,想着如何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一六四六年,广南阮氏和安南郑氏一样,觉得天主教可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取缔了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德被被控以死罪,最后被判处流放。这个罗德被驱逐出广南国后,并没有回国,而是在东南亚各国继续游说传教。现在呢,罗德随商船跑到了这里,向朱永兴请求在安南建教堂和传教的权利。
宗教信仰这个东西,在朱永兴看来,不过是对人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使人心中存有敬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人活着当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起码要惧法律。人若没有敬畏,同时也就没什么东西能束缚心灵。一个没有了敬畏甚至惧怕、什么事情都敢去做的民族是多么的可怕啊。
……………。
第七十一章 流寇战术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喊声中充满着敌意的挑战意味,是清兵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徬徨四顾,能看见西边山头上出现了一片杂乱的人影。这些黑色的小小的身影,在山岭上健步如飞,衬着天幕看得十分清晰。
“大概,他们发现我们了。”
清军游击陈亦新眯起眼睛,正想看个仔细,人影已经隐没在树林草丛里了。
但瞬息间,东面一带山岭又出现了一片同样的喊声:
“呜嗬——呜嗬——”
“呜嗬——呜嗬——”
陈亦新把目光移向东面一带山头,很快,健步如飞的身影又隐没了。
这里是一个山垇,远远近近都是蓊郁的森林和竹林,只有一小片一小片的耕地。近处有几间房子,十分简陋,墙是用竹子编的,房顶篷着一些木板,压着一些石头,但人影却是一个也不见。
“他娘x的,里面什么也看不见,老子一下踹到灶火坑里去了。”一个清兵从草房里钻出来,跺着脚上的灰,丧气地骂道。
“轰!”一声爆炸在旁边的草房里传出,烟雾升腾,草木横飞。两个离得近的清兵被飞溅的竹木击中,捂着伤口跌倒呼痛。另一个进入草房的清兵显然没那么幸运,惨叫着从倒塌的草房中艰难爬出,一条腿被炸得血肉模糊。
自犯钢轮火!陈亦新咬了咬牙,随后又无声地叹了口气,心中暗想:看起来,今天的行动又不会顺利了。
作为其中一路的先锋,陈亦新最早见识了“自犯钢轮火”。但都是在相对狭窄的路上,在草房中遇到机关,却还是第一次。
不管怎样,他今天的任务是率队走出这个山垇,占领前方的制高点。等候大队的到来。对于东西山岭上的蛮夷,陈亦新虽感头痛,却并不认为是很大的威胁,也不认为这些袒胸露臂、装备简陋的粗野家伙敢于阻挡他的部队的进攻。
但很快,随着前方战斗的开始,陈亦新知道自己错了。之前的小规模战斗。并不是明军畏战,也不是用蛮夷土兵当炮灰,而是要选择合适的阵地,以便发挥最大的威力。
由于明军使用的火枪很多是从安南、缅甸缴获的,从汉军手中缴获的鸟枪只有一少半。而安南、缅甸使用的火枪虽然威力大,却显得笨重。只能在长矛兵和胸墙堑壕的掩护下,组成固定的阵地来对抗敌军,难以为步兵们提供充足灵活的火力。所以,在朱永兴的熏陶下,明军更喜欢防守阻击,而不是战阵厮杀。
尽管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明军依然是以小搏大的哀兵之势。朱永兴在局面未打开之前。定下的战略也是以守为主,利用滇省的气候,以及多山的地形,不断消耗清军的力量。
作为穿越者,朱永兴当然知道火枪在历史上的发展趋势。燧发枪,刺刀,或者刺刀,燧发枪,这是可以不分前后的顺序。但现在明军手中的火枪口径偏大,重量偏沉。即便装上刺刀,也很难舞动灵活。所以,他并没有急于让工匠们制造刺刀,而是先全力赶造制作简单、见效快的武器。比如地雷、手榴弹、轰天炮和天威炮。
当然,这并意味着朱永兴放弃了在武器方面的革新和改进。现在。西方已经生产出了口径在15毫米以下,尺寸也和现代步枪相差无几的火枪。虽然牺牲了破坏力,但配上刺刀的话,普及至全军装备,还是非常可行的。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朱永兴不准备国产化,而是要大量进口。进口的标准一是要火枪型号合适,二是要能被改造成燧发枪,至少进口火枪的枪管可以被拆卸利用。
现在可不是提倡国货的时候,用熟铁卷制,质量不好保证;直接钻,时间太慢,差不多一个月才能钻出一根。用这样的生产速度,想要装备全军,黄瓜菜都凉了。
既然燧发枪和刺刀都暂时难以实现,朱永兴便只能进行小的改进,以提高明军的防御能力。象定装弹药,弹丸用蘸油的绸布包裹,一个可以提高射速,另一个则能提高射击精度。而胸墙、堑壕,再加上曲射炮、地雷、手榴弹,更使明军的防御具有了很大的威力。
………………
炮弹在清军的攻击队列中弹跳、滚动,带来的是惊惶、恐惧的喊叫,以及队列的混乱。这便是延时引信的一个作用,从打乱敌人队形来看,倒比触发引信更有效果。
“轰”、“轰”、“轰”……崩飞的石子和弹片给清军带来了伤亡,哀嚎、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陈亦新恨恨地一跺脚,敌人居高临下,利用完备的工事,封锁了前出山垇的道路,几番冲击之下,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毫无进展。即便是有红夷大炮,在这样的地形地势下,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吧?陈亦新对明军的防御体系十分的头痛,却又想不出应对之法。
一个将领带着败兵退了下来,面带羞愧,低头而立,等着陈亦新的雷霆怒火。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陈亦新并没有发火,而是轻轻叹息一声,然后便是沉默无语。
好半晌,陈亦新才开口说道:“敌人居高临下,占有地利如此进攻,看来无法奏效。唯今之计,当是从东、西两面的山岭迂回夹击。只是山高林密,要小心那些蛮夷猴子。”
“将军,卑职愿率一哨人马,由山岭而进。”这个将领赶忙躬身请缨。
陈亦新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便辛苦你了。本将率部在此佯攻,策应你的迂回。”
“卑职遵令。”清军将领躬身一礼,便去招集兵丁。先退进山垇,再寻路攀山。
太阳正在当空,陈亦新把部队在山桠口处摆开。继续牵制着坚守的明军,却没有继续发动进攻,而是耐心等着迂回部队的消息。
……………
“呜嗬——呜嗬——呜嗬——”的喊声在山林中回荡。
清军将领摇了摇头,既气恼又愤怒,还有点无奈。躲藏在树林、草丛中的少数民族明军。不断给行进的清军制造着麻烦。标枪、毒弩、陷阱……他们依靠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抽冷子打击清军,然后敏捷地如狡兔般脱离,令清兵无可奈何。
敌人这是在拖延,为后面的部队重新构筑阻击阵地而争取时间。清军将领觉得自己看穿了敌人的阴谋,愈发心急起来。横下一条心下了命令。不顾敌人的骚扰袭击,加速前进。
前面是一片乌森森的丛林,唯一的一条道路,正从丛林中穿过。清军将领皱起了眉头,他看到了远处隐隐约约的木栅和寨墙,敌人要正面阻击吗?不管是什么企图。他已经没有选择,只有前进,前进,执行长官的命令,夹击山桠口的敌人。
清军的队伍走进了这条丛林夹缝的道路,风吹枝叶的声音,也令他们感到毛骨悚然。频繁的袭击和山林中的跋涉,令他们感到身心俱疲。
前队过去了,中军也快走出了丛林的阴影,异变却就在此时产生了。
“轰”、“轰”、“轰”……道路中腾起了一股股烟柱,碎石和泥土飞扬而起,象一条长龙在延伸。
这应该是目前最大规模的一次地雷引爆,上百颗地雷依次响起,几乎完全覆盖了这段丛林夹着的小路。
清军遭到如此突然而猛烈的打击,不仅伤亡惨重,而且在烟雾弥漫中陷入了一片混乱。前队、后队看不清状况。不敢贸然冲进烟雾,反应的速度一慢,便给了埋伏在丛林中的明军攻击的时间。
不声不响,不喊不叫,数百名由少数民族士兵组成的突击部队由丛林深处悄然逼进。就在烟雾还没有完全散去的时候。猛然冲了出来,刀枪闪亮,向混乱的清军发起了猛袭。
地雷阵的轰击已经使清军伤亡很大,烟雾中突然冲出来的、凶神恶煞般的敌人更让清军难以抵抗。不管是受伤倒地的,还是侥幸未伤的,先是经受了一片密集的标枪雨的打击,然后便是砍刺过来的带着杀气的武器。
“杀呀,冲啊!”呐喊声响了起来,压过了清军的惊呼和惨叫。明军士兵象一股狂潮,由小路的左侧杀出,势不可挡地碾压过去,又返身杀回,在清军的前、后队赶来增援前,回到了丛林之中,再不回头。
硝烟完全散去了,清军行进的队列象一条被斩去中段的长蛇,凄惨的景象呈现在剩余的士兵眼前。
一个个的弹坑出现在小道中间,弹坑周围,躺满了清军的尸体和伤员。炸死的并不多,但被明军袭击补刀的却是不少。而且很多尸体都没有了脑袋,显然是被明军士兵顺手带走了。
清军将领凄惨地倒在地上,脑袋已经没了,身上被熏得焦黑,两杆标枪竖立着,伤口还在流着污血。
袭击者正在隐没在丛林之中,一个千总很幸运地成为了最高指挥官,但他呆滞地望着丛林,却觉得全身发冷。
这有点象打猎,一条猎狗跑上去,咬一口,远走。另一只再上,再咬,再走。然后是第三只,第四只,当猎物被猎狗们咬得疲惫不堪时,突然冲上来的那只猎犬,终于露出了它的尖牙……
狼和狗的力量差不多,单打独斗,没小半个时辰无法分出胜负。但那突然的一击,却瞬间结束了整个战斗,孤狼倒在血泊中,致死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得如此脆弱。
骚扰,偷袭,迂回,逃窜,阻击、放弃。趁清军不注意啃上一口,然后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快速远遁。明军使用的战术类似流寇的作战方式,翻来覆去,也就这么几招。
但偏偏夏国相拿这种流寇战术没办法。从几次小规模战斗上分析,该死的明军至少把部队分成了三十余队,每支队伍的目的都是一个,拖延战机。那些手脚极其麻利的少数民族士兵躲在林间、石后,向清军投掷手榴弹,或者用拉绳地雷进行袭击。
如果清军停下来,派大队人马反击,他们就快速钻密林逃离,让反击者扑个空。如果清军置之不理,他们就寻找机会,继续袭击,或者突然冲进清军薄弱处或辎重队中,烧杀一番,然后快速撤走。如果清军分兵前进,他们就在路上用竹子和石头垒起简易的寨墙,挖上几道壕沟,进行杀伤性阻击。
那种简陋到寒酸地步的寨墙,或许不住清军几次凶猛的冲锋。可明军总是利用寨墙,挡住清军几次进攻后,在寨墙破烂不堪时撤退。等清军把最事一波进攻组织好,寨墙后的人往往早已消失不见了。
清军扎营,明军就派人劫营,却连营门都不肯入,远远的发射火箭,敲锣打鼓。
夏国相故意让中军和辎重队间留下空隙,布置好了圈套,等明军来劫粮。结果,明军依然是老一套,跑来几十个人,扔几颗手榴弹,放一把小火即撤,根本不想一战而竟全功。让守在陷阱外的清军急得直跳。
三天三夜下来,清军行进总计不到七十里。消灭明军二百多人,自己却承受了更大的损失,士兵们也疲惫、惊惧到了极点。
但是,当有人建议不顾一切,轻装前进时,夏国相却断然予以否决。以队伍目前的状态,轻装急行,刚好是去送死。一旦再有其他明军于前方布下埋伏,大军就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就粮于道已经不可能,沿途的百姓都被明军教坏了,变成了刁民。大军没等杀到他们的家门口,村子里就会燃起火光。百姓们烧了房子,藏了粮食,赶走了自家牲畜。就连水井,都会找石头和泥土填死。
所以,夏国相只能步步为营,只能压住心头的厌倦感,跟明军周旋。对出奇制胜的建议,他现在根本不想考虑。唯一抱着的希望是,凭借军队人数上的优势,把明军不断地向后压,最后彻底压垮。
因病请假一天
感冒愈发严重,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两天便一直在强撑,思路、状态都跟不上,今天就不更了,恳请大家谅解。(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攻守结合
感谢无名先生之能人y…son,游岸上的鱼5,色剑,宗王东华,天国好么,读书流浪,东门拍马,小飞龙ぜ剑,思绪飘扬ng246,牧野风,smy1,yngzi,天武者,玄晴,梁某人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心想事成,幸福快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已经阵亡四个千总,一个游击,其他的小军官则更多,这还是没与有明军大规模战斗的结果。夏国相虽然号称有勇有谋,但对明军的地雷却有些一筹莫展。
明军在地雷的使用上越来越熟练,随多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士兵掌握了这个武器的用法,对清军的威胁便越来越大。利用熟悉道路地势的特点,明军会先监视敌人的行动方向,然后再派出奔跑迅速的士兵,预先赶到清军要经过的道路上埋雷等待。
为了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拉绳的明军士兵会借助遮蔽物在二、三十米远的地方隐蔽,目标通常选择清军的军官。在目标踏上地雷的一瞬间,士兵拉发地雷并伴随着爆炸一跃而起,如狡兔般迅速脱离。由于他们熟悉地形,要想抓住他们实在并非易事。当然,这种任务,都是交给特别敏捷和矫健的士兵去完成。
而就在夏国相感到愁闷和无奈的时候,吴三桂下达了暂停进攻的命令,算是暂时结束了这场持续不过半个多月的攻势作战。原因很简单,明军对楚雄施加压力。给了这个老汉奸收兵的借口。
这时候,朱永兴才意识到清军展开的是一次有限度的攻势,与其说是要消灭明军。倒不如说是给清廷看更加准确。
看来,吴三桂的心态已经起了变化。如果是一年前。他肯定不是如此谨慎,肯定要一举扑杀为快。同时也能够判断出他的实力受损严重,不光是留在滇省的那些绿营兵,连他的亲信藩下兵将也在元江一战中损失不小。正因如此,他才会更加吝惜自己手上的兵将,保住自己荣华富贵的基础。
而且,这又一次暴露了吴三桂个性中足以左右其人生道路的最大弱点——极不坚定。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三鬼无疑是有才能的,但他唯独缺少成就一个成功军事家和政治家所必备的要素,这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念,执着追求崇高理想和既定目标的定力。
这样也好。朱永兴正缺少一段平稳发展的时间,只要半年左右滇省没有大的战事,人力、财力、物力也就差不多能够舒缓下来。以一隅敌全国,看似实力悬殊,其实小也有小的好处。就象清兵未入关时。明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屡屡在辽东战败,赋税也大多投进了辽东这个无底洞,以致于无钱赈灾,无法减免钱粮。终致民不聊生,遍地造反。
现在清廷看似强大,实则与明朝末期的情况也有些相似。背上了全国这样一个烂摊子,又要在东南、西南、荆湖保持兵力,以压制目前势力最大的三股抗清武装,在财政上是有很大困难的。背信弃义,改换名目征收三饷便足以证明清廷在财政上的捉襟见肘。
而清军攻势的暂停,并不意味着明军没有行动。在整个滇南、滇西防线上,明军开始进行小规模的频繁袭扰。一个目的是练兵,熟练这种战术;另一个目的则是全面牵制、疲惫滇省清军,迫使其继续平均分配兵力,也就难以聚兵一处,进行重点进攻。
以攻代守的策略,是积极防御的一个方式,也是展现力量,增加影响的一个办法。同时,也掩护了朱永兴再度派兵进入广西的军事调动。趁着滇东南战区的形势缓和,以及马宝所率部队吸引了广西清军的注意力。李嗣兴、刘震为主将的五千明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