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苍穹-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尔克也是其中之一,他从西线战役开始从团长一步步成为集团军司令,军衔也从中校晋升到了一级上将,人们能够在他身上找到一位典型德国指挥官所具备的各种优点:勇敢、好斗、顽强、耿直、极富个性以及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如今德国军队的总规模勉强相当于魏玛时期的“十万国防军”,人数虽然受到了限制,图谋强盛的雄心却不能泯灭。遵循以往的成功模式,能够在这支军队立足的定然是百里挑一的精兵强将。当然了,碍于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军队在这一时期还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精英训练,士兵仍只是接受普通的军事操练,军官们也只能以非常隐蔽的方式进行“越级”培养。
山丘下的部队营房驻扎着一支普通步兵连,现有人员仅达到编制标准的60%,尽管穿的是翻新的旧军服,装备水平还不及十年前的德国军队,这些士兵们依然精神抖擞,而且多数人看起来沉稳老练。随即挑了几个一问,不仅都有过服役经验,而且多数是在1944年前征召进入国防军的——不同于战争末期的国民突击营,这些正规军士兵都得到了较为正式的训练,而且经受过与盟军或苏军正面交战的磨砺,素质毋庸置疑。
第二帝国在1918年轰然倒下,当时留给继任者的是基本完整的本土工业体系和给付战争赔偿剩余的大量武器,魏玛时代的德国军队至少不需要面对士兵们缺乏步枪的尴尬,可在新成立的民主德国陆军部队,一支部署在边境地区的步兵连仅有50支毛瑟98、10支MP40和2挺MG…42,这意味着士兵们需要两人合用一支枪,而且所存弹药仅能够维持他们进行几天的战斗。检视士兵们的武器之前,林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看到一支支经过认真打磨并重新上油的步枪,看到诉说它们何等苍老的古板线条与斑驳划痕,心里仍然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德国武装,磨剑四年的自由帝国军队却是高傲的雄鹰,在同等条件下,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羞辱久经战阵的苏联军队,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兵器依然完胜盟军部队,若能够将四十万帝国军队完整无缺地并入自己这支刚刚起步的德国陆军,林恩瞬时便可仰望更高处的战略目标!
离开格尔措,林恩带着随行人员沿铁路干线向北巡视。沿途还有好几座铁路桥仍在重建当中,列车只好绕道而行,原本四五个小时的行程花费了一天时间,可见苏联占领时期德国抵抗者的破坏给苏军的作战调动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在斯德丁,林恩故地重游,缅怀昔日的峥嵘岁月,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此次国内巡视能够站在斯德丁港还得益于苏联撤军时的“恩赐”——按照二战结束后波兰政府的领土要求,这座通向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是该划入波兰版图的,但在盟国和苏联的战争中,波兰人选择了盟国阵营,这个错误的站队使得波兰在重获独立三年后再度沦为他国占领区。苏军从德国撤离时以尼斯河…奥德河作为德波边界,他们单方面宣布将位于奥德河入海口的斯德丁一分为二,河西岸归德国,河东岸归波兰。作为对苏联撤军的赞许,国际社会对此没有提出异议,而德国政府抗争无效也只能暂时接受现状。在政治分析家们看来,苏联此举制造了第二个“但泽”,即便将来苏联从波兰撤军了,也还是给接壤相邻的德国波兰留下了领土争议,以便于牵制两者中更强一方,并且在领土争端中伺机渔利。
斯德丁一港由德波两国分管,而波兰因公投结果利于苏联而依然处于苏军的占领下,与德国共同控制斯德丁港的实际上是苏联。与派驻了一个精锐步兵师并有飞机、舰艇的苏联军队相比,区区一营德国军队显得十分单薄。国际社会虽然没有限制民主德国重建空军和海军,但连年战火加上苏军多番搜刮,新生的德国海空军仅仅继承了名头响亮的空壳。空军方面,苏联军队撤走前将不能带走的装备破坏殆尽,以至于阿道夫·加兰德和他的空军人员连一架完整的战斗机也拼凑不出来,美国又因美苏新协定而恢复到“现购自运”政策,德国空军还是从西班牙弄到几架秃鹫军团时期援助给他们的老式双翼战斗机He…51,好在梅塞施密特的新工厂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顺利的话数月之后就能够重新生产飞机;海军方面,只要有拖船载炮的“巡逻艇”,马尔沙便能摆脱光杆司令之嫌,但造船工业周期长的特性很可能让他在任内始终以非正规军舰充数……
巡视行程才开了个头,林恩对帝国军队的渴求已经从羡慕上升到了垂涎地步,然而国家社会尤其是苏联方面不愿看到“两德”合并为一,如若强行为之,势必引来苏军干涉的恶果,这一点林恩既清楚又无奈。相对的,帝国高层一门心思复兴德国,如今德国重获独立,他们对近在咫尺的胜利果实只能眼观而不能手摘,那感受可不是忧心如焚、寝食难安这些凡俗词语能够形容的。在内部和外界的双重压力下,元首的耐心消耗很快,自从林恩上任开始,他便一而再地派遣特使前来商议政权衔接事宜,林恩以局势未稳为由好言安抚,可换来的只是级别越来越高的特使和内容越来越迫切的要求,而当隆美尔本人出现在面前时,林恩知道,帝国高层已不容许自己再这么拖延下去,可国际形势未有明显改善,国内民众亦一心求安,若是顺应帝国大本营的意愿而违逆潮流,或是顺应潮流而违逆大本营的意愿,对自己而言都是一次铤而走险,败则万劫不复,可一旦获得成功,等待自己的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第43章 境遇
和煦秋日,静美林地,林恩与隆美尔肩并肩走在洋溢着自然芬芳的小路上。论年龄、气质,看体态、动作,两人在旁者眼中应属截然不同的类型,但亲近之人很容易从他们身上找出一些共通点:热衷冒险、奇思妙想、特立独行、桀骜不驯、很受士兵崇拜……
“也只有在君主制时代,德意志才出现过您这样年轻的领导者,相信大多数德国人都衷心希望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而元首也始终认为,德国的未来定然属于像您这样优秀的年轻人。”
见面之后,一身黑衣的隆美尔并不像往常那样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婉转地说了好些赞叹的话语。一旁的林恩仔细揣摩着每一句话乃至每一个关键词,从中获取对方通过这种方式透露出来的讯息——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成了德国合法政府的第一人,帝国大本营却还是难以直面阳光的存在,不论是以旧的第三帝国首脑还是北斯堪的纳维亚自由帝国掌权者的身份,都没有资格向民主德国总统下达指令,但换个角度,没有帝国的幕后运筹与军事威迫,苏联不至于撤兵,林恩也难有机会以政治选举方式掌控政权,而有关他身份的资料亦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公开的绝对秘密。
“是啊,未来,未来……”林恩轻声应和着、呢喃着。
“客观上说,未来仍是充满变数的。苏联的密谋,盟国的立场,国民的心态,这些无不决定着帝国的走向乃至整个德国的未来。”隆美尔温缓地说着,这时两人开始走一段上坡路,不远处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
依循元首制定的帝国复兴方略,以北欧为基地的帝国武装应在夺取德国政权后撤归本土,继而埋头恢复工业经济、发展军事技术,等到时机成熟再扩充军备,以获得重新角逐世界大轮盘的资格——苏联这个宿敌是必须打败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在关键时刻参战的美国也理应受到严厉的惩罚。当然了,这些都是远期目标,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自由帝国与民主德国的共存已经严重偏离了原定计划。屯重兵于波兰、捷克、奥地利的苏联在旁虎视眈眈,美英盟国在德国问题上的态度难以捉摸,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林恩心里矛盾重重,既然很难顺着话题往下说,他干脆转换切入点:“传闻苏联准备参加美国发起的国际核武器峰会,而这次峰会旨在消除核武器对世界各国的威胁,甚至有可能达成全面禁用核武器的国际公约。德国已经收到了峰会邀请函,不出意外的话,我下月将代表德国前往伦敦参会。”
“作为目前大多数国家仍不认同的国家政权,帝国并未收到邀请,元首也不可能会同意放弃核武器。”隆美尔依然温缓地说着,听不出他在这个问题上持何种个人观点,他紧接着转头看着林恩:“若以核武器相要挟,遏止苏联进攻的机会有多大?”
“机会很大。”林恩果断地回答说,“只要能够震慑住苏军,帝国军队重返德国并执掌政权实际上已无其他障碍,但可以预想的是,未来若干年德国将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不仅经济困境重重,国民心理也会出现难以安抚的动摇。”
隆美尔不动声色地将目光转回正前方,苏联建国的前二十多年饱受西方封锁,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壮大,是仰仗于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而德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不能自给的工业国家一旦受到制裁和封锁,别说是经济发展,就连国民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这也是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的一个根本原因。
走过坡顶,透过树木间隙便能够远眺大海,清凉咸涩的海风具有一定的提神效果,两人不约而同地驻足稍歇。
“目前的状况好就好在丹麦和挪威收复失地的热情度不是很高,我们还能够继续拖上一段时间。”隆美尔的语气听起来并无庆幸之意,而省略的后话则是显而易见的:拖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拖解决不了问题,打又无法赢下未来,林恩双手插在口袋里,用脚尖来回摩挲地上的一块石子,如今的复杂局面可是他当初坐在参谋办公室所想象不到的。
与大本营先前派来的特使相比,隆美尔级别最高,却最没有凌人气势,他用朋友聊天语态告诉林恩:“来之前参加的最后一次大本营会议,元首说我们必须是昂首挺胸地回到德国去,哪怕再一次为了她抛洒鲜血和生命也在所不惜,当时他的情绪有些激动,很久没见他这样了。”
林恩可以想象到那个场面,他踢了踢地上的石子,石子纹丝不动,脚尖却有些吃痛,遂感叹道:“靠蛮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我个人的看法,想要渡过这一难关还得拉拢盟国、共抵苏联,只是我们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直接挑唆两者了!”
隆美尔低头看着林恩摆弄的那枚石子,淡淡地调侃道:“以前有很多点子都是源自您的智慧,人越成熟,点子应该越多、越精吧!”
当年那些自以为巧夺天工的谋略,现在林恩自己看来不过是欺负“古人”的鬼点子罢了,要论智慧,眼前这位沙漠之狐在北非的策略才真是令人钦佩。事到如今,林恩无可推托,只好继续用自己的“先见之明”欺负这个时代的“古人”了。
“您说……西方盟国最怕苏联什么?”
“最怕苏联陆军的战场冲击力?”隆美尔用并不确定的口吻给出答案,自己想了想,旋即推翻:“应该是苏联军人无畏生死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状态又源自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
“那如果这种意识形态向西蔓延,直接威胁到新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而把苏联的控制范围重新推进到西欧,美英盟国会有什么反应?”林恩一边说着,一边用鞋跟磕碰石子,多磕几次,那石子便出现了松动,再来来回回地用脚尖拨弄,最后尖轻轻一挑,它也就老老实实地挪位了。
“总的来说,这是个非常冒险的好主意。”隆美尔伸出右手搭载林恩的肩膀上,“已经确定好细节了?”
林恩摇头:“跟您在一起的氛围激发了我的思维,我想,实际执行起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我们恐怕又要欠德共一笔了!”
此时距离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已经过去了16年,重提当年往事,这两人并没有会心一笑,而是带着各自的感慨继续漫步。有了林恩的新点子,隆美尔的沉重心态稍稍放松了一些,而且又是下坡,两人脚步都快了不少。
在心里大致盘算了栽赃嫁祸的线路,林恩说:“瞒过全世界的目光是不太可能,但至少要让多数人相信,我们得下十足功夫,而这需要一些时间。”
隆美尔随即回应:“我觉得元首应该会同意这个方案,毕竟现时状况下很难找到更好的办法。只要方案确定下来,他应该会给予再多一些耐心,而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劝抚他。”
林恩点头,随之以沧桑口吻感慨说:“可叹六千万德国人刚刚沐浴到了和平的阳光,转眼之间又要卷入新的战争了,而且势必掺入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内战形式!”
换了常人,交谈对象只提了个概念性的点子,对于具体内容恐怕还是云里雾里,隆美尔则不同。一代名将的天赋摆在那里,又有退居幕后的修行思悟,眼光所及比起林恩并不逊色多少,他显然已经从林恩的言语之中揣测出这一谋〖Zei8。Com电子书下载:。 〗略的主线,知道再度在德国领土上同苏军交手是无可避免的,并对德国民众将要蒙受的痛苦感到遗憾,但他还是安抚林恩说:“如今的和平只是一层好看的薄纸,我们用鲜血和生命争取的才是真正的和平。”
随时有被苏军侵袭之危险的和平确实不是真正的和平,但帝国旗帜下的和平是否能够稳固长久,林恩实际也没多少信心,只是权衡利弊,他还是决定沿着这条常人不敢想象也很难理解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临告别前,隆美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交给林恩,等着林恩当面拆开。信封里放着一张半英寸宽的照片,黛娜抱着小小米娅,母女俩柔美地笑着。
“她们一切都很好,处处受人尊敬,享受着帝国英雄遗孀孤女的优厚待遇,只要我在一天,必定替你好好照顾她们!”隆美尔说这话时,终于将林恩听起来有些生分的尊称“您”换成了以往的“你”,那种熟悉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林恩对着照片发了一会儿愣,抬头说道:“在未来的德国政府,我个人没有任何职务要求,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带着我的家人去一个平静美丽的小城镇过平凡生活,能够谋一份军事教官的职业就最好不过了!”
“这同样也是我的战后寄望。”隆美尔说着伸出右手,以林恩的理解,此时此举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一种表示,而在经历自己的传奇之后,林恩貌似有资格获得这样的认可与尊重,但扪心自问,他在很多方面都远不及隆美尔,对妻子浓到忘我境界的爱恋可能是差距最大的一点……
第44章 绝对“杀器”
从丹麦远道而来的帝国守护者、传奇名将埃尔温·隆美尔给林恩带来了帝国大本营的方略指示,带来了他家人的照片,还带了一样林恩没有料到的“秘密武器”——一个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本身没有可怕的破坏力,而是给大多数接触者留下温文尔雅的印象,他擅长组织协调,且不止一次地展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他心胸开阔、济世为怀,为了黎民百姓不惜违逆上意,更神奇的是,如若罢兵休战,他随时可以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世界顶尖的建筑设计师。
古往今来,恐怕没有谁比阿尔贝特·施佩尔更适合这些描述。
共存于这个乱局纷呈的大时代并效力同一阵营,林恩与施佩尔对彼此之名早有所闻,且因纽伦堡营救行动而产生了奇异的因果联系,但两人直至此时才第一次见面。论性格,一个爽直、一个含蓄;论风度,一个稳重、一个低调;论心态,一个青春洋溢却极力扮老,一个天赋异禀却偏要显得大智若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高,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喜好,这两个人凑在一起,最大的相似之处也许在于他们的“跨界错位”——擅长以枪杀人者成了指点江山的领袖,擅长以笔绘图者成了运筹帷幄的妙手,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还都干得很不错。
相较于在世人面前一直是无名小辈的林恩,施佩尔的知名度可非同凡响,仅在德国,许多人仍然对他在二战末期拒绝执行元首“焦土命令”心怀感激,如若施佩尔不加掩饰地公开露面,想必许多人都会认出他来,而自从逃离纽伦堡之后,他也一直挂在盟国联合委员会的通缉名单上。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带来的一连串麻烦,施佩尔只好和林恩一样简单乔装,蓄起胡须、改换发型,戴起了样式普通的圆框眼镜,乘坐交通工具时总和普通幕僚们挤在一起。坐定总统高位,林恩所挑选的幕僚要么是追随自己回到德国的旧部下,要么是信得过的帝国情报官员和复兴党骨干,这些人很快就知道了施佩尔的真实身份,自觉保守秘密之余,他们皆以敬仰之心将他供奉在首席幕僚的位置。
以施佩尔在第三帝国及后第三帝国时期的突出表现,此番前来自然不为它事,而重建德国本土工业也是近一段时间林恩百般焦虑的事情。尽管国家内政归由总理内阁负责,可强大的工业毕竟是实现宏伟愿景不可或缺的基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