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人傻了,明朝使者很不要脸,居然连这种借口都说得出,不过这也是实情,明朝虽然对自己开出的赏格相当的高,可惜,能拿到赏格的人,拿到赏格的数量,相当的少,而如果以林丹汗和东虏交战的结果来看,即便是处于下风,那击杀东虏的数量,也远明朝自己,所以说,拿到的赏格,绝对会比明朝多。

“那明朝使者,三两也实在是太少了,不过明朝自己的一成,这一点,我们实在是不能接受,起码得五两银子,或者是两石粮食换一个人头,而且,归附东虏的蒙古人和汉人,也要算到这个里面去,均以成年男丁为限,妇孺不在此内,如果是东虏精锐的战士,这个价格,则要翻倍,如果是额真,则在精锐战士的基础上再翻数倍……,再上,就按照明朝以前的那个‘擒奴赏格’来算,如何?”那个蒙古老人一还价,就把价格加了一倍,也是一个讲价的高手。

刘吉善在皇帝那里得到的授权是一石粮食换一个头颅,当然,这个是理想状态,皇帝也没有一定要以这个为标准,只是说,根据情况,如果干旱得厉害,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收购东虏的人头,刘吉善心中为难,现在还不是最干旱的季节,还没到最难熬的日子,粮食的价格虽然很高了,但是远不到几斗米能换一个人头的地步。

刘吉善很为难,这件事,出了皇帝给他的授权,五两银子,按照现在的行情,可以买到差不多两石粮食了。

“呵呵,老人家,这个价格,说实话,有点难办啊实在是太高了点”刘吉善摇摇头,拒绝了蒙古老人的提议,其实,五两银子的价格收购头颅,不见得就是很高,如果能用百万两银子平定东虏这个祸害,明朝人会举双手双脚赞同,可是,谈判就是谈判,压低价格这是必须的。

林丹汗笑了笑,挥了挥手中的鞭子,道:“使者,明朝的皇帝既然送了本汗一个天大的礼物,本汗还没有回礼呢,这样,这几日,本汗就派人,到东虏那里,取正宗的东虏人头三百颗,作为送给明朝皇帝的礼物,一来也显示本汗的诚意;二来,使者就在这人头价格问题上让一点,就以五两银子为基准,换人头,这样,使者可以最快的度收到正宗东虏的人头,而银子,不过是多出了一点而已,如果明朝能获得三百颗正宗东虏的人头,应该会举国欢庆的,又何必在乎区区一点银子呢?是不是?如果此事能成,使者不废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天大的功劳啊在皇帝面前,也好交差……”林丹汗见谈判陷入僵局,立刻抛出一个砝码。

三百颗正宗东虏的人头,这个数目,过了明朝锦宁大捷获得人头数目,这正是林丹汗借着人头揶揄刘吉善,锦宁之战的结果,林丹汗当然知道,二百多个人头,就能让整个明朝举国欢庆,称之为大捷,这件事,在草原上,也是传为笑柄的,林丹汗自信,自己去取三百个人头,不是什么难事,要借着人头的事,把人头的价码抬高。

刘吉善即便是脸皮厚,也是被林丹汗的揶揄弄得好不尴尬,确实,锦宁大捷,真正确认了人头的,也就是二百多个,这被称为大捷,说出来,实在是自己欺骗自己,实在是够丢人的。

刘吉善的脑筋急转,快的盘算几番,心中也有了主意,皇帝的信任,皇帝的战略,皇帝的意图,不是在这赏格上面斤斤计较。

“好大汗既然如此爽快,那本使者就等着大汗的人头,人头的价格,就依大汗的意思,以五两银子为准,只要大汗能送来人头,验明无误,当即就换成银子,绝不少大汗一毫银子,如何?”刘吉善很豪爽的答应了林丹汗的要求,把银子从三两提高到五两,当然,也是挖了一个坑给林丹汗,准备日后摆林丹汗一道。

“好使者果然是个爽快人,那就说定了,本汗即刻就兵,去给使者取三百个人头来,以体现本汗联合的诚意。”林丹汗笑得合不拢嘴,自己不过是稍稍的提了提明朝的伤疤,那个明朝人就受不了,同意把人头的价格提高到五两,这实在是一桩好买卖,自己这几次和东虏的大战,互有胜负,死伤都在数千,乃至上万的,如果都拿来换银子,实在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可以说是白捡的。

刘吉善也是微笑着,自己暗中给林丹汗打了一个埋伏,道:“好好好大汗果然爽快,那就说定了东虏的人头,我朝历来就有验证的手段,这一点,大汗需以我朝验证的为主,不能用人头冒充,这一点,本使可要提醒大汗。”

“这个没问题,本汗保证,不会用人头冒充的,必定会是正宗东虏的人头,当然,使者,话可说在前面,如今投靠东虏的蒙古部族,包括汉人,这些人,也是属于东虏的,他们的成年男丁,也是出来打仗的,所以,这些人头,也是算的,当然,是成年的,不成年不算,妇孺的不算,如何,本汗够诚意吧。”林丹汗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如今很多投靠东虏的部落还是蒙古人,甚至很多汉人,要说击杀三百个真正东虏男丁,是有点难度,但是用这些投靠东虏的蒙古人,汉人的人头来充数,则是相当简单。

“没问题,大汗只要不冒充,我朝有的是办法确定是不是东虏的人,即便是刚投靠东虏的蒙古人、汉人,也算在内,大汗只管拿人头来就是,本使者是见人头给银子,毫不含糊,另外,男子尚未成丁,价格定在一两,也一并收购。大汗如果有,也一并送来。”刘吉善毫不在乎的接受了,皇帝正在进行给东虏上户口的工程,那家人口多少,那个男丁归那个牛录,明朝一清二楚。

“爽快”林丹汗如今,是完全相信明朝人和他联合的诚意了,开怀大笑,他一次作战,就可以获得数千人头,就可以获得一两万两银子,这个预期,已经远远出他原本的预期了。

刘吉善微笑着点头。

那个蒙古老者睁开眼睛,说道:“明朝使者,有一件事,我还想提一下,那就是我们两家互市的事,此事,以前明朝可是答应了我们的,为此,我们为明朝可是出力不少,如今,两家进一步的联合,这互市,是不是也该扩大一些?”

刘吉善豪爽的道:“这一点老人家尽管放心,大汗尽管放心,这件事,我朝一直就是承认的,也是认真的,我们两家的马市,就在这里,我们站的这个地方,大汗在这里,能够买到和以前马市上一样的东西,甚至更多,所以,大汗尽管放心就是。”

“在这里?”不光是林丹汗吃惊,那个蒙古老人,红夷喇嘛也是吃惊

“是的,就是这里。这个地方。”刘吉善选的这个地方,靠近小凌河,北面是锦州,可以借助锦州的防御。

“使者,为何是这里呢?明朝就不怕我们蒙古人使坏?”林丹汗摸不着头脑了,这里可是明朝关外心腹地带啊马市设立在这里,明朝人也不怕蒙古人突然翻脸,掳掠明朝的百姓?打草谷可是蒙古人的传统。

“使坏?呵呵,大汗和我朝联合,我朝就相信大汗,相信大汗能够控制好部属的,两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相信,大汗能够明白我朝的苦心,我朝不担心大汗使坏。”刘吉善如此说到,其实,刘吉善根本就不怕蒙古人使坏,一来,如今有了手榴弹守城,谁敢去攀登明朝城池的城墙?在手榴弹消耗殆尽之前,凭蒙古人那点本事,靠近城墙都难,至于小规模的掠夺问题,刘吉善相信,林丹汗如今有求于明朝,想使坏,先看看自己的处境,一旦惹怒了明朝,断了和他的联合,他会立刻像个断线的风筝,飘不了几下,孰轻孰重,林丹汗只要不是一个傻瓜就会明白。

林丹汗的头脑比较简单,听见刘吉善如此说,就点点头,觉得说的是,既然明朝都不怕自己来打草谷,自己还计较那样多干嘛?明朝人要说守城,那有一手,但是要说野战,林丹汗也看不起。

不过显然的,那个蒙古老者也不是好对付的,道:“明朝使者,把马市设在这锦州城下,可是怕东虏前来掠夺?”

“呵呵,老人家,说得没错,也是有点这个意思,锦州如今算是我朝关外前沿最大的城池了,把马市设在这里,安全一些,马市里肯定会有相当多的物资的,一旦给东虏掠夺去了,我们两家的损失都不小,岂不是便宜了东虏?再说,如今我们两家联合了,防线更是紧挨着,东虏想来抢东西,怕得掂量掂量,老人家,您说呢?”刘吉善解释道。

“既然如此,那何不把我们双方的马市设在宣、大呢?那里以前也是和蒙古交易的马市,设在那里,根本无需担心东虏的问题,明朝使者,你看如何?”这个蒙古老人觉得反常即为妖,不相信明朝人会这样好心,试探性的问了一问。

“呵呵,老人家,其实还有一层含义,没有说明,老人家想必也听说过我朝陛下千万两白银赈灾的事。”刘吉善开始忽悠。

“这个,确实听过,说起来,明朝皇帝,不愧是富有四海啊是天下第一富有的人,千万两白银,怕是要堆成一座山吧。”这个老人说到一千万两白银,也是两眼冒光,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蒙古人每年得明朝互市,赚几个银子,都十分快乐了,和明朝皇帝的千万两白银一比,实在是没法比。

“唉……老人家既然知道,难道还不明白吗?为什么要用如此之多的钱去赈灾?因为我朝陛下得神人指点,说我朝北方,会连续干旱,所以,北方的粮食歉收,物资紧缺,本身就要靠从南方调集粮食、调集物资,长途跋涉,转运困难,消耗巨大,从6地上支援大汗,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陛下特意要求,所有和大汗有关的物资,都走海运,直接在锦宁上岸,如此,才可抵消6地转运的巨大消耗,否则,到时候,林丹汗怕十两银子,也买不到一石粮食呢,我朝陛下也是为了大汗好啊真心和大汗合作,大汗是知道的,我朝毛文龙部,历来物资都是走海运,直接从南方运到毛文龙那里,今后,我们锦宁防线的物资,也和大汗一样,全部走海运,不再走6路了。所以说,马市设立在这里,也是为了方便运输,我朝和大汗的防线连在了一起,背靠背,大汗在这里拿物资,岂不是更好?远比从宣大那里互市要近得多,是不是?所以,日后,大汗的交易,互市,接受物资什么的,都来这里,内6的边墙就不要去了,那里没有大汗所需要的东西……”刘吉善一副我是为你好的样子。

林丹汗,那日乃,红夷喇嘛几个都是目瞪口呆为的不是别的,而是刘吉善口中的那个神人。蒙古人是极度信信佛的,相信世间有神灵,有佛的存在,如今听到一个明朝的官员,皇帝的心腹特使说出皇帝梦中得神人指点这种事,是目瞪口呆啊更加目瞪口呆的是,明朝居然根据皇帝的梦,使用千万两白银去赈灾,这岂不是说,皇帝真的梦见了神人?否则,大臣们会让皇帝这样玩?这几个人,都有着不小的求长生,求真神的**,现在听刘吉善一说,一心和明朝人谈判的心思,大半又到了明朝皇帝身上去了,以前还只是传言,信不信还是两可之间,如今,可是明朝官员,皇帝心腹亲口说的,可信度自然大增,这其中的吸引力,自然是不一样。

林丹汗忘却了自己是林丹汗,是蒙古的大汗,也忘却了自己身处不利的境地,也忘却了自己还要和敌人展开生死的厮杀,开始诚心的跟刘吉善问道:“使者,这件事,可是真的?真的有神灵吗?”

刘吉善看着林丹汗一副虔诚的模样,看着林丹汗眼中的清澈,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杀人如麻的林丹汗?

“大汗,这件事绝对是真的,本使亲自经历过的,当初,我朝决定赈灾的时候,可是连夏收都还没到呢,我朝就决定赈灾了,其规模之大,就是要应对神人说的灾害,呵呵,要不是神人的指点是真的,我朝能舍得用千万两白银去做这种无稽之谈之事?”皇帝预言陕西灾害的事,刘吉善全程参与了,对其中的过程,可谓是知情人。说起来,也是感慨万千,幸亏神人指点的是皇帝陛下,如果指点的是明朝的对头,那可就要大地6沉,地狱降临啊

“大明皇帝果然是好福气啊能得神人指点和看重,实在是好福气啊……”林丹汗以羡慕的口气说到,眼神中,只有向往、虔诚、清澈。

刘吉善看着林丹汗,觉得实在是匪夷所思,击杀了蒙古右翼十几万人的林丹汗,居然也会有这样虔诚,清澈的目光。

【感谢“完美の骑士”的打赏啊】

第二百九十三章饷帝很烦恼

3

第二百九十三章饷帝很烦恼

杨改革这几日,相当的烦躁。

自己的摊子是铺开了,到处都有布局,到处都在用钱,如今,正是关键的时刻,可是,自己手的钱,却不多了,甚至到了严重不足的地步。

乾清宫。

杨改革正在批阅奏疏。

“陛下,这本是请陛下开经筵的。”小太监翻开一本,看了看内容,就直说出了奏疏的内容。

杨改革烦躁的挥挥手。

小太监很知趣的把这本奏疏放在一边,拿起另外一本。

“陛下,这本也是请陛下开经筵的。”小太监只匆匆的浏览了一下,就说出这本奏疏的内容了。

杨改革烦躁的挥挥手。

小太监又把这本奏疏放下,拿起另外一本。

“陛下,这本……还是请陛下开经筵的。”

小太监很委屈的跟皇帝禀报道,这大臣们上的奏疏,本本都是请皇帝开经筵,皇帝显然没有那个心思,这就让小太监为难了,这给皇帝读奏疏,那是多么好的一件差事,如果因为这些白痴般的奏疏把自己的前途砸了,小太监哭死的心都有了。

……

大概处理了一会奏疏,奏疏就处理得差不多了,杨改革伸伸腰,问道:“大伴,这上奏疏说要开经筵的,一共有多少本了?”杨改革自从很久以前开过一回经筵之后,就把经筵这个词抛到脑后了,一直就没有再开过,这经筵,明显就是给自己洗脑,给自己搞“传销”的东东,杨改革是不会上当的,所以,自从上次开经筵之后,杨改革就一直不肯再开了,实在是怕这些大臣们给自己“洗脑”,大臣们从刚开始的零星、松散的几个人上奏疏,到如今,已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上奏疏让自己开经筵,泛滥了,杨改革也不的不正视一下。

“大伴,请开经筵的奏疏,有多少本了?”杨改革也没具体的统一过自己pass过多少请开经筵的奏疏了,问自己的管家。

“回陛下,这方面的奏疏,大约装了有两筐了。”王承恩立刻回答道。

“两筐……”杨改革无语,群臣真的是有毅力啊这种浪费纸一般的奏疏,居然都写了两筐。

杨改革这几天,日子就过得艰难,没钱,到处是窟窿,到处需要用钱,杨改革一直在想从哪里搞钱,相当的烦躁,又被群臣请求开经筵的奏疏群攻,心情更加的不爽,不过不爽归不爽,杨改革决定开一次经筵,不管怎么说,开一次经筵,先堵一堵大臣们的嘴再说,自己真的快给开经筵的奏疏淹没了。

“大伴,传旨,开经筵。”杨改革有气无力的说道,杨改革的脑混乱得很,准备换个环境,换个工作节奏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突奇想或者意外收获,没钱,实在憋屈啊

“开经筵?…今日吗?陛下?”王承恩以为自己听错了,皇帝可是很久没开经筵了,皇帝对开经筵那可是相当的不感冒,怎么突然想起来开经筵了呢?不过皇帝已经下旨了,那就开吧。

“是的,今日就开,正好朕今日闲暇无事。”杨改革有无数的烦恼事,这开经筵就是其的一件,也是比较好解决的一件,杨改革准备把这些烦恼的事逐一的解决,这经筵就是最简单的一件事,被杨改革列为最先解决的一件。

遇到难题从最容易的入手是解决难题的方法。

……

华殿里。

内阁,六部等官员齐聚华殿前的丹陛,等候皇帝驾临。皇帝难得的开一次经筵,这大臣们上奏疏,可是上了有一段时间了,这奏疏的数目,怕得用堆来计算了,这皇帝,终究是敌不过大臣们的苦劝,终于开经筵了。众人当,不少心都是喜滋滋的。

“陛下驾到。”小太监的一声高呼,群臣们立刻严肃的站好。

皇帝一进华殿,大臣们就毕恭毕敬的磕头。

杨改革上了华殿的宝座,才说了声:“起来吧。”

众臣又才起来。

“最近因为忙,也没时间,经筵有些日子没开了,今日,朕有时间,就开一开吧。”杨改革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说道。

既然皇帝下令,那就开吧。经筵按照预定的程序,正式的开始了。

……

皇帝坐在龙椅上,前面是个案几,负责讲课的是个穿红袍的家伙,身边还有两个蓝袍的家伙帮忙,下面则是内阁,尚书们,陪着皇帝一起听课。

开场毫无例外的是讲解《四书》《五经》,在这些儒家的书里,寻找微言大义,从一句话,一个词里延展出无数个道理,无数种可能,然后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解释。

杨改革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经筵,而是在别的地方,在自己的内帑里,在钱身上,在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