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家九博士-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母亲的管教下,庆鑫五岁时,开始学习小学课本。他读书勤奋,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四年的课程。
  三讲忠厚。杨家责己严,待人宽。庆鑫跟别的同学吵架,母亲总是先批评儿子,并不偏向他。在家乡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庆鑫为了一点小事,与一位同学大打出手,各不相让,相互对抗,撕破衣衫,灰头灰脸。最后回到家中,母亲一眼看出来,他和别人打架了。再三追问之下,庆鑫才说出原委。她便拿起家法,朝儿子手心上,狠狠打了十下,手掌立刻肿胀,犹如气蛤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幼年得宝(6)
他的母亲流着泪,深有感触地说:“交友要谨慎,要交‘善良忠厚’之士。如果认为他心术不正,说什么都不要理睬他。如果交朋友,要注意一个‘忠’字。对待朋友要交心,他有不对的地方,你就要尽朋友之义,竭力规劝他,让他学好;你如果有错,也要虚心,接受朋友的意见,闻过则改,这样才能进步。对朋友还要注意一个‘善’字,君子动口,不动手。怎么可以打人呢?我们的家风是得理也让人。以后再打架,不管对错,你都会挨板子。”
  事后,她还说:“与朋友相处,要宽厚忍让,注意一个‘厚’字。假如,有十只沉重的箱子,有三个人去搬,你一定要抢着搬四只;但是,如果有十个好吃的东西,由三人分享,你却绝不可以去吃四个。这样对待朋友,友谊就会越来越长久,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其实:“吃亏就是占便宜。”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解嘲与安慰,许多人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精心算计,对于省力气,有利益的事“当仁不让”,抢着干;而对繁重吃力的工作,朋友之间应尽的义务,个人需要舍点好处的事,则避而远之。就当时来看,那些“精明”之人,占了便宜,但长此以往,人们发现他过于“聪明”,谁还愿意去跟这种人交往呢?他省下力气,占了小便宜,却没有想到后果严重,没有朋友相助,个人孤独无援地面对艰难,这不是因小失大吗?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他的母亲心地善良,帮助别人不遗余力。当时有位亲戚,小孩患病,无粮保命,到杨家借钱。当时祖父去世,祖母当家。祖母心胸狭小,打发很少。母亲见了,过意不去,就将她拉回房中,将自己陪嫁的首饰包好,悄悄地相赠。亲戚感动得叩头谢恩,趴在地上不起。后来,这事传到祖母耳朵里,还将母亲骂了一顿。
  母亲教育儿子,长大以后要诚心助人,向大家不断奉献,只求耕耘,不求回报。母亲说:“这样做事,上天是不会亏待咱们的。”她把“助人为乐”挂在嘴上。常讲:“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抱定一颗仁爱之心,把自己喜欢的财物,主动送给更需要的人,帮人解难,可以享受到最大的快乐”。只求耕耘,不问收获,这是她的处事态度,“吃亏就是占便宜”,这是她的算账方法。
  老人的教诲,约法三章,孩子必须照办,形成家规,家规长期遵守,形成优良的家风。教诲、家规、家风做到三位一体,形成杨家教子体系,像神仙的宝葫芦那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培育了高尚的品德,继承了光荣的传统。
  时间匆匆,幼年一晃而过。庆鑫在家,虽然只有十几个年头,但家庭的温暖,老人的教诲刻骨铭心,丢不掉,用不完,一生受用无穷。他从家里获得最珍贵的财富,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田地房产,而是优良的家训。对一个人来说,优良的品德远比财产更宝贵。杨庆鑫接受老人的金玉良言甚多,内容丰富。包括:祖父给家庭留下的治家格言;母亲在学习、待人、做事、治家等方面的家训。
  杨家的家风,归根结底有三条是最根本的,即“忠厚善良”、“勤奋读书”、“教子婴孩”。
  俗话说,忠厚传家久,家和万事兴。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往今来,“人和”要靠忠厚善良。他家与世无争,朋友亲善,邻居和睦。这样的人家注重美德,怎能得不到朋友的支持呢?这也就是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吧! “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家并不想得天下,不是惧怕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福禄,而是为公理而善。他总不忘祖辈的遗训,坚持忠厚善良和勤俭朴素,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这使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朋友众多。
  “教子婴孩”、“勤奋读书”的家风,使庆鑫幼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是他成功的第二个因素。在他七八岁时,已经完成初级小学的全部课程。那时,这个年龄的农村儿童一般才进小学,比他晚三四年。同样,他的妹妹兰英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二岁进入中学,十八岁考取了大学本科,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庆鑫自己有亲身体会,把家训应用在教子上,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博士。这才是谁也抢不走的财富,这样的家风不是传家之宝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幼年得宝(7)
庆鑫说:“我除了将老人的教诲作为座右铭,终生奉守外,还将它刻印成册,当做传家之宝流传后世,使这种杨氏家风代代相传。”
  庆鑫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本该一帆风顺。可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1941年,那是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战火连天,硝烟弥漫。村里人发现五位学生不见了,他们都是年轻气盛的青少年。晚饭时,各家大人吃不下饭,心急如焚,到处打听,后得到一点蛛丝马迹,传说他们去打日本鬼子去了。这个消息迅速在全村传播开来。
  那年杨庆鑫十二岁,忽然失踪了。他的母亲急忙打听,发现家里的德国手枪不翼而飞,心中难过,如百爪挠心,泪湿衣巾。他的父亲回家,责怪母亲治家不严,竟允许这样年幼的儿子去和正规日军拼命。母亲更不是滋味,无奈奔跑,到处寻找。第二天炮声隆隆,传说日军大队人马回来了,血洗了那个村寨。家中的人都快急疯了。庆鑫的命运如何呢?
  3抗日游击
  日军侵占华北,村里有六人失踪。第二天夜里,有人大声叫门,喊着送尸体的来了。杨庆鑫的母亲吓呆了,腿站也站不起来,父亲颤抖着去开门……
  父亲战战兢兢,颤抖着开了门,张嘴大哭,泪水不断,看到尸体,却发现衣服不对。睁眼细看,原是本村祥迎的尸体。天明以前,又送来祥欣的尸体。天亮以后,又送来摸爬滚打逃离虎口,受了重伤的庆贵和庆瑶。经过询问,得知杨庆鑫和杨庆璜也确实是去参战了。家中更是担心,连六大伯杨明善也疑虑了,这次守护神能不能起作用呢?
  庆鑫如何失踪?他们为什么去打鬼子呢?
  1935年,庆鑫初小毕业,随父亲到县城上学,插入高级小学预科班。这个班实际上是四年级复习班,对初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提高。他父亲知道庆鑫初小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作为优秀教师,他更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让孩子系统复习,打下稳固的基础。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知识向深度扩展,就能成绩优异,升入好的中学。所以先进预科班,再升入五年级。这就好像有经验的农民,实施“蹲苗”一样,在苗期限制施肥、浇水,使幼苗根往深处扎,根深才能叶茂,茎叶才能粗壮,能起到抗旱防灾作用。掌握了牢固的知识基础,这是他成功的第二个因素。
  庆鑫经过了预科复习,知识基础巩固提高了,学习劲头和信心更足了。他出生在耕读世家,很早就养成读书的习惯,书籍为他打开了解世界的窗口,知识使他掌握了做事的钥匙。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不但能学好课内知识,而且求知欲强,理解能力好,喜欢到图书馆去,借课外书,几天一本,几乎读遍了馆里所有的儿童读物。在班里,他年龄最小,个头最矮,学习成绩却名列前茅,深得师生的夸奖。但是父母怕他自满,不再努力,却从不表扬他。父亲说:“学生的本份,就是勤读诗书,成绩好是应该的,学习差才是意外。”
  那时,何思源是山东省教育厅长,老家在菏泽,全省学校迅速发展,威望很高。何的学历是六中 ——北大——哥伦比亚大学。他的成长道路顺畅,有志青年非常向往,前人的榜样使庆鑫树立了宏伟的理想。如果是太平盛世,十六七岁就可以升入大学,锦绣的前程在望了。
  晴天一声霹雳,乌云布满天空。“乱世大劫”开始了,为什么太阳的光芒,偏被乌云遮挡?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日寇疯狂侵略中国,国军节节败退,华北失陷了,连定陶也不能幸免。正如文天祥的诗“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1938年5月鬼子侵犯县城,机关学校全部关闭,有的撤到南方,有的躲到乡下。
  风云突变,兵连祸结,哪里有学生能安心念书的地方呢?庆鑫高级小学还没毕业,就逃回家中,热爱读书的人不改其志,闭门不出,痴心自学,不但继续学了没学完的高小课程,而且钻研了中学数理化课本,还背诵了不少中学国文课本中的短文。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长期自学,这是他成功的第四个因素。
  1937年是个多难之秋,战祸如滚滚洪水,不期而至。在祸水中挣扎的爱国人士,有不同的反响。有位裴雪峰老师,他是河北人,清华大学毕业,主张教育救国,成立定陶中学,并进行第一次招生。以后日军侵占县城,这个学校就撤到乡下,流动上课。1941年,孙良诚的部队开到鲁西南,日伪军龟缩在县城,局面稍有改善,定陶中学在偏远的潘楼村上课,并扩大招生,来满足一些孩子上学的愿望。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幼年得宝(8)
那些失学的学生,听到中学招生的消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如同久旱的禾苗逢甘雨。庆鑫虽然高小还没毕业,也考取了初一,他像过年一样,穿戴整齐,背起行李,和同学结伴,奔向学校。一路麦苗稀少,红白斑斑,罂花盛开。
  学校招生考试,作文题目是“满地罂花感言”。日本人占领山东以后,除了烧杀抢掠以外,还叫农民种大烟,鬼子发放烟种,高价收购。美丽的罂粟花,像一条条毒蛇,在吞食着中国人啊!
  那时学校困难,处于非常时期,时局紧张,为了躲避鬼子的追击,经常转移,流动各地上课,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书包,一个大型硬纸板,穿根绳子,挂在脖子上。师生跑到相对安定的地方,池塘边,树荫下,都权当临时课堂,蓝天当教室,膝盖上放块硬纸板当书桌,老师就给上课。夜晚,借住在农家的破草房里,铺把干草或麦秸就是床铺,打开铺盖卷就睡。如遇到敌人夜袭,半夜三更被叫醒,卷起铺盖,像战士那样,背起行李就走。他们习惯了夜里走路,走一阵,跑一阵,一个紧跟一个,绝不能掉队。庆鑫虽然年龄小,个子矮,也不甘落后,经常累得气喘吁吁,还坚持说:“我能行。”在校多次的逃难,每次成功的脱险,都使他增长了勇气,久而久之,逐渐有了临危不惧的胆量。也不用老师特殊照顾,变得异常独立了。勇敢的性格是他走向成功的第五个因素。
  有一次,流动中学到了城西的万家村(现属菏泽市牡丹区王浩屯乡),家家都是黑墙壁,户户都有砖头瓦片,那是大火焚烧的痕迹。老师找着几个村民进行座谈访问,回忆了三年前的“万家村惨案”。“万家村惨案”是据牡丹区赵从元、张明先、秦兆勤、朱庆立四同志调查访问记录的。
  万存礼说:“日本人是野兽,残无人性,他们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遭了殃。听说日军来了,百姓逃难,不敢在家,有的村民到较远的亲戚家躲起来,很多百姓藏在庄稼地里。”
  “1938年,阴历六月初八中午时分,日军包围万家村,村里几个看家的,如万清海、万清田,他俩都50多岁,越墙向西逃跑,刚跑到大坑南岸,就让敌人枪杀了。我爹叫万言兵,那年46岁,他不肯出去躲一躲,想在家干点活。日军挨家挨户地搜人,他趁敌人不注意,就往外跑,被守在门口的鬼子抓住,捆绑起来,押到家庙里。对他又打又刺,他踢了敌人一脚,敌人砍了他一条腿,后来被敌人杀了头,扔在家庙里烧了。被砍头扔进火里的还有郭春荣、郭档、万清训、万清峨、万登才五人。姚耿氏年纪大,没有砍头,扔进火堆里,活活烧死。”
  万清法说:“我父亲叫万登才,那年70岁,他不肯出去躲藏。被敌人搜出没捆,挨打时,他捞起抓钩就打鬼子。可惜他力量小,被鬼子拖到家庙里,砍了头,扔进火里,扒尸首时,认不出是谁了。我的堂嫂马氏,当年46岁,鬼子抓住她,要奸污她,她坚决不从。在枣树底下,她的衣服被扒得光光的,用刺刀从底下(指阴部)挑到肚子上边。我收尸时,看到肠子流出一大摊,血流一片,真是惨啊!吴城集的郭档,是到俺村附近找小孩的,让鬼子抓住了,砍了头扔进火里,要不是身上带着一串钥匙,还认不出他来哩。郭春荣是万清秀家的长工,主家跑光了,留他看家,被鬼子砍头烧尸,年仅28岁。”
  “白天黑夜,村里都有鬼子把守。百姓藏在庄稼地里,看见自己房子着火,又不能去救,心里像油煎一样难受。大火冒得很高,几里地以外都能看到。全村300多间房屋,烧的只剩下20多间,屋里东西全部烧光,连牛羊猪狗都没剩下一个。村里人走的时候,什么也没拿,所以回村以后,户户流落街头,家家放声大哭。”
  万昆寸说:“我父亲叫万本书,那年37岁。烧村时,他不在家。日军要到曹县去,抓住了父亲带路。他把敌人带到东南大沙滩里。这个沙滩有几里宽,全是沙土岗,脚踩下去,腿陷好深。尘土飞扬,汽车开不动,人累得喘不过气来。敌人拿我父亲出气,打他刺他。他脱下鞋子与鬼子撕打。鬼子将他的头砍下来,收尸时,他还攥着那只鞋子。” 。。

第一章  幼年得宝(9)
句句血,声声泪,村民泣不成声地哭诉。师生们有目共睹,泪流满面,气满胸膛,激情喷发,怒涛汹涌,发誓为民众伸冤报仇。
  裴校长思想进步,知识渊博,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是梁漱溟先生的挚友。他带领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宣传抗日,师生们都是抗日的宣传员,一个个跳上高台,激情如火,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向群众宣讲日寇的狼子野心,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
  特别讲到江苏省常熟县被日军攻占时,生灵涂炭。有一个日军连长,名叫田中军吉,没有一点人性,一天竟杀死了273名中国人。他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少,杀得刺刀弯了,再换一把新的,一共换了四把刺刀,直到手臂再也抬不起来为止。在日本报纸上,他被吹捧为“英雄”,竟获“常熟之郎”的雅号(南京审判时证明,他杀人总数超过300名)。这种骇人听闻的血腥屠杀,百姓都恨得咬牙切齿,齐声怒吼,誓报血海深仇。
  皓月当空,三星在户。那些青少年学生,就悄悄溜到地里拔烟苗。拔掉一棵,就少害一个人,心里觉得十分高兴,受到不少安慰。但是,如果被人抓住,轻则骂几句,重则拳脚相加,因为那是人家一年的指望啊!
  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生活,生死相依,成了忠诚的朋友。他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刘重晋、崔纪尧、张维新、石文祥等同学经常帮助杨庆鑫,特别是刘重晋同学,比他大四岁,像亲哥哥一样,在逃难流浪的日子里,帮他扛行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形势越来越恶化,日军十分猖狂。孙良诚的部队节节失利,一败涂地,竟投降了汪伪政权。敌伪勾结,狼狈为奸。为巩固其占领地,实行“堡垒”政策,在大的村镇都修筑寨墙,挖掘了寨壕,派伪军据守。县城之间修起公路,每两公里,修筑炮楼一座,周围建起土围子和沟壕,只有放下吊桥,才能出入。距杨楼村不远的南丁寺古庙也被拆毁,连寺庙里的“泥胎”都成了流浪者。
  敌人经常派丁抓人。裴校长也未能幸免,遭到严刑拷打,逼要钱财,他伤痕累累,被捆在窖内,活活饿死。学校经费也成了问题,不得不解散,师生各自回家,定陶中学就此结束。
  杨庆鑫初一没有学完,仅上了5个月,只好回家继续自学。读书的兴趣一旦引发起来,就不可收拾。他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阅读。家中藏书看完了,就到同学家去借。那段时间,他不但熟读了中学课本,而且还阅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千古佳作。读起来废寝忘食。他母亲看到儿子聚精会神,认真阅读的样子,非常开心,常常笑骂他为“书呆子”。书中人物像武松、诸葛亮、岳飞、程咬金等成为他的崇拜对象。他们的大无畏精神、爱国举动、英雄品格、侠义行为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