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300年-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秦宝琦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1)
天地会是万提喜即洪二和尚郑开于乾隆二十六年在福建云霄高溪观音亭所创立。
哥老会由啯噜逐渐演化而成,啯噜最早是雍正末、乾隆初进入四川的外省移民和四川本省游民所结成的武装抢劫集团。
青帮由咸同年间漕运水手行帮演变而成,而且与秘密教门罗教有着密切关系。
清代三大帮会天地会、哥老会和青帮的源流,一直是中外历史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曾被视为历史学的“歌德巴特猜想”。一百多年来,中外历史学家对之投入了大量心血,试图破解这一难题。那么,破解三大帮会的源流为何如此困难呢?我们认为,这既有帮会方面的原因,也有研究者方面的原因。
从帮会方面来看,在清代,帮会作为下层社会的秘密结社,受到清朝当局的严厉打击,帮会中人对其渊源自然讳莫如深。晚清时期,三大帮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尤其是辛亥革命时期,天地会和哥老会在推翻清朝统治方面起过重要作用,被革命党人誉为反满的“民族老革命党”。民国初年,帮会仍然受到当权者的打压,有些帮会首领企图利用帮会的势力角逐政坛,于是大肆宣扬帮会的光荣历史,借以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此他们著书立说,大肆宣扬天地会是明朝遗老为了“反清复明”于康熙甲寅年创立的,把明末清初一些著名历史人物说成是天地会的创始人,把郑成功、史可法等抗清名将尊为“武宗”,把著名学者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尊为“文宗”。哥老会中人则把郑成功说成是该会的创始人,编造出《海底》作为历史依据。
从研究者方面来看,因为苦于缺乏史料,只能依据帮会内部的传说故事进行“影射推求”。而研究的指导思想则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提出的“反满民族革命”理论。如此,便在帮会历史上涂抹了诸多“民族革命”的色彩,天地会、哥老会被说成是“反满民族革命”的产物,是“民族革命团体”;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界为了强调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把帮会的造反活动,纳入农民革命的范畴加以颂扬,于是把帮会的造反活动说成是“农民起义”,把天地会、哥老会说成是“农民反清革命”的产物,是“农民革命组织”。所以,三大帮会的起源,并非一个简单的天地会、哥老会、青帮创自何人,始于何时的具体历史事件,而是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上三大帮会的性质和历史作用的重要问题:帮会究竟是下层社会的草根组织,还是上层社会的精英组织?帮会究竟是清初满汉民族斗争的产物,还是清中叶社会矛盾的产物?帮会连绵不断的造反活动,究竟是为了“恢复明朝统治”,甚至如某位研究者所论证的,是为了给明朝皇帝“传宗接代,继承皇位”,还是为了争取帮会成员自身的生存权利和反抗清朝的腐朽统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联络会党进行武装起义,究竟是正确的策略,还是“陷入误区”?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均取决于对帮会起源问题的正确认识。
一 缘起传说
1。天地会:扑朔迷离的《西鲁故事》
天地会秘籍《会簿》中有一个关于该会缘起的传说,内容是讲述少林寺众僧帮助清廷打败西鲁、有功反遭残害的传说。该故事最初比较简单,后来经会内粗识文墨者不断增删修改,繁衍成一个完整的传奇小说,现将各种抄本的内容综述如下。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2)
(1)西鲁入侵
清朝康熙年间,西鲁国王派兵攻至潼关。守将刘景、黄忠泉上表告急,满朝武将竟无一人敢率军前往征讨西鲁。朝廷只好发出皇榜,征集天下英雄。榜文传到福建省九连山,少林寺僧128人奏请前往平服西鲁。康熙即令少林寺僧人出征西鲁。众僧来到边关,一举将西鲁军打败。西鲁国王见难以抵御,遂至军前请和,相约仍献贡物,谨遵约束。众僧凯旋之日,康熙帝给予御赐宝印一方。
众僧返回少林寺后,将皇帝所赐宝印供奉殿上。左右丞相陈文耀、福建少林寺邓德胜在少林寺看到御赐宝印,欲攫为己有,遭众僧拒绝,因而怀恨在心。诬陷众僧“投敌叛国”,奏请将少林寺焚毁。康熙准奏,即命御林军前往放火焚烧少林寺。众僧被烧死110人,只剩18人,来到潮州府长沙湾口。后面又有官兵赶来,众僧走到惠州府石城县,又被追兵杀死13人,仅余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五人,来到福建省云霄的高溪,住在灵王庙内。
(2)众僧结盟
蔡德忠等五人来到云霄高溪的灵王庙,在附近的下港尾散步,忽见河边有一只白石香炉,底有“反清复明”,中心有“洪英”二字,遂立誓“反清复明”。在浙江省贩马为生的吴天成、洪太岁、李色开、桃必达、林永招五人,经过灵王庙,同蔡、方、马、胡、李五人结为生死之交。又有一道人前来,自称:“我乃陈近南,当日在清朝为官,因奸臣太多,是以辞官不做,往白鹤洞中修道。今闻诸君举事,特来相助。”众人经过浙江省万云山,在该处岳神庙遇见万云龙。众兄弟见他有仗义之心,遂拜他为大哥,万云龙应允。结盟时,又有一个童子,自称:“我乃崇祯皇帝之孙,西宫娘娘李神妃所生太子朱洪英。今见众英雄结盟起义,前来投军,以图恢复基业,万望诸君助我一臂之力!”众僧遂与万云龙、陈近南、太子等人结盟,是为天地会之创立,时间为康熙十三年。
对于《西鲁故事》,人们以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解读。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用“民族革命”的观点进行解读,认为天地会乃反满的“民族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为了向海外华侨,特别是华侨中的洪门成员宣传反清革命,曾亲自加入洪门组织并且被檀香山洪门成员推为“洪棍”。他为了“劝告洪门人士实行‘反清复明’”,宣称洪门天地会“原为民族老革命党”,是“中国提倡革命排满之元祖”。他根据《西鲁故事》提出:洪门天地会乃是清初明朝遗老为了“反清复明”而于康熙十三年所创立的。革命党人陶成章也依据“西鲁故事”,提出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说:“明室内乱,满洲乘之,再蹈亡国之惨。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结秘密团体,以光复祖国,而洪门之会设也。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故又名天地会。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因为历史上并没有陈近南这个人,温雄飞便在所著《南洋华侨通史》里,把《西鲁故事》中的陈近南,说成是郑成功的谘议参军陈永华。金庸先生在《鹿鼎记》里有关陈近南就是陈永华的说法,即来自温雄飞。
后世学者出于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便沿用孙中山和陶成章的说法,并且加以发挥。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3)
1929年温雄飞在《南洋华侨通史》首创“影射推求”的方法,对西鲁故事加以解读,认为少林寺僧征西鲁反遭残害的故事,其人其事“均有寄托影射”。故事中的少林寺,乃是影射郑芝龙一系及其部曲;征西鲁有功于清,是指郑芝龙撤去仙霞关兵备,使清军得以长驱直入福建;清兵火焚少林寺,乃是指郑芝龙全家大小在北京遭清廷残害之历史;传说中的“五祖”,便是影射与郑芝龙歃血结盟的异姓兄弟或同姓兄弟而准备为郑芝龙复仇者。万云龙便是指郑成功,而明太子朱洪英,便是指桂王永历或唐王隆武,香主陈近南便是陈永华之自谓。经过温雄飞的诠释与发挥,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说便更加具体化了。温雄飞认为:郑成功占据台湾,民事则委之陈永华。陈永华尤为苦心孤诣,矢志反清。自入台湾后,即知清廷势强,难以力取。又虑日久人心涣散,于是于台湾创立秘密团体天地会,四处传播反清复明思想。他说天地会“起源之时代,自当以康熙甲寅年为可信”。“酝酿于永历帝及郑成功既死之后即康熙元年,而成立于康熙十三年者也。”
1947年,周贻白亦采用“影射推求”法,提出“以万为姓”集团的万五道宗创立天地会说。作者根据清人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杨涵斋述建义侯林兴珠阿克萨之捷》的如下记述,对《西鲁故事》进行解读:康熙二十四年(1685)春夏间,康熙帝命大将彭椿领铁骑三千,为陆路将军;林兴珠领藤牌兵五百,为水路将军,前往收复被罗刹国(俄罗斯)抢占的阿克萨城。五月二十三日清兵临阿克萨,双方交战,互有胜负。二十五日敌方救兵至,林兴珠令众藤牌兵裸而入水,冒藤牌于顶,持刀前进。敌兵的火器无法发挥作用,藤牌兵以藤牌为掩护,枪矢不能入,杀敌大半。林兴珠不失一兵一卒,而将阿克萨城收复。康熙皇帝不仅未给予林兴珠和藤牌兵奖赏,反而将藤牌兵遣散。周贻白将福建藤牌兵帮助康熙皇帝征罗刹一事同“西鲁故事”相对照,如林兴珠奉命率领藤牌兵收复雅克萨,得胜还师,不失一兵一卒,立有殊功而未获奖赏,反被清政府遣散诸情节,同“西鲁故事”中少林寺众僧帮助康熙皇帝征讨西鲁,得胜立功而不受奖赏,反遭诬陷,清廷还将少林寺焚毁,使众僧大多惨死等情节,有诸多相似之处。于是推论:藤牌兵被遣散之后,便返回家乡,“纠集同志,毅然作反清复明之举”。而西鲁故事中的前五房即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色开;后五房即吴天成、洪太岁、李识第、桃必达、林永昭,全部属于藤牌兵中的重要人物。而《西鲁故事》里的万云龙大哥,便是“以万为姓”集团的万礼即张耍(文献中有时写为“张要”——引者),郑君达便是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所以天地会便是福建藤牌兵被遣散后,返回福建由万五道宗所建立。
1977年,台湾学者翁同文先生在《康熙初叶“以万为姓”集团余党创立天地会》一文中,又提出:所谓少林寺众僧退敌立功,清帝负义遣兵放火焚寺,乃影射蔡禄率部降清,又与其部下在河南(少林寺所在地)被杀。所谓少林寺被焚后,五僧逃出与长林寺僧遇合结盟,当指蔡禄部下有残余分子脱逃回闽,与万五重聚,五僧也属该集团范围。故此可说少林寺五僧与长林寺僧达宗,两方都是“以万为姓”集团的人,天地会即由他们建立。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4)
1994年,大陆学者罗炤利用新发现的“香花僧秘典”对《西鲁故事》进行解读。他认为康熙皇帝处置蔡禄,与天地会会簿所述康熙火烧少林寺,屠杀僧人的性质是一致的:昏君负义,壮士始为朝廷效力,终被谗陷受诛。蔡禄在四月间被清政府杀害于河南,随从他去河南的数千名部众,这时肯定有一些跑回福建故乡。如今蔡禄惨遭康熙皇帝杀害,道宗不可能不有所行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盂兰盆会,又称中元,俗称鬼节,届时要做水陆法会祭奠亡灵。道宗是僧人,此时距蔡禄之死已有两个多月,他肯定已经闻知噩耗,必定会主持最大规模的水陆大法会祭奠、超度亡弟。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天地会在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起义了。
2。哥老会:子虚乌有的《金台山实录》
哥老会秘籍《海底》中的《金台山实录》,也是个有关该会缘起的传说故事,不过,从来没有人见过其内容,仅能从民国年间四川“汉留巨子”刘师亮所著《汉留全史》中知其大概: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皇帝在吴三桂的追赶下逃入缅甸,缅甸王为了讨好清廷,便把永历皇帝送给吴三桂,吴用弓弦将永历帝勒死。当时,郑成功在闽南公开高举反清大旗,同清军对抗。清廷以其父郑芝龙无法招降郑成功,而将其全家杀害。消息传到台湾,郑成功悲痛欲绝,发誓复仇。于是年九月,与所部兵将结拜弟兄,定名“金台山明远堂”,参加者达四千之众,是为洪门(哥老会)创立之始。郑成功派遣其部将蔡德忠、方大成、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潜入福建少林寺出家。又派遣部将中精明干练者分赴内地,组织汉留,开山立堂。康熙元年六月十八日,郑成功逝世,其子郑经继位。康熙十九年,郑经兵败厦门,次年以忧愤死,次子郑克塽立。康熙二十二年,台湾为清将施琅所攻占,郑克塽遂将天地会之秘籍《金台山实录》用铁匣沉之海底,然后自刎身亡。郑成功之部将陈近南探知吴三桂或能灭清复明,遂前往四川雅州,于康熙九年开荩忠山。旋知吴三桂虽然反清,却是为己,不是为明,大失所望,遂至湖广白鹤洞出家,称白鹤道人。道光十五年,郭永泰赴福建厦门探望其叔,闲暇时出游,偶憩民家。见其盖米瓮上有旧书一本,封面署《金台山实录》,并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图章。知系郑成功遗物,问所由来,渔民称其父生时业渔,善泅水,于海底得一铁匣,内藏金珠数件,小玉印一方,旧书一本。永泰以百钱购得《金台山实录》,又以白银十两赎回。道光二十八年,郭永泰从厦门回到四川,在四川永宁开荩忠山,参加会盟者有四千多人,所传各令并汉留组织之秘籍,即名曰《海底》,又名《金不换》。
人们对于哥老会秘籍《海底》有着不同的解读。
胡珠生在《天地会起源初探》中提出:洪门秘书向称“海底”,四川郭永泰开荩忠山时,其海底原本系道光十五年得自福建厦门渔家,相传为郑成功遗物——《金台山实录》,书面盖有“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又说:刘师亮在《汉留史》中提到,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在台湾开金台山,命陈近南往四川雅州,于康熙九年开荩忠山。可以大致断定它(指天地会——引者)起源于清初郑成功经营的福建、台湾,再由福建、台湾而转入广东、四川。
第一章 三大帮会溯源(5)
朱琳在《洪门志》中写道: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据守台湾,推进“汉留”组织,开山立堂,定名为“金台山”、“明伦堂”。并遣派部将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等向中原发展,化装至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九连山的少林寺,投方丈智通。该寺有僧128人,均精娴武艺。嗣有郑君达(郑成功之侄)素怀大志,随父郑丹书在粤经商。父死,闻叔郑成功有部将蔡德忠等隐居少林寺,遂偕妻郭秀英,妹郑玉兰,及子道德、道芳,相投依附,共图义举。康熙十一年,西鲁国王寇边,清兵征讨,屡受重创。清廷惊惧惶急,悬榜招贤。少林寺僧郑君达与众商议,前往投效,以图“反清复明”。
下面便接续少林寺僧帮助清廷打败西鲁,反被残害的故事。
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陈近南等人在“红花亭”聚会,一同结义,建立天地会,并称陈近南“原名陈永华”。戴魏光撰写的《洪门史》,并未完全依据会内秘籍,而是使用了魏源的《圣武记》、《清史列传》等史籍。但史籍中并无天地会的记载,他便用推想的方法对史籍加以附会。如:《圣武记》中提到“成功既有台湾,与所据金厦二岛相犄角,又礼处士陈永华为谋主”等语,遂附会为:“成功励精图治,宵旰勤劳,不惜礼贤下士,罗致豪杰;以备他日作战之需。洪门基本干部之养成,亦必于此时。”又见《清史列传》之《郑芝龙传》提到康熙二十二年清将施琅进兵台湾,郑克塽、刘国轩等迎降,上交“延平王金印”及“招讨大将军金印”等,遂附会:“当(郑克塽)出降之时,将领被斩者七十余人,官员被斩者三百余人,士兵被斩者一千余人。郑成功部属于痛恨之余,遂相率加入秘密会党以图报复。”故得出结论说:故洪门萌芽于成功入台之前,培养于成功入台以后。
笔者则认为,《海底》中的《金台山实录》乃是会内之人所编造,因为郑克塽并非自杀身亡而是投降了清朝,他在降清时,上交了全部文书、档案,清廷并未发现郑氏政权与天地会有关的内容。哥老会并非郑成功所创立,而是由四川的啯噜演化而成。
3。青帮:胡编乱造的《通漕》
青帮的缘起也被帮会中人弄得混乱不堪,他们编造的《通漕》,大肆宣扬青帮源远流长,有着光荣历史,以抬高青帮的身价和扩大其社会影响。为此,他们称青帮系来自佛教禅宗的临济宗,并且把青帮的起源提早到明代,为青帮编造出所谓“前三祖”和“后三祖”的神话故事。前三祖包括:金祖碧峰,是明朝永乐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金纯,后来出家,修道于山西五台山之紫霞洞;罗祖即罗清,是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青帮秘籍还为他编造了一个神话故事:
明天启三年,“北国造反”,朝中无人能敌,魏忠贤因遭罗清弹劾,故意举荐罗清前往征讨,欲借北国之力除掉罗清。罗清率领二十万兵马来到北国边界,北国兵将见明朝兵多将广,遂不战而退。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