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共同签订的《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增兵80万,分四路进攻华北。首要目标是抢占平津、进军东北。马法五、高树勋等所部共万余人,是四路中的主力。
  10月16日,刘、邓下达了组织平汉(邯郸)战役作战的基本命令,决定集中3个纵队和太行军区等部队共6万人,并动员10万以上民兵参战,围歼马法五、高树勋等部。24日,我各参战兵团按作战预案已大部赶到预定地区,形成了对敌包围的态势,随后,及时调整部署待机总攻。对刘、邓这一部署,毛泽东复电认为“部署甚当”。28日,后续部队全部到达,总攻时机已成熟。
  在准备更大规模的军事打击的同时,政治方面争取高树勋的特殊战斗,也在秘密战场上悄然进行着。高树勋当时担任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1942年至1944年期间,高树勋就同我们党有联系,关系比较久。1945年9月,当高树勋率部开赴平汉路前,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布置4个月前派到高部任冀察战区总部参议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定南,抓紧做好争取高树勋的工作。为此,刘伯承还亲笔写信给高树勋。
  当高树勋部北上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开进后,即派人与刘伯承、邓小平取得联系,表示了不愿打内战的意向。刘、邓抓住这一时机,设法召见王定南。邓小平告诉王:情况变化很快,高树勋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已离开新乡,到达磁县马头镇。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拦阻国民党这3个军北进,这是我们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刘伯承接着也讲了话。随后,邓小平明确向王定南交代任务:你现在就回去对高树勋将军讲,根据目前形势需要,他要就地起义,配合我们完成阻止国民党北上的战略任务。刘伯承则进一步要王定南促使高树勋痛下决心:这正是高树勋将军走向革命的大好时机,要他当机立断!同时,刘、邓把有关情况及时上报中央军委。这时,邯郸以西的峰峰矿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所,成为刘、邓挥师痛歼敌军和秘密策反敌军的指挥中枢。
  临阵策反,必须以坚强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造成兵临城下,使其插翅难飞之势,并对反戈一击者必需的要求予以满足。此种策略需攻心为上才能奏效。高树勋长期以来受国民党中央系和孙连仲排挤,心怀不满,久有离心倾向,不愿在新内战中充当先锋,暗中已与我党建立联络,此时被包围,表现得更为动摇,战斗不积极。我军在待机总攻时对新八军实施佯攻,又打又拉,促其进一步动摇。尽管如此,高树勋对马上举义还是缺乏思想准备。正像邓小平后来所说:“高树勋倾向起义,但在犹豫当中。那时国民党要吃掉西北军,有这个矛盾。”所以,当王定南返回马头镇向其转告刘、邓的话时,他心存顾虑,长吁短叹地说:“多年来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子,以及本军其他家属,目前还在徐州,我们在这里马上起义,国民党岂不要迫害他们?”王定南直言相告:当前正是关键时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至于家眷确是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可以马上去请示刘司令员、邓政委设法解决。在此前后,高部所有汽车、马车都是头向南,准备南撤。
   。。

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3)
10月28日凌晨,王定南再次赶到峰峰,向刘、邓汇报高树勋谈话结果。邓小平强调:他现在起义,作用重大,时机很重要啊!刘伯承也重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至于高夫人和其他军官家属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请示中央设法解决。说完,刘、邓即签发了请党中央设法护送高部家眷脱离险境的电报。当王定南把这些情况面告高树勋时,他非常感激,当即表示:我立即起义,走革命的道路。当日晚,刘、邓又委派野战军参谋长李达前往马头镇高部驻地,代表刘、邓与高接洽起义具体问题。李达曾与高树勋在西北军为伍,前者是1931年宁都起义时由西北军参加工农红军。仅这件小事就足见刘、邓对高树勋起义的重视。李达向高转达了刘、邓对他起义的欢迎之意,激励他发扬西北军冯玉祥、赵博生、董振堂等人的光荣传统,坚决投入人民的阵营,与此同时,刘、邓命令所部对包围之敌发起总攻,指挥北集团狠打第四十军,以南集团钳制第三十军、佯攻新八军。战至30日,迫使敌军再次收缩阵地。
  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等约1万人阵前起义,使敌兵力骤减,防御部署出现缺口,军心动摇。刘、邓根据各方面(包括高树勋方面)提供的情报判断:敌军内部恐慌,无心恋战,必以全力向南突围。故“围师必阙”,网开一面,将主力隐蔽地南移至漳河以北敌退路两侧。31日黎明前,当敌主力脱离防御阵地时刘、邓才突然把即将溃退之敌包围在南北旗杆樟等地,尔后,以“擒贼先擒王”的计策,于11月1日直捣敌军首脑长官部。2日,残敌大部被歼,仅少数漏网,战役宣告结束。
  刘、邓指挥的平汉战役,是在比组织上党战役还困难的条件下发起的。关于这一点,邓小平在后来的回忆中讲得很清楚:“打了上党战役,虽然弹药有点补充,装备有点改善,但还是一个游击队的集合体。在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又打平汉战役。队伍没有到齐,敌人进攻。”而“马法五的第四十军、三十军都是强的。高树勋的新八军也有战斗力呀!锡联在马头镇拼了一次,一拼就是几百人伤亡。”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取得那样大的战果,高树勋率部起义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刘、邓对高树勋的义举非常重视。
  10月31日,即高树勋正式宣布起义的第二天,刘伯承、薄一波并代表邓小平乘车到马头镇会晤高树勋等。几天后,刘、邓派人告诉高树勋,党中央已责成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派人将高夫人等新八军起义军官家属,从徐州接送到解放区。高树勋感激地说:共产党办事真是言必信,行必果,实在了不起啊!
  起义以后,高树勋部根据党中央指示,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任总司令。刘、邓为整编这支起义部队又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调派干部,筹集资金等等。1946年2月,在送别被俘的马法五返回新乡之时,刘伯承、邓小平还与高树勋等亲切会晤,合影留念。在邓小平、薄一波等领导人亲切关怀下,高树勋本人于1945年11月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曾出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72年1月在北京逝世。不过,邓小平以坦诚的态度回忆说:“我一直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有的老同志记得,解放以后,邓小平一直想给高树勋的职位安排得高一些。这是后话。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在其所著的兵书《百战奇略·离战》中云:“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谋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刘伯承、邓小平等运用此计技高一筹。他们在平汉战役胜利后总结了四条对顽敌作战初步经验,首要一条就是:“必须以政治、军事同时进攻,此打彼拉,打打拉拉,故拉了新八军,接着消灭了第三十、四十军,打退了第三十二军并十六军,在政治与军事上给了双重打击”。在总结战术经验时又充分肯定:由于奠定了战役胜利基础,“加上高树勋毅然反对内战,率新八军起义,更促成了战役的迅速结束和获得彻底胜利。”刘、邓运用军政兼施、恩威并重的方法,上兵伐谋,首创了全国解放战争中,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策动其高级将领率部阵前起义,以促成战役迅速结束和获得彻底胜利的成功范例。
  

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4)
“在解放战争第一年,我们完成了中央军委规定的歼敌指标。就二野所在地区来说,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份额,也许还超过一点。由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战略反攻的时间提前了,比预定的不止提前一年两年。”邓小平曾这样总结第二野战军第一年的战绩。
  上党、平汉战役结束以后,晋冀鲁豫解放区迎来了全面内战爆发前的相对沉寂时期。1945年11月中旬,邓小平与刘伯承率领部队返涉县赤岸村开了庆功大会,随后,决定将成立不久的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迁移到涉县以东、邯郸以西的武安县下柏树、龙泉、伯延一带。时间是12月底。
  这时,高树勋部起义后由马头镇北上武安县伯延镇,刘伯承、邓小平在伯延期间,帮助高树勋部整训部队。当时,刘、邓住处离高树勋住地不远,当时高部被改编成立民主建国军誓师大会的会场,如今是一所小学的操场。
  在武安县时,邓小平一家五口人团聚在一起。自从1939年9月结婚以来,由于南征北战全家人难得团聚一次。1946年3月2日,刘、邓率领晋冀鲁豫领导机关又由武安东移至邯郸。这是在平汉线上的一座较大城市。
  1946年1月,国共停战协定签订以后,国共两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三人小组”及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军调部派出执行小组分赴各地执行任务。于是,邓小平同刘伯承一起,又开始同美、蒋代表人员进行艰难的“和谈”斗争。
  从保存下来的历史照片看,1946年6月前,邓小平会见了军事调处执行组成员。地点可能是在邯郸市。照片上,邓小平站立在前排,美蒋代表并肩而立。照片上的人都没有表现出高兴神情。邓小平面容平静,目视前方,头脑中清醒地意识到时局的复杂性。
  果然,1946年6月底,以国民党军大规模围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了!6月28日,邓小平同刘伯承来到邯郸以南15公里的马头镇车站,出席第三、第六纵队全体指战员参加的誓师出征大会。刘、邓登上用小火车皮搭成的讲台,先后作打好自卫反击战的动员报告。他气愤地告诉指战员:“蒋介石不遵守政治协商会议和停战协定,并已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了。”
  邓小平的目光扫视着全场,言简意赅地说:“蒋介石认为他们的准备已经很充分,可以在三个月至六个月全部消灭人民解放军。”他“虽有美国援助,但他发动反人民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他的军队士气不振,经济困难,是他无法克服的。我们虽无外援,但人心所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保障,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
  他语气坚定,满怀信心地向大家提出号召:“要迅速作好一切准备,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打好自卫反击战这一仗”。
  邓小平在大会上是这样信心百倍地号召大家去迎接新的战斗,但对实际困难也是心中有数的。他后来在闲谈中曾说:
  “我们这个部队,在外边名声很大,都叫什么刘邓大军,其实我们就这么点家底,兵力不足5万,外加几门山炮、迫击炮、弹药也很缺。尽管我们很困难,还要支援延安,因为陕北比我们更困难。……我们部队的这一批战士,大部分都是翻身解放的农民子弟,素质很好,陇海战役伤亡5000人,补充不多,拿这批骨干打,实在有些心疼。”
  尽管如此,刘、邓还是率部英勇出击了!而且身手不凡,初战告捷。据不完全统计:
  ——陇海战役:1946年8月10日夜至8月22日,历时13天,主要地点为兰封、民权、东明,共毙伤、俘敌万人。
  ——定陶战役:9月3日夜至9月8日,历时5天,主要地点为大小杨湖,毙伤、俘敌为万人,此役连同中原突围、苏中大捷,被认为“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势的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了”。
  ——巨野战役:10月3日夜至10月7日,历时5天,主要地点为张凤集、龙固集,共毙伤、俘敌5000人。
   。。

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5)
——鄄城战役:10月29日晚至10月31日,历时3天,主要地点为鄄城南高魁庄,共毙伤、俘敌9000人。
  ——滑县战役:11月18日至11月22日,历时4天5夜,主要地点为朱楼、上官村、邵耳寨,共毙伤、俘敌万人。
  ——巨金鱼战役:12月22日至1947年1月16日,历时24天,主要地点为巨野、金乡、鱼台,歼敌万人。
  ——豫皖边战役:1月24日至2月底,历时36天,主要地点为丁大庄、兰封、郑庄砦,共歼敌万人。
  由上述7次战役战况,可以看出,刘、邓指挥所部发起战役,一是连续作战,用邓小平后来的话说:“一直没有停止过一天打仗,最多只能整训一个礼拜,十天都难得呀!”二是作战半径大,地域广,主要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四省交界处。三是战略得当,战术巧妙,是在解放区南大门边同敌人打圈子。四是担负了战略上直接配合山东战场的任务。同时,还应该看到,战役所花费时间越来越长,但战果却未能与之成正比,主要原因在于:部队连续作战,难以及时休整、补充。有的战机到来时,鉴于本部队实际困难也可以缓打,但为了配合友邻部队,刘、邓毅然决然地抓住战机发起战役,甚至主动创造战机歼敌。
  从1946年8月起至1947年2月,刘、邓部几乎每月都打一次仗,加至后来几个月的豫北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刘伯承、邓小平对自己麾下的这支“刘邓大军”战斗力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尽管部队数量比较少,装备也比较差,但总是能够出色地、超额地完成党中央、毛泽东赋予的作战任务。
  有这样一帧历史画面: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李达等检阅陇海战役的参战部队。他们在铺着铁轨的路基上走着,一个个笑容满面,脚踩着土石地上,部队指战员们列队接受检阅。也许这是邯郸马头镇誓师大会期间的留影,也许是战后庆功会上的留念。总之,这些战将们面带笑容,既是喜庆,又是信心的表现。
  还有这样一件“小事”:一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行军至半夜到了菏泽。指战员们休息了,但刘、邓还没有马上休息,他们在一间旧房子中仔细察看地图,又开始研究下一步战斗部署。凌晨时,他们才休息。天快亮时,敌机飞临驻地上空轰炸、扫射。警卫员赶忙把刚刚入睡的邓小平叫醒,并搀着他快步跑到一个简易防空掩体中。敌机用机枪扫射了一阵飞走了,而邓小平惟一的一床旧棉被,也被打了许多窟窿。警卫员感到很可惜。邓小平则安慰他说:有啥子难过嘛,被子穿几个洞,夏天盖了凉快。等革命胜利以后,我们把它送进博物馆,还可以当展览品嘛。第二天行军时,敌机撒下的传单造谣说,刘伯承、邓小平已被炸死。邓小平看罢传单对刘伯承说:你看,咱们这是死了几次了。说罢,两个人都笑了起来。事实上,还有更令他们高兴的事在后面。
  

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1)
1975年,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上了黄山之巅,显示出他顽强的意志和坦荡的襟怀。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的谈话
  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只有我和(你)刘伯伯看了这份电报,看完后立即就烧毁了。当时,我们真是困难哪,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半个月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当时,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
  ——邓小平对子女的谈话
  1947年3月,蒋介石将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战略改变为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的战略,其间,胡宗南率部攻占了延安。尽管这是一座毛泽东等故意留下的空城,蒋介石也满心高兴,乘飞机到延安的地面上站一站。他觉得占领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住过10年的地方,这本身从精神上就可以鼓起自己部队士气,而打落人民解放军的士气,连同进攻山东的战况,蒋介石自以为是胜券稳操了。
  可是,毛泽东不会白白让蒋介石攻占延安,他也要派部队到南京附近看一看。他决心不等完全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就立即进入战略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于是,他选择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担任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