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迎头撞上心理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催眠里,这个下意识的工作就由催眠师来承担了。可以说,催眠师的工作就是让你的意识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然后,他悄悄地接管我们的下意识。所以,大多被催眠的人,执行的动作都很程序化,因为催眠师是在指挥我们的下意识,而不是意识。
很多人以为催眠师把一个人催眠了就是让这个人睡着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很简单,一个睡着的人,意识已经处于休息的状态,根本不会听催眠师的话,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意识切断了。所以,只有一个清醒、意识正常的人,才会被催眠师催眠。因为我们在清醒的时候,意识之门是打开的,这样催眠师才能走近我们的意识,也才能指挥我们的下意识。可以说,催眠和睡眠的根本差别在于,意识是清醒的还是在休息的。
现在你可能要问,催眠师怎么能让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情呢?
心理学家认为,人被催眠是受到暗示造成的,人易受暗示的特征让催眠师可以走进别人的意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地受到这种催眠暗示的影响。据统计,大约有10%的人容易被暗示,进入催眠状态也很容易。心理学家把被催眠暗示的能力称作“可催眠性”。另外,还有大约10%的人很难被催眠,他们的“可催眠性”就很小。
当然,让一个人受到催眠暗示,还要看这个催眠者催眠的技巧怎么样。一个高超的催眠师,可以运用自己的全身给予被催眠者暗示,比如语言、动作、眼神等。另外,他还要熟识人体的生理知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被催眠者按摩,对被催眠者进行生理的影响,这样被催眠者才能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并且进入深度的催眠之中。
当一个人进入深度的催眠状态时,就会在催眠师的指示下,做出一些令人惊奇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催眠表演上看到。当然,这些被催眠者“可催眠性”都很高。比如,一个被催眠者头和脚在两个凳子上,而身体中间“悬空”,然后另一个被催眠的人站在他身体悬空的部位,这种状态是普通人在意识清醒的时候很难达到的,但是,这个被催眠的人看起来就很轻松地做到了。
看过催眠表演的人,都害怕自己被催眠之后受到伤害,比如忘记了自己是谁,或者自己原本的意识受到了更改。其实,这大可不必担心,虽然催眠会让我们的潜意识做出不同寻常的事情。但是,这不是说我们被催眠了就完全处于催眠师的掌握之下了,因为我们的潜意识还会保护自己的,不会做出自己不认同的事情。当然,如果你想通过催眠放松身心,或者治疗心理疾病,选择一个高水平的催眠师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不是所有的催眠都像表演那么神奇,催眠本身也有普通的一面。只要你留心,生活中有很多自然催眠的现象。比如你坐火车的时候,听到火车单调的铁轨滑动的声音,慢慢地就会进入迷迷糊糊的状态。很多时候,你都以为自己睡着了,但是你却会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像这种类似火车划过铁轨的单调、重复的刺激,都会让人产生催眠现象,并不神奇,只是身体和心理的一种反应而已。通过水晶球来达到催眠的现象看来也不奇怪,很多母亲也懂得对摇篮中的婴儿使用类似的催眠技术。
催眠只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或技术,宗教中的冥想、瑜伽、气功、打坐,都是心理暗示技术。
第九章 “儿子打老子”:痊愈的本能和自我防御机制
有时候不妨做一回“阿Q”
在鲁迅的名作《阿Q正传》里,阿Q总是找比自己弱的人打架,他看到小D瘦,就去欺负小D;看到他打不过的王胡,他就躲,对人家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是很多时候,他还是被打了,于是他总是在别人走了之后,大骂“儿子打老子”……
当然,鲁迅笔下不仅仅阿Q如此,而是为了说明当时的整个社会的人,为了能够生存下来,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了幻想性的“精神胜利”的层面。在心理学上,阿Q的“精神胜利”被称为“*型幻想”,当然,普通人的幻想并没有达到阿Q这种人格扭曲的程度,而是适当地调节身心。
幻想多出现在一个人遇到了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去解决痛苦的状况,为了维持心理的平衡,就会幻想这件事情得到了解决,并且在思维上也会作出一定让步。大多弱者更容易去幻想,因为强者大多都有能力完成自己的愿望,使得身心得到平衡。平凡的女孩子总会有“灰姑娘”型的幻想,虽然现在自己生活不尽人意,但是相信自己可以遇到一个英俊的王子,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很多韩剧之所以受到无数女孩的青睐,很大原因是剧情中平凡的“灰姑娘”都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幻想虽然可以平衡人们的心理,但是幻想过度的话,就会形成“虚幻的自尊”,因为大多幻想都会让自己陶醉其中,有的时候还会沉浸在幻想之中,用幻想来麻痹自己。时间一长,人们就会产生懈怠心理,不再去努力,只是依赖幻想生活。事实上,幻想只能适当地调节心理,但是对于痛苦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不会有影响,结果是陷入幻想和现实痛苦的恶性循环之中。所以,幻想作为调节心理的一种途径无可厚非,但如果靠幻想来生活,就会失去生活的现实意义,人也就更加变得弱小和无能。一个幻想型的“灰姑娘”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白马王子,而只有不断努力的“灰姑娘”才能梦想成真。
对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偶尔为之未尝不可,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生策略的话,是不足取的。
化悲痛为力量——受欺负的孩子总是努力去当警察
某个地方发生了火灾,很快消防队员就赶到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位保险公司的调查员。现场的人都很焦急,这位调查员也不例外,不过和别人不一样的是,除了焦急,他还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为什么呢?因为他小时候很喜欢玩火,但是这个危险的“爱好”很快就遭到了父母的明令禁止。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里,很少能完成玩火的愿望,在潜意识对火的热衷下,他当上了一名火灾调查员。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一个在学校里总是受欺负的小孩子,长大后会很努力地去当一名警察,因为他不想让更多的人像自己一样,总是受别人的欺负。这些类似的生活现象,在精神分析上被称为升华。
生活中,我们本能、原始的目的和冲动大多不会被社会认可,或者我们的一些愿望暂时很难实现,而为了满足,人们就会把它转化为社会认同和赞赏的事情。比如,上文的火灾调查员为了满足玩火的欲望,成了一名火灾调查员,而不是一个纵火犯。所以,“升华”被弗洛伊德归类于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升华作用的存在,让我们可以把本能冲动发泄出来,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自我的价值。这种升华避免了本我和外界的冲突,让个人的心理保持了平衡,并且消除了本身的负面情绪带来的身心伤害。
人们为了发泄性本能的冲动,进行各种艺术创作,比如舞蹈、绘画、小说,这在所有的升华作用中最为独特。在历代的名人中,那些经典的创作无一不饱含着艺术家的情感投入,一个经历生活创伤的艺术家,带给我们的也许是经典,比如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凡·高和他的《向日葵》,普鲁斯特和他的《追忆似水年华》等。
一个人遇到痛苦和不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如何去转移痛苦和不幸,这样就成了真正的不幸者。我们在悲痛中,如果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发泄途径,升华现象就出现了,比如,我们在痛苦之后写的日记,就帮助我们实现了一个短暂的升华。升华的实质就是被压制的精神能力得到了合理且富有成果性质的宣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一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和婚姻中的心理密码(1)
“剩男”“剩女”们的心理顽疾
如果在你的面前有几张扑克,你可以任意选择一张,这张会带给你好运。你会选择哪张牌呢?我猜想,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你不会选择第一张和最后一张,而是选择中间的某一张。为什么呢?因为在作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有些抗拒。在我们考试做选择题的时候,也有这种反应,我们总认为B或C有可能是答案。
这就是简单的“三分之一效应”。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关于这一效应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如果给一个人提供三个选择的机会,选择中间的概率总是比较高。并且,选择的机会越多,当事者就会越迷茫,最后就出现了“看花眼”的现象。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你到麦地里不能回头地走一遭,摘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不过,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听了,信心百倍地去了麦地,他觉得这个要求简单极了。但是他去了很长时间,回来的时候,却两手空空。
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摘到麦穗时,柏拉图说:“我看了很多的麦穗,有的看上去很不错,但是又不知道是不是最好,加上只有摘一次的机会,所以就放弃了,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结果到了麦地的尽头时,也没有摘一颗麦穗。”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啊。”虽然麦地里有无数个麦穗,但是,选择来选择去,最后,柏拉图的手里却是一无所有。爱情就像麦田里的麦穗,每个人都想挑最好的,但是最后却总是因为选择不出最好的,而出现了两手空空的结果。
在一个对1000名“剩男”“剩女”的调查中,调查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些调查对象中,被别人看上,自己看不上对方的人,达到76%;而看上别人,主动表示好感的,仅仅14%。这就是被“爱情麦穗”挑花了眼睛。在三分之一效应的作用下,拒绝了最初的爱情,想着以后有更好的,结果,到了本来应该有孩子的年纪,却依旧在爱情的门外徘徊。
所以,如果你也是“剩男”“剩女”中的一员,希望找到最大的“爱情麦穗”,快些放弃这个想法吧!否则只能让你成为最后两手空空的“柏拉图”。当然,你可能还会有很多的理由,诸如“先立业,后成家”,但是,如果错过了爱情的花期,再去摘花,就难得多了,有句诗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是这个道理。
小女人为啥喜欢“老家伙”
婚姻上的“老少配”并不少见。比如鲁迅与许广平,杨振宁与翁帆,余秋雨与马兰等。近来在网上流传着一段更为奇特的老少恋:一个40多岁的东北“小伙”娶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女孩子,即使身边不乏青年俊秀,却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这类老男人大多都是谈吐优雅、品位高尚、经济富足的,不过,也有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样的。但是,这些女孩子还是赴汤蹈火地去爱,甚至伤到自己也在所不惜。
如果这个老男人很优秀,爱慕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个老男人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可以称道的东西,那么,女孩子为什么还要爱慕他呢?
在精神分析学上,女孩子有一种“恋父情结”,也叫“爱烈屈拉情结”。这个情结的命名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爱烈屈拉公主的母亲和母亲的情人谋杀了父亲,公主决心为父亲报仇。最后,她和自己的兄弟杀死了母亲。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小女孩出生之后都希望自己可以取代母亲,获得父亲所有的关爱。尤其是当这个小女孩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的时候,就会更加妒忌母亲“占有”父亲。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和婚姻中的心理密码(2)
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这种恋父情结会随着成长慢慢转移为异性之爱。但是,如果在童年和幼年的时候,这种情结没有转移成功,那么长大后的女孩子就会把这种情结转移到比自己大很多的人身上。在弗洛伊德的名著《少女杜拉的故事》中就分析了一个真实的具有恋父情结的少女杜拉,杜拉因为依恋着父亲,而不能得到正常人的爱情,倍感痛苦。
一般来说,长大后仍有恋父情结的女孩子大多都有下面的经历:
过早失去父爱,或者即使有父爱,也很少
如果一个女孩子过早失去父爱,就会把自己对父亲的感情转移到生活中的其他人身上。这个人虽然不是父亲,但是却处于父亲的光环下。所以,这个女孩子就会把他看得很完美。而当自己到了选择爱人的年纪时,这种父亲光环下的人,就成了首选。
幼年时缺少安全感
小时候缺少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希望得到这种感觉。那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愣头青”,是很难给予女孩子安全感的,但是一个经过生活沉淀的人就能够给予女孩子这种感觉。因为一个年纪大的人,大多经历了婚姻,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对异性比较细腻,其中一些还有过教育子女的经历,能更了解年轻女孩,关照她们。并且他们还有丰富的物质支撑,可以给女孩子提供很多的满足。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一个孩子失去父母任何一方,都会缺少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女孩子大多会回避一切让自己觉得不安全的因素,她们内向、任性,遇到事情比较执拗。
恋父情结并不是爱情,所以,如果因为这个情结选择一位一无所有的老男人,以后的生活会更没有安全感。因为年纪大的男人很难再去像年轻人一样为事业奋斗,身体也处于衰老生病的阶段,这些都会造成以后家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经济窘迫等。所以,如果因为恋父情结去选择和一个老男人结婚,是很难得到想要的幸福婚姻的。当然,也有些女孩子是因为爱情和老男人在一起,这是两种情况,那么要怎样去区分呢?
其实,区分很容易。一个因为恋父情结而选择老男人的女孩子,在看到这个人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父爱的童年得到了补偿,但是真的和老男人交往后,还会有另一种失落感,因为这时她会发现,这个人并不是心中完美的“父亲”。而因爱情选择对方就绝不会产生这些感觉。
此外,对安全感和父爱的补偿,会因为一味地享受,而忽视对方的感受。长期下来,两个人就容易产生矛盾。毕竟,爱情不能只靠一个人来付出,即使这个老男人多么有涵养,多么疼爱这个女孩子。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老少恋的人会比普通人遭受更多的困难和生活的压力。
所以,因为真爱而选择老少恋的人也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恋父情结而选择老男人的,更要尽早打住,因为这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毁掉女孩一生的幸福。其实,只要从童年的阴影中走出来,去接受一下同龄者的爱情,就很快会发现,爱情要比恋父情结美好得多,也幸福得多。
“我这次真的找到了真爱!
以后再也不会去爱别人!”你身边有这样的“恋爱高手”吗?每次见面,你都会发现他身边的人又换了一张新面孔,他还会对你说:“我这次真的找到了真爱!以后再也不会去爱别人!”但是,时间不长,他就会和你抱怨他的爱人有多少小毛病,并且一一列举出来,还告诉你,他简直快要无法忍受了!你知道,很快他就会分手,并且很快又会找到生命中的“真命公主”,新一轮的爱情即将开始。
第十一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和婚姻中的心理密码(3)
这样的爱情还算是爱情吗?即使爱情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也太过头了。的确,我们是不能缺少爱情的,但是爱情这样频繁也是一种病症。有这样频繁的爱情的人,很有可能对爱情上瘾了。
也许你会疑惑,爱情怎么可能上瘾呢?我们可以从生理上解释这一现象,爱情大多从一对男女相互吸引并产生爱的火花开始,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坠入爱河”。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在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大脑的“命令”下,恋爱的人体内荷尔蒙和内啡肽(一种体内镇痛物质)水平会大大提高,沉浸于爱河中的人就会感受到激情和狂喜。渐渐地,荷尔蒙水平恢复到最初,这个时候,激情和狂喜也就消失了。研究发现荷尔蒙维持高水平的时期至少为几个月,长时可以达2~4年。
一般来说,经过了激情之后的人就会把最初的爱情,转化为对伙伴的爱,以维持和巩固以后的婚姻。不过,在对爱情上瘾的人那里,激情消失,就会抛弃现在的爱人去寻找新的激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激情,爱情就消失了,只有再去找一份新的爱情,才能维持这种激情。可以说这样的人对爱情的追求就像对药物上瘾一样,只有面对一份新的爱情,体内的荷尔蒙和内啡肽水平才会提升,才会找到激情。大多频繁追求爱情的人总会说“我是不能离开爱情的”,其实很大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