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白金汉宫的倒影-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告急的时候,他们也只得将镇压祖鲁人起义的希望寄予驻德兰士瓦的英国正规军。英国正规军很快控制了局面。先是班巴塔和五百多起义者壮烈死去,随后,英军又增加兵力,杀害祖鲁人数千人,逮捕和驱逐祖鲁人300人,将祖鲁人的武装起义彻底扑灭。而此后,曾对南非联邦不屑一顾的纳塔尔殖民政府,为了共同对付非洲人,也急忙同意与在南非的其他三个殖民地组成联邦。
实际上,建立南非联邦也是英国殖民政府不得不行的方式,是迫于局势而采取的唯一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还得从英布战争后英国对南非采取的措施说起。
英布战争后,英国为了缓和与布尔人的矛盾,合力对付非洲人,在经济、政治上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使遭受战争摧毁的南非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局面,客观上为南非联邦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当时,在振兴南非经济的时候,大批黑人矿工迫于战乱四处逃窜,而来自中国的矿工为兰德金矿的恢复和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曾经作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已经彻底被剥去了华贵的外衣。迫于生计,很多中国人漂洋过海,来到这块血腥的土地忍受折磨。
兰德矿业的复兴为南非殖民政府重塑了昔日金子般的辉煌,捞取大把黄金和钻石的时候,他们也将部分资金用于南非工业、农业的生产。从1909年以后,南非的经济发展进入高峰期,特别是在1911年,工业化的浪潮再次席卷整个南非,伴随着第一座炼钢炉的诞生,数千个工厂先后落成,大大提高了南非制造业的产值。
经济的发展也引发关税和铁路运价等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南非这个特殊的殖民地区更加尖锐。4个殖民地为了自身利益,在关税、铁路运价上互不相让,导致它们各自的商业陷入危机。尽管米尔纳在1903年出面调解,强制让4个殖民地政府在关税会议上达成5年临时协议,但也并没有彻底解决4个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为提高财政收入,纳塔尔殖民地政府和开普殖民地政府主张提高铁路运价和关税率;而奥兰治和德兰士瓦两个殖民地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降低矿工工资出发,强烈要求降低关税和铁路运价。就在4个殖民地为各自利益而争执的时候,葡属洛仑索马贵斯港口又同纳塔尔、开普殖民地争夺起兰德矿区的商业利润,并同其发起了关税竞争。而向南非输出大批流动劳工的葡萄牙在莫桑比克的殖民政府又火上浇油,倚仗着向南非输出劳工而不断将矛盾激化。而在这些矛盾中,兰德金矿的所在地,德兰士瓦成为了焦点。
德兰士瓦之所以成为矛盾的集中,还得力于兰德金矿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其迎来了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了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它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商品,如果按照当前形势发展,德兰士瓦必定会不遗余力降低关税,对开普、纳塔尔殖民地非常不利。而开普、纳塔尔殖民地一直由英国人所控制,这两地如果陷入经济困境,被布尔人把持的德兰士瓦必定就会在政治和经济上独占鳌头,英国苦心经营的优势也将受到影响。
由于经济的崛起而引起的这些连锁反应,让英国对其在南非政治、经济的形势产生了质疑,迫使它不得不在南非建立一个政治色彩浓郁的南非联邦,设立集权的中央政府,将4个殖民地的局势控制起来。这样一来,中央政府不仅管理了4个殖民地的财政收支,还将英、布在南非的两个殖民力量统筹兼顾起来,有效避免了两者之间的纷争,也更加有利于它与布尔人联合起来对非洲实行统治。
英国人建立南非联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布尔人也深有同感。在布尔人看来,它与英国是在南非的两股白人殖民势力,共同面临着人口庞大的非洲人,在非洲人越来越觉醒,甚至发生武装起义的这一时期,他们有必要在政治上建立一个联邦。特别是在荷裔白人博塔和菲舍尔担任相继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治政府总理后,他们更加对自己在非洲联邦中的优势地位充满信心。
殖民无耻者的胜利(3)
随着英国人和布尔人在建立南非联邦上越来越志同道合,1908年,4方殖民地代表参加了在德班展开的国民会议。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非洲人选举权问题,并通过了《南非法案》。此次会议,非洲人和混血种人都被剥夺了参加的权利,而会议所讨论的非洲人选举权问题自然不会给非洲人创造出什么奇迹。会议规定了联邦的所有成员必须是欧洲人的后裔,进一步巩固了布尔人在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他们不惜牺牲人数众多的非洲人的利益,将在南非的种族歧视纳入法律轨道。此外,《南非法案》还对直属英王保护国的巴苏陀兰、斯威士兰和贝专纳兰归属问题作了承诺,称将来可以考虑应南非政府要求将这3个保护国并入南非联邦,但应先征求非洲居民的意见。实际上,这3个保护国早已成为了南非的劳动力仓库。
《南非法案》为两个白人压迫民族对付一个人口众多的黑人被压迫民族奠定了法律基础,从1909年开始,英国议会将它公布为南非联邦的宪法。以两个白人压迫民族为主的阶级基础和以《南非法案》为主的法律基础都具备后,1910年5月31日,南非联邦终于正式成立。从此,布尔人逐步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在4个殖民地的荷裔白人越来越多,语言、文化、意识形态也逐渐统一,最终形成了一个自称阿非利卡人的民族。随着阿非利卡民族的形成,博塔为主席的阿非利卡人政党逐渐演变为单一政党,即南非党。南非党势力不断扩大,并组织内阁成立了南非联邦政府,开始统治数百万的非洲人、混血种人以及印度人。而英国,也在南非联邦成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赢了两场世界大战却失去了一个帝国(1)
英帝国在二战之后的衰落被很多人用“突然”来形容,然而每个“突然”的背后都有一个必然的过程。
早在1870年之后,英国的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从世界角度来说,也许英帝国的瓦解并不能完全说是一种衰落,它依然在国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对于英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国家来说,不发展就意味着衰落。
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正好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方兴未艾的时段,英国经济开始稳步上升。然而这段上升期只持续了二三十年,后来经济的发展并不乐观,或是缓慢前行,或是停滞不前。1850年到1870年,英国工业平均增长率为,后来的30年中下降到,而且工业出口率也在迅速下降,钢产量、棉纺织工业均呈下降状态。19世纪80年代,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国中的佼佼者,并取代英国占据榜首。德国、日本、前苏联也都相继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工业大国,在电气设备、有机化工、内燃机等新兴产品上,远远超过了英国。英国在强大的竞争面前节节败退,慢慢从“世界工厂”的光辉中退出。
英国工业地位的下降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工业革命的实际含义。当然,不能否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曾起到过先驱作用。与其他一些仍然以家庭作坊制为重心的国家来说,英国工业革命的确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意义,而且也为英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18世纪对英国来说,是为辉煌奠定基础的时代。然而这个基础并不稳固,英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1851年,英国的农业人口依然占据很大的比例,在煤矿和棉纺织业劳作的工人更是不计其数,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依然是英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保护这些传统经济的发展,的确曾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然而1870年之后,这些产业经济就已经落后。当时的世界市场正在走向多元化,需要的是先进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显然英国保守的经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世界市场的需求。英国在1870年之前出现惊人的工业化速度,并没有改变其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的并不彻底。
不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打好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点相对较高,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可是英国并没有在发明创造上占据优势,尽管英国在这个时期发明了合成燃料、贝氏炼钢法、蒸汽涡轮等,但是其他大型发明,比如汽车、内燃机、柴油机、打字机、电话等却是德国人和美国人的。而且,英国的一些发明创造因为某些人为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被其他国家掌握,并且被超越。单这一点,英国与美、德相比,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很多国家开发了许多新工业部门,美、德等国家开始纷纷将资本转移到新兴工业上,而且获得了不少利益。英国一看这个市场利润不小,便也准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但是国家资本都被牢牢套在了传统工业上,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这样一来,英国的新兴工业又被甩在了其他国家后边。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反而其传统优势也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英国人引以为豪的铁路系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黯然失色,从前蜂拥前来考察学习的外国调查家再也不来了,他们认为英国的铁路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了。而且在这个时候,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不到4000万英镑,而俄国却已经接近1亿,严重挑战着英帝国在国际上的金融地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了将近10%,贸易额也下降了9%。然而,同期的美国、德国等国家已经成功地转型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其工业化水平使英国望尘莫及。
英帝国看着四周的邻居,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开始动摇,不得不为将来的发展做打算。然而,英国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而是依然故步自封。英帝国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于创新,要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和新技术。德国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它在两次工业革命中接受了新的科技成果,将本国的电力、化工、石油、电器等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休戚相关的行业发展起来。19世纪70年代,德国就有了自己的化工研究开发实验室。除此之外,德国对教育的重视也是可圈可点。当时德国的大学教育在世界中处于领先水平,很多德国的科学家和学者都出自大学。德国将科学研究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大学成为科研前沿。据统计,1902年,德国有4000个化学家,其中三千多个是大学毕业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赢了两场世界大战却失去了一个帝国(2)
但是这个时候的英国还在老路上摸索,其实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是接受一种思想,具有创新发展的意识,而英国正是缺少了这种思想。到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美、德的科研工作已经遥遥领先,科学研究机构体系相继建立并逐渐趋于完整,遗憾的是,英国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发展的重要性。
英国当时教育体制非常落后,这也是英国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错,英国有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剑桥,这两座大学迄今为止仍是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之地。可是在187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部完善的教育法规,国民教育相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也有待提高。英国的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有作为、有技术的职业者或科研工作者,而是培养了一批没有创新意识的绅士。在那个时代,剑桥、牛津大学毕业的学生,大多在政府部门、宗教等机构工作,几乎没有人愿意涉足商业或科学领域。1902年,英国仅有1500个化学家,大学毕业的只有五百多人,还有一半是在国外上的大学。有机化学方面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仅占同期德国有机化学专家的6%到8%。教育落后,就意味着可供发展的人力资源减少,这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小的隐患。
从英国的大学教育中可以看到英国人身上古老的恬静思想,众所周知,英国人总是以绅士的形象面向世界。这种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传统的贵族气质。当贵族气质成为风尚的时候,其所附带的安逸、享乐主义也会弥漫开来,人们也时刻表现得慢条斯理、举止优雅。然而这种优雅,表现在经济中,就变成了不思创新,缺乏进取,与当时风风火火进行的工业革命格格不入。而且,英国的上流社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进入上流社会,成为贵族。很多商人都认为,万贯家产都不如一个贵族身份,即使用一半的家产来购买一万英亩土地,哪怕没有收益,都是值得骄傲的。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很多闲置资金没有利用在工业上,而是大部分被用来购买一个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他国家自然乐得看英国工业被一些毫无意义的身份牵绊,这样的国家很容易超越。德国人曾傲慢地表示,如果再有一百年和平的时间,英国人一定会死得很惨。贵族观念已经渗透到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底层,所有靠工商业发家的人也许一开始的目标就是为了能跻身上流社会。他们本身所带有的价值观,都是在贵族观念上滋生出来的,因此在英国经济危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担负起振兴英国的重任。
在英国看来,本国有蕴藏丰富的煤矿,这依然是世界上主要的燃料,而且价格低廉。这些煤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使其在19世纪80年代仍然有着不错的贸易额。这让英国人感到骄傲,不用什么科研发展,国家经济机器照样运转。再加上那个时期,英国还有可以盈利的蒸汽机、传送带和轴,使他们觉得任何电力及其相关产品都没有生产和使用的必要。而事实证明,电力产品的使用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
如果说英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衰落还不具有说服力的话,那么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出现的经济急转弯,应该让世界人民瞠目结舌了。
在一战之前,英国人大概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对外依赖”。的确,在19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们国家是往外砸钱的,能砸多少砸多少。从1865年到1914年,英国本土投资只占到了总投资的30%,其余的70%都投资在了世界各地,美国、欧洲还有其他国家。就在一战发生的前一天,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占全世界投资总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与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种疯狂的资本输出,成就了一个世界金融中心——伦敦。
伦敦一时间成了众人瞩目的城市,许多国家都期待着能得到英国的投资,以发展本国经济。可是谁能想到,一夜之间,战争的火焰烧遍欧洲,这个拥有世界第一投资水平的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债务国,要依赖国外的贷款才能勉强支撑。其实这种依赖从英国发展殖民地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从殖民地可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生产原料,这些都能给英国带来令人咋舌的利润。而且在殖民地上做投资,相对混乱的欧洲来说,更具有安全性。19世纪末,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达到9000万甚至1亿美元。可是久而久之,英国对外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甚至阻碍了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投资。更可怕的是,对殖民地利润的依赖,使很多资产阶级停止了创新,慵懒地成为了坐吃山空的“食利族”。英国一叶障目,捧着殖民地经济沾沾自喜,还以为自己永远是国际上的老大,可事实上,英国此时的工业水平已经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
赢了两场世界大战却失去了一个帝国(3)
这种依赖性经济的寿命往往十分短暂,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政策,更是不堪一击。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就是国家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考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更是经济持久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依赖性经济注定经受不住战争的考验,很快就会变成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脆弱的经济政策很容易在战争冲击下崩塌,这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状况上得到了印证。英国靠依赖性经济发展起来,但最终依赖性经济变成了英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致命弱点。
其实,如果英国人可以早一点意识到,传统经济发展的制约性,能及时对传统企业加以改造,适时进行技术创新,发展新兴工业,可能就会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依然保持领先地位,至少不至于在两次战争之后,元神大伤。
19世纪后半叶,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始集中资本,大踏步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可是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却总是力不从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工厂还是依靠个人或几个人合伙兴办,相对比较分散,国家干预能力也十分薄弱。如果要发展垄断组织,工厂规模的扩大是必由之路。在其他国家,合并、吞并只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