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朝在东北关外丧失在女真和蒙古人手里的领地,大汉已经一一收回。

    现在西南的这些在嘉靖万历时丢失的领地,刘钧自然也要收回。

    哪怕这六慰其实跟奴儿干都司和乌思藏都司一般,明朝并没有太强的实际控制力。可这些地方依旧是臣服于中央王朝,是中央王朝的一部份。

    只是过去朝廷对他们实行羁糜制度,土官自治罢了,但他们依然是中原王朝的疆土。现在缅甸夺占了六慰,当年的明朝没办法夺回来,但现在刘钧有这个能力。

    对于缅甸、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等这些太遥远的地方,刘钧并不打算立即去夺回来,但就在云南边界上的孟养、木邦、八百大甸和车里、老挝这几个地方,他肯定不会放过。

    这次几路兵马,驱叛军入缅,汉军随着越界百余里,就是第一波行动。

    这也是要以实际的行动,向缅甸人宣示,大汉又回来了。

    随着几路汉军进入缅甸,也标志着西南土司之乱的平定。

    刘侨在小八百景线城中,看着那些日夜赶来的附近部族首领们,却是面色凝重。

    “齐公,不必担忧,这些部族首领既然前来,那说明他们已经臣服。”

    一名参谋军官在一边说道。

    刘侨却摇了摇头,他担忧的并不是这个。八百大甸等土司,在嘉靖万历年间,卷入的那场明与缅甸的战争中,早就实力大削,他们最终被缅甸占据,如今大汉杀回来,前段时间在西南的种种举措,改土归流等等,他们心里自然也是不满的,可汉军的强大也是让他们震惊的,短短时间,西南诸省的土司纷纷灰飞烟灭,这让他们就算心中不满,可等到大汉悍然出兵越过边界,进入了缅甸实际控制境内,向他们发出召令的时候,他们还是只能老实的赶来,不敢有半点怠慢。

    “齐公是在担忧缅甸人?”参谋又问。

    汉军直接越过边界,这是要跟缅甸人清算旧帐的。不过参谋以为,没什么可担忧的。百年前的缅甸东吁王朝初立之时,还算强盛。可是如今的缅甸东吁王朝,虽然号称中兴,实际上却已经再次开始衰弱。

    小小的蛮夷番邦,岂是神圣大汉帝国的对手?

    刘侨却是不置可否。

    堂堂的大汉国公,当今天子叔父,又身为两广总督,这次还是东路军统帅。他考虑的问题,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不论是八百大甸等土族,还是缅甸国,这都不是他现在考虑和担忧的。

    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昨天,他收到了儿子来的一封信。

    信里说到了如今佛的沸沸扬扬的赵国梁一案,然后信尾又透露了一个好消息,皇帝陛下正让朝廷为西南平乱诸军将士论功。

    有官员认为刘侨功高着著,且又身为皇族宗室,应当晋封为王。

    儿子觉得这是个好消息,迫不急待的在信中告诉他,可他收到这个消息后,却惶恐不安!(。)

第579章 总裁() 
刘侨清楚的记得,本朝开国之初,皇帝就已经下过旨。只有五服以内算宗室,出了五服不算亲。刘侨与当今天子刚刚好是五服之内的族亲,算是大汉宗室。

    可大汉不但异姓不得封王,就算宗室,也非皇帝之子不得封王。

    刘侨现在是齐国公,是他能封赐爵位的最高。再往上,就是郡王,可郡王亲王都只有皇帝之子可封。

    现在大汉连皇帝的两个儿子都只分封为国公,皇帝的两个亲兄弟都只分封为侯,他这个国公都已经是尊崇无比了。

    刘侨并不奢望封王,也不敢接受王爵。

    崇祯皇帝准备给刘钧封王,然后崇祯就死了。

    还是他亲自毒死的,虽然这是一桩秘密,只有他和当今天子少数几个人清楚。但他很明白当初崇祯为什么要给刘钧封王,也很清楚为什么他要给刘钧封王,刘钧反而马上就让他暗中出手把崇祯毒死了。

    崇祯并不是真的想给刘钧封王,只是当时刘钧功劳太大,不封王无以赏功,而封王还是明升实降,是为了削夺刘钧当时的兵权。

    现在朝廷也有官员进奏,要给自己封王。

    刘侨心里很不安,这只是那个官员自己的想法,还是皇帝的意思?皇帝又究竟是什么意思?

    静下心思,他仔细思虑了许久,也许自己该辞官了。大汉开国,他确实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甚至他还为当今杀过崇祯、龙武两位天子,以及永定二王,在拥立刘钧称帝之事中,他确实功劳很大。

    而天子给他的赏赐也很优厚,封国公之位。

    可高处不胜寒,他如今是爵封国公,又是两广总督,现在还手握着数万大军。他的长子是直隶总督。封侯爵。次子也是伯爵,帝国海军学校校长,第三子同样是伯爵,京师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一门一公一侯两伯,个个身居高位要职,确实荣耀无比。

    但细思起来,只怕皇帝对他们也有些不放心啊。一个直隶总督一个两广总督,一个京师的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还一个海军学校校长。

    刘侨越想越有些心惊,确实犯了大忌了。

    如今西南平定。朝廷中就传出了要给他封王的消息,不管究竟是什么情况,都让刘侨突然明白过来,他们一家的位子太过于高了。

    尤其是他还替皇帝做了那么多隐秘之事,只怕皇帝对他也一直不放心啊。

    刘侨突然就病了,病的很严重,一连几天水米不进,整个人马上就瘦了下来。军中的大夫,外面请来的郎中。一个个看过,结果都看不出什么病来。

    刘侨把军务尽移交给其它军官,然后向京师上表,请求回麻城乡中养病。因病重难以理事,因此请辞所有职务。

    这道奏章快马送入京师。

    此时,刘钧已经自关外回到北京。朝廷这段时间正在为西南平乱战争论功,准备行赏。这个时候。接到刘侨的这道奏章。

    刘钧一开始有些惊讶,他叫来锦衣卫的冯胜,向他仔细询问刘侨的情况。刘侨这样的封疆大吏。还是一军方面统帅,他的身边,明里暗里一直安排有许多厂卫密探眼线,这其实也是官员们早心知肚明的情况。

    冯胜如实禀报。

    刘钧听说刘侨此前还一直很好,只是在平定云南之后,突然就病了,然后大夫还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病来时,再想了想,他差不多也有些明白了。

    刘侨是宗室,可如今的权位太重了。刚刚又在西南平乱之中立下大功,若班师回朝,朝廷要如何赏?

    最关键的还是刘侨父子全都身居高位要职,这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了。

    刘钧之前也确实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当初他让刘侨去两广任总督,调离出京,也是因为京里没他的位置了。

    刘侨父子未必会有什么不轨心思,但防范于未然,做为帝王,不能等事情发生了才后悔,权力这个东西必须是要严防死守的。

    如今刘侨父子没这什么想法,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权力这东西,一旦握久了,什么可能都会发生。

    刘钧自己可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车之鉴。

    现在刘侨这道奏章,但是相当的识趣,如此一来,倒也免了君臣猜忌。

    仔细的思虑过后,刘钧最终还是同意了刘侨的请求,他下旨令云南方面,立即护送刘侨返回湖北麻城老家休养,同时从京中派去最好的御医看诊。

    刘钧做的还不止这些,他没有马上接受刘侨的辞呈,而是暂时保留他的职务。另外,西南平乱的功绩还没有评定好,刘钧已经先下旨晋封刘侨为江夏郡王,赐银元一百万。

    这道旨意一下,满朝哗然。

    很快,已经离开云南返乡途中的刘侨再次上表,拒不肯受封郡王之位。

    如果刘钧下了三道赐封旨意,刘侨上了三道拒绝表章。最后,刘钧下了第四道旨意加封他其王,刘侨也坚决的上了第四道拒绝表章。

    不仅拒绝封王,刘侨也坚称自己病重,难以再担任官职,一再坚持辞去两广总督等职务。

    最终,刘钧没有下第五道封王诏书,也接受了刘侨的辞呈。刘钧让刘侨安心在麻城养病,派去了最好的御医,同时也派去了工匠,下旨为他在麻城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并从内帑中又拿出一百万,把给他的赏赐增加到了两百万块银元。

    就在刘侨回乡养病后,刘钧晋刘允升为右枢密使,并晋封他为县公爵,其原职直隶总督一职被免除。

    直隶总督是天下第一督,而枢密右使是新设官职,枢密院的副职。枢密院是如今朝廷掌握军令的最高衙门,从直隶总督到枢密右使,倒也可以说是升职,又从侯爵晋封为县公爵,无论怎么看,刘永升都是高升了。

    空出来的直隶总督一职。由兵部尚书张国维接任。

    随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刘允贞,也跟着高升了,他被授任云贵总督一职,原云贵总督方孔炤则调任两广总督,接替刘侨留下的空缺。

    刘侨的辞职归养,引发了朝廷一连串的人事调动。

    但最终尘埃落定之时,人们还是纷纷惊叹刘侨父子深得天子宠信。刘侨去职,可三个儿子,大儿子晋位为县公。升任枢密右使。第三子更是由五城兵马司的提督,一跃出任为云贵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齐公激流勇退,倒是不恋栈权位,这真是相当难得啊,不过也是,一个不能世袭的郡王爵位,换来的却是以后几代人的富贵。值了!”

    正所谓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刘侨的突然患病请辞。以及随之而来的封王以及刘侨两个儿子的高升,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可却也有不少明白人看到的却是事实的本质。

    倪元路对于刘侨的辞归乡里,就看的很透彻。这是激流勇退啊。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刘侨算是上是新朝的元佐,且还是宗亲,但毕竟他不是皇帝的心腹旧从。不但自己身居高位要职,几个儿子也尽掌要职。若是刘侨不知收敛,不懂进退。只怕早晚就可能被鸟尽弓藏了。

    现在刘侨主动的以患病安养为由,请辞归乡,这自然是皇帝乐于看到的。他自己退下了,却给儿子的仕途留下了极通畅的道路。

    若是他还是两广总督,他的第三子根本不可能出任云贵总督,就是他的长子也可能坐不久这直隶总督之位,更别说进一步成为枢密右使了。

    刘允升刘允贞兄弟俩,原来一个是直隶总督,一个是五城兵马司提督指挥使,这两个职务,一个握着京畿军政大权,一个则管着京师的治安警备,都是相当敏感的职位。

    立国之初,刘钧需要这兄弟俩,他们是宗室,比外人可靠。

    但现在开始渐渐稳固,这么重要的两个职位,却不可能一直让他们兄弟俩握着。现在借着这次刘侨请辞之事,天子晋刘允升为枢密右使,封刘允贞云贵总督,却是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隐患,不动声色的就把一个大隐患去除了。

    倪元路前段时间也上过辞章,但皇帝马上就晋封他为开国伯爵,倪元路没有拒绝,接受了。他上辞章,是担心赵国梁的案子办的不符皇帝心意。结果证明皇帝并没不满,他也就安心的接受晋封,继续呆在都察院中。

    倪元路确实有些舍不得离开朝廷了,如今这朝廷处处是新气象,他也有自己的抱负,也想一展所长。

    坐在他面前的,是民务卿李邦华,原来的户部尚书,大九卿之一。现在户部一分为三,他是民务卿,权柄相比过去,还有所下降。

    但李邦华倒没多少不满,他和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相似,学者型官员,对这些权位之事看的不是那么的重。

    倪元路把奶粉罐打开,从里面舀出两勺奶粉放入杯中,然后将刚烧好的开水倒入,滚水冲开细腻的粉末,很快一阵奶香升腾而起。

    “加糖不?”倪元路很熟练的操作着,一面问。

    李邦华望着这杯从千里之外草原而来的牛奶,笑道,“不用。”

    倪元路冲好奶粉,把杯子推到李邦华面前。

    “还得恭喜兄台,皇上今天钦点你为本次会试的主考官,这是无比的信任与荣耀啊!”

    说这话的时候,倪元路还有点小小的羡慕。

    会试主考官,这确实是无数官员们都无比向往的。

    “这都是陛下信任。”李邦华尽量语气平淡的道,但心里其实却是无比兴奋的。

    会试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轮,每三年一科,数千名有资格的举人考生赶到京师,在内城东南的贡院参加考试。

    明时主考官有两人,称为总裁。

    总裁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必须是进士出身,且身为大学士或者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高级文官担任。

    每一科的主考官总裁,全都是极为名望的文官。有生之年,能成为科考会试总裁,那是比做官做到一品,还值得追求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

    两位总裁外,还另有同考官八人。

    这一次,皇帝选了七位总裁,同考官二十八位。

    李邦华是七位总裁之一,但他的总裁头衔前还被皇帝加了首席两字。

    他是本科首席总裁,李邦华心里相当受用,这两字比给他晋封伯爵,加几级薪水还让他高兴。

    神圣大汉帝国的首次科举会试,他就是主考官总裁,还是首席总裁,必然将青史留名,永载史册的啊!(。)

    ps:  感谢tes。。。、我爱我姐我弟、leon浪子,谢谢诸位支持!

第580章 西南出海口() 
“西南叛乱平定,接下来就是全面改土归流,这个时候再挑起边衅,只怕并不合时宜啊。”

    在朝中,李邦华和倪元路关系比较近,有些话也可以不用顾忌。今天李邦华来都察院里办事,顺便也就聊到了西南。

    东北大局已定,西南的叛乱也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原来许多官员,包括李邦华和倪元路等人都认为,朝廷肇建,这个时候就急匆匆的在西南搞改土归流,肯定最后会很狼狈。

    一些官员上表劝了几句,见皇帝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大动刀兵。也就不劝了,甚至还在心里暗盼着到时局面混乱,皇帝好吃个大亏,以后也许会收敛点。

    结果几路大军进发,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传来西南平定的消息。简直是不敢相信啊,以往明朝之时,不论是贵州两田争斗,还是播州杨氏叛乱,或者是奢安之乱,哪个乱子一起,不得旷日持久,费力无数才能平定。

    贵州五十年内就有奢安之乱和播州之乱,云南也有普名声和沙定洲之乱。那都是前车之鉴,但事实结果却又让他们无话可说。

    朝廷看似出动了二十多万军队,但他们也是参加过军机处的会议的,听过兵部和枢密院的报告。

    打了小半年西南平乱之战,结果朝廷居然不出反进。钱粮军械等开支并不多,事先准备好的物资只运了第一批过去,后面的就已经就地补给,还绰绰有余了。

    军队的伤亡更加的小,到现在,一场席卷数省的平乱之战,打了小半年,结果官军报上来的伤亡居然不到百人。正式的数字是战死三十七人,重伤残疾八十余人。轻伤这些都不用算。

    这个数字一度让朝廷的诸公不敢相信,这是打仗?

    以往明朝时,官军随便剿个匪,可能都要伤亡上千。现在朝廷西南平乱,涉及数省之地,出动二十多万军队,结果才死了三十七个?

    但都察院、锦衣卫、东厂等也都是监督机构,并不是下面的军队将领说死几个就几个,是有好几个系统分开报告的,报上来的数字全都一样。都是死三十七。

    京师的百官都以为西南平乱是如何的惨烈,以为又是一场奢安之乱。当年奢安之乱前后打了十几年,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涉及数省,光是一个贵阳之围,就死了四十万人。

    当时官方记载是官军阵亡两千多人,击杀叛军两万余人,而据说实际上官军伤亡过万。现在这场西南平乱,规模比奢安之乱大多了。结果官军只死了三十多个。

    另外民兵战死了大约一千出头。

    不过在百官眼里,民兵算什么兵,他们顶多是民夫。这个伤亡,照惯例当然是不能计算在官军伤亡数字之内的。

    因此官军的伤亡数字。朝廷的正式记录就是这三十七个。

    可西南平乱,报上来的战绩,却是三路大军前后斩杀叛乱土兵五万六千余人,俘虏十三万八千多人。

    一面是官军伤亡三十七个。一面是官军斩杀五万六,俘虏十三万余,这两个数字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可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朝廷正式确认的结果,现在朝廷也以这个结果在论功。

    不管这个数字是不是有水份,起码官军已经平定了西南诸省叛乱,还都已经杀到缅甸去了。

    李邦华对于官军平乱之后,还要越界入缅甸的行为并不赞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