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小术士-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人叫啥名啊?”王宝玉低声问鲁肃。

    鲁肃是主战派,不喜欢此人的投降言论,没好气的说道:“此人名叫薛综。”

    正当王宝玉想着用什么俏皮话刺激此人之时,诸葛亮却怒了,猛拍了一下案台,骂道:“薛综,竟然出此不孝之言,莫非你是曹贼之奸细?”

    鲁肃立刻冷眼看了过去,吓得那薛综脸色都变了,连忙指天发誓:“荒唐,我薛综对主公的忠心,苍天可鉴。”

    “人生于天地之间,当以忠孝二字为立身根本。公即为汉臣,食汉禄,不思报效国家,反而助纣为虐,以天数论之,真不足为语,无父无君之人也!”诸葛亮道。

    薛综被说得老脸通红,无言以对,王宝玉却又忍不住拍起了巴掌,哈哈笑道:“这种人不孝顺不忠君的人,就没脸活在世上!”

    “我,我非是此意!”

    “那你什么意思?你自己说说,你倒是说啊!”王宝玉吵吵巴火的起哄。

    “王宝玉,你勿要嚣张!”

    “别跑题好不好,我那是个性问题,可你这是原则问题,令人发指。”王宝玉得力不饶人。

    “你!无理取闹!无理取闹!我,可以死证明清白!”薛综说着,操起茶碗就砸在头上,顿时额头冒血,顺着脸就滴滴答答的淌了下来,身形晃动了几下,倒是没有倒下去。

    也许觉得自己没被砸死或者砸晕,薛综觉得很没有诚意,所以不肯善罢甘休,又疯狂的去别人的桌案上拿茶碗继续砸自己的头,满脸血渍惨不忍睹,最后,终于被几个人按住,却还是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还委屈的用灌满血的嘴巴指天骂誓,随着吐沫星子喷的哪哪都是,那叫一个惨烈啊。

    一场辩论会,先是气懵一个,接着差点又搞出人命,鲁肃脸色阴沉下来,但却没有宣布散会,眼睛却不禁朝着一处屏风之处瞄了一眼。

    这个细微的动作,还是被王宝玉发现了,心中陡然一惊,他立刻预感到,江东的头领孙权,应该就在屏风的后面听着呢!

    又有一个不怕死的站起来指着诸葛亮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反而刘豫州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却无可稽考,织席贩履之夫耳?”

    侮辱刘备,诸葛亮岂能不生气,他厌恶的摆手道:“我主被圣上称作皇叔,岂能有假?难道你是在怀疑圣上吗?”

    “这个……”此人一时语噎,但还是冷笑争辩道:“如圣上当真关切刘豫州,却为何没有封赏?”

    “只怕是有那曹贼左右,圣上想要封赏也无可奈何!”

    “纯属狡辩!”

    诸葛亮挥了下袖子,不屑的说道:“我知你是何人,袁术座下怀桔之陆绩,曹操意图窃国,而你,小贼也!”

    怀桔,就是怀来藏着桔子,这个典故王宝玉倒是听人说起过,说是陆绩留给回去给老妈吃的。

    本是孝心之举,却被诸葛亮说成了小贼,陆绩恼羞的眼中喷出火来,说道:“桔子乃袁术之赏赐,怎能说偷?”

    “此事世人皆知,公之论皆小儿之见,勿要与高士谈论。”诸葛亮不耐烦的摆手道。

    “诸葛亮你休得狂妄,我那桔子是回家送与母亲品尝,实为孝道!”陆绩直着脖子说道。

    “不得主家同意私自拿取,便是偷!孝心可嘉,但行为甚是卑劣,难不成你希望世人皆效仿此举?”王宝玉又插嘴了。

    陆绩基本上已经被气疯了,使劲的抓头,反复说道:“我未曾偷,未曾偷!”

    “偷了还不承认,嘿嘿,你那嘴比鸭子还硬。”王宝玉嘲讽道。

    “王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陆绩撸起袖子又想跟王宝玉打架,这次倒是没有人拦着,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这个臭嘴王宝玉给赶出去。

    当当当,屏风后传来了三声木击案台之声,鲁肃如蒙大赦一般,立刻摆手道:“今日到此为止,诸公且请退下。”

    呼啦啦,满屋子都走了个干净,鲁肃拉着诸葛亮走出了屋子,陪笑道:“孔明先生,莫要生气!”

    诸葛亮怎么能不生气,冷着脸不说话,如果不是因为王宝玉反复的搅合,这次肯定要被这些人给围攻的体无完肤。

    “鲁先生,这就是你的不对,不相信我们就直说,干嘛弄了这么一群穷酸文人群起而攻之。”王宝玉却埋怨起来。

    “适才不是说过,此乃我主之意。”鲁肃道。

    “既然孙将军不信我等,今日便回夏口。”诸葛亮甩袖子就要往回走,还真是动了火气。

    “孔明先生!莫要这般。给鲁肃情面,我主尚在等候先生。”鲁肃慌忙拉住了诸葛亮,低声下气道。

    王宝玉明白了,那屏风后传来的声音,是有意义的,三下,大概就是见诸葛亮,如果是四下,可能就是直接将诸葛亮撵走。

    就在诸葛亮跟鲁肃拉拉扯扯,一个非要走,一个非要留,正在僵持之际,迎面却来了一个谋士打扮的人物,三十多岁,个子不高,长相儒雅,只是一看到诸葛亮,便冷下脸来,用责怪的口吻道:“二弟,既来江东,因何不来见我?”

279 碧眼紫髯() 
“大哥,孔明此行有重任在身,多有不便,还望大哥包涵。”诸葛亮低头拱手。

    原来这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同为一母所生,诸葛瑾却明显不如弟弟帅气,正当王宝玉想着如何打招呼之时,诸葛瑾却说话了:“宝玉,你也来此作甚?”

    原来也认识自己啊!看样子也去过卧龙岗,王宝玉连忙打招呼:“大哥,我怕先生孤单,特来陪他消愁解闷。”

    “算来,你该一十九岁,当自食其力,寄予人下总不妥当。”诸葛瑾看似好意的说道。

    “我原来是有些手艺的,只是搬离卧龙岗后一直忙,没有再做什么生意。”王宝玉嘿嘿笑道。

    “男儿应有番作为,将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岂可将心思都用在那钻研算计之上?”诸葛瑾的口吻很有大哥的味道,看来在他的眼里,自己就是个没能耐的寄生虫,这让王宝玉大感郁闷,这时,诸葛亮却为王宝玉开脱道:“大哥有所不知,如今宝玉已是皇叔结义四弟,孔明亦需仰仗。”

    诸葛瑾同样露出异常吃惊之色,左右打量王宝玉,好像是比印象中的小王宝玉机灵了不少,但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没有半点威仪,怎么就一下子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呢?

    “莫不是宝玉和刘皇叔沾亲带故?”诸葛瑾十分纳闷。

    “非也,宝玉常有奇思妙想,数次助主公脱困,主公偏爱有加,故而如此。”诸葛亮说道。

    咳咳,一旁的鲁肃干咳了两声,诸葛瑾见鲁肃一脸焦急,立刻会意他还带着二人有急事,所以便不再追问,拱手道:“二弟,宝玉,且容稍后再聚!”

    “大哥,不送啊!”王宝玉也在他身后拱了拱了手。

    诸葛瑾去往了别处,鲁肃则带着二人进入朝阳宫的另一处朱门,沿着环形的台阶而上,渐渐来到了顶层。从这个方向往下望去,江东风景尽收眼底,让人心生一股豪气。

    “这边请!”鲁肃说着,便推开了一扇朱红色的大门,眼前出现的一切,着实让王宝玉大感震惊!屋内的设计绝对堪称能工巧匠的顶尖力作!

    迎面是一个圆形的大厅,足有千米不止,地面铺着花纹各异的石板,周围的墙壁上是白色的,上面不但雕刻着各种图画,还挂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铜镜,看似随意,但好像又有某种特定的规律,令人眼花缭乱。

    整个大厅中,只有拱形的屋顶上开着四扇小窗,但是,进入的光线通过铜镜的折射,却让屋子里显得格外明亮,其中有几面镜子的光束,汇集照射在屋子的中央,那里有一个黑色的宽大案台,案台后的那人,恰好沐浴在阳光之中。

    此人正是江东霸主孙权孙仲谋!

    一见诸葛亮等人进来,孙权微微一笑,缓缓起身迎了上来,王宝玉第一眼看过来,还以为见到了古装打扮的外国人,孙权长着一双蓝眼珠,络腮胡是紫色的,头发倒是黑色,鼻方口阔,额高颧隆,棱角分明,模样十分与众不同。

    而孙权身上的衣服,也是夸张的暗红色,领口袖口都绣着金色的丝线,这些色彩在光亮处流动,看起来异常华贵。

    尽管孙权的个头也有一米八以上,但却不难看出,他是标准的上身长下身短。

    老百姓有云,上身长下身短,不是馋就是懒,从审美观点上讲,这样的比例也算不上完美,但在相学上论,却是标准的福将之相!

    “见过孙将军!”诸葛亮连忙拱手施礼。

    “孔明先生勿用多礼,远道而来,车马劳顿,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孙权说话倒也非常客气。

    “将军客气了,今日一见将军,方知英雄伟岸。”诸葛亮奉承道。

    “早就听闻孔明先生气度非凡,今日得见,恍若仙人!”孙权看似感叹的说了一句。

    “亮本南阳布衣,将军说笑了。”

    “孔明先生,说来你我本是同龄,大小事宜,但讲无妨。”孙权拉了拉诸葛亮的手亲切的说道,这话并不假,这一年,孙权和诸葛亮都是二十七岁,两个年轻人走上了政治舞台,还逐渐成为各自舞台的主角。

    跟诸葛亮说了几句,孙权又向王宝玉走来,王宝玉连忙拱手,近距离看孙权,更是英气逼人,孙权呵呵笑道:“小兄弟,有道英雄出少年,我不及也!”

    “将军,您这就是太客气了,我是小人物一枚,怎敢跟将军相提并论?”王宝玉道。

    “药囊丢荆轲,秦皇脱难;农夫指路偏,项羽被围;常人亦能有大作为。”孙权夸赞道,其中不乏卖弄学识。

    切,说到底还是把老子当成了小人物,王宝玉暗自叹气,没再说话,孙权伸手做出了请的动作,将诸葛亮和王宝玉让到案台前的两个圆形蒲团坐下,鲁肃则束手立在一侧。

    从这个角度看孙权,脖子要后弯四十五度角,应该算作仰望,很别扭,不知道孙权是不是一直都这样接待客人。

    提到待客,王宝玉总以为会有个漂亮丫鬟给二人递上香喷喷的好茶,这毕竟是基本的礼数嘛。但是王宝玉几次看向门口,那里都是空落落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可见刚才都是虚伪的客套,孙权还是打心眼儿里看不上刘备一伙。

    诸葛亮当然也看了出来,只是不好发作,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场面有些冷场。

    孙权盯着诸葛亮,首先打破沉寂,开口便直截了当的问道:“孔明军师,刘豫州与曹操交锋数日,其兵力可真有百万之众?”

    诸葛亮仰着脸,脖子焦酸,也不大痛快,开口就说:“据我所知,曹兵不止百万,而是有余,更有战将千员,皆能征善战。”

    一旁的鲁肃急得直抓脸,心中这个埋怨,孔明啊孔明,反复叮嘱你,千万别说这么多,你也答应的好好的,是不是刚才被一群儒士气昏了头,来到这里到底还是说错了话。

    孙权的脸顿时沉了下来,站起身来背着手走了几步,又问:“曹操可有意吞江东之意?”

280 面北称臣() 
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否则两人来他这里干嘛来了,就是为了坐冷板凳?孙权这是试探,还是脑子真正出了问题?

    王宝玉忽然想到,还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孙权后来发现曹操的那封信是假的,又或者曹操另派人又送来其他的信,要跟孙权修好。

    如果是这样,那麻烦可就大了,孙权会不会翻脸将自己和诸葛亮杀了,然后出兵去打刘备,想到这些,王宝玉不禁后背升起一股寒气。

    事实上,王宝玉还真猜对了一半,曹操真又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短短一行字,很客气的邀请孙权,有日能泛舟江上,共赏长江落日美景。

    这封信孙权跟谁也没说,他原本是发誓要跟曹操决战一场的,现在却犹豫了,如果能够自保,谁有愿意跟百万大军刀兵相见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东谋士们的议论并不能左右孙权,只是能给孙权一个不战的理由而已。

    “能与曹操争天下者,唯有我主刘豫州与将军耳!”诸葛亮没直接回答,却用话点拨道。

    “不知豫州兵力几何?怎跟曹操争夺天下?”孙权问道。

    “两军对决,不在兵力多寡,而在智谋,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占据天时,将军占据地利,我主占据人和。”诸葛亮不卑不亢的说道。

    天时地利人和,说到底还是人和最重要,孙权有些不高兴了,啥意思啊,就你那大耳朵穷得叮当响的刘备行,我们都是废物?

    你们要是行,还被曹操撵的无家可归,老子是有修养的人,这些难听话不愿意当面说出来罢了!孙权心里鄙夷了一番,又冷着脸问道:“既然我与刘豫州皆是曹操之大患,敢问刘豫州作何打算?”

    “自是与那曹操决战到底。”诸葛亮毫不迟疑的说道。

    “孤又该如何?”孙权很奇怪的问了一句。

    “面北称臣!”诸葛亮嘲讽的说道,虽然是同龄人,他实在不喜欢孙权的这幅做派,虚荣自负,玩弄权术。

    诸葛亮这四个字一出口,孙权顿时勃然变色,探身就从案台下取出了一柄长剑,几步上前,唰的一下就抵在了诸葛亮的肩膀上,怒道:“孔明安敢当面辱我,想我父兄创下江东基业,何其不易,怎可拱手让与他人?”

    出现这幅场景,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鲁肃惊得面色大变,王宝玉也吓得一哆嗦,刚刚还说什么同龄人,可以畅所欲言,一句话就翻脸了。

    这时,鲁肃连忙上前拉住孙权袖子道:“主公息怒,孔明使者也!”

    两军对战,不斩来使,这是当时的规矩,孔明贵为谈判特使,享受的待遇应该更高才对,刀剑相逼,绝对有违当时的礼节,但是,人在气头上,什么都干得出来,孙权并没有放下长剑的意思。

    刀架在脖子上,诸葛亮却临危不惧,哈哈大笑,说道:“孙仲谋,江东必归曹操也!”

    “我江东有长江之险,兵精粮足,怎可败给曹操?”孙权也是吓唬诸葛亮,长剑并未用力,又问。

    “哼,百万大军驻守对岸,即便不战,此消息一出,唯恐江东已自乱也!”诸葛亮冷哼道。

    孙权一愣,收回了长剑,叹气道:“此事且容再议!”

    “不必再议,孔明就此告别而回。”诸葛亮真生气了,一脸寒霜,起身便走。

    孙权还是没说话,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诸葛亮的背影,作为中间人的鲁肃连忙跟了上来,拉着诸葛亮不停的劝道:“孔明先生,我主便是这番脾气,一定包涵,联盟大计为上。”

    诸葛亮一甩袖子,也不搭理鲁肃,跟王宝玉一道大步出了门,接着便坐车回到驿馆。

    第一次谈判就这样不欢而散,这孙权还真是个难缠的主,看着怒气未消的诸葛亮,王宝玉不禁担忧的问道:“先生,咱们谈崩了,回去怎么跟皇叔交代啊?”

    “莫急,我观孙权喟叹,其已知危机将至,先逗留几日再说。”诸葛亮道。

    “孙权那么高傲的人,即使还想谈判,也得等着咱们先给他一个台阶下吧?”王宝玉苦着脸问道。

    “江东危急,若此时孙权还顾念脸上颜面,即便是联手抗曹,也未有大胜算!”诸葛亮心烦意乱,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诸葛亮不马上走的原因,不光是为了等待孙权改变态度,他还要去看看兄长诸葛瑾,另外,弟弟诸葛均也在此处避难,也有必要见上一面。

    王宝玉没参与诸葛亮的家事,而诸葛亮惦记孙权派人来请,所以吩咐王宝玉不要上街闲逛,就在驿馆中呆着等消息,哪里也别去。

    可是又住了两晚,还是不见孙权的动静,期间连鲁肃也没有过来喝茶聊天,诸葛亮很沮丧,也许这次谈判真的结束了,动了打道回府的念头。

    诸葛亮几乎一晚上都没有睡着,长吁短叹的,直到天色泛白才疲惫的睡去,第三天早上,王宝玉都起床了,诸葛亮倒是还没有醒来,王宝玉知道他劳累过度,也没有喊他,反正住了这么好多天,等诸葛亮睡够了,下午再走也不迟。

    而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人来到了驿馆找王宝玉,此人正是枭姬府上那名唯一的男仆。

    “宝玉公子,郡主请你过去一叙?”男仆很客气的说道。

    “叙什么叙,我马上就要走了,不去!”王宝玉断然拒绝,屁股刚消了肿,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他可害怕再被顽劣的孙尚香折磨。

    “你若不去,只恐无法离开此地。”男仆善意的提醒道。

    “啥意思,你是在威胁老子吗?”王宝玉恼火的问道。

    “不敢。”

    “那你的意思,她还敢杀了我们不成?”

    “不好说。”男仆不紧不慢的耷拉着眼皮说道。

    “我们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