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月宏图-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文焕脸色严正,当即说:“卑职万死也要为大人做成此事!”

    二人正私论着,忽然一个探马疾驰而来,他翻滚下马,已经是战不住了,见到孙传庭,大声说:“大人。。。。。。潼关,潼关失守!”

    本书书友群,欢迎大家加入:260502561

第352章 章四七 消耗() 
孙传庭脸色微变,却不曾失态,似乎此事在他预料之中,杜文焕却是当即问道:“可知如何失守?”

    那探马报:“贼军伪装成河南难民,冲击潼关,早已埋伏在关内的贼人攻占城门,潼关因此失守。”

    “哼,又是这般套路。”孙传庭淡淡说道。

    见杜文焕诧异,孙传庭道:“杜总兵,潼关不过两千人马,如何守得住,再者,你认为潼关在我军手中,关中也还能守吗?”

    “大人不想守住八百里秦川?”杜文焕难以相信。

    “本官手中无粮无饷,今年陕西大灾,而闯贼都是陕西人,只要进入境内,便是一呼百应,凭手中这四万疲惫之师,关中是守不住的,便是流贼不破潼关,本官接敌两阵也是要尽弃关中,与延绥呼应,守住宁夏、河西走廊,最好的结果也只是把控固原罢了。”孙传庭淡淡的说道。

    “总督大人,如今这局面该如何办理?”杜文焕问道。

    孙传庭道:“闯军主力目标在秦军身上,你且命令关中各州府,撤往固原暂安,告知贺虎臣,贼军不过数千人,不可溃退,传信延绥的郝世禄,让其出兵,协助秦军在韩城一带渡河。”

    “延绥镇会。。。。。。会帮助我们吗?”杜文焕有些不敢相信。

    孙传庭长叹一声,道:“云中侯这个人虽然野心极大,但却真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于国有利,于民有利,他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再者。。。。。。。,大不了花一些买路财。”

    说着,孙传庭指了指身后的福王府。

    十月末,黄河上已经出现冰凌,秦军从陕州的浮桥进入山西平阳境内,率先进入山西的是福王及王室,待其进入山西不久,刚刚有些放心下来的福王得到消息,其王府资财在渑池被闯军突袭,大半遗落。

    当然,那不过是孙传庭与杜文焕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但撤退进了最关键的时刻,变乱终于发生,秦军主力随孙传庭后撤,留下河南总兵陈永福暂守函谷关,在崇祯十一年的第一场雪落下,师老兵疲的河南正兵营发生了哗变,河南主兵以为他们被陕西客军抛弃,纷纷投降,陈永福被家丁裹挟,投降了闯贼。

    由此造成了紧张有序的撤退濒临崩溃,孙传庭亲率二营步卒守在陕州,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然而闯军的猛攻要造成了大军损失了近四分之一的兵马,辎重粮草尽是弃了。

    进入山西,秦军由韩城、朝邑渡河,进入陕西境内,一路收拢关中的卫所精兵搬空各州府县的粮食,一路向西进了固原,与秦军大规模后撤不同,延绥镇副总兵郝世禄督领精兵数千,与从河套抽调的十五个扎萨克的北府兵马,前出甘泉,并把延安府南部各州县兵力、百姓北调。

    秦军与闯贼一前一后进入关中,只不过李自成并未亲自前来,而是由其麾下大将田见秀、李过二人分兵追击,西安、凤翔、汉中三府尽入闯军之手,前锋则进入延安、平凉二府境内,在瓦亭关受秦军埋伏,损折两千余,田见秀仅以身免,而北上的李过率军围攻甘泉县城,遭遇内外夹击,鏖战旬月不得攻破,损失巨大,不得已退守鄜州,陕西的局面才暂时安定下来。

    塞外,老哈河畔。

    隆隆的炮声响彻这片草原,原本用来攻城的臼炮在堑壕战中依旧拥有极强的威力,每一枚落下的炮弹都会炸开一个比帐篷还大的坑,周围一切暴露的生命都被席卷一空,强烈的爆炸和山崩似的的爆鸣声让东虏一方许多人都处于崩溃的状态。

    但六门攻城臼炮无法照顾着整个防线,过低的发射效率难以掩护步营的进攻,从重炮营的二十四磅炮和攻城炮展开之后的第二天,北府军团发动了对东虏阵地的接连不断的攻击,曲射火力的杀伤和直射火力的压制却是减少了步营的攻击难度,但也仅此而已了,东虏密布整个营地的堑壕、胸墙和无数的陷阱、拒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乌镇哈超营的轻重火器也给步营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北府军团每日只能推进五十到八十步,面对东虏近五里纵深的防御阵地,这种推荐速度完全称不上迅速。

    然而,孙伯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处于两翼的骑兵已经与东虏鏖战了半个多月,互有胜负,而京城传来的消息逼迫着孙伯纶不断投入兵力,加快进攻。

    宣大覆灭。。。。。。。黄河改道。。。。。。秦军败归固原。。。。。。闯贼进占关中。。。。。。闯军不战而下平阳。。。。。。。。

    从九月末到十月末,一个月的时间,大明的局势已经到了越发越无法收拾的地步,而北府军团接近八成的军力却被牵扯在了辽河套,皇太极同样知道闯军对大明京畿的逼近,因此不顾伤亡的拖延着。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五日。

    孙伯纶在徐麻子的陪同下,来到了前沿,孙伯纶站在胸墙上,极目望去,看到两军交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直径足有百丈的大坑,深达七八丈,里面满是尸体,足有千余,这坑便是东虏对北府军团进攻的最大反击。

    一个月的时间,步营推进了两里,把东虏压缩到了原本设立的核心阵地深处,却不曾想,负责前沿的多尔衮早就为北府军团步步蚕食的进攻方法做好了准备,其奴役各族奴隶在营中挖掘地道,扩张底下空间,为了保密,所有挖掘的人都要住在坑洞,吃在坑洞,一直到死在坑洞。

    据抓到的负责这个工程的正白旗甲喇额真说,为了深埋炸药伏击北府军团,至少有两千朝鲜、汉人阿哈死在了了坑道之中,然而却也对的起人力的投入,步营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多尔衮引爆了安放在地下坑道中的近五百石炸药,这几乎是虏营之中火药存量的一半。

    处于爆炸中心的一个五百人编制的整编步队完全消失,两个步营和一个炮队受到波及,死伤在一千四百人以上,这是孙伯纶穿越以来,麾下士卒最大的伤亡,然而东虏也没有捞到好处,在爆炸发生后,多尔衮按照之前和皇太极的商议,立刻在爆炸点发动了反冲击,同时全线压上。

    在爆炸中崩溃的前沿步卒快速后撤,幸亏徐麻子的当机立断派上了预备队,而爆炸点反击的近两千白甲过半冲下深坑,却猛然发现这个爆炸产生的弹坑实在是太过于深了,白甲兵无论如何也爬不上来,补充上来的两个步队像打靶子一样把他们一个个的射倒,想要把这些人救援上来的甲兵也被增补上来的野战炮轰击,死伤惨重,在反击没有取得效果之后,这些来自两白旗的甲兵只能在深坑之中,一个个被射杀,杀红眼的北府步卒根本没有给予他们投降的机会,在无人反抗之后,泼了大量的猛火油进去,一把火点燃。

    然而,这次多尔衮策划的反击也彻底打消了孙伯纶继续进攻的念头,这次惊天动地的爆炸昭示着日后的阵地进攻充满了风险,孙伯纶不想再把士卒成建制的送上火山口,包括这次爆炸在内,北府军团已经伤亡超过一万人了,这是绝对难以承受的。

    唯一让孙伯纶欣慰的是,东虏的死伤绝对数倍于己,便是剔除其中夹杂的奴隶,战果依旧辉煌。

    周士奇来到孙伯纶的身边,见他满眼血丝的盯着弹坑底部被烧焦的尸体,似乎眼含泪水,周士奇上前打了一声招呼,他的声音已经沙哑了,在前日的争吵中,孙伯纶已经表明了太多,这老哈河一战,无论如何,都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击败东虏。

    周士奇希望,眼前的惨痛现状能让孙伯纶改变一下策略、

    “周大人,我们是该商议一下了,找到那个击败东虏与卫护大明之间的平衡点。”孙伯纶忽然说道。

    周士奇微微点头,他知道,孙伯纶已经打急了眼,谁也劝不住了,他已经不再坚持屏护京畿、保全延绥、确保宣大安宁等底线了,周士奇提醒道:“孙大人,你如今还是大明的云中侯,可万万不能坐视大明沦丧啊。”

    周士奇所言自然有理,无论如何,孙伯纶如今都是大明的忠臣猛将,是不能看着大明王朝覆灭于李闯之手的,然而京师与闯军之间,只有城池和内长城,再无一支精兵了。

    孙伯纶微微点头,说:“皇太极已经把我北府军团牵制在了这里,闯军在北上,兵锋直指京师,如今确实到了该抉择的时候了。”

    “周大人,你认为辽镇入援京师的可能性有多大?”孙伯纶问。

    周士奇微微颔首:“若是辽镇肯出手,京师倒是无恙,毕竟吴、祖两家手中有五六万人,还算精锐,保住京师是足够的,从情理上讲,最不希望改朝换代的,怕就是辽镇了。”

    孙伯纶用力点点头,周士奇最后一句话算是说到了根子上,大明每年辽饷近九百万,除了朝内外分润,其余大多进了吴、祖两家将门手中,从锦州到山海关,几乎都是辽镇将门的产业,这是天启、崇祯二朝‘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战略的弊病所在,可以说,祖大寿和吴三桂两人到哪里也找不到像大明王朝这般大方的朝廷了。

    “朝廷早已发布诏令,命辽镇入关剿贼,吴、祖两家都是百般推脱,洪承畴虽为蓟辽总督,但除了玉田总兵曹变蛟之外,其余多不听命。。。。。。。。”周士奇又为难说道。

    孙伯纶冷冷一笑,说:“周大人,那是皇帝该解决的问题,不是我们,既然朝廷已经派天使前来,你便前往接旨,告诉朝廷,我孙伯纶的底线便是天子和京城,只要京城不陷,天子无恙,便不会入关,这东虏,此次势必要平定不可!”

    周士奇略略点头,记下了孙伯纶的话,他思来想去,终究还是说了出来:“本官还有一事想要亲自问问孙大人。”

    “昨日的局面您也看到了,东虏暗设陷阱,杀伤我军数千,无论如何是进攻不得了,既然进攻乏力,局面已是僵持,孙大人如何应对呢?”周士奇认真的问道。

    孙伯纶冷冷一笑,指着东虏营地,朗声说:“既然他皇太极要与我北府消耗,我便与他消耗,看他有多少人命往坑里填!”

第353章 章四八 辽镇() 
对于孙伯纶的坚持,周士奇唯有无奈,他已经渐渐的意识到了孙伯纶的取舍,在这个控弦数十万的枭雄看来,击败东虏才是大局,比京师重要,比大明重要,周士奇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孙伯纶南下剿贼,除非是闯贼大规模屠杀百姓了吧。

    周士奇根本不会反对孙伯纶,在他成为大明宣大总督的那一刻,在天子、内阁和朝廷眼里,他周士奇就已经不是大明的忠臣了,甚至不能作为与北府之间的缓冲和沟通,无论他个人如何想,在天下人看来,周士奇就是北府的一员,这对于自幼接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周士奇来说,身份的转换是那么的纠结。

    孙伯纶看着周士奇不情不愿的离开了,他从前沿回到了大帐,重新部署了对敌策略,待把将官们差遣离开,帐内只剩下了他和赵琉璃。

    “周大人这个人,可用,可信,却不可托付,朝廷的局势我不放心,赵琉璃,你能替我担起这件事吗?”孙伯纶双手支颌,锐利的眼睛盯着赵琉璃,认真的问道。

    赵琉璃一时沉默,胸膛起起伏伏,他很清楚,与东虏一战是决战,在这场战争中的功勋决定着日后在北府的地位,这段时日以来,他麾下的几个营头表现都不错,可谓功勋卓著,赵琉璃实在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大好局面。

    他直接跪在了地上,沉声问:“末将敢问,大人为何会选择末将?”

    孙伯纶叹息一声,说:“在本官麾下诸将中,你的心思是最重,同样,你也是最具谋略的,除了你,本官还能把这等大事托付于谁呢。”孙伯纶顿了顿,说:“本官之所以坚持在这片战场,是因为只有本官才能让蒙古人和汉人同心协力,让延绥兵和北府兵协同作战,并不意味着京师的局势不重要,琉璃,你要永远明白一点,战争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若丢了大局,便是胜了东虏又如何呢?”

    赵琉璃猛然叩首,说:“末将明白,末将愿为大人担待此事,必当以性命回报大人托付。”

    孙伯纶微微颔首,赵琉璃问:“大人,请赐下方略。”

    “这是大明与北府的一次危机,若处置不好,北府入主中原还需再耗五年时日,若是处置得当,可免三年之功,对于北府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尊王攘夷,驱虎吞狼。”孙伯纶沉声说道。

    赵琉璃直起身子,说:“中原变乱,局势错综复杂,末将定然全力以赴,在纷乱之中为北府抢一个合理的位置!”

    孙伯纶大叫一声好,让赵琉璃站起身,命牧锋取来一方锦盒,说:“里面有我的印鉴,你便是本官在京师的代言人,一切事物皆可从权处置,无需请示。北府在大明的所有盟友、暗线的资料俱在其中,便是京城的两名元老,亦需全力配合。”

    赵琉璃知道此乃全权委任,更是大喜,这意味着他与雷伟一样,要独当一面了,虽然只是一段时日,但仍旧昭示着孙伯纶对他的认可,这已经是高于北府任何一个将领了。

    雷伟走后,老哈河战场的态势为之一变,北府军团暂缓了进攻,只是巩固了已有的地盘,整条防线再次陷入僵持之中,但再也没有原先的静谧了。

    野战炮、战防炮和红夷重炮不断攻击着东虏营造的任何工事,而更有威力的则是靠前布置的攻城臼炮,每当热气球上的瞭望手传来情报,东虏位于前沿左近的兵力集中点便会遭遇重炮轰击,让多尔衮不敢在前沿布设兵力。

    随着消耗战的升级,一种新式的武器改变了战争的平衡,便是兵工厂新近大规模开始生产的飞雷。

    在九月看到双方的堑壕工事已经成型之后,孙伯纶敏锐的发觉战争已经转变了堑壕战和消耗战,在这种地形下作战,诸如野战炮和战防炮这类直射火力的效能已经被限制了,东虏只需要躲在壕沟里,就可以免受炮击,而曲射火力的核心攻城臼炮的数量太少,且耗费巨大,除非步营进攻,轻易不会使用,兵工厂首先提出改良虎蹲炮,用其发射小型的爆破弹,但现有的虎蹲炮炮膛太长,很容易卡弹炸膛,而新铸火炮已经是来不及,最终飞雷被方面了出来。

    飞雷是类似罐头的一样的圆柱形的火药桶,内部装填火药和钢珠,有引信,发射时只需在普通的燧发火铳上安设一套筒,火铳不装填铅子,把飞雷装进套筒之中,先点燃引信,再激发火铳,用火药爆燃产生的能量,激射飞雷,而飞雷的底部是厚实的铸铁,落下的时候保证引信不会因坠地而熄灭,待落地,引信燃尽,里面的三两火药爆炸,激射五十枚钢珠和无数的飞雷碎片杀伤东虏。

    在使用双份发射药且调整好角度的前提下,飞雷可以射到二百步的位置,从高空落下的飞雷可以轻易落在壕沟之中,杀伤里面的人员,而在步卒进攻的时候,飞雷也可以手掷。

    之所以能改变战场格局,是因为飞雷廉价的造价,整个飞雷都是一体冲压而成,通体都是最便宜的铸铁,最昂贵的便是里面的钢珠,但是到了后来,钢珠被取消了,产量和造价再次下降,甚至可以在前沿自行铸造飞雷。

    飞雷的投入使用让进攻再次恢复,每次进攻,都会向目标区域投射成千上万的飞雷,步卒进攻前也会大量投掷,没有任何生物能在如此规模的狂轰滥炸下活下来,当精锐的步卒持有短管火铳和喇叭铳冲进壕沟的时候,看到的多是被炸的七零八碎的尸体,然后才是工兵检查阵地,确认安全后,大规模步营进入。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飞雷的安全率,因为引信故障导致飞雷不炸倒是无所谓,但燧发火铳是有可能瞎火的,一开始使用飞雷的时候,便是出现了没有激发火药,导致飞雷在面前爆炸的情况。

    然而士卒们也很快摸索出了使用方法,他们用行军锅剩下的铁皮罐头打通,埋进地面,一旦激发不成,便把飞雷倒进去,甚至索性连火铳都塞进去,以防止产生伤亡。

    处于前沿的徐麻子不断摸索改进进攻的方式,最终把工兵和精锐步卒混编,配合飞雷、臼炮的夜袭最容易成功,自此之后,北府军团不再追求阵地的平齐,屡屡攻入东虏营地深处,杀伤众多。

    寒冬已到了,两军对物资的消耗再次提升,对于清国来说,虽说使用雪橇比用船运送物资效率降低了许多,但总好过孙伯纶不远千里从归化城调运来的方便,然而地利和补给的优势随着战争样式的转换被消灭殆尽。

    皇太极渐渐的发现,大军缺乏的不是衣服、薪柴和粮食,而是人,不光是能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