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与罗马-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汉书·匈奴传》。
[4]《后汉书·南匈奴传》。
[5]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年),73页。
[6]据《汉书·匈奴传》,乌桓归汉后,中断了向匈奴的贡税,“匈奴以故事遣使者责乌桓税,匈奴人民妇女欲贾贩者,皆随往”。
[7]盖山林:《从阴山岩画看内蒙古草原古代游牧人的文明》(《中亚学刊》第一辑,1983年)。
[8]王治来:《中亚史》第一卷,15页。
[9]《汉书》:《昭帝纪》,《匈奴传》。
[10]参看林干:《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马长寿:《北狄与匈奴》(三联书店,1962年)等。
[11]呼韩邪驻守光禄塞,汉命董忠、韩昌驻军助之,又前后调拨谷粮三万四千斛。见于《汉书·匈奴传》及考古所《居延汉简释编》释文(科学出版社,1959年),74页。
[12][13]《盐铁论·和亲》。
[14]严格说来,汉族地区与西域各国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自远古就已发生(见63~64页),并且从来未停止过。但毕竟由于各种客观条件所限,如地理环境之险阻,交通之不便,民间个体经营能力有限,甚至政府方面的种种抑制等,这种交往是在社会的底层默默地进行的。一次性交流(即不经中介的交流)的起讫距离很短,交流的物资量和信息量都很小,更谈不上政府之间的正式接触和通聘。这与张骞之后的中西交往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可相比拟的。史称张骞之行为“凿空”,意义亦在于此。
[15]《汉书·食货志》。
[16]《后汉书·袁安传》。
[17]参见《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及林干上引书。
[18]《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668页。
[19]王国维:《观堂别集》卷一,《月氏未西迁大夏时故地考》。
[20]另一较重要的观点认为,月氏西迁发生于楚汉战争时,见于白鸟库吉《乌孙考》第二节(参藤田丰八之《西域研究》杨炼译本)95页及王炳华、王明哲《乌孙研究》。
[21]较早提出此说者见桑原骘藏著,杨炼译:《张骞西征考》,16~81页;羽田亨著,耿世民译:《西域文明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21页等。
[22]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46页。
[23]《新疆简史》第一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12页。
[24]王治来:《中亚史》第一卷,67页。
[25]Majumdan,M。C。TheAgeofImperialUnity(Bombay,1952),p。30。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62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0页。
[28]乌孙迫月氏南迁的具体时间,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时限自公元前177年~前130年。其中有五六种不同意见。本文不拟介入,因为将这四十余年时间作为一个模糊的点,并不影响交通问题的宏观讨论。
[29]《汉书·张骞传》:“大月氏攻杀(乌孙)难兜靡,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子昆莫新生……单于爱养之。及壮,以其父民众与昆莫。”可见乌孙王是单于抚养成人,其民众也为匈奴收容,长达十余年。
[30]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267页。
[31]SirP。Sykes。AHistoryofPersia,Vo1。1(London。1921),pp。334~335。
[32]这里只讨论从月氏西迁到进入巴克特里亚地区这一时期的情况。公元1世纪后,贵霜翖侯统一各部,贵霜帝国与中西交往关系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拟在后面单独论述。
[33]黄靖:《大月氏的西迁及其影响》(《新疆社会科学》1986。2)。
虹桥书吧BOOK。
第41节:第3章两汉时期的西域社会与中西交通(20)
[34]王炳华、王明哲:《乌孙历史上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新疆社会科学》1982。2)。需要指出,仍有学者持“乌孙在东,月氏在西”之观点,限于篇幅,此不赘引。
[35]《汉书·乌孙传》。
[36][118]《后汉书·班超传》。
[37]参见王明哲:《论汉代乌孙族对伊犁河流域的开发》(《新疆社会科学》1983。1)。
[38]王明哲、王炳华:《乌孙研究》,18~22页。
[39]苜蓿,古大宛语为buksuk。据《辞海》:古代所言之苜蓿,即为紫苜蓿(medicagosatina),属豆科,多年生。茎叶富含蛋白质、灰分和多种维生素,为重要牧草和绿肥两兼的农产品,主要用做干草、青饲料或绿肥。由中亚细亚引入,我国北方栽培甚广。
[40]《史记·大宛列传》。
[41]《盐铁论·西域》中:“……议者皆微一时之权,不虑其后”;又参见刘修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02~103页。
[42]参见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蔡泽华译注:《张骞·李广利》(中华书局,1983年),5页;安作璋:《两汉与西域关系史》(齐鲁书社,1979年),33页,等。
[43]《盐铁论·西域》。
[44]《史记·乐书》。
[45]王治来:《中亚史》,36~39页。
[46]桃、杏原是中原培植的水果品种,秦汉时传入西陲,在和田绿洲一带找到理想的土壤,以后很快向西传播。斯坦因1900年在丹丹威里克、尼雅等遗址有许多这类发现。详见其《西域考古记》60页、72页;《古代和阗》282页。
[47]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17页。
[48]《史记·大宛列传》又载:汉取大宛善马之后,“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49]《汉书·西域传》序曰:“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
[50]《史记·大宛列传》:“姑师……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由匈奴奇兵时时遮击使西国者。”
[51][59][76]《汉书·西域传》。
[52]《汉书·郑吉传》。
[53]《新疆图志·土壤志》。
[54][60][63][81][82][104]《后汉书·西域传》。
[55]孟凡人:《车师后部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史》第十六辑)。
[56]《汉书·陈汤传》。
[57]《汉书·段会宗传》。
[58]《汉书·元帝纪》。
[61]马雍:《东汉〈曹全碑〉中有关西域的重要史料》(《文史》第十二辑)。
[62]都护治乌垒,考其原因有二:(一)它恰在车师与疏勒之中心,便于控制东西道路;(二)它靠近轮台、渠犁的屯田经济区。
[64]考证见岑仲勉:《汉书西域传地里校译》(中华书局,1981年),347页。
[65]《水经注·河水篇》(引自王国维校:《水经注校》卷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66]伽舍罗逝,斯坦因考为今巴基斯坦之Chitral(见《西域地名》该条)。但Chitral在岭西,《水经注》之伽舍罗逝在葱岭东,故应为伽师,或即疏勒。
[67]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北平,民国三十七年版),70页;又,钱伯泉《SERES为疏勒说》(《新疆社会科学研究动态》第十二期)一文对此颇有发挥。
[68]冯承钧:《鄯善事辑》注一:“近年在故楼兰城发现之简版,有Kroraina名称,应是国名,海名之所本。”(载《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
[69]侯灿:《楼兰遗址考察简报》(《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
[70]俱见羽田亨著,郑元芳译:《西域文明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
[71]《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153页。
▲虹▲桥▲书▲吧▲BOOK。
第42节:第3章两汉时期的西域社会与中西交通(21)
[72]《汉书·西域传》载:汉王恢破姑师,虏楼兰王,使之降服贡献,并多次遣子质汉。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更名其国为鄯善,为刻印章,赐以宫女为夫人,备车骑辎重”。后送质子尉屠耆归国为王,尉屠耆自请昭帝曰:“身在汉久,今归……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汉遂遣将卒屯田于此。
[73]汉初,西域交通大开,贩丝之商,亦经此西去。斯坦因发现汉代西传丝帛的“最初形式”即出于此。黄文弼亦在此一汉代衣冠塚中见到“文绮绢綵,甚为都丽,虽黄发小儿,亦皆披服锦绣”。《大唐西域记》载中国蚕丝入于阗之故事,认为“东国”即中原。但据考,实际上此东国应是鄯善,因为当时(东汉末)中原并无与于阗通婚之事,而鄯善与中原近邻,又为中国外甥,先有蚕桑,极为自然。
[74]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敦煌所出汉简跋十四》。
[75]周连宽:《汉诺羌国考》(《中亚学刊》第一辑)。
[77]贺昌群在《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一书中指出:汉唐间从新疆西北路越葱岭至中亚、印度,只有三条主道,其中两条出自于阗。但他说于阗至罽宾的“捷径”,还不是《汉书》中暗示的真正捷径。
[78]杨建新、卢苇:《丝绸之路》,51~52页。
[79]夏鼎:《“和阗马钱”考》(《文物》1962年7、8期)。
[80]莎车与汉政府关系,中间亦有小波折。《汉书·西域传》:“万年初立,暴恶,国人不说。莎车王弟呼屠征杀万年,并杀汉使者,自立为王,约诸国背汉。会卫侯冯奉世使送大宛客,即以便宜发诸国兵击杀之,更立它昆弟子为莎车王。还,拜奉世为光禄大夫。”这段史料说明:(一)呼屠征背汉,企图煽动诸侯一起造反,不得人心。而奉世一呼百诺,诸国出兵杀灭呼屠征,反映出当时西域各地民族对汉王朝的向心力。(二)冯奉世本是护送客人的小使臣,途中立此一功,虽是顺手而得,但因意义重大,迁为大夫,足见汉政府对巩固汉道政局稳定之重视。
[83]《逸周书·王会篇》:“大夏兹白牛”,“正北空同、大夏、莎车、禺氏”;《山海经·海内东经》:“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氏之国。”《吕氏春秋·古乐篇》:“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之阴取竹于嶰谿之谷;《淮南子·地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亦方千里,……西北方曰大夏。”
[84]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1;p。32。
[85]《史记·大宛列传》:“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由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这正是塞琉古王国分裂、衰亡时期的状况。
[86]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73。
[87]Strabo。Geography,XI,XI。I。
[88]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77。
[89]见Strabo。Geography,XI,Ⅱ,Ⅲ,I;XI。XI,I;以及Majumdar,R。C。TheAgeofImperialUnity(Bombay,1952),p。110,p。101;塞克斯的《波斯史》第一卷中(331~335页)也论及这段历史。
[90]主要是河西古族大夏和月氏,还有受乌孙西迁影响而南下的塞种人。
[91]朱杰勤:《关于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几点看法》(《学术研究》1982。4)。
[92]有著名的《弥兰陀问经》(QuestionsofMenander)记载其事迹。
[93]Strabo。Geography,XI,Xl,I。
[94]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120;珀西·塞克斯著,张家麟译:《阿富汗史》(商务印书馆,1973年),160~161页。
[95]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p。117~118。
[96]ibid,p。127。
[97]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卷十三,《西胡考下》。
BOOK。▲红桥▲书吧▲
第43节:第3章两汉时期的西域社会与中西交通(22)
[98]黄盛璋认为,巴克特里亚本是希腊属地阿姆河域当地人的国家,后被里海以东南下的西徐亚人之一部吐火罗(Takharo)灭亡,《史记》、《汉书》记载大夏乃Takharo之译音(《试论所谓“吐火罗语”及其有关问题》,载《西域史论丛》第二辑)。
[99]《汉书·张骞传》:颜师古曰:“翖侯,乌孙大臣官号,其数非一,亦犹汉之将军耳。”
[100]张星烺说:“五翖侯地点,多不可考。丁谦《后汉书大月氏国五翖考》,全皆武断臆说。”(《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四册,31页)
[101]ReneGrousset。TheEmpireofSteppes。AHistoryofCentralAsia,Vo1。1(1970ed。),Chapt。1,IX。
[102]KujulaKadphises的称王年代,有许多说法。根据中西文资料考证,比较可靠的时间是在公元1世纪中叶。详见Louisde1aVallée…Poussia。Indeaux。TempsdesMauryas(Paris,1930),pp。301~374。
[103]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128。
[105]《后汉书》记“高附国在大月氏西南”(即今喀布尔西)。可见贵霜在向西开拓交通时与帕西亚发生接触。
[106]Rapson,E。J。CambridgeHistoryofIndia(Cambridge,1922),Vol。I,pp。583~585,p。703。
[107]《后汉书·西域传》:“月氏自此后,最为富盛,诸国皆称之曰贵霜王。”
[108]见王治来:《中亚史》,114页。黄靖认为不应早于公元130年而可能是在公元140~162年,此年代似嫌太晚(见其《贵霜帝国的年代体系》打印稿)。
[109]张星烺编,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29~35页。
[110]麦高文著,章巽译:《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1958年),267页。
[111]Smith,Vincent。TheEartyHistoryofIndia,p。254。
[112]Lawlinson,H。G。IntercoursebetweenIndiaandtheWesternWorld,(Cambridge,1916),pp。109~127。
[113]布尔努瓦著,耿升译:《丝绸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64页。
[114]参见Strabo。HistoryXI,XI,I;Lawlinson。Bactria,pp。90~98;麦高文:《中亚古国史》,80页。
[115]《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国……土出象、犀、瑇瑁、金、银、铜、铁、铅、锡,西与大秦通,有大秦珍物。”
[116]珠玑、珊瑚、琥珀皆产于沿海地方,非罽宾土出,古时西亚产琉璃甚为有名,输入中亚,亦不为怪。
[117]加富罗夫著,肖之兴译:《中亚塔吉克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83~85页。
[119]A11an,J。CambridgeShorterHistoryofIndia(Cambridge,1934),p。74。
[120]A11chin,F。R。ArchaeologyofAfghanistan(London,1978),pp。245~247。
[121]Basham,A。L。TheWonder,ThatWasIndia(London,1955),pp。220~221;马宗达著,张澍霜等译:《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149页。
[122]Basham,(ed)PapersontheDateofKaniska(Leidon,1968),p。104。
[123]ibid,p。148。
[124]Majumdar,R。C。TheAgeofImperialUnity(Bombay。1952),p。148。
[1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107页。
[126]Plutarch’sLives(NewYork),p。676。
[127]《后汉书·西域传》:大秦王“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