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家九博士-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上两年,就可以积蓄起足够的路费,不远万里,与两位老母亲团聚了。至此,佩兰对他辞掉工作,也就不再责难。他对丈夫谅解后,除完成繁重的家务之外,还帮他进货。她比正民棋高一筹,由她挑选的货物,能投人所好,很受主妇的喜爱,很容易脱手。
  几天以后,他们进够了货物。席不暇暖,匆匆忙忙,就又赶回海西菲。经过三个昼夜的跋涉,虽觉疲惫,但心底里踏实。经过一夜休息,就分头走街串巷,挨家逐户推销商品。
  中午时分,他们回到住处午餐。出乎意料,发现三位税务员,把他们的七箱台布统统没收,搬上了税务局的汽车。其中,有位腰插短刀的大汉,把脚翘在桌子上,凶相毕露地命令他们“你们必须在24小时内离开,否则……”说话的同时,横眉怒目,并用刀抵着他们的脖子,凶险无比地示意,必要时会杀掉他们。
  他们三人目瞪口呆,顿时惊慌失措。在无可奈何、无法申辩的情况下,只得忍受侮辱,任其摆布。所有货物,全被掠夺运走。三人不约而同,流出眼泪,伤痛的心,像掉进万丈深渊。刚刚开始的美梦,一下子又破灭了,心如死灰。

第五章  移民巴西(11)
突如其来的打击,猝不及防,使他们晕头转向,求告无门。看样子,提包生意这条路被堵死了。正民想,弄巧成拙,骑虎难下,不好收场,货款该如何归还呢?一家六口,该如何另谋生计呢?他们在忧愁悲伤之际,突然想到,当地唯一的朋友,刚刚结识不久,或许她能助一臂之力,这就是克莱亚女士。正民打电话给她,实话实说,和盘托出,一五一十,讲了事情经过。
  这位异国友人热情豪爽,对他们表示极大的同情,对税务人员的行为非常愤慨。克莱亚立即驾驶轿车,把他们接到家中。安慰他们不必惊慌,让他们洗个澡,安安心,定定神,并打开唱机,放上音乐。然后打电话,请来她的律师哥哥,帮助解决困难。她哥哥随即来到,详细地询问了前因后果,查看了他们的发票,确认货物是合法进口的,只是他们没有经营证件。克莱亚女士热情相助,马上答应帮助申请营业执照。她说到做到,很快办好了证件。克莱亚女士的无私帮助,深深感动了他们,使他们爱上巴西人民。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自此以后,证件齐全,东山再起,生意走向坦途,不但要回全部货物,而且也不怕税务人员的敲诈了。还可以像商店一样,正常地开门营业了。春风得意,门庭若市。有些客户还自动找上门来,购买商品。他们不怕烈日灼痛,不顾重负压伤,穿梭于街头巷尾之间。逐渐学会了一些葡语,摸着了经商门路,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摸清了巴西居民的偏爱,知道了什么样的货物受欢迎。这时,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他们放心进货,委托运输公司代运,四五个月,回圣保罗一趟,探望家人,并与批发商结算账目。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一步登天。最后,连佩兰和孩子也搬进海西菲市,全家团聚,各尽其力,做生意更方便了。
  在做提包生意时,真是酸咸苦辣甜,五味俱全。尤其是开始时,甚觉委屈羞辱。其实出卖劳力,应该感到骄傲才对。很多人都是由此发财致富。不过有件心事,始终缠绕着他。华侨出国携儿带女,闯荡巴西,多是两手空空,起步艰难,他们不得不选择最简易的谋生之路,去做辛苦的提包生意。初到圣保罗时,听到许多的怪事,说某人因提包生意被抄家,某人被税务员毒打,致使终身伤残。加上语言不通,更是投诉无门。那时,还半信半疑,等到身临其境,陷入罗网,对着税务员的刀尖,才深知确有其事。因而他常想,如果大家能预先准备,聘请律师,对新侨讲解有关法规,指导谋生技能,情况就会改善。
  后来,他在联谊会上呼吁,老侨要团结起来,有效地协助新来的侨胞,使其能在异乡立足,顺利地开拓一条谋生之路。更期望祖国能够尽快富强,也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对侨民多加协助。并有计划地推动移民,使侨民能在异国他乡迅速站稳脚跟,不再让那些移居国外的百姓,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各地单打独斗,乱闯乱碰,浪费时间,消耗体力,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如果移民工作成功,侨胞对祖国的向心力也会增强,则侨民幸甚!国家幸甚!
  他做了两年多的提包生意,否极泰来,路子越走越宽,利润丰厚。不但有了一定积蓄,筹足了回国探望老人的旅费,而且结交了赤诚相助的外国朋友,内心感到相当的满足。
  1968年,佩兰除了料理家务,管教孩子外,还瞒着他做提包生意,早出晚归地经商,正民知道后,甚为不忍。因此,他立即结束提包生意。将一家人的生活安顿好了之后,考入板纳布的巴拉伊巴研究院,重拾书本,攻读生物电子学。生命不息,追求不止。这时他已40岁,仍然半工半读,一边学习研究,攻读硕士学位;一边到电子工厂,驾轻就熟,又当起工程师来。
  放弃经商的行动,又一次引起好友的疑惑。经过很多痛苦,才换来今日的成功。苦尽甘来之际,竟放弃了发大财的机会,把血汗换来的生意,轻易抛弃。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好友觉得不可理解。其实他本是一个知识分子,山难改,性难移,当年经商,只是为了积累资金,筹措回国探亲路费,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这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同时出国到巴西,又同时做提包生意的吕情之,一直干下去,赚了不少钱。后来在巴西开加油站,并且创建塑胶工厂,工人成群,富甲一方,早已成为亿万富翁,比正民不知富裕多少倍。1970年,杨从研究院毕业,取得医疗工程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他被聘担任教授之职。

第五章  移民巴西(12)
独在异乡为异客,人到中年倍思亲。历尽千山万水,尝遍酸辣苦甜。正民更加想念起老家来,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回祖国,投入母亲的怀抱。他移民巴西的目的,就是要和家乡联络,能够有朝一日回家探亲,母子相会,尽尽孝心。正民归心似箭,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实现他回国的夙愿。
  就在他当教授后的第一个暑假,就准备回国探亲。但是,那时回国探亲谈何容易?当时,巴西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巴西还有台湾“大使馆”,只能在台湾“大使馆”办理签证,先由台湾转赴香港。正民到了香港准备入境,拿着巴西的“护照”、台湾的“签证”,在香港补办进入大陆的手续。那时,大陆“文革”还在进行,中苏边境接连发生几次冲突,其中珍宝岛事件最为突出,苏联百万大军压境,解放军进入一级战备,应付突然袭击。时局很是紧张,入境受到限制。当时从台湾过来的人,进入大陆是困难的。探家的要求没有批准,不能到家,败兴而归。
  他没有灰心。以后中美关系缓和,美国总统访华。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中国在纽约派出常驻代表团。这时,大女儿一鸣已在美国上大学,由她联系在美国的中国代表处,提前办理回国签证。这一次如愿以偿,终于回到了离别近三十年的家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随着岁月的流失,正民已是年近半百,也早已为人之夫,为人之父。母子相见,悲喜交集,刹那间,几疑身在梦境,他们紧紧相抱,嚎啕大哭,恨不得哭尽别后的伤痛,恨不得呼唤时光的倒流。三十多年来,母亲面貌声调全变了,变得几乎不能辨认。只有在她偶然一瞥的眼神中,还有以前的影子,使他忆起年幼时,他们相依为命的那段时光……。母亲如醉如狂,哭笑无常,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口中不断喃喃地自语:“我知道今生今世,还有再见你的一天。” 佩兰也见到了婆母,他们又同去探望佩兰的母亲。
  他们和佩兰的母亲相见,又是另一番情景。他们很震惊,大大出乎意料。佩兰的母亲已是神智不清。佩兰之父多年没有消息,这给她第一重刺激。儿子跃华不习惯农村生活,得了神经病,自己跑去找父亲,随后失踪。儿媳改嫁,佩兰没有音讯,这给她第二重刺激。文革时期,遭受到批斗,这是第三重刺激。接二连三的精神打击下,身体虽然壮实,但是脑子不清楚,对过去的事情明白,对现实糊涂。她的神经病时轻时重,时迷时醒,总不能痊愈。眼睛又得了白内障,看物不清楚。有时喃喃自语,说话不停,有时沉默不语,见熟人也不认识……。佩兰见了久别的母亲,迎上前去说话。她不声不响,好像聋子一般。看看佩兰,不言不语。佩兰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侄女如锦对她说话倒还好些,她们两人相依为命地生活多年,彼此还可以沟通。
  回到了老家,几十年的意愿实现了,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老家是什么呢?老家是童年的故乡,是生命的起点。它是几十年来梦里才能看见的仙景,老家是永远的眷恋,老家是相思不完的情缘。一旦回到老家,母子之情得到满足,有说不出的舒坦。
  回到巴西,他们又讨论起教育子女问题。这个时期,他们讨论的内容是:孩子早学的好处,聪明智慧的生理基础,激励幼童的经验。促使孩子聪明的窃门是什么呢?
  21教子婴孩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超凡的智慧、健康的身体。可是,这些优良素质,必须儿童亲自争取,付出心血才能获得,最亲近的人也无法代劳。一切全靠孩子自己的努力。那么,父母和老师如何使孩子聪明呢?
  杨正民的子女成材,都读到两个博士,每个子女在智力上,都表现那么杰出。他有什么样的特殊方法呢?子女都聪明,他的教子窍门是什么呢?他是按照母亲的教子方法,窍门是“教子婴孩”,此语出自《增广贤文》,就是对婴儿早教育。不但对孩子早管,使他早早形成好习惯;也早教,早启发思维,增加孩子的智慧。
  三岁就全托,离家去上学。
  大女儿一鸣三岁时,佩兰工作,为了使孩子早得到好的教育,佩兰把松山附近的幼儿园,逐一考量和比较,都不太满意。佩兰自幼受天主教的教育,她对教会学校特别有好感。当时台北市,没有这类学校。而在新竹市,有一所幼儿园,开设英语课,是德国修女彭姆姆创办的。她是佩兰的一位小学老师,刚从菲律宾来到台湾。他们只好舍近求远,准备把年仅三岁的鸣儿送去。因为学校不办全托,不能寄宿托养。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耐心地在教友中求助。终于找到一位好心的魏太太。她答应照管鸣儿,可以住在她家里。魏家还有一个5岁的女儿作伴,这样鸣儿就不会感到孤单。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移民巴西(13)
鸣儿很小就善解人意,有自理能力。可是三岁的幼童,确实太小了,只是个初懂吃喝拉撒的孩子,怎能离开爸妈呢?他们生怕孩子哭闹不已,一直到女儿与魏姐的孩子玩起来了,才擦着眼泪悄悄离开。在回来的路上,夫妇两人无言以对,心里难以平静,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其后两人吃饭无味,入夜难眠,不时发生幻觉。一会儿,像听到鸣儿哭泣;一会儿,仿佛看到她在寻找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每当午夜梦醒,总是想念女儿,辗转反侧,放心不下。熬过了几天以后,听说女儿习惯了,对环境已经适应,与魏姐姐越来越亲密,他俩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
  不少好心的挚友,说他们太狠心了,自讨苦吃。可是,好友们哪里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早学习能增加智慧,期盼着鸣儿自幼学好外语,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个有用人才,将来为人类谋幸福。教育应该从儿时开始呀!应该选择最好的学校啊!他们说:“为了孩子的成长,苦点、累点都值得,苦累在身上,甜在心里。”
  两年以后,松山也办起了这样的学校。他们才把鸣儿接回家,就近读书。其他三个孩子也是这样,三岁入幼儿园,五岁上学。除了上班外,两人的很多精力和爱心,都倾注在儿女身上。每天把儿女梳洗打扮,干干净净,及时送到学校。晚上接回家时,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达到充分的交流。问她当天的学习情况,老师是如何教导的?有没有小朋友欺负她。几乎每个细节都问到。晚餐后,一定把书包检查一遍,天天看儿女的作业如何?成绩单怎样?经过努力,儿女的学业成绩好得很,令人欣慰。这种天伦之乐,难以言表。
  早用的脑壳,智慧就优越。
  看一看古今名人,像岳飞、文天祥、马寅初等,哪一位不是因为早期学习文化,加速了德智的发展呢?
  幼童多用脑子,勤于思考,像肌肉一样,随着不断锻炼,脑子越用越灵活。正民认为,为了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发挥个人的天赋,不但要注意儿童身体的早期锻炼,更要注意对幼儿大脑的激励,促使脑子早期的智力发育,点燃孩子的生命之光,珍视这段黄金年华。
  近年来,促进孩子早期学习的浪潮,在世界上一波接一波地涌现。先是在孩童六岁入学以前,把他送进幼儿园,接着再逐年提前,预幼园一、预幼园二、预幼园三,随之陆续出现,甚至把幼儿教育提前到两岁开始。正民表示赞赏,但他所强调的黄金年华,仍是五六岁孩子的学习。
  儿时所学,终生不忘,记忆清楚。不像成年人或老年所学,常会模糊不清。每个人想一想自己,所能清晰记忆的,多半是儿时的事情。人人可以回忆到这种事实,这就为早期学习的好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早学对于大脑的激发,增加脑神经蜘蛛网的密度,使脑神经完善地联结起来。大脑细胞之间连接的每一个变化,代表着一个留待日后新的因子或技能,可以加速儿童智慧的发展。再拿城乡儿童的差异来说吧,一般认为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智商会比城市里的差。其原因,是由于乡下孩子上学较晚,智力发展较迟所造成的。正民发现了早学的好处,后来女儿一鸣也为父亲的经验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根据。
  联合国有关部门,对于儿童发育进行研究,发现人类的智慧与早期学习有关。它和体力一样,可由儿时早期锻炼得来,脑神经可由早学刺激和磨炼而加强。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可以从脑神经发展比较得知,在城市成长的早学儿童,脑神经如蜘蛛网般密布;而乡野农村晚学,十四岁儿童的脑神经稀少,甚至连前者的一半密度都比不上。
  一些研究人类大脑的专家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的神经纤维覆盖了一层保护膜,它由脂肪和蛋白质构成,这种被称为髓磷脂的膜,有利也有弊,加快了神经信号在脑中的传递速度,同时也限制了产生神经新连接的能力。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减弱。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恰当利用幼年的时机,抓早抓好不可放松,将很有成效。美国坦普照尔、特拉华、埃文斯维尔三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对不到1岁的婴儿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说,婴儿在10个月左右,就能听到和学会简单的词汇。阿根廷儿童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恩里克·吉拉尔东说:“婴儿与成人、尤其是与母亲之间,需要互动和交流,这样婴儿才能在语言形成过程中取得进步,尤其是在生命最初的几年。在咿呀学语阶段,互动越多,婴儿的语言能力越好,发音越准确有力。因此早期的教育,对脑子的刺激是很重要的,最好让婴儿一直处于成人、其他儿童的陪伴之下,处于一个存在声音的环境之中。”声音的环境对于儿童的语言的形成,将发挥重大的作用。科学家研究过:一位爱说话的母亲,能使孩子的智商平均增加6到7个百分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移民巴西(14)
正民认为:孩子的机遇难得,利用幼年的超强记忆力,若能在五六岁时学会母语(汉语),再花四五年工夫学好英语,将可走遍半个世界;若在十六岁前,能学会拉丁语,则可更上一层楼,天南地北,五洲四洋任其遨游了。幼年时期学习外语,学得既地道又精确,比成年苦学多年还要好些。马利兰大学教授德凯泽说:“人一过六岁,毫不费力地学习一种语言(不管是哪种语言)的能力就开始下降了。”
  如果相机而动,能再利用这段黄金年华,记忆一些经典文章,每天背熟一篇,在五六个假期内,所背熟的文章总数,将会相当可观。因为,经典文章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这是数千年来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非常可贵。儿时背诵,会终生不忘。年纪越大,体会越深,更能融会贯通,自会引导自己的思路,可以作为待人处事的准则。
  作为孩子的父母,想一想,如果不能在孩子的花样年华,以极大的心力培育他们,反而宠护过分,严厉不一,把他们当成小皇帝、小公主般地捧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