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辉煌三国-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汝虽属小人,却亦是个人才,我刘晔一言九鼎,自会放你归去。来人,送邹大人回房,好生照看!”
刘晔却是冷笑一声,直接将想法说出,让邹丹脸上青红一片,偏生不敢反驳,只得在堂中众人那似笑非笑的目光注视下灰溜溜的老实跟着两名军士向牢房行去。
“田海?愿降与否?”
“将军高义,末将敬仰已久,愿效犬马!”
“嗯,来人,为田将军松绑,送其到营帐内休息。”
“得令!”
……
“方信?可愿归降?”
“忠臣不事二主!”
“好!来人,送他到邹丹将军处。”
“是!”
……
这番计较下来,谁都看明白了:刘晔正是招降纳叛,不愿者却也不强求,依着他的堂正名声,确实没听说过曾出尔反尔;而他令行禁止,严于治军这也是早有传闻的。
于是接下来就极为简单了,这些降将中本就是公孙瓒心腹,能得其利者自然心中打着小算盘,不愿归降;而有真才能,却又不被公孙瓒重视的,就纷纷投诚。
而后来刘晔也只需依着名册上一个个点名,然后听其表态,自有人按照前面处置之法照办。不过两刻后,原本有一百余人的降将便全数全清,有七十人愿降,剩下的四十人则不愿。
那么刘晔这么做自然有他的打算,这个打算又是什么呢?
……
将校这里处置已定,刘晔便着赵云、周方、典韦带队,各领亲信前去降兵营中择出十三到三十五岁的精壮兵员,直接打散归入各部。近三万的降卒共有一万五千人合格,其余的一万三千人在第二日清晨集合后——
“邹将军,吾已送汝十日口粮,足够到达易京,汝等立即出发,这便去投公孙瓒罢!三刻过后,若汝等还在右北平境内……嗯,那时便休怪吾不讲情面!”
刘晔看着下方已全数松梆,身上只着厚布衣,而无片甲在身、武器执手的一万三千人,抬眼见到邹丹被带到后,便淡然说道。
“将军!你是否太……呃,将军仁义,吾等铭记于心,拜谢!”
邹丹见到此种情形,如何能不知刘晔打算?瞬间明白刘晔如此好说话原因,气得口中欲骂,直被寒风一吹,冻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赶忙借势压下怒气,脸上现出一片感动之色,一礼拜过后大声续道,其实他心里却是大骂不已:
“好你个刘晔,尽挑精壮,然后羸兵归我!最可恶的是我还要感恩戴德地谢谢你!还有天理吗?”
“邹将军客气,请早些上路吧,莫要误了时辰!”
刘晔面上表情平静,语气依旧淡然,可见到邹丹如此表现,心时实际上自然大有几分笑意,看着邹丹头也不敢回,草草施过一礼便带领着人马出西门而去,他面上露出淡淡笑容,自顾左右道:
“粮食本就是缴获的,这些老兵虽然还有几分用处,但相对而言却是负担过于实用,送给公孙瓒让他壮壮胆也不错,却不知当他收到这份礼物时会不会感谢我呢?最可笑这些家伙不敢翻脸,还得老实道谢,哈哈!”
……
公元192年,大汉初平三年1月21日,刘晔为表用人不疑之意,着田楷任右北平太守,领原属兵马三千,再传令教阎方,和已接到消息回到蓟县的刘和前来,委刘和任辽西郡太守,阎方为都尉付兵一万把守长城沿线。
然后,刘晔便带着三万二千人马开始回师蓟县。从刘晔心中发誓扫平公孙瓒到现在,仅仅过去了三月有余,强大而又目中无人的公孙瓒被击败,现在的他可以说已经提早退出了诸侯争霸的大舞台,只是苟延残喘罢了,也用不着非要急着赶尽杀绝。
军事胜利,威望大增的刘晔于26日下午回到蓟县后,等待他的便是逃避不掉,一个现在必须正视的难题……
卷七:跃马徐州 【01】百废待兴题难解 刘晔喜闻荀彧投
当初刘晔以兵家相争,贵在神速为由,并没有大加委任自己的属臣,他也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究竟如何才能顺利解决。
这个难题历史上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先后遇到了,他们的解决手断各有不同,但最终结果一样,他们无一例外最终都只能顾及身前短短一段时间,而去世后全数失败!
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原因如下:东汉末年,在朝廷未动乱时支持起帝国的根基就是三大集团:外戚,宦官,士族。
前两种大家都能清楚他们的身份,而最后的士族可能也不陌生,因为这个词语出现的几率很大,但他们具体是什么人呢?
士族,就是世代为官的家族,通俗点说就是把作官当成职业之人。
当官也能成为职业?难道还能垄断不成?
不错!汉时平民分为四等:士,农,工,商。其中士地位最高,也就是以读书为业之人,就叫做士人,而想要做官就需要三个条件:身份为士人;有学识,通晓儒家学说;有人推荐为孝廉。
什么人有推荐的权力呢?作官的。那这就很清楚了,一旦有一位士人能够得任官职后,他的举荐名额是给谁?最多的肯定是他的子孙,以及曾提拔他的官员手下之人。这样就很明显了,读书在古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经济支持,寒门士子就算能成才,亦很少能够得到举荐为官。
就算运气极好,能得步入官场,亦只能被同化,成为这个圈子中最为普通的一环。
士族就是这样形成的,他们有官职,所以掌握了帝国的上层权力;有文化,所以控制了舆论传播,是为百姓眼中的名人;有权再加上有名,然后就吸纳投靠者,便成为豪强。
门阀,豪族也是指得他们。
他们的力量在数百年延续下来后,可以说是绝对的主导,只是因为当初灵帝驾崩后,外戚与士族结盟对抗宦官,何进太蠢,反而与宦官斗得两败俱伤,何进死后,宦官也被袁绍领兵全数杀死,帝国两大支柱立时倒塌。
正巧这时董卓进京,于是门阀遇上军阀,就跟秀才遇上兵是一个道理,手中有兵的在乱世中就不怕你手中有印的!靠的就是拳头说话。
然后才有骨子里瞧不起董卓的士族不愿与其合作,纷纷逃离,共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首领,担任了关东联军讨董的盟主。想当时袁绍官职仅是个渤海太守,比他官大的不在少数,而他能得盟主之位,就在于此。
解释清楚了士族,那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天下大势,就已经很明白了,现今的天下,明面上分为三股势力:宗亲;士族支持的袁绍,袁术两兄弟;马腾,韩遂为这样的地方军阀。
宗亲看起来是现在实力最强大的,幽州牧是刘晔,扬州牧刘繇,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但实际上其它人是什么货色,想必许多人心里都是有数的,又不可能团结一至,实际实力只能算居于第二,暂不细提。
士族支持的袁绍,袁术两兄弟实际上的实力是最强的,曹操,孙坚何等英雄人物,先前都得从而属之。孙坚战死后,其长子孙策扶其父灵枢归葬曲阿后,依旧还是屈身于袁术,以玉玺终于讨回父亲留下旧部,听袁术之命现今正要往击庐江太守陆康。而吕布当初败阵出长安时,所想到的并不是抢个地盘自立,而是下意识的便要投靠他两人,先不说他现在有没有争霸之意,仅是这种思想便可大略想到袁绍两人名望。
实际上,如果袁绍两兄弟不翻脸相斗,而是团结一致,这个天下基本上是没有人能够抵挡的,原因就在于庞大的士族集团是全力支持他们的。也正是因为他两个反目,故而支持的士族也分为两批,支持袁绍者相对多一些,有他们的钱粮,人马支援,就是袁绍扩张极速,短短两年间据有冀,青,以及并州许多地方,却丝豪不用担心人才不足,并且兵员补充极速原因了。
地方军阀总体的实力是最强的,但也是最弱的,因为他们分散各地,不可能聚拢一股,也只有被分散击破的命,就不用多说它了。
回到刘晔身上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他面临的难题就是——怎么与士族相处!
在代郡时,因为那里原本就没什么大的士族,很多都是避难于此的士人,并不是一条心,用惟才是举的方法征用,于一郡之地自然合适。但现今刘晔要管理的是一州之地,记录在册的官吏共有万人之多!没有士族支持,哪里去找人来管理?
裁减官职,精兵简政?
刘晔手中有兵权,他要精兵估计人家不会反对,但要裁职,那不是明摆着砸人饭碗,要使这块大蛋糕缩水不少,与他们士族翻脸叫板么?
原本幽州三大世家:“张,田,公孙”虽然各自都因为叛逆而被清除,但他们只是最大的而已,其下原先附庸的小士族们又去找另外威望最高的士族依附,自然又会形成无数第二个张氏,田氏利益集团,幽州初定,他们也处于观望状态,就看刘晔怎么做了。
……
这个难题最终证明了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的解决方法行不通,自然不是刚刚了解其中细节的刘晔能立即解决的,于是他便能推便推,回蓟城后便以防备公孙瓒复来为由先整训军事,委赵云为偏将军,领八千人马驻于蓟城,整日演练。再详定军中纪律,以严令治军。
同时刘晔亦在脑中不停地想着应对之法,为此甚至停下一直以来都在翻阅的各类医书,反抱出史籍来研究前朝时的政制形态,期望能有灵感闪现,为他解决这个迟早都得彻底解决的难题。
公元192年2月2日,刘晔连续七天的翻阅并没有让他找到解决之法,反而眼前一亮,看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信息,但用到它的时候却在后面,刘晔还是得面对这燃眉之急。
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躲在军营中颇有些烦躁的刘晔听闻手下来报——
“有一名为荀彧之人来投,正在州府外相侯!”
听闻荀彧之名,刘晔大喜过望,此人治政才能高绝,若能有真知灼见……
卷七:跃马徐州 【02】荀彧进献统一计 忠心耿耿为汉室
刘晔先派人为荀彧安排住所,勿忙赶回后便亲自往相见,如此礼遇不仅让带着十余家属的荀彧感动,更让刘晔身边的赵云,典韦,张飞等人惊奇不已,不知这荀彧是何方高才,能令刘晔作出这般从未有过的礼遇。
刘晔到得房外,便正好见着一位年纪约为三十,仪容俊美之男子得到通传消息后,携着身后老少共十二人到门口敬拜迎接,恭声说道:“未知明公回转,尚未谢安居之礼,更有亲历访阅,是为彧及家亲之大幸也,请明公勿怪吾轻慢之罪。”
他嗓音柔和而有威仪,单论容貌之俊只怕便是冠于刘晔仅见者,所说话语也证实了他的猜测,顿时喜动颜色,亲自上前扶起荀彧道:“吾早闻南阳名士何伯求惊异赞称文若为‘王佐才也’!今能见之亦属晔之荣幸,冒昧来访,文若勿怪才是。”
如此谦逊真诚话语自然让荀彧对刘晔更多了解一分,心中顿起感激之意,“奔波近三年,终于得逢明主”的感觉油然而生。
宾主一番客套,刘晔也通过介绍知晓了荀彧家属身份:妻为唐氏,原中常侍唐衡之女,长子荀恽六岁,次子荀俣只有三岁,其父荀绲却留于邺城,显然是其弟荀谌的“功劳”,叔辈便只有一个荀肃,其余便是几位族中愿意跟随他的后辈士子。
刘晔知晓这些人为真正的知名之士,就算为了荀彧也得好生笼络亲近,于是一一见礼,没有丝毫牵强感觉,顿时让原本心中颇有几分忐忑的荀彧亲族心下安定。
逢得这许多人,刘晔当然也不可能立即拉着荀彧去大谈如何处置现时他面临的难题,此次见面只为安抚,最后更是教荀彧次日来见,他便坐于州府中静等。
……
第二日上午,就任州牧后第一次早早来到到州府内开始办公的刘晔颇有些神思不属,在他出征和回来整顿军务的日子里,大小政务依旧还是交由刘虞处理,田丰协助的。但人力毕竟有穷,先前州府中官吏多属于田裴一党,随之叛投于公孙瓒者不知凡几,急切间非紧急大事便都积压在案,专等刘晔任用合适人选后再来处理。
刘虞前番不听刘晔之劝,用人失当,现今让权于刘晔,而他又没有合适建议,自然不会在这方面来干预。
刘晔随意从堆积如同一座小山般的案卷中抽出几份,只见上面尽是琐碎不已,偏生又得州牧大印才能生效之事,随手又放回原处,干脆就稳坐下来,拿过着人寻来的《史记》细读。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也正因为这次迫不得已,最终求问于史书,使刘晔深切地明白了这句前世就记在耳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的名言。从此,刘晔手上的书册,除了兵书,医论,又多了一种……
而这也是他后来读通史书,明白其中关节后,再回想自己后世所知历代大略情况,顿时恍然,终于总结出一套现实可行的政治路线的原因了。历史,有它的必然,如若刘晔不明白其中关键,他将永远是徒劳无功的;同样,历史又充满着偶然,当刘晔能跳出圈套立足于旁观者清角度时,顺势而为,自然也能水到渠成!
……
“报~~~府外荀彧投贴来见!”
等到辰时五刻,忽有门房前来传信道。
“快快有请!”
沉浸在书中事实而推理的刘晔乍逢打扰,颇有几分怒意,猛然间才转过念来,忙叫人前去请引。然后自己便整理好衣冠,亲到门口等侯,直看得特意闻听此事而赶来的田丰和戏志才两个对视无言,心下念动不已。
戏志才虽于颖川早闻荀彧之名,但毕竟未有亲见。
“文若不必多礼,来人!置席伺侯!”
刘晔见到荀彧在两名府兵引领下已到门前,顿时几步抢出,制止其施礼,亲热地拉着他的衣袖便大声传令左右道。
“明公如此客气,彧心中感激!”
荀彧见一礼拜不下去,只得稍一弯腰算是礼过,再有刘晔寒暄几句,看着时候差不多了便拉其进入议事堂中,内里在这短短一会间便已布置好了席案。
“来来来!文若便坐于吾之对面,晔亦可当面请宜。”
刘晔如此发话,自有人将两张案几并拢。
“是!”
荀彧见推辞不过,也只得受了,见刘晔先落席入座,这才坐下。
对于这种跪坐,刘晔本心是极为讨厌的,但“入乡随俗”,没有足够实力改变一切以前,这等习惯也只能算末节旁支,暂且随之。
置席不是为了开宴,却是想大家谈话方便些,刘晔另教田丰,戏志才坐于下首,最后直接说道:
“文若,我刘晔却是个急性子,不讲客套。吾虽早闻汝之名声,然则规矩不可破,亦得亲自考察一番,这才算正理!便请问一句:文若以为吾之出路在何处,大汉之出路又在何方?”
荀彧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但对于像刘晔这般实权在握后还如此真心礼遇依旧心中触动,再见刘晔如此直截了当,行事又一贯雷厉风行,内心更添欣赏之意,听到刘晔问及他心中亦是一直苦思不忘的问题,顿时眼中神彩奕奕,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直接朗声回应道:
“彧以为,大汉之出路便是系于明公之手!反言之,此亦为明公应走之途!”
“哦?愿闻其详!”
听闻此言,不仅是刘晔心中一动,便是田丰,戏志才也是聚精凝神,想听这位“口出狂言”的“王佐之人”想法究竟。
“天下分崩,汉室衰微,几乎名存实亡,此诚为国家之不幸!然彧亲见之天子聪颖,尝有大愿,此一幸也;再者天下心向汉室者毕竟众多,有明公、曹公这等愿为天下计之英俊之士,此二幸也。彧本欲往扶曹公,只因明公先前处境尴尬,表现差强人意,近闻破除公孙,大势已定当然便来相投。明公行事忠心为国,不存别样之念,现今所虑者自然是如何兴扶汉室!”
荀彧一席话说得是铿锵有力,最后更是直接抛出他一直以来所思的极为重要想法——
“彧以为,明公应当择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随机发难,一统中原并非难事!”
卷七:跃马徐州 【03】文若细说士族事 刘晔恍然任官职
“英雄所见略同”,当荀彧说出这番话后不久,曹操手下的毛玠,袁绍手下的沮授,先后对他们的主子进献了语句有差别,然而行动一致的战略思想。
不同的是,曹操听之心喜,但面上不动声色,因现时他之实力不可能入关中将天子迎出,便也只能依毛玠所言之“若有大变”前提,静待机会来临;而袁绍在那个机会果真来临后,认为郭图等人所言“迎天子后,行礼与否,权力交接等等多有麻烦掣肘”正确,拒沮授之策不听。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
抛出这个明确而又极具震撼力的策略主旨后,荀彧见刘晔听得连连点头,田丰与戏志才则皆是皱眉苦思,顿感胸中抱负今日终要一朝开展,继续为刘晔补充道:“奉天子为主可增民望,师出有名,可谓大顺;秉承至诚公平之法,以服天下不平之势力,所谓大略;兴扶汉室,弘扬气节礼义以招致天下英雄俊杰,此是为大德也。依此策行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