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末代王爷传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民幸甚!国家幸甚!……
  

17搞自治选址百灵庙 找靠山电发南京城(2)
这份通电文稿非常谨慎,以求之扶弱避免上边测其内隐,但是“高度”二字是隐不掉瞒不过的。国民党中央最注意、最计较的就是这“高度”二字。
  通电发出后,国民党内部引起了很大震动。日本特务机关也同时注意到了。潜伏特务立即给关东军发了电报,回电让密切注意动态,并要了解南京方面的反响。冒充喇嘛的日本特务目却向韩凤林说:“你们发动自治太早了,时机尚不成熟,待关东军西进时再搞不好吗。”目的是想利用德王以控制整个蒙古。
  百灵庙第一次会议本来参加王公不多,可是德王签了三个盟正副盟长,二十三个旗的扎萨克王公为代表的名,以此证明要求“自治”是全面的。并要求各盟旗扎萨克准备参加第二次代表会议。
  通电发出后,德王通过南京的内部人打探国民党内部的动静。
  

18震国府蒙蒋八面周旋 谋神算班章双雄对峙(1)
一石激起千重浪,德王请求“高度自治”的通电,如一巨石抛向南京党政军重要部门,在国民党内立刻引起了震动。消息传遍各地,一时哗然,引起各方的注意。许多在外地工作、学习的蒙族知识分子和要员都表示了态度,有的赞同,有的怀疑。使人不可理解的是,曾与德王发生争权冲突的吴鹤龄,看到通电激动不已,立即给德王发了电报表示愿尽弃前嫌,赞助“自治”。并与德王遥相呼应,在南京各方奔走游说,力促其成。德王接到吴鹤龄的电报,立即回电表示共弃前嫌,携手同舟共济,为实现“自治”出力。
  “蒙古自治”在国内新闻媒体一炒作,立即引起国外舆论界的注意,有些外国记者闻风赶来,立即到苏尼特右旗找德王采访。
  国民党内部意见分歧较大,多数人主张低调处理,有些人主张不可有丝毫的让步,一旦让步就会使主张自治者得寸进尺,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他是第一个通不过的人。他一方面向国民党中央写报告,另一方面给下边一些王公们做工作,劝说他们不要跟着德王走,不要去参加他们的第二次会议。此时,国民党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根据傅作义的报告,在写给国民党中央内政部部长黄绍、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石青阳等人的手谕中说:“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度微回电,内蒙古酝酿自治开会,伊盟各旗未参加,此事全由德王操纵。中枢处置,首以烛破德王诡谋,恩威并用,不使其从中假借,结成整个团体,此时羽翼未成,不难消灭。”
  山西老五台阎锡山,曾因德王得罪过他而恨德王。他怂恿蒙旗宣化使章嘉葛根电请蒋介石和国民党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等,密报:“内蒙古自治背后资财助械,操纵使者,实有其人,是班禅宣化蒙旗之结果,建议将班禅即日请出西三盟之地, 处理这一问题。”
  章嘉葛根在活佛行列里职位也是比较高的,仅次于博格达之下的“呼图克图” —— 国师。这种活佛,必须是经过清廷加封的。多伦 —— 喇嘛库伦的呼图克图,牧民称之为“章嘉葛根”,北京、五台山都有他的寺庙。呼图克图活佛一般都与清廷有着特殊关系,清廷靠他管理喇嘛教会。因他在五台山有寺庙,与阎锡山有交往。章嘉十月二日由五台山经太原抵北平,在北平致各盟旗王公“勿入歧途”。
  宗教自称是超凡脱俗远离红尘,其实一点没有远离,从来没有过“不食人间烟火”之说,就章嘉和班禅而言,都是两个被徒子徒孙们称为佛爷的神的化身,又都是“黄帽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亲密弟子,结果都为各自的一方效劳,不惜一切地互相排斥。
  自德王发出通电后,傅就派大批人到牧区做威胁说服工作,所以许多王公们不敢来参加会议。德王想,王公们为啥这样害怕傅作义?看来,实现“自治”计划傅作义是个大障碍。他又想,他还得利用班禅的影响力来笼络王公们。班禅帮他说服了一直很固执的索王使他深有体会。于是,德王又用筹集来的钱在百灵庙给他修造了“班禅行宫”,请班禅常住百灵庙,借佛力影响号召王公积极参与“自治运动”。班禅也愿意到百灵庙,他第一次到了百灵庙便感慨道:看到百灵庙,想起布达拉宫。
  九月二十八日,使德王不太满意的第二次“自治”会议预备会开会了。云王没有被傅作义派人说服了,他还是来了,不过情绪冷淡。正在德王感到有些尴尬之时,突然吴鹤龄由南京赶来,这使德王感到很激动,有些“雪中送炭”之感。吴这一来气氛就活跃了。他建议德王把这次会议名称定为“蒙古各盟旗长官自治会议”,成立筹备委员会,组织主席团。他还告诉德王说:中央很快要派大员前来谈判自治问题,我们应当加紧准备,摆好阵势,叫人家看着像个样子。
  德王感谢吴鹤龄给他带来这些重要消息。权力之争在一定时候被民族利益代替了,矛盾的互相转化使一对强硬的顶触者变得心心相印,同舟共济了。德王看到吴鹤龄一心一意来帮他,他感到十分愧疚,深感以前眼盯着那点权利太渺小了。吴鹤龄一来就忙里忙外的像个管家,他看到一个外国记者给当时参加会议的人照的一张相片,他接过来看了看说:“你看,云王、德王、雄诺敦都布、根敦扎布、沙拉巴多尔济等五位王爷居中,就推定你们居中五人为主席团吧。”德王和云王看了看点头认可。接着又成立了“自治”会议筹备委员会,推定陈绍武为秘书长,下设总务、秘书、财会、接待、警卫等五个机构。这一下显得完善有序了,德王觉得吴鹤龄在南京呆了这些年学会了一套唬人的架势。这正是他非常需要的,他很感激吴鹤龄不分彼此,真心帮办。
  九月二十八日开过预备会之后,于十月九日正式举行了“自治”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云王和德王都在会上讲了话。云王讲话的大意是,实施“自治”是从未经历过的一件全民族的大事,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把会开好,争取中央政府早日批准。
  德王接着讲,想我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占领欧亚,遐迩景从;平定中原,国族和悦;开中国未有之版图,创史册空前之纪元;获东亚民族之光荣,成世界知识之本位。先祖之业,因后世子孙无能失于他人之手,清代以来,虽使我蒙古稍有厚待,保存了王位传世,但也受人牵制。民国以来,言之五族共和,曾经竭诚翊赞,原期克承郅治,享受幸福;盖方今时代,适者生存,既为天演公例;而文化愈进,则道德观念愈薄,科学愈明,则杀人利器愈精;倘不自强,莫言公理,倘不革新,何以图存。……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震国府蒙蒋八面周旋 谋神算班章双雄对峙(2)
这次会议有许多王公没有来,他们派来了协理代之可德王发现这些协理台吉们的智慧并不低于王公们,许多协理的智商甚至比他们的王公高多了,所以他心里稍有些安慰。
  这时有人进来报告,上边来人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9南京政府外限内压 蒙古王公硬泡软磨(1)
百灵庙通电发出之后,国民党中央政府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汪精卫、傅作义、阎锡山等人的想法是,乘“此时羽翼未成,不难消灭”。他们除了派人四处活动外,还让章嘉葛根出面致电各盟旗王公“盼勿入歧途”。但最后还是未能制止百灵庙的第二次“自治”会议。
  国民党中央最后的决策是内压外限。为此派内政部长黄绍、蒙藏委员会副委员会长赵丕廉等率领熟悉蒙事的一些职员刘朴忱、孔庆宗、李松风等,携带着行政院预先制定好的“改革蒙古地方行政系统方案”与政务院写的“告谕内蒙古民众文告”,于十月二十一日离开南京,冒着严寒开始北上了。
  黄绍到了北平,首先会见了军事委员会代委员长何应钦、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黄郛,跟他们交换了对蒙的意见,而后又与在北平的宋哲元和章嘉葛根征询了意见。
  此时,皈依于德王的旗帜下,在北平的蒙古族青年及外蒙古旅平王公那彦图等人,闻讯黄绍等出使处理蒙事,即以内外蒙古旅平同乡会、学生会、蒙古救济会的名义,找黄绍等陈述他们的意见。他们所陈述的不外乎就是内蒙古“自治”通电的全部内容,最后陈述的一条是针对章嘉的,他们说:喇嘛之责任只是唪经供佛,不应干涉政治行动,且在蒙古民众中,他本已失去亲和力。而章嘉阻碍“自治”,尤为全体民众所愤懑,如其仍本过去主张,必将激起意外事件。设中央听其言论,实与蒙古民众意旨相反,错误更多,务请特别注意。
  黄绍为了慎重起见,途经张家口、归绥又分别与宋哲元、傅作义磋商对付办法。
  黄绍到了归绥,先派李松风偕同伊克昭盟的阿王等到了百灵庙,将他们带来的“改革蒙古地方行政系统方案”与“告谕内蒙古民众文告”交给了德王。
  德王和一些青年王公阅视后,表示颇为不满。速派人带信奔归绥催黄、赵等速来百灵庙面谈。
  一直拖到十一月十日,黄绍等在国民党中央调派第十七军军长徐廷瑶及其装甲车部队护卫下,才由归绥翻越古阴山,到达了百灵庙。
  德王没有慢待黄绍一行,当时在庙参加会议的王公们,依照清朝时接待钦差大臣的礼节欢迎接待了黄绍一行。
  全羊席宴,美酒洗尘。摆好场面,宾主坐定,两个壮汉端着全羊走进,将一只盘卧的全羊放在桌上,而后倒退着走了出去。紧接着几对花枝招展、体俊貌美的草原姑娘,手捧哈达,端着银碗,唱起了动情的敬酒歌,一下把场上气氛推向了高潮,那些平时在酒宴中泡出的老手们也经不起这银碗三杯就推诿躲闪了。城市喝酒是菜酒同下,官场喝酒是杯酒千言,可这草原喝酒是以碗当杯,不醉不算,京城之客,第一次领教了草原人的豪饮,无一人不甘拜下风。
  黄绍在宴会上,将带来的礼品分赠给所有王公。宴罢黄绍、赵丕廉等进百灵庙寺院行礼拜佛,以求得蒙人的好感。班禅也率同在百灵庙的千余喇嘛,到黄绍下榻处唪经祝贺“吉祥”,黄当即赏给喇嘛每人一枚银元。班禅所以这样做,是让黄绍看人心所向,更是针对章嘉葛根做出的姿态。
  这一切表面的仪式演绎后,才真正进入实质性的面对面的较量。德王以会议主席团的名义,将十一月十二日“自治会议”上通过的“内蒙古自治政府组织大纲”等文件呈交到黄绍、赵丕廉手里,请他们转报中央备案。
  黄绍、赵丕廉看后说,这份方案与中央的方案相差甚远,不能上报,报去中央也不会接受。中央的三项方案你们也看了,你们的方案必须在中央方案的框架下进行修改。
  德王说,对中央方案的部分条款我们同意,如改革蒙古地方政治系统方案中的第一项 —— 改革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及第三项 —— 蒙古行政用人标准等( 德王觉得这两条不是核心问题,以让再进有余地,一概以否定态度,不给对方余地走不开 )。他接着说,对于方案中的第二项,改革蒙古地方行政系统的规定,我们不能接受。既然要求“自治”,必须成立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察哈尔和绥远两个省。
  黄绍和赵丕廉感到,德王给他们出的难题太大了,涉及撤销两个省的问题可不是他俩敢做主的事。经过一番争论,双方还是互不相让。无奈,只好暂时休会,待他们向上请示后再谈。
  黄绍在向上请示前,先与绥远和察哈尔两省的傅作义、宋哲元商量。他提出商量的问题是:
  自治区域:德王他们提出的自治区域范围,东自察哈尔省所属的商都牧场起,经乌兰哈达、大青山、乌拉山、狼山等三山山脉至西北河套地区。北部包括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三盟所辖区域,皆划归自治区。察、绥两省政府觉得德王的口叉窝太深了,一口想把两个省都吞下去。如果依了他,那察哈尔省仅留康保县和商都县以南的一小部分地区了。绥远省也仅留下绥东的集宁、卓资、凉城县和绥中绥南的清水河、和林等县,面积的百分之七十被划出了。这样就大大地缩小了两省的权力范围和税收,从而影响到两省的支撑。权衡之后,察、绥两省坚决反对,黄、赵二人感到,绥、察不同意,上报也无用,于是,通知德王,在已设县治地方,其行政区域保持原样不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9南京政府外限内压 蒙古王公硬泡软磨(2)
关于自治组织:行政院方案,拟于省政府之下增设一蒙古地方政务委员会。德王他们坚决要求脱离省府管辖,单立政府,不受绥远傅作义的摆弄。两省也坚持不准另立政府。黄绍考虑到德王他们的要求,上下都通不过,他只好坚持行政院的原方案不变。
  黄绍坚持的方案,德王他们无法接受。德王说,西蒙现状危机,各盟单独对付日本不易生效,有联合三盟之必要;日本军人曾建议组织“蒙古国”,统治蒙古地域,蒙人为便于对付日本人及减少日本的借口,组织自治政府就成了当务之急。
  德王坚持按原方案搞自治,黄绍和赵丕廉则咬紧牙关,决不松口,赵丕廉甚至还说了些不应该说的话,使得德王非常恼火。德王在对记者谈话时说,希望中央治蒙用感化而不要用征服,用奖进而避免摧残。
  德王在下边给他的谈判人员一个劲地打气。他说,从狼嘴里讨肉不容易,但我们还得讨,千万不要灰心,山高怕慢汉,路远日日行,天黑了总能找到店,不怕没结果,就怕没决心。
  稍加休整,又进入面对面的谈判。两家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后,黄绍找德王个别交换意见。德王说,本来我们的谈判又前进了一步,你一征求绥、察两省的意见,他们不同意你就又拿出行政院原来的方案。如果硬让我们按你们带的方案执行,那还谈个甚?你们下个通知我们执行就是了,何必兴师动众来谈判?蒙旗自治让两个省管辖那叫什么“自治”?德王还坚持他的“三山一线”,黄绍摇头就是不答应。
  谈判的弦子各自都拉得太紧,几乎到了崩断的边缘。黄绍甚至就要拂袖而去。云王看到矛盾要激化了,劝德王把条件放缓一点谈,千万不要谈崩了,不然他们撤走了,实现自治就费时了,面对面有话好说嘛。
  为了缓解矛盾,云王和德王亲自去黄绍他们下榻的地方拜访,这才使紧张的气氛有所缓和。这时德王才感到光用硬的不行,要软硬兼施,为了达到目的,该松缰绳也得松,该兜圈子还得兜。
  兜了一段圈子,艰难的谈判又开始了。谈判的双方,一个共同的愿望是使谈判的差距越缩越小。缩小的基础就是各自的让步程度。
  谈判的第一条就相持了好久。德王提出,许可成立直属中央政府的高度统一的内蒙古自治政府。
  黄绍问德王的依据是什么?德王说是根据总理孙中山先生手定的《  建国大纲  》第四条“扶植弱小民族,使之能自决自治”的规定提出的。
  黄绍听了直摇头。他说,我党纲规定,扶植弱小民族成为国家健全分子,是中央应尽的责任,但在目前形势下,要求成立自治政府,对国家没有好处,对蒙民也不能立刻得到利益。
  德王提出取消边省政府,成立以原来盟旗为基础的自治政府。黄绍坚决不同意。
  黄绍与德王的谈判再一次陷于僵局,双方都不松口。无论谁松口,都是一步之差,因为这是最最关键的一步,一百里半九十,差这最后几步,等于前功尽弃。因此都“咬定青山不放松”。但是,又都考虑到谈判不能就此结束,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是世界性的谈判规律,总得耐着性子,各自寻找一条能走过去的通道,到底如何能找到,且看各自所动的脑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0煞费心机巧施离间计 大拂意愿痛苦签协约(1)
德王和黄绍的谈判,因为各执己见,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如果继续谈判非崩了不可。谈到这里只好休会,但是,双方又考虑到就这样中断了不再好“启动”,两家不谋而合地想到了采取“曲线”谈判的接续法,以期求得转圜的机会。
  中间喘气是必要的。为了以缓冲达到再战的目的,德、黄在僵局之下,各自又派了一个低一格的代表团继续谈判。黄绍派了李松风、刘朴忱、孔庆宗、鄂齐光、贺扬灵五人出席;德王派出苏鲁岱、吴鹤龄、包悦卿、亢仁、陈绍武、敖斯齐哈尔六人应对。双方代表接受了全权使命,于十六日晚上灯之后在达尔罕王府的蒙古包里展开谈判。
  再谈判同样是万变不离其宗,用当地人的说法是“换马不减程”,目的就那一个。苏鲁岱还是强调要求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