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弄臣-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相应的标准,缴纳绢布。不过,这些绢布可以按照粮食来换取。”
景文可是知道的,古代百姓最痛苦的不是税赋,而是徭役。因为徭役也就是帮助官府无偿的做工,而往往做一日的工作,来回家里面和工地,都需要好几天了。而且,有些无良的官府,也还会趁机私自增加徭役的数量,然后帮助官员自己来修建一些自己私人的东西。而且,要知道这些徭役可都是官府不提供粮食的,顶多也就是给你一个公棚自己住。这种情况下,官府为了让百姓服徭役,实际上需要消耗的时间比起真正的徭役要多不少了。这样,百姓的农事也就荒废。可是农业荒废,粮食产量也就降低,这样反而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效应。所以,很多百姓宁可额外花钱,也不愿意服徭役,就是这个道理了。
而景文这次也就做的仁慈很多,让百姓按照大唐的规定,可以通过缴纳和绢布对应价值的粮食来免除徭役。而只要缴纳对应二十天的数量,那也就可以彻底免除一年的徭役,而实际节省下来了的时间又是徭役的一倍以上,也就是四十天。有了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多做一些农活,让粮食增产一些不就找补回来,并且说不定还更赚了呢!一年里面,能有多少个四十天啊!如果能够节省四十天,那对于百姓来来说那是可以更加好的进行农业生产生活。这个花钱免除徭役,完全可以说是一个仁政。
马周再次问:“那我们怎么办?朝廷可是要绢布,可不是全要粮食啊!如果到时候朝廷怪罪下来,那我们可就怎么办啊!而且,到时候,我们收了百姓的免役的粮食,那到时候朝廷让我们出丁去服徭役,那我们去哪里提供人丁啊!”
“接下来,那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了。我们获得了收取的粮食之后,我们可以统一的出售,然后统一的去和绢布商人去购买绢布,这样不就解决了吗?到时候,我们就把这些绢布统一押运都到京城长安,也不就是可以交差了吗?”景文说道。
可是马周却说:“那这样,有什么不同吗?不都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景文马上说:“区别大了!你让那些百姓自己去找粮商卖钱,然后去找那些绢布商人来换取绢布,那不就是让百姓被欺压吗?百姓一个人,无法团结起来,怎么可能是那些粮商还有绢布商人的对手呢?人家粮商和绢布商,可都是一个组织,而百姓一个人怎么可能和一个组织作对呢?可是如果我们官府拿着粮食和粮商换取铜钱,然后再去统一的和绢布商人去换取绢布。你说,借那些商人几个胆子,他们敢欺压我们官府吗?”
“节帅高才啊!”马周终于惊叹道。
景文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利用官府的权威,来和商人进行交易。那些商人敢欺压普通小老百姓,可是他们却绝对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坑官府,他们有几个胆子呢?所以,把粮食集中起来和那些商人兑换,其实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可是有了官府亲自出面,那些商人还能够坑人吗?而这样,把相应换到的布匹拿去给长安,也都是那么一回事。马周对于景文这个方法,果然是一阵惊叹了。
“那徭役呢?万一朝廷需要我们出人丁进行服徭役,那我们收了粮食之后,怎么弄人丁啊!”马周问道。
“我们不会雇人吗?我们完全可以雇佣一批专职的人,专门去代替百姓服徭役。我们不是收了那些免役的粮食,我们可以把这些粮食卖了,然后那这些钱去专门雇人服役。朝廷不可能一次把所有整个县的人丁都抽走去服徭役吧?这个不可能,所以一次能够从我们县里面抽取一千人已经是极限中的极限了。而我们县城内部也顶多有一些需要修筑之类的徭役工作,我们可以专职的雇佣一批人做这种事情,代替百姓服役,这样百姓的压力不就减少了,朝廷那里也可以应付过去了!”景文说道。
马周终于对景文鞠躬说:“节帅高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看来,我还要跟节帅学习啊!”
第767章 776、一条鞭法(上)()
长安,皇宫里面的政研室办公人员的房间。
“杨佳组长,这个是景文大人用三百里加急送来的,你看看吧!这个好像是讲税赋和徭役的,你在这方面比较在行,所以你看看吧!景文大人想要在孟津县暂时实行这个新的方法,按照规矩应该是政研室进行审核过一次才行。如果没有审核过,景文大人也不好擅自实行。”
杨佳接过了这份文书,然后开始认真看了一下。因为这个政研室是景文自己提议设立的,景文也不好绕过政研室就执行了,所以他用了三百里加急的快马送去,如果不出意外不到七天就能够送到。如果想要决策了之后的来回,也不会超过二十天。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通信水平也就是这么坑爹,平白无故的浪费了二十天。当然,现在也幸好不是秋收的时间,不然可耽误了百姓收成了。
杨佳打开了文书主动看了一下这个方略,而景文在这个方略里面丝毫不怜惜笔墨,直接把地方这些百姓交税的时候要承受官府和粮商绢布商的剥削,而正因为这种多头的税收政策,结果造成了只有粮商和绢布商获得巨大的利益,然后去剥削百姓。接着那些地方的乡绅,难免也就会跟着剥削百姓,这样百姓的负担也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干脆受不了了。
杨佳曾经作为地方的官吏,自然知道得非常清楚,那些地方官吏和乡绅的尿性。朝廷增加一分税赋,可是到了下面的地方官,也许变成三分,而到了基层吏员的手里面,五分都不奇怪。可是到了乡绅手里面,这些乡绅马上根据地方的贫富,然后变成了七分到十分。所以,上面一分税赋,可是到了的地方也许就会扩大七到十倍。当年杨佳在基层没有办法解决,可是到了现在他有办法解决了。
现在大唐刚刚开国,各种官员不敢腐败,而且有不少小吏为了能够到长安去工作,也居然自发的一定程度上不敢太过贪腐,算是维持了一个相对较好的风气。可是这个唐朝的多重税收叠加,最后居然受益者反而是粮商和那些绢布商,这个显然就是有违唐朝官府轻薄税赋的思想。本来政策思想是好的,可是被下面的官员执行歪了。当然,也未必是官员,而是那些商人抓住了市场上的反应,然后趁机剥削百姓。
这个也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毕竟商人逐利,而官员也想要赶紧把税赋凑齐完成任务,然后难免逼迫百姓尽快吧粮食换成布匹。也许,正是这种两方面不约而同的巧合,结果百姓被剥削了不少。杨佳他想了很久,也都没有想办法解决过,因为以他的时代见识,他是没有办法想出来的。
“景文大人,天才啊!”杨佳一阵惊呼。
杨佳也不得不惊叹,景文这个方法果然是厉害,居然能够想到这个办法。官府和百姓把所有税收都统一收取粮食,然后拿着粮食由官方的名义和粮商和绢布商换取布匹,最后统一把绢布和粮食拿去运输到长安。至于徭役,也是雇佣别人专门服徭役,这样也就不会耽误农事了。
而这个方法,可以说是照顾了多方面的利益。首先官府的利益没有受损,而百姓可以大为减轻负担,而粮食商人和绢布商人虽然不能够像是过去那样赚钱,可是却能够维持固定的利润。而且,一次性大笔的交易,对于那些粮食商人和绢布商人也能降低营业成本,比起过去一个个和农民交易也能够降低很多成本的。而官府手里面握有大量资源,这样商人也不敢轻易得罪。
以这个时代的商人,当然还不敢和官府闹别扭,敢欺压官府。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是后世的西方那些财团,也都要给政府留几分面子的,虽然他们势力很强大,可是他们也得给政府留些面子,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被他们控制的政府闹翻。
至于最后的花钱雇佣某些人服役,也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景文知道,这些拿着官府的钱去专门服徭役的人,可以用来安置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失去土地的百姓也有了一条可以安稳获得收入的渠道。而这些专门服徭役的人,也许也就是工人的前身,如果以后他们长期代替别人做工服徭役,那么他们也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人了。甚至,也许有不少有土地的百姓,也都会把自己的土地转租给别人,然后自己去专职服徭役做工,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两份收入了。这个不是不可能,反而很有可能啊!到时候,服徭役不再是无偿出卖劳动力,反而是一个能获得工钱的香饽饽。
“大人大才,我就算是拍马也赶不上。看来,怪不得大人能够年纪轻轻的主持这个政研室,我现在才算是心服口服了。”杨佳突然感叹道。
这几年,杨佳对于景文一个年纪比自己小的人主持政研室,其实有些心里面不甘心的。可是毕竟是皇帝的权威罩着景文,他也不得不服气,而且还是景文把他们从一个小吏提升到这个地步的。而且现在这几年下来,杨佳也有了七品官的待遇,所以景文还是他们的伯乐。杨佳虽然感恩,可是对于景文的能力还是有些不熟悉。不过,他现在看到了这份解决方案,那马上知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人家一份方案,就马上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受损也不大,这样当然好了。
当年成立政研室,其实也就是鼓励地方官府,多实行一些创新的政策,用来惠及百姓。反正地方官可以尽可能的想一些新的政策,不过只要拿去政研室审核,那如果经得起推敲,那也就可以暂时试行。甚至,如果非常有效,甚至能够推荐到全国实行。有不少官员也都想要借助政研室这把阶梯,然后展现自己的能力,然后说不定全国实行了之后就能够获得国家的重用。
“这个方法叫什么?”
“一条鞭法?”
第768章 777、一条鞭法(中)()
所谓一条鞭法,景文的来源其实是来源于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改革所实行的一条鞭法。早在过去,景文也就早就实行过张居正的考成法。考成法也就是最早的绩效考核办法,是对于官吏是否称职的一个好办法。而现在也就是实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景文也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删节修改,因为景文也知道不能够教条主义,所以他主动的改变了一些内容。
本来一条鞭法里面其实是统一征收白银的,可是现在唐朝并没有明朝后期那种白银流入,大量白银让白银实现了货币化。所以,现在白银价值昂贵,不适合作为百姓交税的东西。而且,如果用白银,那百姓还要拿着粮食来换取白银,那这样也会被人剥削。所以,最好最节省的办法也就是官府直接征收粮食,然后由官府出面和商人兑换这些绢布和粮食。
当然,张居正当年的改革,是把所有税赋都统一改变成为白银。不过就目前大唐的情况来看,国家对于税收还是有多方面的需求的,不适合只收粮食。而景文也就退而求其次,通过这些粮食来换取绢布,然后送往中央。
而现在景文把所有税收的本位统一划分到粮食上面,这样百姓生产出来粮食,也就可以用来交税了。而剩下的粮食,其实百姓也都是够吃,甚至还有余粮。过去虽然朝廷轻薄税赋,可是经过了那些粮商和绢布商的剥削,等于是凭空增加了一倍的税赋,这样百姓未必承受的起。可是现在其实等于是减轻了一倍的税赋,并且徭役可以专门请人代为服役,这样可以安心的种田,反而应该能够增加田产的收成,抵消这些税赋也许可能不成问题。这样综合来看,其实百姓还是受益更大。而当年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几乎可以说是挽救了大明王朝,这里面的作用不可谓不大。如果不是后来那些反对派对张居正的反攻倒算,破坏了张居正的好政策,那也许大明王朝还真的能够多延续上百年,等到君主立宪的那一天了。
这种一条鞭法,最好的也就是减少各种官吏商人趁机剥削百姓的机会。如果税收种类过多,那官吏可以巧立名目,然后多弄出一些所谓的贡品,或者是什么各种实物税。如果实物税种类过多,那百姓也就无法通过自己生产获得,只能够通过用自己生产的东西去兑换。可是这个过程中,难免要接受别的官员商人剥削,反而凭空的加大了压力。而这种统一成为一种实物税,那也就是代表了官吏商人很难巧立名目,然后剥削百姓。而少了这种交易交换实物的过程,也就是减少了其中的剥削,等于是给百姓减轻了很多负担。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统一税收的“本位”这个是历史角度的进化。而后世税收都是通过征收货币来征收,这个就代表了税收的本位统一了。而目前唐朝还不适合用货币来统一征收,所以景文也就用粮食。现在全国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专门负责农耕生产的人口。所以这些农业人口都是生产粮食,那按照粮食作为本位来征收是能够让无数百姓受惠的地方。所以,用粮食来征收,百姓叫交税这个过程中损耗可以说是最低的。而一旦由官府代替百姓出售这些粮食,那些商人也不可能像是剥削百姓一样剥削官府,这样税收在其中受到的损耗也就降到了最低。
所以,景文认为这个一条鞭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够大为减轻百姓的负担。所以说,实行景文改变过的一条鞭法,是势在必行的,毕竟能够给百姓带来很大好处。
但是,如果按照常理,凡是改革家一般都没有好下场的。可是,景文却不担心自己没有好下场。所谓改革家没有好下场,那是因为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反攻倒算。可是现在景文的改革,有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吗?或者说,这些所谓既得利益者的实力足够强大吗?
现在可是大唐刚刚开国的初期,朝廷上下的官吏都会努力为百姓好,贪腐得反而比较少。而如果谁想要给百姓增加负担,那你摆明了就是一个贪官污吏,没话说的。而且,景文也只是把税收的流程更换了一下而已,事实上并没有减少给朝廷的税赋,那些官员凭什么反对呢?税赋没有减少,那官员这一级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何况,官员在这个流程里面,其实也无法获得多少利益。官员本身也只是负责收税,然后统一运到指定地方而已。现在是刚刚开国的时期,全国一片让百姓修生养息的时候,是不可能增加各种杂税杂役的。
如果谁敢提出给百姓增加杂税杂役,那你的仕途也就到头了。所以,唐朝初年的时候,百姓并没有太多额杂税杂役,所以说地方官府的利益事实上也没有受损。而如果到了唐朝发展了一定时间之后,那地方官府也就会有一些各种杂税杂费的东西,到了那个时候,想要改革已经晚了。现在刚刚开国,各种利益群体并没有太多,所以他们的实力还是非常弱的,只要景文以减轻百姓负担的名义提出,根本没有人有胆子反对。如果反对者,那就是想要给百姓增加负担。朝廷上下都会拍死他。
至于那些收益的商人,以这个时代的商人,暂时还是无法和政府叫板的。就算是景文,如果他脱了这身官皮,也绝对不敢和政府叫板。所以,那些利益受损的粮商还有绢布商,也只能够打碎牙了往肚里咽,能够有什么办法。而景文也不是让他们亏本,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没有过去的那么暴利了而已。所以,那些商人也绝对不敢把官府怎么样,因为他们的实力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弱的。
第769章 778、一条鞭法(下)()
“皇上,这个是景文大人让我交给你看看的,这个是关于‘一条鞭法’的内容,请皇上审阅!”杨佳把这个一条鞭法的内容给李世民看了一下。
而李世民看了这个内容,尤其是关于粮商和绢布商人剥削百姓的内容,立马把这个文书扔到了地上。
“混账,这帮奸商!”李世民气呼呼的怒道。
李世民可真的是火冒三丈,因为现在大唐一直执行的政策是修生养息,可是修生养息,居然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被那些奸商利用了。如果不是景文在下面指出来,恐怕李世民到死都不会知道的。李世民其实对于商业,并不太了解,所以他无法想象多的实物税会造成这个结果。现在受益者都是商人,这个让李世民非常的生气。修生养息虽然起了一定效果,可是却没有起到最大效果,而那些修生养息的“红利”都被这帮奸商给吞了,这个能不让你李世民生气吗?
“去把房杜二位仆射叫来!”李世民说道。
很快,房玄龄杜如晦马上就来了。
而房玄龄杜如晦看了一下这个关于一条鞭法的内容,也是一阵吃惊。他们从小也不是什么真正的贫苦人家出身,所以并不了解这种商人和农民的交换绢布的方法。而商业他们也不太懂,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发现这一点。而也许有些人能够发现,可是却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