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寻找失去的快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自强,而且具有的实力,别人也奈何不了你了。”
从此以后,我终于理解了自立、自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上师更加深入地教我自省,他说:“遇到烦恼时,第一件事不是向外界找原因,而是往自己心里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一层层剥皮,就会豁然开朗。”当然,他采取了许多方法指导我,并引导我逐步形成内省思维。
从小我就有一个理想,想成为一名画家,可由于父亲严厉禁止我画画,长大后,虽然某美术学院的老师也认为我有潜力向这方面发展,可父亲就是不许,他认为,画家绝没有医生的职业更稳定,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总对我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暗示一直在我的心里隐藏,让我成为了一个“既当不了画家,又做不了医生”的人。这种内耗搅得我一事无成,直到结婚,我仍然在一家父亲安排的工作单位当一名职员。而且与领导的关系非常紧张,没有业绩,也不思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过了而立之年,仍然与妻子住在一间不足40平米的,父亲单位的补差房内,别说汽车,连为妻子买件衣服的钱都得两个人凑。为此,妻子常跟我发生口角,也让我自己觉得活得很失败。
第五章 拜师学艺(3)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遇到了这位上师,他深知我的苦恼及其根源,于是由浅入深地对我进行开导。慢慢地,使我对现状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从中我开始了解自己,是一个一心想得到自由的人。所以我才频频从父亲为我安排的单位里辞职,可是,那种对家庭的依赖感又无法让我承担起创业的责任。因此,我又开始找父母——又会进一家单位,然后再为了自由离开……就这样,我先后进出的单位达5家之多。可这一次,我再也不想回头了,于是我从报社辞职,回到家里,每天按上师的要求做功课,然后开始自己找食吃。
那天,我在街上买了份报纸,看到上面有一个漫画版,于是也想画几幅投稿试试。就这样,我开始动笔,画了几张后按报上的地址发去邮件,可过了一周还没有动静,于是我打去电话询问,对方是位老编辑,一接到我的电话,他就开始数落我的作品,不是说这幅不符合要求,就是说那幅太夸张,反正就是在指指点点地暗示我这些画不合格。挂了电话,我非常郁闷,呆呆地坐在电脑前,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创作出来的作品,越看越觉得窝囊,于是打算出门开车散散心。
一路上我开着车,想自己已经没了工作,父母不理解,妻子没有安全感,自己没退路,若没有收入,将来的日子可怎么办?
想着想着,看见前面开始堵车。本来就烦,又遇到这种事,当时,我的情绪很差,不由自主地拐到一旁的自行车道,等驶到红绿灯前时,被警察叫住,不用说,连罚款带扣分。当时的感觉,真是出门无路,回家无门。调过车头沮丧地回家,重新回到书房。此时,我猛然想起上师的教诲:“烦恼现前时,绝不要任着自己的习气跟着烦恼走,而是要静下心来观一观这个烦恼的缘起,多问几个为什么?”
于是,我盘着腿坐在椅子上,看着这几幅画和刚刚开的罚单,慢慢地闭上眼睛,按上师教授的方法,开始观自己的呼吸……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进入了假性睡眠状态,两件倒霉的事已不再是事情本身,它们全部深化为我的一种直觉感受,说不清,道不明,可又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头脑中。就在此时,突然闯进一个特别清晰的画面——父亲在扯我的画,在羞辱我,在打我,在否定我,而我那时的恐惧、无奈、无力与愤怒,此刻全部与现实的状态对接——是的,童年的情境再一次出现,今天的事情,只不过是过去的翻版!
啊哈,我仍在潜意识里重复着父子关系,重复着被父亲否定,以及追求自由的心理状态。不是吗?那个老编辑,不正像当年的父亲一样否定我的作品吗?那个警察,不正是像父亲一样在限制我的自由吗?而为了反抗父亲,要求绝对的自由,我反弹到另一个极端,无视社会规则的存在,到头来,仍然受到惩罚,而这种惩戒,不正是在告诉我: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你不必为了翻身而走入另一个极端?!
我顿悟了,当下再拿起电话,拨给那个老编辑:“喂,您好,我是……,不,我不是想连载,我只是想告诉您,谢谢,我衷心地感谢您给我上了一堂课,这要比连载本身重要得多,如果不是您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我,我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老编辑被我的一席话搞得一头雾水,但是,他的声音也缓和下来,也不再教训我了,反而心平气和地跟我谈起了他的难处,以及对我的看法。然而一周后,我的漫画连载了,见报了,我的作品第一次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帮助当年的自己完成了心愿,对画画这个爱好而言,我成功了。
第五章 拜师学艺(4)
在此基础上,我又接连为别人和自己的著作画了4本书,作家刘墉为我作序,并称我为“没有上过美术学校的漫画家”。
我从禅定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让我兑现了生产力,于是我继续孜孜渴求地向上师求教,并将所*用到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自主创业,均屡试不爽,慢慢地,家人认可了我,朋友接受了我,我的社会兼职多了起来,而且,再不用父亲苛责,我努力地写作和工作,直到今天,我已经完成了9部图书。
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导师的指引,单凭我自己,根本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心灵调整工作。是的,我的心开始变得柔软,性格开始调整,因此,我的世界也产生了本质的变化。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入门后,我运用他老人家教授我的方法,处处学习自省。后来,我又遇到了一些导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在童年成长过程中所经历到的伤害,以及这些伤害对我后天人格的影响。在求教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自我疗伤,我会经常把自己童年的照片放在面前,在没人的时候同他对话,感受他当年的委屈与无奈,并帮他一件件完成。我的泪水可以盛满一个盆,但不同的是,我都是在为自己哭泣,以这种内在爆破的方式将所有积压在心底里的负面情绪释放出来,在心理治疗中,这种哭泣疗法被称为完形治疗。
于是,当我再回到过去的单位找朋友,再见到曾经与之做对的领导时,我都会心生感激,并与他们侃侃而谈,没有人看得出我们曾经是冤家,曾经相互对骂。因为我再也不用为父亲的强迫而苦恼,在我的心里,那个孩子已经活了过来,我正在帮他完成理想和心愿。因此,所有的领导不再被我当作父亲的投射,而都是我的老师,是我心灵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贵人。
拜师的传统一直被中华民族承袭下来,在修心的过程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显示了它非凡的意义。是的,如果你没有一个明智的父亲,或像孟子一样有幸得到一位智慧的母亲,那么你就要寻求高明的师长,一路上,一定要有人带着你走,直到你自己会走后,他会自然离开,就像伤口愈合后,医生和患者会分手;学业完成后,老师和学生会说拜拜。今后的路,就要靠自己去走,而心中的那盏明灯,不会因师生分手而熄灭,它仍然会在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你指路、照明,因此,我画的第一本书,它的名字就叫《禅是一盏心灯》。
《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它不仅表明了父亲和老师的责任,而且将父亲与老师的职责明确区分。也就是说,父亲不可代替老师,老师也不能是父亲。父亲给孩子带来的是本我教育,而老师给学生传授的是自我成长。二者虽然在性质上有所交叉,可给同一个孩子造成的影响却大相径庭。比如父亲打骂孩子,就会给孩子造成人格上的伤害,是一种本质的羞辱;而老师的适当体罚,只是就事论事地操作一个制度,特别是针对那些在家过于放任的孩子,这种体罚有时候会起到“替父母管教”的作用,因而它一般不太会伤害到孩子的人格深处,甚至有时候还有可能让孩子感到亲切感(因为在家没人管他)。适当的体罚是在强调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过度体罚是不可取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孩子一般在家庭中都不具备古代那种尊师重道的意识。如今的成人世界普遍追求名利,为了获得生活的安全感而拼命抓钱,就算是许多知识分子的家长,在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中有时也会表现出种种人格缺陷,因此在孩子的眼中,知识并不完全代表优秀,因而对传授知识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崇拜与尊重。
但教育上的缺陷,并不能证明尊师重道的错误,相反,越是在思维混乱、物欲横流的环境下,就越要强调从师的意义。对于职场上打拼的白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于正在迷茫的年轻人来说,老老实实地拜师学艺,才有可能学到真正的生存之道,成功之术。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门后,既然修行在个人,那么还需不需要继续从师呢?其实“师父领进门”的意思,正是古语“授人予渔”之义:师父已经教给你的东西里,包括继续拜师的内容,“继续拜师”中,也包括“选择老师”的智慧。如果你真的已经入了门,那么你肯定就知道拜谁为师。
比如庄子从老子那里学到了道家智慧,他后来修行的老师,就是环境,是社会和自然。是的,人类最好的老师就是现实环境。比如我自从和许宜铭老师学过亲子教育后,就再没有形式上的拜师学艺,而是在观察我的小孩,从他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孩子的思维模式,再运用亲子教育中的心理学,以及过去禅定的功夫来觉察和引导我们之间的互动。以此类推,在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及职业生涯等领域,我都会通过实践经验来学习,这不是讲台上下的那种说教,而是一种自省,包括对立面和咨询案主,都是我的老师——接触得越多,范围越广,就越能学到东西,但这个学的基础,仍然是当初与几位大师交流时体会到的那个理论精髓,后来离开他们,我经常看一些经文和心理学图书,看电视节目中那些专家们的讲座,以及演员们的表演,还有与邻居的谈话,与同行们的切磋……生活中一切,都成了老师。
这,就是修行,其中把握一个要点:走一段路程后,最好停下来看看,观察一下四周,然后再走——做事的时候,有了些量变后,最好翻回来看看理论,从经典中找到理论依据,不要自以为是,以此规范发展方向,然后再前行。绝不可冒进争功,因为没有一个人天生下来就明白一切,这就好比蛇行,先左,再右,再左,再右……如果一味地朝一个方向走下去,只会偏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邪了”。为了避免走错,我们就必须用前人的理论规范自己,太疾的缓一缓,太缓的冲一冲,太热的降降温,太冷的加加热。总之,无论做事待人,最好都要让自己步入中庸之道。
第六章 谈古论今学管理(1)
一、仁义乃领袖精髓
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聊天儿,说起他在职场打拼的艰难。他坦言自己一心想创业、做老板,然而,他又说自己的原则性很强。我问他所谓的原则性指什么,他说就是保持自己的个性,比如,看不惯就直说,听不惯就直言,不想做就不做,做不来就放弃。他说他很重义气,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且极富正义感。总之,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棱角颇多,而且他引以为荣。
我看了看面前的桌子,就问他:“你说,这桌子有四个角,能坐几个人?”
“四个呗!”
我笑了笑,继续问:“那如果它是六个角呢?”
他也笑了笑,“那就坐六个人呗!”
“如果是八个角呢?”
“那就坐八个人,”他有点儿纳闷儿,“你不是在考我几何吧,问这些是什么意思呀?”
我摆摆手,“你先别急,回答完你自然就知道了。”然后继续问他:“你说,如果这桌子有无数个角,像个什么?”
他不得不又想了想,“嗯,那就等于没有棱角了,应该是个圆桌,可以坐无数个人,有多少角就坐多少人,当然,没那么大的桌子,理论上可以这样理解。”
他突然明白了些什么,深思起来,噗地笑出来,“你是在说我?!”
我也笑了,“我可没指某人,咱们在谈桌子。是你自己往自己身上联系的,那好,你刚才说自己要保留个性和棱角,看似理由充足,可是,这也许正是你想做老板的障碍。凡是领导或老板,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素质,就是他们没有明确的亲疏远近,对所有人都差不多,不拉帮,不结派,没什么看不惯,也没什么听不惯,他们不那么执着,他们站得比较高,可你呢?”
“哈哈,你是在拐着弯说我,”他笑了,“不过你说得对,”又看了看桌子,“不是你说的,是桌子说的,嗨,我居然连一张桌子都不认识,难怪我当不了老板。”
历史上的“老板”,一般都会具备没有棱角的性格,有的君王甚至没有什么特长,比如刘备,论武艺不如他几个弟弟,论智慧比不上诸葛亮,可他是“领导”。其实,就连孙权、曹操也是一样。还有宋江,武艺几乎不如任何一个兄弟,智慧也比不上军师吴用。然而,他是“老大”。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仔细研究一下,上述这几位“老板”都具备几个特点。第一,他们都有来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景。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孙权手中有玉玺,曹操的父亲也是个做官的,后来曹操自封丞相,也就是说,他们都具备“体制内”的标签,无论是出身或什么其他的理由。就连宋江也曾经是县衙小吏,这种现象说明,人人都有一种“靠近体制”的趋向,只不过每个人的表现形式不同。
靠近体制,就是靠近父母(的感觉),这是每个人从生下来就维持的天性,因为离父母越近,就越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于国家而言,父母就是君王,和君王所代表的体制,因此,中国人习惯把一方官员称为“父母官”。
第二个特点,他们的情商普遍比较高,而对专业上的钻研和修习往往不那么热衷。也就是说,他们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比如刘备,刚认识了关羽和张飞没两天就拜了把兄弟,然后又特别看好赵云,不惜用摔孩子来收买人心。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他与曹操、孙权,甚至对表兄刘表的关系也处理得相当微妙,对百姓,他更是体恤有加,比如被曹军追杀时,他宁肯牺牲掉自己的家眷,也不舍几万百姓。孙刘连盟时,还娶了孙权的妹妹为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六章 谈古论今学管理(2)
曹操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人都能在第一时间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尽善尽美,他们绝不会像张飞那样冲动,也不会像关羽那样大意,他们的头脑中始终保留着一种中庸。
第三个特点,就是他们都没什么特殊的本领,或者说,他们本来有本领,可当了“领导”后就不再彰显本领了。这就是无用之有用。试想,如果刘备的刀法在关羽之上,枪法不输给张飞、赵云,甚至智慧不在孔明之下,那他还需要他们干什么?换言之,这些能人也不会留在刘备身边为他所用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被需要,自己没什么特长,没有成就感。
是的,下属需要在领导面前有成就感,而且领导一定要真正体现出需要他们。比如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逃跑,一路上狼狈得很,这才能让那些武将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冒死“保护主公”。
因此,当领导的,一定要收敛锋芒,无论有没有本领,都要给别人留出机会。这就如同那张桌子,没有棱角后,身边才能坐许多人。
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谓的仁义之道。仁,就是对所有人都平等,义,就是关键时刻要申明大义,能够服众。
孔子说,君王对臣子,应该做到礼;臣子对君主,应该做到忠。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也应该奉行这个原则,领导应该尊重下属,下属应该尽职尽责。但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一般来说,是领导先礼,就像一个家庭,父母先爱孩子,孩子才会回报父母。
二、自立为创业之本
曾经有一位饭店老板跟我聊天儿,在他的饭馆坐了半天,也才有两三位顾客来用餐,他一边陪我说话,一边不时地张望,看得出,他为自己的生意不佳暗暗着急。
时值隆冬,可屋内却比较冷,我问他为什么不开暖气,他苦笑道:“哪里烧得起?现在生意不好,你都看见了,大半天只来了几个人吃饭,还不够开工资的。”
我看了看一旁无精打采的服务员,再看看满面愁容的他,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