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大全集-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慰鏊哪腥耸腔实邸

    她并没作答,摸摸儿子的脸:“你陪娘亲半日了,回去休息吧。”

    “孩儿不累。”

    长孙后却道:“我倒倦了,想睡一会儿。”

    “孩儿陪您睡。”

    李世民插口道:“你是大孩子了,赖在母后身边成何体统!”

    李治再不敢违拗,耷拉着小脸向父皇母后施礼,一步三回头,慢吞吞退出去。烈日当头,卢氏赶紧凑上前来,手持一把大宫扇为李治遮挡阳光,李世民见状又道:“朕年少征战,锋镝尚且不避,寒暑更何足道?男孩原该磨练。”卢氏见皇帝发话,不敢再遮,收起扇子亦步亦趋随着去了。

    李世民不禁摇头,对皇后道:“你对雉奴忒过溺爱。”

    长孙后不以为然:“他幼时多病,虽说这些年未见大碍,善加保养总不会错。再者雉奴天生忠厚,倒不至于纨绔骄纵。”

    李世民却沉痛道:“小时候都挺招人疼,长大性情就变了!”

    这话是针对李治吗?夫妻一时沉默,都避而不谈这微妙的话题,隔了良久李世民起身道:“扰你安睡了,晚些时候再来。”

    皇后将她说过无数遍的话又重复了一次:“陛下但思国事为重,勿以贱妾为念。”

    李世民亲眼看着宫女伺候皇后躺好,盖上罗衾,这才漫步而去。走过廊下,又见薛婕妤立于门边向他施礼,点头而过;可行出数步又回过头来,紧盯着薛婕妤。

    薛婕妤心中打鼓,唯恐皇帝问她为何逗留皇后处,赶忙低下头。哪知李世民所思却是另一件事:“你侄儿元超挺不错,比雉奴大不了几岁,让他与雉奴做伴读吧。唉……薛收不早亡该多好,太子身边就是缺德才兼备能制住他的人啊!”感慨而去。

    薛婕妤顾不得自家的伤心事,忙跑进去关闭阁门,伏到榻边欲与皇后密语;却见长孙后神容憔悴,似乎刚才佯装笑意耗了不少精神。婕妤泪往上涌:“您都病成这样了,何必在主上面前强撑?事到如今不妨把心中所忧向主上明言。太上皇不就是太后薨后再未立六宫之主么?以您与皇上二十多年的情分……”

    “挑明又有何益?”皇后合上双目,“在这充满变数的宫廷中,没人能给我什么承诺。与其一脸委屈争名争利,求来个纯属安慰的承诺,不如谦卑顺从,给他留个美好印象,将来若孩子们有难,他兴许还会念及起我。”这等话除薛婕妤她对谁都不会坦露,因为她俩是知心姐妹,更因薛婕妤是先帝遗妃,毫无利益瓜葛。

    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薛婕妤对皇后的智慧心生敬佩,却仍不摇头:“未免太苦了自己……”

    言方至此,外面宫女禀道:“太子觐见。”

    长孙后眼睛立刻睁开,却没有起身之意,吩咐道:“我衣冠不整,还有先皇妃嫔在此,叫太子晚些时候再来。”

    宫女领命,但随之而来却是一阵喧哗,太子李承乾不遵吩咐径直闯进宫来。薛婕妤慌了,眼睁睁看着窗棂外那个一瘸一拐的身影逼近门前——太子射猎时因马匹受惊跌落,摔伤了腿骨,有些跛脚。

    长孙后强打精神斥道:“站住!婕妤在内。”

    “是。”门外那个身影发出一声低沉的回应,随即匍匐在廊下,从窗棂处瞧不见了。

    长孙后卧于病榻,却还装作一副严厉口吻:“为何不听我令?”

    那声音再度隔着门响起,甚是迫切急躁:“孩儿牵挂母后病体,想见您一面。”

    “你是太子,不该任性。”长孙后又恢复了和蔼的态度,“我的病也就这样,何必动不动就往这边跑?肩负社稷重任,该多多习学。回去吧,有空多与你那些师傅们聊聊,你父皇也会满意的。”

    其实皇后知道太子想倾诉什么,无非弟弟如何抢风头、父皇如何偏心这等话。皇后这些教训之辞也对他说过无数次,却不能改变他浮躁又敏感的性格,如今重病在身心绪忧愁,不愿听他抱怨;况薛婕妤在侧,家丑就别外扬了。

    听到母亲柔和的话语,太子情绪渐渐平静,宛如清风驱走暑热,口气也和缓许多:“孩儿知过了……但还有一事请示。”

    “你说吧。”

    “娘亲医药备尽,凤体仍未见康复,儿臣欲奏请父皇大赦天下,禁缧绁杀戮以求福报。”

    长孙后叹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加。若修福可延,我自度平生未尝作恶,不必如此。若行善无效,又岂能妄求福报?赦免囚犯乃国之大事,岂能因我这一介妇人而乱天下之法?”话虽如此,长孙后见儿子有这等孝心还是很感动,眼中闪烁着泪花。

    薛婕妤冷眼旁观,心中悸然——恳请大赦真是出于孝心吗?那边魏王张罗法会,他这边就搞个大赦。不否认母子情深,恐怕更是要与魏王比比谁孝顺,这些事还不是做给皇帝看么?皇后如此精明,见到儿子的伎俩仍不免动情,宁愿相信他们出于真诚。这就是母亲啊!

    门外寂静无声,但薛婕妤能想象到太子的神情,他那棱角分明又冲动稚嫩的脸庞一定写满失落和不甘。所有人都屏息不语,只有皇后哀婉的嗓音嘱咐着:“你的好意为娘心领,日后行事切忌骄躁,更要懂得持盈保泰,礼贤下……”她躺在那里谆谆劝诫,却不知门外那个身影已站起身,慢慢离去。

    “娘娘,太子已经走了。”薛婕妤忍不住打断。

    “唉……”长孙后长叹一声,眼角噙的泪水终于滚落——承乾若不能收摄急躁改弦更张,未来之事不堪设想,她如何安心离去?

    “您别再多想了。”

    “不!”长孙后紧紧抓住薛婕妤手腕,“郑氏女之事作罢,还要再寻佳丽。”

    聘郑氏女为充华之事受阻,长孙皇后暗叫可惜,尤其听说是魏徵搅了这桩事,更是哭笑不得——当年魏徵刚侍奉李世民,君臣之间还不甚默契。有一次魏徵进言声色俱厉,李世民恨其直言犯上,散朝后怒气未息,大呼:“必当诛此田舍翁!”长孙后得知,盛装礼服向世民道贺。世民不解,问其缘故,长孙后对曰:“妾闻主明臣直,魏徵直言,乃陛下贤明所致。妾岂能不贺?”这番话不仅救魏徵于危难,也使李世民愈加珍视谏臣,从而真正缔造了这对明君良臣。

    然而恰恰就是这个魏徵,阻挠了恩人一般的长孙后。不过长孙后并不怨恨,反倒对他更添几分敬重——这才是真正的直臣,公忠体国的大臣绝不会容许半点儿私情干扰朝政。

    长孙后确是一代贤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私心。在这件事上她怀有不可告人的心思,那是作为女人、作为母亲的无奈。

    身染沉疴的她有两桩心事始终放不下。作为长孙家的女儿,她要为娘家考虑,尤其手足情深的哥哥长孙无忌。无忌受李世民器重不仅因为国舅身份,更因昔年争夺皇位时立的功劳,受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贞观初年他曾一度任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即被群臣指责揽权,虽然李世民明白他并无私欲,又逢他们那个可恶的异母大哥长孙安业勾结李孝常作乱,流放岭南,只好将无忌撤职暂避非议。至贞观七年,李世民又欲重用无忌,而且要任他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参中书门下事。长孙后屡次阻谏,终难挽回上意,李世民还写了篇《威凤赋》赐予无忌,褒奖他的功劳,塞群臣之口;无忌最终接受任命。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荣宠过厚绝非好事,外戚更要懂得进退。杨坚自国丈之位窃取宇文氏社稷,殷鉴不远,李世民岂能不防?无忌根本不在意,又开始揽权——杨师道秉性懦弱,执掌门下绝不敢放胆行事,恐怕要看皇上和权贵脸色。遍观当今朝廷,谁比无忌权势大?房玄龄谨小慎微,魏徵年迈有病,长此以往权柄便会集于无忌之手。或许他以为揽权便于为国效力,但他不晓得,揽到手的不仅是权,还可能是祸。

    在长孙后看来,男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动物。无忌自信对皇家的忠诚足以抵御非议,李世民也自信胸怀足以包容外戚。但有朝一日君臣情分变为权力之争,结局又怎样?长孙后了解丈夫,宽仁缘于克制,她也在用妻子的柔情帮丈夫克制,一旦克制不住,他的真面目暴露出来将是一场灾难——亲兄弟都能杀,别人算什么?

    幼时的坎坷与十多年的宫廷争斗使长孙后变得敏感,凡事都爱往最坏的结果想。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世人,尤其告诉女人,老天爷总是钟爱最糟糕的结果。在预见未来方面长孙后胜过张牙舞爪的大男人,但她力不从心,窝在病榻上还能做什么?何况相比娘家的忧虑,还有一宗隐患更令她提心吊胆。

    她明白自己来日无多。可怕的是,有个几乎与她一模一样的女人就默默守候在丈夫身边。丈夫深爱着自己,而感情越深就越容易沦陷到另一个酷似自己的女人怀中,或真情或假想,不过这足以使那女人登临皇后之位。那女人甚至无需索取,水到渠成顺理成章,道家所谓“不争而争”,长孙后太了解这种手段了。

    皇后之位重要吗?不,死人管不得活人,反正她荣耀半世,有人在她死后坐坐她的位子没什么大不了。但她还有儿女啊!

    李承乾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即被立为太子,十个春秋过去,除了骑射功夫有长进,其他方面依旧像个任性的孩子;自幼居于尊位,顺风顺水纵成高傲的性格,如今弟弟长大,有人在文韬武略上赶超他,他脆弱的自尊便不能接受,急于一争高下;而次子李泰知书达理侍君恭敬,虽然目前李世民对他只是稍显偏爱,但身为母亲的长孙后已经从这个儿子貌似清澈的眼睛里看到了野心。

    更不妙的是淑妃生了个李恪,如果淑妃在她死后登上后位,李恪声势大增,也将成为皇位竞争者。情势所致,即便李恪本无争夺之心,也经不起希图幸进之徒挑拨教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承乾与李泰争得天昏地暗,只怕反为别人做嫁衣。

    大唐已有过一次玄武门之变,若承乾以嫡长身份继统,匡正宗法自是最好;如若不然,即便李泰继位也不能便宜杨妃母子。长孙后深知争位失败意味什么,莫说承乾与李泰,只怕连老实可人的小儿李治都保不住性命。另外她还有四个女儿,大女儿长乐公主已长成,恰恰嫁与无忌长子长孙冲;次女城阳公主嫁与杜如晦之子杜荷;三女晋阳公主才五岁,最小的金城公主不足三岁尚在襁褓,一旦失势这些无辜的孩子都会受到波及,而且会把祸水引向长孙家——身为七个孩子的母亲,身为长孙家的女儿,她绝不能坐视不理。

    充实后宫可说是长孙后的计谋,她希望将来有些貌美贤淑的女人围绕在丈夫身边,莫说取杨妃代之,即便稍分其宠,使其不能上位、威胁皇儿就行了。郑氏女自薛婕妤举荐便得长孙后青睐,容色绝姝又有文采,更妙的是此女虽出身荥阳郑氏,其父郑仁基只是小官。皇帝即便迷上,也不至于糊涂到把此等人家的女儿推上后位,不用担心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这用心的确不光彩,但母亲保护自己孩子难道有错吗?惜乎筹谋许久的计划竟被魏徵不经意间打乱了……

    薛婕妤很为难——漂亮女人多的是,可给皇帝选妃不那么容易。不单要容貌美艳,更需贤淑知礼,当今主上又喜好诗文书法,非一般闺门所能。家世不可寒酸,又不能太有权势,更难在这不是大举充填宫人,不能把官员的女儿都招来挑选,眼下皇后有病也不可能做这等有悖情理之事。能寻到郑氏已不易,实在如大海捞针。时不可待她也只能思索,满朝文武有哪家女儿合适。

    长孙后耐不住迫切,用几乎是哀恳的眼神望着婕妤道:“此涉及我儿女祸福,现在只能靠阿姊你了。”

    薛婕妤哪受得起?急得如锅上的蚂蚁,思来筹去绞尽脑汁,倏然想起一家:“杨师道新近拜相,臣妾记得她堂妹杨贞由先皇主婚配与应国公续弦,连生三个女儿,据说都很标致。武氏虽然有国公身份,却起家寒微。武士彟已死,武士稜又已致仕,此等家世不高不低,可分宠又不必担心尾大。料想三个女孩中总有合适的吧?”

    长孙后但觉头晕目眩,将就着点了点头。

第4章 孤身离乡,十四岁入宫侍奉天子() 
一、贤后归天

    长孙皇后拒绝太子大赦的请求,太子却未听从,又找宰相房玄龄商量。房玄龄刚刚因修建高祖献陵之功晋爵,太子来求岂能作梗?便一同奏请赦免,李世民爱妻心切更无不允之理。哪知诏书未下长孙后却已闻知,不顾病体来阻止。李世民无奈作罢,并遵皇后之意连李泰的法会也停了。但经过这一番折腾长孙后终于精疲力竭——贞观九年六月,一代贤后驾崩于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

    临终之际长孙后对丈夫留下遗言:“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无道之君才劳民伤财大起山陵。妾死后因山而葬,不起坟丘不用棺椁,不要金玉珠宝陪葬。出殡下葬一切从简,不必让皇儿和群臣们相送,徒增伤痛。陛下若能遵从,便是不忘臣妾之情。”而令人玩味的是,极少干预朝政的她在最后时刻还建议李世民重用房玄龄,而对他们长孙家族的人则“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

    李世民悲伤不已,为皇后定谥号为文德,选定长安西北的九嵕山为吉地,命工部尚书阎立德摄司空,修建陵墓,也是将来李世民与爱妻共眠之地,是为昭陵。长孙后贤德遍传天下,万民咸感其恩,宗室入京拜祭,整个大唐帝国沉寂在悲痛之中——当然,筹谋未行的纳妃之事也不能再提。至十一月昭陵初竣,梓宫自长安皇宫起殡……

    冬日的寒冷增添了伤痛,凛冽的北风更是无情,呼啸着吹过皇宫,使每座空旷的殿宇都发出呜呜悲鸣。太极殿前白旗白幡飘摆如云,庭中帷幔已撤去,群臣为国母服孝,三品以上立于殿,三品下立于庭,皇子皇亲陪于灵旁。按皇后遗命,减免丧仪不扰民众,无需臣子送葬,这便是最后一面了。

    陪葬之物也是按照皇后吩咐准备,都是瓦器、木器,不过李世民还是给妻子置备了棺椁。数月间皇帝憔悴许多,但是想到与皇后永诀还是手抚梓宫难耐悲意。诸皇子跪于左右,泣不成声;殿内外文武百官也随之呜咽。李世民见灵前摆着许多遗物,其中有一卷书,是皇后生前所写,他以前也见过,但皇后从不让他看,说女人辞藻鄙陋疏无条理;如今才知原来她著成《女则》十篇,数前代后妃之失,述女子侍夫之道。

    李世民心绪激荡,抓起那卷书,转身来到殿外,对群臣道:“此书乃皇后所著,足以垂范后世……”话未说完已怆然哽咽。

    “陛下节哀。”群臣止住呜咽,恭听皇帝那干涩沙哑的圣训。

    李世民擦擦泪眼:“朕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但皇后非但谨守妇人之德,更善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话音未落,东南角群臣传来一阵笑声,在这沉痛肃穆的气氛中实在突兀。

    李世民听得清楚,且不论国丧中失仪是何罪行,有人敢在他痛失爱妻之际嬉笑自如,岂能容得?顿时青筋暴跳,怒吼道:“何人发笑?站出来!”这声暴喝震得殿宇间回音缭绕,百官无不悚然,年轻的人只是害怕,老臣们却心头一紧——贞观十载未见此音,今皇后一去,又闻昔日秦王虎啸。

    东南面失仪的几个大臣更颤抖不已,继而纷纷闪身,侧目瞟向那位罪魁祸首的官员——此人年逾四旬,中等身材白面长须,浑身孝服依旧难掩洒脱的气质。房玄龄、魏徵、萧瑀、王珪、岑文本、高季辅等重臣也回头瞩目,一见闯祸的是他,有人泛起怒色,有人暗暗担心,也有人抱以不屑之态。

    此公姓许名敬宗,杭州人士,隋朝给事中许善心之子。江都之变许善心与隋炀帝一同被杀,许敬宗侥幸活命投靠瓦岗李密,任元帅府书记。他博闻广识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诗文,归顺唐朝后被李世民招揽,与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同为秦王府十八学士。论学识他大名鼎鼎,参修国史;论才干也不差,官居中书舍人;但恃才傲物待人轻佻,群臣都羡其才华而厌其私德。

    蹊跷人偏遇蹊跷人,今日丧仪群臣列拜,许敬宗偏巧又与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位置切近。欧阳询身历陈、隋、唐三朝,如今年逾古稀,也是饱学之士,尤以书法见长,遒劲雄浑自成一体,朝野无不叹服,世人所用铜钱上的“开元通宝”四字便是他的手笔。李世民登位以来读书修文,书法一道极为喜爱,也很尊敬欧阳询。不过这位书法大家翰墨虽好,长相却丑得出奇,身躯消瘦,双臂修长,高颧骨,短胡须,瓜条脸,小圆眼;上了年纪又吞肩缩背满脸皱纹,简直像只大马猴。

    许敬宗诙谐善噱,常拿欧阳询这副长相开玩笑,老先生也是文人心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